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找到说服人的诀窍
说服当权者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发之所未见,说以所未闻,然后再由大及小,由国及人。楚康王的时候,楚大将伍举被人诬告,说是由他放走了他那个犯了罪的岳父申公王子牟。伍举听到这消息后,吓得赶紧逃到了郑国。在郑国遇到了好友声子,声子是蔡国的大夫,听了老朋友的遭遇,很是同情,便决定帮助伍举。
声子来到楚国,见到了楚国的令尹屈建。闲谈中,屈建问为什么晋国比楚国强大些。
声子说:“这是因为晋国有不少人才啊。但这些人才都原本是楚国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屈健不解,让声子给予说明,声子便侃侃而谈:“我听说善于治理国政的人,既不过分赏赐,也不滥用刑罚。赏赐过多了,就会赏赐到坏人头上;滥用刑罚,就会用到好人头上。现在楚国刑罚用得太多了,有许多有才能的人无辜受罚遭罪,迫使他们都逃到了别的国家,反过来又危害楚国。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子仪叛乱时,析公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就把他安置在晋侯的战车里,让他来谋划用兵。绕角那次战役,楚败晋胜,一大半功劳是析公的。因为是他出的计谋,他让晋军在半夜里猛力擂起几千只大鼓,楚军受到惊吓,乱作一团,晋军乘势掩击,大获全胜。晋国又用析公的计谋,进攻了蔡国,袭击了沈国,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郑国吓得不敢再依附楚国了。析公本是楚才,却为晋人尽了大力,您不觉得遗憾吗?”
“还有雍子,他被逼无奈,逃离楚国来到晋国。晋国人封赏给他不少土地,让他参予军国大事。鼓城那次战役,楚败晋胜,起决定作用的是雍子啊。雍子带领着各位将领,检阅了车马,喂饱了马匹,烧掉了帐篷,与楚军决战。结果杀得楚国全军覆没。还有屈巫臣,也是楚国人,他被楚公子婴齐所逼,逃亡到晋国。晋国人重用他,让他抵御北狄。屈巫臣帮助晋国与吴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教吴国人学会了乘战车、射弩箭,使只习惯于水战的吴军也能陆上作战了。吴国人长了本领,就在屈巫臣的唆使下,向楚国进攻。一连攻占了楚国的巢地、驾地、棘地、州来,搞得楚国人疲于奔命,无计可施。还有苗贲皇,他也是楚国人,若敖叛乱时,他逃亡到了晋国。晋国让他作了主要的谋士。正是他,指挥着处于劣势的晋军,把优势的楚军杀得一败涂地,楚王受了伤,楚公子侧因此也死去了。郑国叛了楚,吴国又兴兵攻打楚国。楚国不但损兵折将,失去了附属国,还添了不少仇敌。由上述种种可见,晋用楚材,真是大得其利啊!”
屈建听到这里,大惊失色:“这样太不利了!”
声子趁机提到了伍举的事:“还有更不利的事。伍举是当今楚国最优秀的人才,可惜被谣言吓到了郑国,现在已经又逃到了晋国。听说晋国将要拜他为大夫,还要封给他土地。若是伍举将来助晋攻楚,令尹,您看还有谁能够抵挡住他呢?”
