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五天工作****坚守工作岗位,而身为经理助理的她,需要把老板的行程安排得有条不紊。由于要为老板安排工作行程,她常常都要加班,上课经常都是别人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况。上课中若是公司有急事,她还要不得已提前退出课堂去处理,即使这样她还是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会给自己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当你充分了解公司一切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自我充实、终生学习,就能不断地进步。而惟有不断地学习,你才能够成为一名工作中的专业人士,成为老板眼中最具价值的员工。而海布迪斯无疑就是这种人,她之所以能在公司里平步青云不仅靠的是运气,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了自己知识方面的不足,让老板看到她的办公效率,才会对她委以重任的。
随着竞争的加剧,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的折旧速度也越来越快。就业竞争的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要想成为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这样才能在办公中追逐最大效率的保证。
专业,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员工之间薪水的差异往往就是专业的差异,而专业的差异也在于你是否真正高标准要求自己了,在于有没有按照高标准去真正执行你的努力。
对员工来说,所谓专业,就应该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做到让客户百分百的满意,让客户感受到超值的服务。这也是成为卓越员工的标准。
没有高要求就没有高动力。很多高效的销售员工,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般的销售业绩,他们的回答有一点非常相似: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完美的状态,能够使顾客百分之百的满意,同时要求自己能够成为公司团队中最佳的一员,要求自己能够为公司和同事创造真正的利益与价值。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高要求,他们才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自己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
有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回忆说,他开始做推销之前就读了很多关于自我启发的书籍,这些书中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
他是21岁时和这本书相遇的,至今还有一节铭记在他的心中:“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且要明确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把它搞到手。为此,你要具体地设定目标,详细、周密地做出到达目标的行动计划,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每天大声唱读,在没有实现目标之前就以目标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当时,他的内心被“实现目标之前就像实现后那样的高要求来认真对待”以及“所有的成功都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这种观点强烈吸引,但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不久,他在按照上述观点去做以后,便开始理解了其中的深刻内涵。
拿破仑·希尔讲的所谓“实现目标之前就以目标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成功始于内心,指的就是这样的过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就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种要求对人产生效果的原理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选择而表现出来的。
韩国现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谈到对员工的要求时,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认为对员工最好的要求是,他们能够自己在内心树立一个专业标准,而这个专业标准应该符合他们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状态,并引领他们达到完美的状态。”当今各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公司规定怎么做,员工只要老老实实照做,变成了员工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这样的转变要求员工心中必须具有对自己的高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发挥的状态。
成功者时时对自己提出工作事业发展上的高要求,对于已取得的成绩永不满足。成功者永远主动地做足自己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并且预先自动提高工作要求,让人感到他做得“永远比你期望的多一点点”。这样一种工作的自我期许和要求,在工作方向和方法正确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更令人振奋的工作成果。所以我们说:有高标准必会得到高薪的回报。
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成功者,都以自己从事的工作及自己所能取得的卓越工作成果为乐。工作过程是艰苦的辛劳的,但成功者能从工作的快速进展和他人赞许的反馈中获得正面的自我激励。正如一些成功者所说,成功者必须是自己的“发动机”,成功者发动别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先发动好自己。没有内在的动力,人们就会惰怠,难以发挥出自己本来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善于扩大闪光点,超常发挥自己
在职场中,我们要勇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客观地审视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长处上,并把它充分地发扬光大,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自身的缺陷,将自己纳入正常轨道上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优势的一面,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闪光点如种子,如果对它辛勤耕耘,总有一天会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作为一个自然人,要善于在自己身上找到闪光点,再用放大镜放大一下,让自己看到希望,然后再努力拼搏。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成名前,没有一技之长,他被叔叔介绍到议价公司工作,公司主管却对他失望透顶。下面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公司主管:“您的叔叔介绍您到我们这儿工作,我们很高兴地欢迎您。但您有什么特长呢?”
小仲马:“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特长,但我想自己能干好一份工作的。”
公司主管:“你会财务吗?”
小仲马:“那些数字是我最讨厌的了。”
公司主管:“那你会不会管理公司呢?”
小仲马:“我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公司主管:“你会不会销售呢?”
