米诺斯迷宫
希腊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其中以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最为著名。克里特岛是希腊的第一大岛,面积有8000多平方千米,也是爱琴文化的发祥地。除去岛上美丽的地中海风光,其北岸有米诺斯文化时期所建的克诺索斯古城的米诺斯王宫。伊拉克利翁是克里特岛的首府、交通枢纽,几乎每一位到克里特岛的游客都会先来这里,再转往其他各地,尤其是离伊拉克利翁不远的米诺斯文明最重要的遗址——克诺索斯。
令世人眼前一亮的米诺斯文明,最重要的遗址当属克诺索斯皇宫,皇宫位于现今克里特第一大城伊拉克利翁南边5000米。这座壮丽雄伟的皇室建筑群位于克发拉山丘,依傍凯瑞托河,占地2200平方千米。地点极佳,靠近海洋,后有森林,自然资源富饶。森林内出产的松树,成为兴建皇宫梁、柱的材料。克诺索斯遗址包括:克诺索斯皇宫、米诺安楼宇、小皇宫、皇家别馆和戴奥尼索斯之家(著名的罗马壁画),南边的皇室圣殿、墓地及旅行者客栈。
目前只有前两者对外开放。
米诺斯建造迷宫的传说
在远古时代,有位国王叫米诺斯,他统治着克里特岛。米诺斯的儿子在雅典的阿提刻被人阴谋杀害了。为了替儿子复仇,米诺斯向雅典挑战。在神的惩罚下,雅典正充满灾荒和瘟疫。在米诺斯的挑战下,雅典人向米诺斯王求和。
米诺斯要求他们每隔9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
米诺斯在克里特岛建造了一座有无数宫殿的迷宫,迷宫中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在迷宫的纵深处,米诺斯养了一只人身牛头的野兽米诺牛。
雅典每次送来的7对童男童女都是供奉给米诺牛吃的。
这一年,又是供奉童男童女的年头了。有童男童女的家长们都惶恐不安。
雅典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不幸而深深不安。他决心和童男童女们一起出发,并发誓要杀死米诺牛。
雅典民众在一片悲哀的哭泣声中,送别包括忒修斯在内的7对童男童女。
忒修斯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了米诺牛,他在返航时就把船上的黑帆变成白帆。
只要船上的黑帆变成白的,就证明爱琴国王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忒修斯了。
忒修斯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岛上岸了。他的英俊潇洒引起弥修斯国王的女儿——美丽聪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忒修斯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偷偷和他相会。当她知道忒修斯的使命后,她送给他一把魔剑和一个线球,以免忒修斯受到米诺牛的伤害。
聪明而勇敢的忒修斯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最后,终于找到了怪物米诺牛。他抓住米诺牛的角,用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剑,奋力杀死了米诺牛。
然后,他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路走出了迷宫。为了预防米诺斯国王的追击,他们凿穿了海边所有克里特船的船底。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他们,并和他们一起逃出了克里特岛,起航回国。
经过几天的航行,终于又看到祖国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兴奋异常,又唱又跳,但他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改成白帆。
翘首等待儿子归来的爱琴国王在海边等待儿子的归来,当他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被米诺牛吃了,他悲恸欲绝,跳海自杀了。为了纪念爱琴国王,他跳入的那片海,从此就叫爱琴海。
米诺斯王宫的发现
