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种类很多,如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定时奖励和不定时奖励,及时奖励和延缓奖励……奖励要根据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动机、地点、家庭条件、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来实施。
夸奖孩子不可随意确定
如果太随意,那么孩子就无法明确地知道因为什么行为夸奖他。赞美或夸奖,父母都应该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并且告诉孩子因为什么事而得到夸奖。
延长夸奖的时间间隔
当孩子开始使用新的且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及时给他奖励。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十分重要。当渐渐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新的行为,并且理智地去实施这一行为时,不要每次都给予夸奖,而是采取拉长夸奖的时间间隔,实施间断性或随意性的夸奖。这种夸奖只能偶尔为之,要让孩子意外地惊喜,加深记忆,使良好行为巩固加强。
当孩子适应偶尔得到奖励的方式,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习惯,知道怎样做会使父母高兴,同时孩子也为自己的良好行为感到满足和高兴。
奖品最好是精神上的
人们追求的富有,已经超出了物质与金钱的局限,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裕。孩子和成人一样,对别人想些什么和说些什么有着敏感的兴趣。口头夸奖孩子常常成为最强烈的激励力量。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于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孩子只是下令“不行”、“不可以”等。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这样的父母会将上百万个“不要”强行塞进孩子的耳朵,然而对于孩子的进步并未起到多大的效果。其实,当孩子做出自己所期待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地表扬和夸奖孩子。
奖励不可滥用
有人曾说,奖励孩子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孩子赖床不起,妈妈赶紧实施奖励制。以“两块巧克力”为奖品,鼓励孩子起床:“宝宝快起床,你要是现在起床,妈妈给你两块巧克力。”孩子起床了,得到两块巧克力。相信,第二天孩子依然要赖床。实际上,并不是奖励对这样的孩子不起效果,而这样的奖励强化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孩子这样认为,只有赖床才可以得到巧克力,从而致使孩子的行为恰恰走向父母所期望的反面。由此可见对孩子并不可以滥用奖励。
奖励要具体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赞扬,言辞要具体准确,指向要清晰,切忌概括笼统。例如:
妈妈对宝宝开始自己学着穿衣服,进行赞美鼓励。
妈妈A竖起大拇指,说:“宝宝会穿衣服啦!真棒!”
妈妈B竖起大拇指,说:“宝宝真棒!”
妈妈A的大拇指让宝宝知道为什么会获得赞扬,就会加强自己穿衣服的兴趣。其赞扬公正客观,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明白了什么是要坚持做好的行为,孩子会自然地以此为标准。
妈妈B是笼统赞扬,使孩子不知所指,就不收到鼓励的效果。并且妈妈B这样的的赞扬夸张不实,可能误导孩子,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以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反而可能导致任性和自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父母若想自己对孩子的鼓励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孩子的夸奖一定要指向明确,内容具体。
正确的奖励像雨露,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错误的奖励则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无论父母以哪种方法奖励孩子,都应考虑这种办法能否收到“使孩子进步”的效果。这是奖励孩子的最终目标。
切忌赞美过度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鼓励与赞美。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更加上进,已经对“赞美”十分慷慨赠出。孩子既愿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忍受父母的批评,才是教育的成功。凡事均有度,切勿赞美过度,那样孩子就会如同盆花一样,经不起生活的一丝风雨。
小军由于平时受到父母的赞美过多,日久天长,连最温和的批评也会惹得他掉泪。进入幼儿园的初期,小军每天心中非常难过,经常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此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地上课,收拾好自己的床铺等等而得不到老师表扬,所以心中感到委屈。原来在家里做类似的事情,都会得到父母的赞美,而在这里却引不起别人的重视。
由此可见,过多赞美孩子,已经走上教育的弯路,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赞美,搞不懂赞美的含义;过多地滥用奖励会损害教育的效果。
同样,物质奖励若使用不当,其不良后果亦不可轻视。
小飞的妈妈觉得邻家的孩子乖巧又听话,自己家的孩子真是无从“比”起。其中的奥秘是邻居家教育孩子实施“奖赏”制度:“凡是达到标准,就有奖励。”
小飞妈妈知道这一招后,马上回家施行:“考试一百有奖”、“作业优秀有奖”、“对人有礼貌有奖”、“自己整理房间有奖”、“做家务有奖”……每集满20张奖卡可以买娃娃,50张可以上餐馆,100张可以去郊游。
瞧,小飞妈妈制定的“奖励制度”是多么“完善”啊!小飞的确改变不少,遇到老师、同学,她能够做到主动打招呼,作业也认真写,也经常帮忙做家务。
在奖励的诱惑之下,小飞渐渐地拒绝做有“奖”之外的任何事情。如妈妈请小飞帮忙倒垃圾,他却理直气壮地问:“有什么奖品?”妈妈要他再一次复习功课,他又说:“没奖品我不读。”
家长们常使用奖品来鼓励小孩,如运用得当固然可以收到效果,然而使用不当时,常会造成孩子被动的心态,有时也会导致相反效果。
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定下学习成绩目标,若完成就有奖励,如,答应小孩下次考试平均80分以上,就给他买个电动玩具表。这么一来,小孩会努力读书,其实孩子对学习、读书的目的并不清楚,他只是将其视力得到奖品的一种“手段”而已。一旦电动玩具表得到手,外在鼓励条件已经消失,努力也成为过去,因此,家长又必须准备新的“赏”“罚”条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为了得到“奖品”实现自己的目标,其中的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很可能孩子就会出现作弊、偷改成绩单等不正当的行为。
不当的奖赏会破坏好奇心,如:幼儿园的小孩本身就喜欢画图,不须加以引导,也会乐此不疲。若在这方面强加上“奖励制”,未必可以长久地保持住孩子对比的积极性,或许会得到相反的作用。“短期间‘,这些小朋友为了得到奖品表现得异乎往常,但是一旦奖品到手,以后对于没奖品的画图就不表示热衷了;如果孩子画画没有奖品,就会持续不断兴致勃勃地又涂又画。
父母们应该让孩子明白,给孩子以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从中受到激励,千万不可以让孩子存在有意识地期待着什么人会给他奖励的想法;这样就等于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虚幻的未来,即每做一件事就会有人奖励他们。这样实际上在为他们的未来设置障碍,所以必须使孩子们准备好,过真正的没有人拿着糖果奖励的生活。
孩子需要赏识与激励的观点,但是,孩子还需要责备,不能忽视责备对孩子的作用,责备和赞美一样重要。
孩子人小,辨别力差,赞美不当容易使孩子自满,不服管,久而久之,一旦进行必要的责备时,孩子往往无法接受。
对于孩子的教育,赞美孩子也罢,责备孩子也罢,甚至体罚孩子也罢,是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的。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赞美是最有效果的。但对孩子过多地进行赞美,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父母们切忌对孩子赞美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