屈建听后,十分害怕,立刻派了伍举的儿子赶到晋国,好说歹说,把伍举接了回来,伍举重新受到了重用。
声子说服屈建的关键点在于,把伍举被逼而走的个案扩大为楚材晋用的一个普遍现象。普遍现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自然使人警醒,个案的问题再经提出也就容易解决了。
凡事都有诀窍,领导者说服人自也有说服人的诀窍可寻,重要的是要能了解对方,找到对方的关注点,把话说到他的软肋处。
7.会说话才能办成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
不能否认,很多事情是做出来的,但更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事情是靠说来解决的。领导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只会做事、不会说话是行不通的。
领导者会说话首先体现在要把话说到点上,关键时刻一句话不嫌少,只要有分量就有说服力。
唐朝武则天时,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了出任皇太子,曾多方求人相助。狄仁杰曾从容地对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这两种关系到底哪种更亲一些?陛下如果将儿子立为太子,那么在千秋万岁以后仍可配食太庙。如果册立侄子,从未听说侄子成为天子以后,仍将姑母的牌位立于家庙之中的。”武则天这才恍然大悟。唐中宗能够返朝执政,其实姑侄和母子之说是起了决定作用的。大凡迷恋生前的人,没有不计划身后之事的。当时王方庆正居相位,他把其子安排为眉州司士参军。有次武则天向他问道:“你身居相位,为何要把儿子安排得那么远呢?”方庆回答说:“庐陵王李显是陛下的爱子,如今尚在外地,为臣的儿子哪敢处于近地?”这也可谓善于讽谏。
慈祥之主可动之以情,英明之主可晓之以理。武则天虽然英明但却并不慈祥,因此当狄仁杰侮辱她的宠臣张昌宗时,她并不发怒。推荐张柬之后,她用而不疑。这都是因为她很英明的缘故。因而狄仁杰一句至理之论自然能打动她。
领导者要会说话还体现在对方式方法的讲究上,这里有两件事不能不提。
一是宋朝时宰相李纲打算重用张所,但因其早先曾弹劾过宰相黄潜善等人,李纲又感到十分为难。有一天,当他和潜善闲谈之时,顺便向黄说道:“如今正当危难之际,我们都肩负着天下的重大责任。但四方的士大夫们在多次号召以后,都没有前来应命之人。前不久在商议设置河北宣抚司时,只有张所一人可用,但却因他口出狂言而获罪。像他所得被贬之罪,谁都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但鉴于如今形势紧迫,不能不临时任用。但要任以谏官之职,使其身居要职,当然不宜。使其暂时任以招抚使之职,让他冒死立功,以赎其罪,也无大碍。”黄潜善听后,欣然同意。
第二件事是三国时郭淮的巧于应对。
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天下各地都派人前来相贺,征羌将军郭淮受左将军张派遣,亦预定为贺客之列。但是,走到半路,郭淮病倒了,所以没能赶上曹丕的登基大庆。
来到京城以后,在一次君臣宴会上,曹丕表情严肃地责怪郭淮说:“大禹曾在涂山召集各路诸侯大会,防风氏因晚到便被杀死。现在,魏国建立,普天同庆,而你却来的最晚,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吧?”曹丕把防风氏被杀的典故说给郭淮,意思是告诉郭淮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回答好了还算可以,回答不好则必杀无疑。郭淮听后,回答说:“我听说,五帝时总是以德来教导人民,夏朝的时候因为政治衰退,才开始使用了刑法。现在我生活在唐虞盛世,无刑法之用,因此知道可以不像防风氏那样被杀,所以我才敢来迟。”唐虞是中国传说五帝中的尧和舜,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和乐,所以把他们治国的时期称为唐虞盛世。郭淮巧妙地把曹丕比作唐虞,回答巧妙。曹丕听后,心中大悦,不仅没有处罚郭淮,反而把他提升为雍州刺史,加封射阳亭侯。
郭淮既是不动声色的吹拍,又巧妙地设了陷阱———以夏的政治衰败为喻,使曹丕不好杀他,用的颇是地方。
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他的说法;有的人说起话来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到讨厌。所以,说话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个不同一样。
虽然我们并不想去做辩士和说客,我们也并不需要犀利的舌锋,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领导者与上下左右的交际不外乎言语和动作,我们不能终生不说话,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体现在说话当中。
8.有理有节的劝说最有效
领导者劝说上级,如果用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方式,一方面地位尊卑的差别不允许这样做,另一方面直言快语也不容易使人接受。而以小喻大,从生动形象的具体事情说开去,听者就会自然地领会了你的意图,接受了你要阐明的道理。
齐威王能够虚心听取各种批评和建议,善于识别忠奸,赏功罚罪,积极发展生产,一时被楚、魏、赵、韩、燕五国公推为霸主。国家一强,讲奉承话的人就多了。齐威王听得有点飘飘然,对于那些不同的意见可就有点听不进去了。当时的相国名叫邹忌,看到齐威王刚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了,很是着急,就想找个机会把这毛病及早给他指出来。
