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激发狂想思考法
激发狂想思考法是在某种紧急情况的逼迫下的情急生智,但要获得灵感必需做到:
①临危不乱。面临紧急情况,紧张是难免的,但必须保持镇静,避免慌乱,这是激发灵感产生的重要前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只知道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急得转圈圈的话,那么,情况无论多么紧急,也不可能产生灵感,而且还会情况越紧急,越产生不了灵感。因为灵感毕竟是通过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想”出来的,而并非“急”出来的。
②果断抉择。既然面临的情况紧急,对头脑中涌现的解决问题的种种想法和措施就不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而必须敏锐地权衡利弊,迅速作出抉择。
而且不仅在思想上不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和可能,果断地将思想上作出的抉择付诸行动,以免贻误时机。
12.利用梦中的启迪
奥地利药物学家维勒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双蛙心灌注实验”:先刺激一只青蛙心脏的迷走神经,让它停止跳动几分钟,然后把这只青蛙心脏中的生理盐溶液灌注到另一只青蛙的心脏中去,于是另一只青蛙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但是它第一次证明了神经能够靠化学媒介来传递兴奋和抑制,这种化学媒介就是著名的“****胆碱”,它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神经介质,因此这个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维勒本人讲他的实验构想竟是来自于梦中。他说:“那年(1921年)复活节的前夜,我从梦中醒来,开亮灯后,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几行梦中所想到的计划,然后入睡了。第二天早晨六时起床,我想起夜间曾经写过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由于字迹潦草,我怎么也辨认不出所写的是什么内容了。第二天晚上三点钟,梦中又出现了这个想法。这次我再不犹豫,立刻起床,跑进实验室,按照梦中所设计的方案,用蛙心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
人为什么能在睡梦中思考问题?而且还可能得到醒时反复思考都难以得到的问题的答案或启示。目前,科学所能提供的解释是这样的:人在清醒时反复思考某个问题,大脑皮层的某个相应的部位便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兴奋”区。入睡后,这个部位的脑细胞一般都被“抑制”了,但仍可能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能在睡梦中把醒着时思考的问题接下去继续思考。同时,人入睡后,清醒时思考某个问题所建立起来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便被切断了,睡梦中的继续思考(包括潜思维)代之以建立起脑细胞之间的新的联系。这样,也就有了可能在睡梦中获得清醒时思考难以得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或启示。
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从1865年起就开始探索苯分子的化学结构,他曾先后设计出几十种可能存在的排列形式都被否定了。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梦帮助了他。他本人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长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曲着,旋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从电击中惊醒。那晚我为这个结果工作了一整夜。”后来,凯库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导致了有机化学研究的重大革新。
美国发明家赫威在研制缝纫机过程中,多次试验都未获得成功。一天夜里,他梦见国王向他宣布了一道命令,如果24小时内不造出缝纫机来就要用长矛处死他。他看见矛尖上有小洞的长矛慢慢地升起,又慢慢地降下。一阵惊吓使赫威醒了过来,于是他便设计出了后来人们所使用的针尖在针眼中上下移动的缝纫机。
美国魏特亚轮船公司的总经理魏特亚,本来是一家小轮胎店的童工。由于在轮胎店里工作,成天同轮胎打交道,他有一段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想怎样才能使轮胎更耐磨擦,更富有弹性。后来,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把橡胶和硫磺混合起来晒干后,就能变成一种更坚韧的橡胶。他感到仿佛是得到了神的启示。醒来后他马上跑出去,按照梦中所得的办法一试,果然制成了更坚韧耐磨、更富有弹性的橡胶。
英国剑桥大学的胡钦逊教授曾对各门学科的许多专家做过调查,70%的人都回答说,梦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中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而文学艺术家更是对梦情有独钟。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梦中与杜甫讨论诗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故事流传至今。有人曾统计,宋代诗人陆游谈到梦的诗多达90余首。
现代诗人何其芳在《写诗的经过》中说:“过去做旧诗的人常常有在梦中得到诗的经验,我那时就入迷到了那样的程度。有一次在梦中做成了一首诗,醒后,我把它补写成了一首题目叫做《爱情》的诗。”在国外,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梦中得佳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你,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对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士兵,爱护他的惟一的一条腿。”以及意大利作曲家培蒂尼在梦中创作出名曲《魔鬼之歌》,等等,更是早已成为人们所熟悉的美谈。
人的一生有大约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我们能够用其中的哪怕一点点时间去做有用的梦,它也将带给我们无数的帮助。梦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开发的宝贵的智力资源之一。
如何尽可能的运用梦中启迪,我们所能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梦。要想在梦中获得问题的解答或启示,必须对问题长时间的思索,梦思维毕竟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具备有关的知识,不掌握必要的材料,不认真反复思考,而却寄希望于梦中出现奇迹,那简直是同守株待兔一样的可笑。
第二,要有对梦思维加以利用的意识。如果我们从思想上不认为、甚至根本不相信梦思维可以加以利用,就算在梦中我们真的获得启示也会失之交臂,更谈不上培养梦思维。
第三,要有正常的睡眠。睡眠的时间因人而异,各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需要得多一些,有的人可能需要得较少。但必须保证良好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放松,使显思维被抑制,潜思维更加活跃,梦中的灵光才能显现。
第四,要记住梦中所得。我们常常会做梦,醒来后又记不起来梦中的经历。所以若要记住梦中所得,就要争取及时醒来。
英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向人们建议:“把你的闹钟拨得比平常早十分钟,你也许会在一个梦中醒来,因为最后一个梦通常正好是在你醒来之前。”还应该注意醒来后保持一段时间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这样就能使“梦境”在头脑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便于回忆梦中的情景。如果梦中已出现了所思考问题的答案或启示的话,也就便于及时把它从杂乱模糊的梦境中整理筛选出来。
13.变化看问题的角度
变化看问题的角度是培养悟性的又一重要途径,认识角度不同,导致事物的形态各异,从而才能全面认识事物的现象,弄清事物的本质。
不知您看过这样的魔术没有,这也是马戏团的保留节目,具体操作如下:
魔术师拿出一只箱子,经观众检验后,让舞台上的一个少女钻进去,然后把箱子吊起来,这时魔术师打开吊着的箱子两端,分别露出少女的头和脚,然后魔术师用锯子从箱子的中间锯下去,直到锯成两半为止。最后,少女从箱子里笑吟吟地走出来而且毫发无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观众明知魔术是假的,可又看不出假在哪里,难以得知其中奥妙。在我们知道答案之前,先谈谈角度转换对观察事物的影响。
(1)事物自身都有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它所呈现给我们的形象各不相同。
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一个身材非常苗条的姑娘,信步款款,一头靓丽的长发瀑布般飘泻下来,春风轻拂,丝丝缕缕的秀发弥散过来阵阵清香,引起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想,前面这位准是一位绝色佳人。当我们急赶几步超过她去,回头一看,不禁兴致全无:原来此人面有烧伤。其实人与物同,很多事物也是如此。
(2)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矛盾世界的一部分,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甲事物,可能从它周围的乙事物中找到切入点。
英国著名的侦破推理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情节:在勘查一个作案现场时,有一条狗总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助手华生见它很安详什么也没干,便认为与案件无关,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福尔摩斯根据嫌疑人的心理和意图思考分析后认为:狗是不易安静的动物,尤其是生人出现的时候,它能够长时间地静卧,本身就是一种反常,它很可能是作案人有意掏的鬼。后来的事实表明,福尔摩斯的判断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