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熔炉,在其中为人处世,求人办事都会碰到各种坑坑坎坎。这个时候,我们心理要清楚,不能一条道跑到黑,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必须具备的灵活变通的策略和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人们抛弃人际交往的原则,一旦违背了原则,事情就会失去根本和基础,我们只是提醒大家在社交中不能失去灵活性,失去了灵活性,社交之路同样不会畅通。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学会“顺情”而不“耿直”是受人欢迎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人际交往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灵活而变,切不可拘泥呆板,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只有掌握了灵活变通、随机应变的艺术与分寸,才会在社交中无往而不利。
一、交往要随机应变
尽管我们一再申明,与人交往要事先做好准备,研究、分析你的社交对象,制定出万全之策,以便顺利达到目的。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免不了会有许多让你意想不到、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善于见缝插针、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应对各种不利于己的突发问题,这样才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春风得意、左右逢源。
人在屋檐下,不妨把头低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为官从政后,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既不会溜须拍马、又不会投机取巧,因此在朝野中四处碰壁,最后弄得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便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乞讨。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穷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而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若他当初一气之下,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身。假若他当初为一时之快,与污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打,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在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伟业。
当你在逆境中暴怒、哀怨或者颓废、自弃的时候,想一想两千多年前孟子说的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际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个人是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应不同关系对象、关系环境是很重要的。处险而不惊,遇变而不怒,才是社交的高手。如果不能理智地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人际交往的需要,那么,在今天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就没法称心如意地与他人交往,更谈不上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日常生活中,在你的房门被砰然关上时,当被别人无缘无故地冒犯时,当我们在社交中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时,我们的情感如何呢?
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怒气顿生甚至勃然大怒。有的人认为:“不把火发出来,会把自己憋出病来。”这理论听上去似有几分道理,但实际上则是自控能力差的一种表现。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发怒是你思维活动的一种结果,它并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因为意识中认为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便可能感到灰心、失望,继而便可能产生一些冲动情绪下的相伴动作。但实际上我们都清楚,这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无益的。它对人际交往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你的误区》作者韦思·戴埃说:“你应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你的情感是随思想而产生的,那么,你只要愿意,便可以改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首先,你应该想想:精神不快、情绪低沉或悲观痛苦到底有什么好处?尔后,你可以认真分析导致这些消极情感的各种原因。”
一位演讲者站在一群嗜酒者面前,决心向他们清楚地表明,酒是一种绝无仅有的邪恶之源。在讲台上摆着两个相同的盛有透明液体的容器。演讲人声明一个容器中盛有清水,而另一个容器中则装满了纯酒精。
他将小虫子放入第一个容器,在大家的注视下,小虫子游动着,一直游到了容器边上,然后径直爬到了玻璃的上沿。这时他又拿起这只小虫子,将它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大家眼看着小虫子慢慢死掉了。
从上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在交往中的愤怒、沮丧的情绪就像酒一样,它可能会使我们即将办成的事情功亏一篑。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别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毫无节制地乱喊乱叫,别人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当人家答应你的一个要求时,你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对方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明你太幼稚了。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人们在跑关系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关系成功了,有的关系没有成功;有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或在某些部分上取得了成功,有的关系却完全办砸了。
事情成功了,当然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甚至办砸了,自然也免不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成功“期望值”越大,失败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不能够平衡,内心的悲伤、痛苦就会愈加强烈。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交往时要先权衡一下彼此的分量。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地瞎撞,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比如,一位中专毕业的女青年初到社会上找工作,当时有两种选择,是应聘某公司秘书一职呢,还是应聘某厂招收的普通工?最终,她选择了看起来更优越一些的前者,结果却失败而回,又错过了某厂招工的机会,使得她在一段时间内精神都萎靡不振。
显然,这位青年就是没有正确地估计形势,对应聘秘书一职寄予的“期望值”太大,又存在一定的侥幸,因而作了错误的选择。因为,她学历较低,写作和口头表达水平都很一般,怎么可能做好文秘工作呢?