一天早晨,邹忌起来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拿镜子照了照,看到自己模样蛮不错:匀称的身材,端正的脸膛,白净的皮肤,心里挺得意,就问他妻子:“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呀?”妻子笑着说:“当然是您漂亮啦,城北徐公哪儿比得上您啊!”城北徐公是当时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妻子的话,又去问侍妾:“你看,我跟城北徐公比起来,哪个漂亮啊?”侍妾回答说:“徐公哪能跟您比啊!您比他好看多啦!”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去问他:“人家说我比城北徐公还漂亮,您看是这样吗?”客人说:“一点不错,您比城北徐公可漂亮多了!”第二天,城北徐公来拜访。邹忌把徐公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感到自己并不如徐公漂亮,偷偷照照镜子,再看看徐公,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心里折腾开了:“我明明不如徐公长得好,为什么妻子、侍妾和客人硬说我比他漂亮呢?”想来想去,最后悟出来一番道理。
第二天一清早,他就上朝去了,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给威王听。威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为什么他们都硬说你比徐公漂亮呢?”邹忌说:“我昨夜里想了好久才明白过来:妻子说我美,因为她对我有偏爱,侍妾说我美,因为她怕我不高兴,客人说我美,那是因为他有事情求我。他们都是为了讨好我啊!”威王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听了别人的好话,得考虑考虑,不然就很容易受蒙蔽,分不清是非。”
邹忌接着转入正题,严肃地说:“大王,我看您受的蒙蔽比我还深呢。”威王把脸一沉,问:“你这话什么意思?”邹忌不慌不忙地说:“大王,这个意思很明白。我妻子、侍妾、客人,为了讨好我而蒙蔽了我。如今,齐国有上千里地方、一百多个城镇,王宫里的美女、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天下各国没有不求大王的:他们为了巴结大王,在您跟前尽说些好听话。由此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是很深的啊!”
威王恍然大悟地说:“啊,先生说得实在好极了!”他愉快地采纳了意见,宣布全国的人随时都可以向他进言。
邹忌正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由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事,巧妙地引到纳谏的正题上来,使齐威王得以顿悟。
墨子劝楚王停止攻宋,也是用了类比劝说法。
墨子拜见过楚王,就跟他讲起一个人的故事来:“我碰到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破旧车子;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破衣烂袄;自己有山珍海味不吃,偏偏要去偷邻居的粗茶淡饭。您说这个人是什么毛病呢?”
楚王笑了,说:“我看这人八成是偷上瘾了。”
墨子接着说:“照我看来,贵国领土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就好比是华丽车子和破旧车子。贵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宋国一片荒野,地瘦民穷,这就好比是山珍海味和粗茶淡饭。贵国森林密布,宋国树木稀少,这又好比是丝绸衣服和破衣烂袄。这样说起来,大王派兵去攻打宋国,不是和那个人犯了同样的毛病吗?大王这样做,只能惹天下人耻笑,决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楚王听了,如梦初醒,连说:“先生讲得对!”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很喜欢用这种打比方的说理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会说话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则是靠后天的训练、知识的积累。既然我们知道说话对一个人如此重要,为什么不下点儿工夫,让自己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呢?
要想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首先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语商。所谓语商,就是指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或辞不达意是“语商”低下的表现,但还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而另一种表现是总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恰当的话,就会对个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造成很坏的后果。
9.给上级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
为官者向主管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是一种职责,但是主管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你的意见正确,即使你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好意,一旦忤逆了主管,一样会霉运临头。所以,聪明的为官者善于以主管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出谏言。
戏谑是一种说服的方式,这种方式如能运用得当,可以更形象、深刻地说明问题,而又比较容易地被对方理解和接受。当用以驳斥对方时,则可以使语锋更加犀利和有分量。所以戏谑的说服手段非智者不能用。
历史上这样的智者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