克里特岛上真有这样一座迷宫吗?后来移居岛上的居民,不清楚宫殿的位置。倒是一些外国学者,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远古有个克诺索斯城,城中有座美丽而神秘的迷宫。这个谜存在了3000多年,以各种神话和民间传说传播于世界各地。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和他率领的考古队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来到了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他们想找出传说中有关迷宫的历史古迹。经过考证,判定该岛首府伊拉克利翁南方5000米的克诺索斯地下掩埋着一座古城。经过艰苦发掘,他们终于在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发现了米诺斯王宫的遗址和大量文物,证实了迷宫的存在。
1900年开始发掘。经过8年的工作,清出无数浮土,一座宏伟的宫殿出现在人们面前。考古学家逐渐揭开了这座被掩埋地下的迷宫之谜。
原来的克里特岛面积为8336千米,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发展到青铜器全盛时期,以岛北克诺索斯城为中心建立了统治全岛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00年前后,克诺索斯毁于地震。废墟上重建新城,米诺斯王宫更加宏伟,而其中的迷宫更是闻名遐迩。
当时,希腊爱琴海有个不显眼的桑托林岛,面积78平方千米。岛上有座桑托林火山,海拔584米。公元前147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爆发,喷出物质625亿立方米,触发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大海啸,巨浪横扫半个地中海,最大波高超过60米!此后3000多年,地球上任何一次海啸都比不上它的凶猛。这次海啸给地中海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希腊沿海及其岛屿的居民点均遭摧毁,桑托林火山南边130千米的克里特岛上的村镇荡然无存,文明消失了,克诺索斯王国不复存在。随着岁月的消逝,城市和宫殿的废墟逐渐被泥沙掩埋了。
考古学家对克诺索斯城以及“迷宫”位置进行了考察。
青铜时代的克诺索斯城曾是爱琴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这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没有城墙,没有深沟高壑,也没有卫城城堡。整座城市以庞大的“迷宫”为中心,向四方延展,形成市区和郊区。考古表明,克诺索斯城的居住区,东及凯拉托斯河对岸;西至希腊罗马时期的克诺索斯卫城山下;南越乌里基亚溪流,延伸到吉普萨德山的西坡;北临希腊罗马时期的克诺索斯城中心地带。再往北,经扎佛尔·帕普拉公墓和伊索帕塔山脊的墓地,即到达克诺索斯的港口。克诺索斯的北部海岸共有两座繁荣的港口城市:西边的波罗斯—卡特撒姆巴斯港位于今日赫拉克里昂城的郊区,凯拉托斯河口;东边是阿姆尼索斯港,即荷马描述的“抛锚困难的港口”。一座城市拥有两个港口,足见其地位的重要!
克诺索斯城最好的住宅都集中在市区。整个市区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心是“迷宫”。它是国王的宫殿,也是神圣的庙宇——“大女神”的家。“迷宫”周围是贵族和富裕市民的华宅。市区房屋建设有个约定俗成的原则:所有住宅都是独立式建筑,虽然相当密集,但彼此留出间隙。市郊是中下层居民的聚集区,民房多用毛石砌成,大石块垒成的房基很少见,且大部分地区被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遗址覆盖,破坏严重,已无法复原了。
“新宫殿时代”是克里特岛的黄金时代,也是克诺索斯城的鼎盛时期。新宫殿早期结束前,克诺索斯城曾遭大地震破坏,但很快恢复了元气。更多的“别墅”在“迷宫”四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当时的克诺索斯市区,峻阁重楼,夹道相望,商旅络绎,人烟如织,宝马香车,冠盖如云,一派太平繁华景象。当时的克诺索斯城人丁兴旺,其人口总数,达8万人之多,作为爱琴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是名实相符的。
米诺斯王宫的毁灭