从人际交往乃至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来说,我们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
比如,有人爱上了一个姑娘,并打算与她长相厮守、白头偕老。那么他接下来就必须考虑清楚这些问题:这位姑娘是不是也爱他、双方家庭是否般配、双方父母是否支持等。
一个男青年,自己才能、相貌平平,却偏偏爱上了一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对这位漂亮的已有对象的姑娘大献殷勤,却屡遭拒绝,最后因无法承受打击,精神萎靡不振,连工作也丢掉了。
这位男青年没有去冷静分析其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以致相思成疾。这叫做烧火棍子一头热。另外,我们办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思想准备。
无论是结交他人,还是求人办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
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似乎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两手准备,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亮”一样,事事能掐会算。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的情况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死死地只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事情办成的可能性才会增加。一个方向上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了,就再去争取别的途径,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给好处不要一步到位
“官”字是“管”字的一半,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管理官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官赐予下属。可以说,用高官厚禄来驾驭臣下,是掌权者手中的法宝。但如何把握封官的时机、选择封官的对象、安排官职的大小却应该谨慎从事,切记不可一步到位。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车夫为使拉车的驴子跑得快些,便将一把青草拴在车子前面,恰巧离驴的嘴巴有半尺远。驴子为了得到那把看起来近在咫尺的绿茵茵的青草,便拼命地向前跑,车夫也因此提前到达了目的地。倘若车夫一开始就让驴子吃个肚儿圆,那么驴子必然也不会拼命地狂奔了。南宋初年,面对着金朝人的大举入侵,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张浚等人,只会一味地避敌逃跑,而不敢奋起反击。
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以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他们便安于现状,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们心目中根本不占什么地位。
当时岳飞入伍不久,虽然已崭露头角,毕竟还没有太大的名望和地位。只有他在和金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当时有个叫郡缉的人,上书朝廷,推荐岳飞,那封推荐书写得很有意思:
“如今这些大将,都是富贵荣华到了头,不肯再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强兵威胁控制朝廷,很是专横跋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再重用呢?”
“驾驭这些人,就好像饲养猎鹰一样,饿着它,它便为你搏取猎物,喂饱了,它就飞掉了。如今的这些大将,都是还未出猎都早已被鲜汤美肉喂得饱饱的,因此,派他们去迎敌,他们都掉头不顾。”
“至于岳飞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拥有数万兵众,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对他也未有什么特别的恩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这正像饥饿的雄鹰准备振翅高飞的时候。如果让他去立某一功,然后赏他某一级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给他某一等荣誉,就好像猎鹰那样,抓住一只兔子,便喂它一只老鼠,抓住一只狐狸,就喂它一只家禽。以这种手段去驾驭他,使他不会满足,总有贪功求战之意,这样他必然会为国家一再立功。”
这位郡缉将岳飞看成一个贪功求利的人,实在是对我们伟大民族英雄的曲解、贬低。但是,他在推荐书中显然涉及到了两种封官的手段:一是分割封官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换一样,“得一兔则饲以一鼠,得一狐则饲以一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过程拉得特别长,使臣下的官欲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动力。火箭式的封官办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封官不只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一旦官做到了头,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而且还可能滋生野心。从历史上看,那些官职到了头的人,如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昭等人,最后变成了篡权者。
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只有明白这一点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真正把握封官晋爵的玄机。
往小了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惟有给人好处,自己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一些“好处”。过于小气,从不给人好处的人,是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的。
给人好处还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我认为,给得不恰当,不但对方不会感激你,有时还会怨你哩!若如此,你白白损失“好处”,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冤的了。
所以,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吝给、不轻给、不滥给!
所谓“不吝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
“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
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不但他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恨得厉害哩!
不过,“不轻给”也要拿准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给,或摆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给,那么你有可能招怨;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的“好处”其实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那么多,要给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或是还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等。
决定给他好处了,你也要让他知道,你是如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这件事,这样子,对方受了你的好处,心里多少也会有压力,对你的感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也不会动不动就来向你开口,这样你给人好处才给得有价值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