小仲马:“我最怕和别人打交道了。”
……
公司主管一下子目瞪口呆,他什么也不会,近乎白痴一个。因碍于小仲马叔叔的情面,他拿了一张纸叫小仲马写下联系方式,说过一段时间再通知他。
小仲马拿着笔刷刷地写下了几行字迹,公司主管看了小仲马写下清秀、有力的几行字又惊呆了:“小伙子,你有自己的闪光点,你写的字真漂亮!以后可以多写一些东西呀!”从此,小仲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苦心开拓文学领域,并最终成为和他父亲一样并驾齐驱的大文豪。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绝不可能一文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傻瓜,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至于能播种什么,要靠自身的特点来决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播种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有自己的好收成。
作为成人的我们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知道自己如何发挥它,并能知道不能做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人生持续学习的关键。
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当我们只注重看别人的时候,不妨转一个角度,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或许我们就会看到自身也有可贵的亮点,哪怕是一个很惹人烦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把握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瞪大眼睛去发现。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想脱颖而出,不想永远做一个平庸之辈,对于我们自己发现的自身优点,一定要勇于充分发扬。当到达了一定程度,别人也会把你的弱点给忽视了,你就会变成一个相对有成就的人。例如,善于绘画的人说不定会成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是有名的画家;善于唱歌的人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位音乐工作者,甚至是著名的歌星……总之,我们要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就好像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库,只要那些做教师的善于发掘的话,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光彩,就能使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会使他们的知识渊博起来。
如何发现自己的亮点呢?对于一个神父或牧师来说,当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必须在事前写下预测的结果,几个月,甚至更长或更短的时间内,他们会将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他们自己会很快地明白,他们在哪一方面做得好?他们的长处在哪里?同时,他们也知道了自己不能做或不擅长的事物。有很多人就把这个规则遵守了几十年,能够显示出一个人长处,它的结果对个人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能知道在哪方面应该改进和提高。清楚以后在自己的行为里,应该怎么去做,哪些事情又不适合去做等。由此可以借鉴一下,当我们在行动时,将自己的长处和打算如何克服短处的步骤列出来,以想尽各种办法克服。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拿高薪的人,就一定要勤奋修炼,一般人的智商相差无几,在此种同等条件下,惟有勤练才能获得生命的厚重,也才能达到金钢钻的境界,因为高薪是靠汗水修来的。
学习是成长途径,学习是工作能力
没有早年的学习成长的经历,他们不可能获得工作能力表现的机会,更不会有今天的高薪。
学习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表现。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停滞不前的工作,最终的原因都是因为工作者缺乏更深的学习抑或是缺乏学习能力。只有那些肯于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者,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而倍受尊敬。
有一个著名的古老神话,说是在昔日美丽的黎巴嫩森林里长出了三棵雪松,它们和森林里其他小雪松一样成长着。众所周知,雪松长大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它们度过了几个世纪,对生命、死亡、自然和人类进行着思考。
它们目睹了所罗门派遣的一支以色列远征军来到此处,后又看到了与亚迷人交战期间血染的大地。它们认识了耶酥和先知以利亚,两个不共戴天的死敌。它们观察到字母的发明,并被过往的满载花布的商队弄得眼花缭乱。
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它们就前程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目睹所有一切之后,”第一棵雪松说,“我想变成世上最为强大的国王的宝座。”
“我愿意成为永远把恶变为善的某种东西的组成部分。”第二棵雪松说。
“我希望每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都能想到上帝。”第三棵雪松说。
雪松爷爷听了笑了笑,“你们的愿望很好,但凭你们目前的能力,你们根本派不上大用场。你们必须努力学习生长的本领,努力吸取营养,让自己快速长大。”
三棵小雪松点点头,都开始拼命地让自己的叶子伸向天空,以便吸收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同时又向雪松爷爷学习将根如何扎得更深、更有力、更能吸取到水分。在雪松爷爷的指导和三棵小雪松自己的努力学习下,它们慢慢长大了,长成了特别雄壮、结实的大树。
又过了一段时间,伐木人来了,那人挑了半天,只将这三棵雪松砍倒,对别的小雪松则不屑一顾。然后伐木人用一只船把它们运往远方。
第一棵雪松被用做修建一个牲口棚,剩余部分则用来做马槽。第二棵雪松变成了一张十分简陋的桌子,随即被卖给了一位家具商。第三棵雪松的木材因为没有找到买主,便被截断放进一座大城市的仓库里。
过了一段日子,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有一对夫妻未能找到栖身之所,便决定在第一棵雪松建成的牲口棚里过夜。行将临产的女人疼得直叫,最后她在那里分娩,将儿子放在了用木料做成的马槽里。
此时此刻,第一棵雪松明白了它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婴儿便是世上的王中之王。
又过了若干年,在一个简陋的房间,十几个男人围坐在第二棵雪松制成的那张桌子的四周。在众人开始就餐之前,其中的一个人就摆放在他面前的饼和酒说了一些话。于是第二棵雪松明白了,此时此刻,它所支撑的不仅仅是一只酒杯和一块饼,而且还是世人与上帝的联盟。
几天后,有人取出用第三棵雪松截成的两根木料,将它们钉成十字形状,随即将其扔到了一个角落里。几个小时之后,人们带来了一个被野蛮殴打致伤的男人,把他钉在了第三棵雪松制成的十字架上。
雪松感到毛骨悚然,对生活给它留下的野蛮遗产甚感伤心。然而,在三天时间过去之后,第三棵雪松明白了自己的天命:曾被钉在这里的男人如今已成为照亮一切的光芒。用它的木料制成的十字架已不再是苦难的象征,而变成了胜利的信号。
黎巴嫩的三棵雪松都庆幸自己早年的学习没有白费。而它们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只好在森林里慢慢地生老病死掉。
娜莎和西蒙是艺术系的同班同学,西蒙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关系,进入某报社担任美术设计工作。不甚如意的娜莎,每次看见西蒙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远不及娜莎的西蒙,由于报社的工作环境好,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自身学习的努力,几年后树立了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