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维奇(John Vechey)是电游开发公司宝开游戏(PopCap Games)的联合创始人。2000年,他和其他几位创业伙伴在西雅图创建公司,如今雇员人数达到了600人。约翰如今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年轻创业家之一,他也强调独立的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几年前,是我创业过程中压力非常大的一段时期。那时我为了好玩,决定参加个运动队。结果这个决定成了极为重要的一个决策,它让我在宝开之外找到了身份认同感,加入了工作之外的团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心中关于‘我是谁’的概念不会动摇,因为我有别的力量平衡它,我就用这种方法渡过了那段艰难时期。依我看,每个创业者都应该找到一件工作之外的支持力量,无论是煮菜、运动、健身还是家庭。平衡是关键。”如今,32岁的约翰·维奇刚刚把公司卖了10亿美元。
让人感到完整又幸福的一切因素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心中,用不着非得拥有成功的公司、名声或财富才能找到幸福,现在就寻找内心的幸福感吧。
工作是身份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如果你想更准确地摘得成功的果实,留住持久的幸福,那就学学杰克和约翰的经验——完整的自我源自多种因素,向其中添加一些新的因素吧。
刷新心态8
从多个源头寻找自我价值感,切勿只局限于工作
错过一些又何妨
乔丹·麦尔纳
在早先的章节中,我们提到过倡导简化人际关系的苏菲·范德布罗克。如果说我们的目标是拥有一个盈满幸福而成功的人生,就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我经常联系的只有少数密友,这替我省下了很多时间。”苏菲说。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她用来照顾自己,休息,或是跟家人和亲密朋友们共度。朋友名单上只有少数人,这不是什么******的行为。苏菲是个充满爱心、喜欢交际的人,她的举动意味着,她重质不重量。太多人都认为自己应该有成百上千的“朋友”才对,但她没有盲从。
咱们都知道,Facebook上有人爱吹嘘自己有好几千朋友。但我敢赌上一票,要让他们随口说出十分之一的人名估计都难。
我必须惭愧地承认,我自己也有这种毛病。当我Facebook上的好友人数达到500的时候,我感到一阵奇怪的、收藏家般的满足感。我的第500个朋友是谁呢?是我老妹的同学的小舅子的女朋友(好像是)。没错,我们熟得很。
倒不是说Facebook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我们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更不用说反映价值观了,但它的确暗示出一种普遍的趋势。而且它的“后坐力”已经显现出来了——脱口秀主持人吉米·吉梅尔(Jimmy Kimmel)建议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国家减好友日”,因为友谊应该是一种珍稀的东西。快餐品牌汉堡王甚至针对在Facebook上取消关注好友的人群策划了一场营销活动,你取消关注10个“好友”,就能免费换汉堡。
可是,我们并非要号召人们疏远真正的好友,或者只是为了减少而减少。经营人脉关系网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对创业者来说尤其如此。结识新朋友,就像打开了一条新奇的讯息通道,能够引发新颖的创意,让人找到新的伙伴。实际上,身为人类,人际关系绝对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愉快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越多越好”的说法。
这种压力往往表现为“害怕错过症”(即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有译作“社交控”。——译者注),当人们怀疑自己错过了朋友们正在做(或是可能在做)的事情时,就会感受到压力,变得焦虑。
但事实是,没有人能体验一切,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错过某些东西。真正的赢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是把以下追求当做人生目标的人——成为自己生命经历的中心,成为自己主办的“派对”的灵魂与核心。
