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人交往莫贪色
世人都有这样一种错觉,尤其是有权有势、有才有识,又自以为是的男性,就是存在着不同程度轻视女性的偏见,认为女人越漂亮,头脑越简单,所以非常容易上女人的圈套。
例如,南宋时,天下不大安定,叛将拥兵自立者众多。有个叫夏全的,原是南宋叛将李全的部下,想发展自己的势力,称雄一方。1226年,李全在青州被蒙古军围困,南宋朝廷派遣刘卓为淮东制置使去接管李全在老巢楚州的军队,夏全自告奋勇,也带着自己的军队赶来。刘卓命夏全陈兵楚州城下。李全的妻子杨氏当时还在楚州,她美貌风流,狡诈多谋,见形势严峻,连忙派人告诉夏全:“李全要是被消灭了,夏氏就能独自存在吗?将军三思。”夏全闻言,果然心动。进城后,夏全前往李全兵营,杨氏盛装出迎,并领他巡视诸营,对他说:“现在到处都传说李全死了,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统兵打仗呢?还是把军队、粮仓、钱财、子女连同我自己,一同托付给将军吧,请将军用心照顾,别再惦记着与官军联合了。”说罢,又设宴摆酒,夏全被灌得迷迷糊糊的,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同杨氏睡在一床了。夏全骤然获得了李全半辈子打下的疆土、军队乃至妻子儿女,好不得意,昔日仇怨顿消,转而与李全的哥哥李福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官军。当时,刘卓也进驻州府,手下还有一点军队,可全无决断,闻知夏全倒戈叛乱,领军队包围了州府衙门,还焚烧官民宅第,抢掠官仓财物,竟毫无主见,只身逃出城去。官军势弱,被叛军杀死一多半,大批武器粮草落在叛军手中,夏全部下追赶刘卓,直到黄昏才返归楚州城。官军败走,楚州城又成了李全的天下,夏全自以为这座城池已归了他,却不料城门紧闭,杨氏拒绝他进入,这时,夏全方知上了当,只好孤零零地投奔了金军。杨氏在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施美人计离间敌手,夏全被美色迷惑,白白让人家当了枪手。
诱他人效忠巧用色
随着人的地位权势的增长,贪欲会不自觉地增加,有权有势的人对“女色”会有猎奇的心理,越是别人的越好,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好。
例如,北宋名将钟世衡治理边疆时,制定以夷制夷之策,对胡人首领施以利诱,进行安抚。当时,胡人部落中最强大的是苏慕恩部落,钟世衡就想法和他接近。一天晚上,钟世衡邀请苏慕恩饮酒,有意叫出一个貌美的侍妾在旁劝酒。喝着喝着苏慕恩已有九分醉意,这时钟世衡起身告辞,说有个小事要处理一下,命侍妾好好侍候苏慕恩。苏慕恩见钟世衡不在,就趁机调戏那个侍妾,这时钟世衡突然走出来,抓住了苏慕恩。苏慕恩非常惭愧,急忙向钟世衡请罪。钟世衡笑着问:“你想要她吗?”就将那个侍妾送给他。从此以后苏慕恩对钟世衡更加忠心耿耿,胡人部落中凡是怀有二心或是胆敢随意侵扰的人,钟世衡就都派他去讨伐,每次都全胜而归。
四、正确看待朋友间的亲与疏
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里,各个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和新结识各种不同的朋友,随着彼此间循序渐进的联系、沟通、交流,在逐渐了解了对方的同时,也让对方了解了自己,而朋友间的来来往往,也犹如大浪淘沙般,去伪存真,在各个不同阶段结识的朋友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朋友随大浪而去,有的朋友则永远在你心里驻足下来,成为伴随一生的好朋友。
有的时候,由于利益使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阶段,你可能会和某个人成为朋友,一旦这种捆绑式的友情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人家随即把你忘却了,关系也慢慢淡化了;这个时候,你或许会百思不得其解,往日的友情怎么会说没有就没有了,甚至好像突然之间就荡然无存了?你再试图与对方联系,明显能够感觉到对方的冷漠,全然没有了当初的热乎劲。我们比较欣赏朋友间那种看似淡淡相交,却能够随时和你保持不断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关心你的那种友谊。在你失意时,朋友能够耐心倾听你的倾诉,安慰鼓励你;在你得意时,朋友能够分享你的快乐,并打心眼儿里为你高兴;在你孤独寂寞时,朋友会陪伴着你,设法排解你的郁闷;哪怕在这个时候,朋友什么话也不说,只是安静地陪着你,也能够让你的情绪慢慢恢复正常。
朋友间偶尔相聚,真的不需要讲究所谓的排场,看似粗茶淡饭,或者清茶一杯,却包含了浓郁的深情厚谊。因为所谓“形式”,在好朋友之间早已成为过去时,而彼此之间那种毫不设防、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更加能够令人轻松愉快,开心不已。那种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真诚,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极其自然而又恰到好处的热情,让人感觉犹如一心灵熨斗,把心里所有的皱褶都烫平了,惟有温暖和感动。
五、保持距离是个利器
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便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不仅互不来往,而且反目成仇。何以至此?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对此可作诠释。“刺猬理论”说: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
只有若即若离,距离适当,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对方。
“刺猬理论”如是说:距离太近,就会刺伤对方。一般来讲,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誉词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俗话说,“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就是这个道理。电视剧《过把瘾》中的男女主人公不能说不“亲”,也不能算不“密”,“我爱你”的大字写在新房里朝夕可见,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分道扬镳”。这不禁使人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我并不是要压住您的爱情烈焰,可是,这把火不能够让它燃烧得过于炽盛,那是会把理智的藩篱完全烧去的。”倘若“爱”过了头,不仅理智会被烧光,而且爱情也会被烧焦。《过把瘾》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当初“爱就爱他个腾云驾雾,爱就爱他个天翻地覆”的那种过分的爱,才导致了这种“糊涂的爱”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这大概也可算作一条交际规律。古人曾告诫说:“亲善防谗。”也就是说,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以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因为,一旦显出与君子交往而过分亲密,小人就可能由于被冷落而忌恨,生出挑拨的念头,就会从中“离间”,使彼此生疑,此其一。
实践表明,越是亲近的人,被伤害的程度就越大,由此产生的怨恨就越深,历史上兄弟相残、父子交兵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之间显得更加厉害,此其二。在上下级之间,领导者大都十分珍视自己的尊严,有了尊严才有神秘感,才能吸引人。一旦上下级之间过于亲密,就会失去这种神秘感,领导者的吸引力也就会荡然无存。因为“亲近滋长轻视”,任何领导在他的贴身侍从眼里都成不了什么英雄,此其三。
