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音色刚毅坚强者
说话刚毅坚强者,多组织性、纪律性比较强,办事坚持原则,是非善恶分明,能够做到公正无私。可是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固执,不善变通,做事总是不给人留下商量的余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得罪一些人。但因为他们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还是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的。
(4)音色圆滑和缓者
说话圆滑和缓者,他们待人多诚恳、热情、宽厚、仁慈,具有一定的同情心和理解心,处世圆滑,不太容易受到他人的责怪。对于新生事物,虽然他们的接收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但会持理解的态度,心胸比较开朗和豁达。
(5)音色温顺平畅者
说话温顺平畅者多性格温和,淡泊名利,渴望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很少与人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人际关系较好。在他人看来,这一类型的人总是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其实不然,这是由他们恬淡的性格所致,不想把自己卷入到许多的是非当中,所以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若有人在旁指导,使他们加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将自身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他们则会成为一个能刚能柔,能屈能伸的人,会大有一番作为。
(6)音色急促浮躁者
说话浮躁的人多脾气暴躁、易怒,他们做事常常欠缺周密的思考和完善的计划,多只凭着一时的情绪所致去行动。与此同时又缺乏耐性,不能循序渐进地稳步前进,而是急于求成。可结果多是不尽如人意,自怨自艾者居多。
(7)音色荡气回肠者
说话荡气回肠者,多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思想比较独特,常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高见。他们有叛逆性,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很快。他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欠缺沉着、冷静,所以常会导致自己被人孤立。
言凝者才高自信;言厉者洞察力强,但易陷入困境;言刚者原则性强,容易得到大多数人拥护;言缓者心胸开朗,处世圆滑;言温者淡泊名利,能屈能伸;言浮者欲速而不达;言荡者具高见,但易被孤立。
通过对名利的抉择识人
有意识地去识人,这一行为已经变为一种谋略:用小鱼钓大鱼是常理,用小利钓大利是智者,用诡诈钓权欲是小人。
所谓的识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识别出“小人”,社会上、群体中如果没有了“小人”,就会少出许多麻烦,正是“小人”的存在,才造成社会的种种不安和损坏。“小人”是一切灾害之源,必须识别出,剔除之。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就是一位慧眼识奸佞的高手。管仲曾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当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前往探望,与管仲谈到万一有什么不幸,由谁来接相国之职。桓公问管仲:“易牙怎么样?”管仲乘机提醒桓公,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开方三人不可用,可当时这三人都是齐桓公身边的红人,深得桓公的信任和宠爱,在宫廷内外声名显赫,被时人称为“三贵”。但却被有着“火眼金睛”的管仲看出这是三个奸佞小人,管仲何以洞察出他们是奸佞小人的呢?因为他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在利用诡诈博得桓公的喜爱,用小利在套他的江山。
竖刁讨好桓公,是凭他聪明机灵的天资,利用侍候桓公之便,大献殷勤,投其所好,迎其欢心。
易牙是齐国宫中的一位厨师。他精于烹调技术,善制各种美味佳肴,由此逐渐获得了桓公的宠幸。易牙为了谋取高位,甚至不惜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供桓公做美餐。
卫公子开方获得桓公的宠爱,则是通过对桓公的极力吹捧奉承而博取的。
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就是这样各自获得了齐桓公的宠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齐桓公被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的表面殷勤、人肉滋味、甜言蜜语迷住了心窍,昏昏然而毫无觉察。然而,齐相管仲则从这三人的言行举动中,洞察出这帮人的小人面目和狼子野心并请桓公提高警惕。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颇不以为然,说:“易牙为了满足我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给我做肉羹,爱寡人胜于爱自己的儿子,难道他对我还不够忠心吗?”管仲说:“不爱亲生骨肉是没有人性,没有人性的人,又怎么会真心对您哪?”齐桓公又问:“竖刁阉割自己来侍奉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狠心毁坏自己身体的人,又怎么可能真心忠于您呢?”齐桓公说:“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而屈身做我的臣下15年,父亲去世也没回去奔丧,这样的人我还不应该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亲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追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请您务必疏远这三个小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果然,三年后,竖刁、易牙、开方乘桓公病重之机,勾结起来公然作乱,他们把住宫门,不准任何人进去,最后把齐桓公活活饿死。齐桓公临终前叹息道:“悔不该不听管仲之言,才有今日之祸,管仲真不愧是圣人哪,圣人看问题都是有远见的。”
只有识别小人,方能做到有备无患,管仲的识人之术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事实上,识别“小人”并不难,因其是“小人”,因此他们做事多半是卑鄙的、忘义的、见不得人的。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又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内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不过,“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分辨出来的。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手段邪恶行为诡诈的人。
人有方圆之分
每个人处世态度和性格各有不同,就像方和圆一样各有差异。方型人格者做事讲原则,有规有矩;圆型人格者做事很灵活,圆通周到。
