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事物的发展趋势一般都存在很多可能性。一般人观察和思考事物,大都会着眼事物发展趋势的比较明显的特征,因为它容易被看出来。我们管它叫常规角度。对于很难注意和捕捉的事物发展趋势的不明显的可能性,就要采取非常规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了。
因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您可以自己去回想一下自己所经历的事,就会很快明白。
掌握了角度转换的方方面面,对我们了解和利用事物的本质,找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突破口,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培养自身的感悟力帮助巨大。
经过了上面的几点启示后,我们现在可以揭秘魔术师巧锯活人的答案了:
实际情况是,箱子的下面有块活动的门板,或者说是条暗道。观众检查完箱子后,另一位少女经暗道悄悄地潜入在箱中。
箱子露出的头和脚,实际上已是两个少女了。魔术师的锯子并没锯到少女的身上,而是她们两个人的中间。这个魔术的秘诀就是利用人们视觉上的疏忽或错觉。
14.在学习中培养悟性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要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悟性不失为聪明之举。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悟性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1)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比如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所学知识范围,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悟性水平也就相应提高。
(4)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三种学习精神
①不唯书。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书本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培养自己的感悟力。
②不唯师。在学生时代的学习中,多数学生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学生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和悟性的提高。
③不唯一。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是提高悟性的关键。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为此我们提倡在进行思维方面要重视培养思维的以下方面:
——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①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②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③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①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②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①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②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③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①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②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③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15.在经验中培养悟性
生活中的许多窍门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经验越多窍门越多。比如,天热了,清凉的椰汁深受人们的欢迎,挑选时将椰子晃一晃,若水声清脆,则椰汁多。若喜吃椰肉,则应选手感较重,摇起来较沉的椰子。又如,你不小心把饭烧糊了,别着急,此法可帮你轻松除去糊味,将8—10厘米长的葱洗净,插入饭中,盖严锅盖,片刻糊味即除。这样的小窍门都来自生活经验。
因此,注重积累是丰富经验的有效途径。
积累需要时间,有个成语就叫日积月累。积累是一个过程,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你要积累的东西起初可能是零星的,很不起眼,但千万不要小看它,因为万丈高楼是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许多积累是无形的,肉眼根本看不见,因为它只存储在人的头脑中,比如说经验这东西,人的经验来自实践,丰富的经验是从反复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活中一些人做事情很有窍门,这种窍门就是经验的反映和体现。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多就越成熟,就像一个人积累的知识越多就越聪明一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时刻离不开积累,一生都在积累。积累是一座桥,它会帮你很容易地跨过湍急的河流到达对岸;积累也是不容易的,其中的“累”字是不是也在暗示人们:积累是很累人的事。积累是人生之旅的一个行囊,你背着它上路,它就开始检验你的毅力和耐力,同时,行囊里也会装满收获,于是你便拥有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感悟,因此说,积累本身就是一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