因此,朋友之间不可以过密,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否则就会造成彼此的伤害。
“刺猬理论”告诉我们:距离太远,就会感到寒冷。人际交往过密不好,那么是否意味着越远越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现在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命清高、目中无人,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与任何人都不来往;有的人消极地认为世间险恶,交际虚伪,企图寻求一种世外桃源来隔绝人世尘缘,不愿与外界接触。其实,交际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利益驱动,但实质上交际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你与人接触得多了,就能增进了解,而且遇事都能彼此帮忙。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首先想到去帮助自己接近的和熟悉的人,最后才会考虑那些不太熟悉和陌生的人,“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远亲虽亲但距离远,且信息沟通慢;邻居虽非亲非故,但距离近,且经常来往,相互帮助的机会就多些。若“老死不相往来”,亲戚也会变得不“亲”,以往再亲近的人也会慢慢淡漠,直至疏远。这样,自己就会感到孤独,甚至会留下终身遗憾。
凡事不能过“度”,任何事物走向极端就等于走到反面。“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道出了交际的真谛。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比如好与坏、亲与疏等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人际交往中,亲密一旦达到过分的程度就意味着疏远的开始。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分亲密而带来的危机,就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在行动上不形影相随,要把握“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就可避免乐极生悲、恩将仇报的交际悲剧和由于友情破灭而导致嫉恨和愤懑。
所以,无论在职场还是社会交往上都要与人保留一定的距离,距离是保护自己的利器。
六、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人际交往中,自己的烦心事不要随便说出来。如果将自己的脆弱或无助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别人面前,那么自己必将陷入人际交往的被动地位。所以说,任何人若能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就不会因泄露秘密而是自己在社交中狼狈不堪。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不过即便要说,也不能“随便”乱说。这里的随便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倾诉对象的随便,因为倾诉对象的不同,你的倾诉必然也要有所调整。对非常亲密的朋友可以多说一些心里话,也可以说得深入一些;对于一般的朋友,则必须注意自己说话的分寸了。二是说话程度的随便,这主要是提醒人们说心里话时应该有点“心机”,长点“心眼”。即便是面对再亲密的朋友,有些关系重大的话还是不能说的。
心事的倾吐会暴露出一个人的脆弱面。这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可能会欣赏你“感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自己的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日后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防备。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毫无顾忌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以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林萍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那时她在部队当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替他们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极其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接近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时间长了,林萍觉得非常的苦闷,心中有那么多的秘密不能倾诉。所以后来在与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闲谈时就把副指导员讲的事情说了。把秘密和别人一起分享,心理的压力轻松多了。没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指导员,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林萍则在指导员找她作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回到报务分队****的老本行了。
所以说,在保守秘密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当,是对我们保持良好形象,成就事业都十分必要的。当你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时,往往你会因为这个秘密而同对方拴在了一起。这对你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是一个障碍,在处理一件事时,你往往要考虑他的利益,这可能会使你做出违背原则的事。同时,对方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让你在竞争中失败。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城府太深、心机过重、捉摸不透、亲近不得。如果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那还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是,那么给了别人这种印象就划不来了。
聪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想尽办法把局势扭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在将无关紧要的心事说给周围的人听的同时,也多听听别人的心事。有选择地倾诉自己的心事,不但可以导引对方多说出一些秘密,还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秘密,使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不把自己的秘密全盘地告诉给他人是为人处世的“潜规则”。
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否则,便无异于在社交中亲手为自己埋下一颗“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