圆型人格能根据时势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与客观时势的关系,因时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意志规范与情感流向。这种人格样式所追求的,是圆转无碍的人生境界。它见之于一般人际关系,则八面玲珑;见之于官场竞争,则左右逢源;待人接物,力求面面俱到;表现在文章语言上,又努力在逻辑上做到天衣无缝,简直无可挑剔。因而倘然搞起阴谋来,可能也会两面三刀,不露声色。这种人格的内核是“韧”。这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的流动型人格,其流动的轨迹是曲线,是圆,是回旋与曲折,其处世哲学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与圆型人格相对应的是方型人格。特征是循时而不变。就是说尽管时势向前运行了,人却不认为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客观时势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合时宜的。这并不等于说有这种人格的人无视时间的运行,而是他们坚信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他们认为面对万变的时势,最佳的人生选择是“不变”,从而觉得不必随时调整自己的情感方式、意志取向、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这种人格样式尤其注重人生与人格的原则,原则是不可改变的,认为人生的总目标与策略之间是重合的。持有这一方型人格的人处理一般人际关系,有棱有角;处理原则问题,毫不妥协,其心理机制是重理轻情。其主要特点是刚烈。因而,如果说殷代三贤之一的箕子,在商纣淫威之下佯装发疯、自晦其明是一种圆型人格的话,那么,后世所谓苏武持节、包公铁面则表现为方型人格。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与文天祥的大义正气是两个不同人格的特性表现。相对而言,方型人格是一种静止型人格,它的思维、意志和情感流向是直线型的,其境界重在刚正不阿。
人们比较推崇的是方型人格,流传至今的“敢做南包公,羞为甘草剂”这一句话就说明了这一点。
能明确地区分方圆性格,对了解一个人也是有帮助的。
方者规矩,圆者变通。这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的大轮廓,现实中正是因为有圆有方,且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才增加了我们识人的难度。因此,在识人实践中,我们更应把人的方圆表现与目的结合起来判断,则可更趋于正确。
逆耳忠言显益友
好听的话,奉承人的话,谁听起来都会感到很受用、舒服,但对于一个本来就做错了事的人仍进行夸大其词的赞美,他的居心何在,还用怀疑吗?
善于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是一个有“心机”的人。朋友是一种资源,尤其是成大事的资源。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人没有朋友,也就差不多无路可走,寂寞一生。尽管交友不易,但我们每个人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一个人能交上一些好朋友,在成功立业的道路上方能有求必应,游刃有余。如果你交到了一些坏的朋友,那就更糟了,还不如不交朋友。
因为你交到了一些坏的朋友,要么可能被人算计,要么被人引入歧途。
社会中的人可谓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性,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原则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每天向你耳边尽吹好听之言,有的人经常给你提个醒,或者提出批评,看到你不对就修理你;有的人热情得如火如荼,也有的人冷漠如冰;有的人与你交友是因为你对之有利,有的人交友则完全是出于一片衷心……
交友的情形如此复杂,朋友好坏又很难分辨,有时当你发现自己交上了一个坏“朋友”时,多半是因为你此时已经受到了他的伤害。
因此为了避免交友中出现一些不良因素,多多参考一些他人的交往经验是很重要的。有一点也许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价值——在交朋友时,那些经常批评你的人是值得交往的。
与那些只说好言的朋友相比,经常给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似乎有点令人讨厌,因为他说的都不大中听,你向他道出一些自认得意的事,他却偏偏给你泼来一盆冷水;你热情地向他描绘自己满腹的理想与计划,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落一顿……反正,你从他嘴里经常听到一些不大顺耳之言,这样的朋友有时让你觉得很难堪。
但如果你对现实社会冷静思索一番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的朋友大有可交的一面。如果你错过了会可惜的。
按照现代人的处事原则,一般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他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属于实情却让人讨厌的真话。
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活,这算什么朋友?
如果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何必还浪费时间交往。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之人,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如此。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得不得了,不知是非。如果对他人所说的话感到不满意,就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如果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人孰好孰劣了。
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形之下,如果有人还经常给你吹点不顺之风,经常提出一些意见,你首先应该觉得这种人可贵,然后你再对之细加分析,如果他提的逆言都是事实,对你有利,那就是“忠言”。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种人你就应该与之诚交、深交,因为他值得一交!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所交的朋友往往有密切关联,有些人因朋友相助而获得成功,也有人因受“朋友”之害而导致失败。有鉴于此,识得几个挚友,特别是敢于直言自己错误的挚友实有必要。
识人先识德
识人的目的,一是用,二是交。而无论是用是交,其人首先应是一位有德之人,无德之人即使是才高八斗也应远离他。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识人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用人,因为只有对一个人的才德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量才适用。如果要对一个人进行重用的话,则应对其进行深一步的认识才不致于出现失误。
因业务上的需要,某公司招聘进了两名女员工。被聘用的女员工一位黄某,一位董某。黄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给人的感觉不是很精明。而董某,美貌出众,活泼浪漫,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她很精明强干。
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实践,董某果然初绽头角,以出色的公关才能,给单位带来不少利润。于是她得到同事的羡慕以及老板的赏识。
老板多次在会上表扬她,在公司的业务工作总结表奖会上还给她颁发了一等奖。可是过了不久,这位董女士的本质面貌就开始暴露出来。她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说东道西,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有些同事在她的挑拨下反目为仇;也有些年轻的男同事在她的挑唆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她把这个原本很平静的单位搅得生出了一系列的矛盾。
老板对这些事非常重视,经过详细调查,终于弄明白是董某一手造成的。于是公司开大会,会上点名批评了她。对于领导的批评,董某不但不思悔改,而且事隔不久,她竟煽动员工要求提高工薪,公司为此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