身处这个时间稀缺的时代,请你环顾四周,花一点时间审视一下当今人们对数字的执迷。检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想想哪些人对你的人生、幸福、成功和活力有真正的价值。价值的涵义有很多,它不仅体现在你能从朋友们身上得到什么,也体现在你能给予他们什么。
拿出点时间,让自己成为别人真正的朋友,那种你自己也想拥有的朋友,而不是徒有虚名。就像苏菲一样,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质量。这样一来,你不但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更加满意,还能得到更多时间,来做你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
刷新心态9
关注最重要的朋友,重质不重量
找到你的氧气面罩
乔丹·麦尔纳
“今天我们将在三万二千英尺的高空飞行,请把行李安全地放置在头顶的行李架上。”在加拿大航空从伦敦到多伦多的航班上,我坐在中间的位子,不动声色地扭扭身子,想多争取一点宝贵的空间。此时我听到空乘人员开始常规的安全广播:“如遇紧急情况,氧气面罩会从头顶自动垂落。如果您带有小孩,请在帮助孩子或他人之前自己先戴好。”
这些话我以前听过好多遍了,但不知为何,今天听来好似别具深意。
这段指示十分简单。然而我敢肯定,在危急情况之下,肯定有很多聪明善良的人把它给忘了。情急之下他们会先帮孩子戴面罩。在万分紧急的关头,很多人会忘记自助,从而把孩子们置于危险的境地。
这段话和它背后的涵义都很清晰,它在747飞机上适用,在工作和人生中也同样适用。如果你自己先戴好氧气面罩,你就作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来帮助孩子,同理,如果你先把自己照顾好,也就更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公司以及身边的人。
有太多创业者日夜劳累,不知疲倦地工作,结果疏于照顾自己,本末倒置,半途而废,直到一切无法挽回。
有多少次你不吃早餐,只为了赶着去收邮件?有多少次你推掉了跟朋友的篮球赛,留在办公室把活儿干完?又有多少次你错过了孩子的戏剧表演,是因为开会开到很晚?
人们常说,你必须挑战极限,为了保持领先而马不停蹄地工作。这种看法其实是在暗示,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一直以最高效率运转。可我们不行。1914年,亨利·福特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发表的声明震动了工商界,他倡议汽车行业减少工时。
如今,就连医疗这种工作时间特别长的行业也开始反思他们的工作方式了,人们展开讨论,希望限制住院医护人员的工时。航空业也开始效仿。2010年,欧盟宣布有意限制飞行员的每日工作时长,因为研究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空难中,疲劳驾驶占据空难原因排行榜的第5位。
我们都知道照顾他人很重要,但真正关键的是,要先把自己照顾好。这不等于自私,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们在创立企业、经营人生和帮助他人时保持巅峰状态。
当我们没能先戴好氧气面罩的时候,我们没法专注于手边的任务,开会时变得心不在焉,被人催急了,还会对客户、同事、朋友和家人不耐烦,就连找到成对的袜子这种小事也变成了难比登天的重任。疏于照顾自己不仅会把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很不愉快,还会影响到工作,最终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
戴上自己的氧气面罩,你无疑作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可以去解决“无形”的问题,比如创新和迅速决策。
我们都知道,没处在最佳状态时作决策是很危险的。即便如此,我们还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或是饿着肚子去工作,同时还以为自己能够应付重大的挑战。许多情况下,人们认为逼着自己做这种自我牺牲的事情是值得称颂的。可实际上,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工作是低效能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所以,你为什么还要接受这种观念?下回当你筋疲力尽却还有重大决策要作的时候,试着换个态度:“这个决定真的很重要,所以我要去小睡一会儿,然后再作决定。”或者当你面对繁重的工作量,人却没在最佳状态的时候,休息30分钟,到街区周围散会步去。旁人可能以为你疯了,但当他们看到你最终做出了成绩的时候,他们的看法会改变的。
所以,你的氧气面罩是什么?为了让自己高效工作,你必须要做的是什么?