300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壮丽的克诺索斯“迷宫”在熊熊大火中被焚毁了。当时西南风强劲地吹,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米诺文明数百年的结晶被无情的烈焰吞噬,转瞬间化作焦土和瓦砾。曾经,克诺索斯繁花似锦。豪华壮丽的王宫屹立在刻法拉山冈之上;幽雅的别墅错落于幽谷溪流之间。外邦使臣、商旅、朝圣的香客在此云集;商品、奴隶在此集散。王宫里香火不断,每天都在进行着神秘的祭礼,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公牛舞”。然而,顷刻之间,这一切化作乌有。克诺索斯的千年王气,从此黯然收敛。
“迷宫”被大火吞噬是不争的事实,但“迷宫”究竟是何时被焚毁的?谁是纵火元凶?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学者们对此争论了数十年,迄今为止仍是个疑案。
伊文思把“迷宫”的最后毁灭归因于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转瞬间吞噬了整座宫殿。当时,祭司们正在“御座间”为一次涂油典礼作准备。伊文思描述了这颇富戏剧性的一幕:
“某个涂油典礼的准备工作好像正在那里进行,这当然要请大祭司前来主持。为此,大多数雪花石膏油瓮须灌满油……六个油瓮中的五个已从存放它们的地方搬开,随意摆放在‘御座间爷入口附近。”在克诺索斯遗址,伊文思曾亲身体验过不只一次地震。1926年6月26日晚上的经历尤其令人惊心动魄。当时他躺在别墅地下室的床上读书,大地突然剧烈抖动起来。他听到了“一种沉闷的声音从地下响起,犹如一头发怒的公牛被捂着嘴在咆哮”。他真正感受到“大地震撼之神”这头蛮牛的巨大破坏力量,也更体味出米诺人种种神秘祭礼的真谛,即抚慰地下神灵,化解地震危险,这是一个“永恒的需要”。也正因为有这种亲身体验,他对自己的“地震理论”才越发深信不疑。
按伊文思的复原,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一个阳春三月,克诺索斯发生了地震。震级虽然不大,但“迷宫”中震倒的油灯引起了大火,强劲的西南风更使火势蔓延,浓烟熏黑了“迷宫”西面的外墙。“迷宫”就这样在地震和大火中化作焦土。在宫廷先知们的劝说下,国王决定迁都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迷宫”的废墟此后成为神圣的宗教禁地,从此再无人在这里动工破土。
克诺索斯“迷宫”可谓多灾多难。它屡遭破坏,甚至毁灭性的破坏,但总能在废墟瓦砾上重新崛起。伊文思把以往的破坏归咎于地震,其他学者也大都没有异议。然而,他把“迷宫”的最后毁灭也归于地震,学者们就难以同意了。
1939年,伊文思的合作伙伴,英国考古学家彭德·勒布里发表了他的经典之作《克里特考古》。作者虽然处处维护伊文思的“正统”观点,但对“迷宫”最后毁灭的原因提出质疑。他认为: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遭受的广泛破坏,包括克诺索斯“迷宫”的毁灭,其原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他的理由是:
(1)古代地震不会引起火灾,雷电才会引起火灾。
(2)“迷宫”最后时期使用的木结构远比前期少。以前的地震会将大石块抛到宫殿外面的房子上,木结构的使用也很多,但并未引起火灾,也未造成米诺文化的中断和倒退。
(3)如果地震发生,克诺索斯“迷宫”首先遭殃的是“家居区”,尤其是“大楼梯”。然而,考古发现,“大楼梯”最下面的四段是完好无损的。
既然地震理由不成立,彭德勒布里就把“迷宫”毁灭的原因归于外敌入侵——“敌人对最强大的克里特城市的一次故意的围攻”。这不是海盗式袭击所能完成的,“它必定是一次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的远征”。远征不是以入侵或殖民为目的,因为米诺文化并未因此中断。“这次全面和无情的破坏必定是出于纯粹的政治动机。”发动进攻的人可能是大陆迈锡尼人。他们不满于克里特宗主国对爱琴海商贸的垄断,最终发难。彭德勒布里用诗意的笔法描绘了“迷宫”崩溃的最后场景:
“15世纪最后10年当中的某个春日,强劲的南风将木梁上的火焰水平地向北吹去,克诺索斯倒下了。”“最后一幕在‘御座间爷上演,它是所发掘的最富戏剧性的房间。这里发现时一片狼藉。当灾难降临时,一个大油缸翻倒在一个角落里,祭礼用的器正在使用中。国王好像匆匆赶到这里,为拯救他的臣民而做最后的祭典,但为时已晚。”“这种想象可能不适合考古学。但想到这种事可能发生,我敢说任何走进‘御座间爷的人都会有一种奇特的战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