或许它是个十分传统的事情,比如健身或打个小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会在午后小睡一个小时。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上天可没打算让人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午夜,中间不得休息。即便只有短短20分钟,这犹如神赐的****足矣让人焕然一新,恢复元气。”
你的氧气面罩,可能是一种专属于你的活动。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面罩,一件能够让自己重振精神,恢复活力,作好充分准备迎接下一个任务的事情。这件事有可能让人专注而平静,也有可能让人兴奋起来,肾上腺素飙升,甚至有可能是一天洗两次澡(前面章节中提到过的杰克·尼克尔就是这样做的)。
找到自己的氧气面罩,先戴好,每天都这样做,然后出门去征服世界吧。
刷新心态10
先照顾好自己
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学习
马丁·本耶格伽德
2004年,张向东和两位大学同学看到了一个愿景。他们相信,在将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免费获得一切需要的信息。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得有简便易用的手机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例如查看天气、设置个性化的屏幕桌面、跟通讯录里的朋友们保持联络、用短信来沟通等。
时间快进到2012年,张向东的3G门户网已经成为中国手机门户网站的领头羊,全球范围内的应用程序下载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次。对于一个除了愿景之外一无所有、创业才八年的人来说,这个成绩可不算差了。
对张向东来说,手机上网不仅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激情所在,是他的爱好。然而,张向东的世界里不是只有比特和字节,他是个贪婪的读者,每天要花一小时,再加上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阅读各类的文学作品。他已经写出了两本书,完成了一本译作,现在打算写一个剧本。“我想通过舞台剧把我的困惑展现出来。”访谈中他这样对我说。我问是什么在困扰他,他露出了真挚的微笑,“人生中的重大问题,比如我们从哪里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困惑吧”。
这位35岁的北京商人还有一个嗜好——骑行。张向东已经把无数个周末花在了中国、法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的路上。现在他有了新目标,要骑着自行车跨越五大洲。他的每个周末都是以自行车开始的,早上八点到九点。是什么驱使他把这么多时间花在骑行上呢?“这是人天性的一部分,我相信人生本来就该多姿多彩。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要享受乐趣。”他这样解释道。随后,他跟我说了一句中国俗谚,意思大概是:“幸福原本就存在于生活当中,可我们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深以为然。
就好像他对文学、骑行和创业的投入还不够似的,张向东还参与发起了一项野心勃勃、影响深远的文化项目。在这个名叫“Meridian时差”的屋檐下,一群有愿景、有热情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同的宗旨——跨越时区、国界和文化,释放并整合有潜质的创意。其中一个项目是从各个国家搜集童话,然后制作适合当地的版本,首批就从中国做起。另一个项目是挑选12个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城市,采访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从第一线反映城市化的进程。在“中国创造”的标签下,以“好奇心、创造力、跨国界”为使命的“Meridian时差”,在积极寻求激发创意的好作品。
张向东的灵感、思考和自信,有一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在异国他乡和陌生文化中独自骑行的经历。“好奇心是我的领路人,每一次骑行的旅程,都是与自我的对话。”张向东解释说。骑行教会了他重要的一课——如何治理公司。时不时的,天气会变得糟糕,路上会遇到山丘,还有不可预知的困难。你必须接受这一切,必须耐心、坚韧,还要心怀信念,不断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坚持走下去。在张向东看来,带领公司的道理是一样的。当我问他这个嗜好会不会影响工作的时候,张回答说:“一点都不会。”实际上他感到,这些嗜好让他成长为更出色的领导者、创新家和商业人。
很多人认为,花在个人嗜好上的时间对工作和事业并无多大价值。但张向东的经历告诉我们,这话未必正确。如果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从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中,我们能得到实则正相关的感悟和心得。
有多少父母从跟孩子相处的经验中提升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有多少次,我们从书中获得新鲜的视角,用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到遥远的地方旅行,全心投入一项运动,下厨锻炼厨艺,当个业余的摄影师……或许效果不会当场显现,但实际上,拥有各种各样体验的、完整的人生会磨炼我们的商业技能,而不是相反。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学习,这是追求成功的一条可行路径,张向东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他以这句话结束了我们的采访:“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应当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幸运的是,这句话也说明,我们不必像他一样,每天早晨用100个俯卧撑拉开一天的序幕。
刷新心态11
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