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这是王十朋“会稽三赋”中的末篇。从序文所述来看,此赋约作于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任绍兴府佥判之时。此赋为追思之作,记述绍兴二十八年戊寅中秋,作者与文友夜登蓬莱阁,赋诗赏月、把酒论文、品评古人之盛事,描绘了越中一带雄壮秀美、人杰地灵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通过谈古论今,寄托了作者正直做人、清白做官的人生态度。
越中自古号嘉山水[1],而蓬莱阁实为之冠。昔元微之作《州宅诗》[2],世称绝唱[3];近代张公伯玉三章脍炙人口[4],好事者从而和之,独未闻有赋之者。某筮任之初[5],辱为蓬莱客,乃者中秋之夕[6],与同僚会饮于兹阁,览湖山之胜,玩月于樽俎间[7],即席赋诗[8],诸公皆和。既而念之:阁不可以常登,一诗不足以尽意[9]。遂从而赋焉。
王子游会稽[10],客莲慕[11]。登卧龙之山[12],蹑巨鳌之阁[13]。秀阅千岩,流观万壑[14]。纵远目于东州[15],畅幽怀于寥廓[16]。于时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簮盍良朋[17],把酒论文;俯仰湖山[18],怀古伤今;登高赋诗,以写我心;周览城堙[19],鳞鳞万户[20];龙吐戒殊[21],龟伏东武[22];三峰鼎峙[23],列障屏布[24];草木笼葱[25],烟霏雾吐[26];栋宇峥嵘[27],舟车旁午[28]。壮百雉之巍垣[29],镇六州而开府[30]。东望稽山[31],思禹之功[32]。乔松郁虖故陵[33],丹青俨于祠宫。藏丹书于穴,流遗画于无穷[34]。南目秦望[35],哀秦之过。方镵石以颂德[36],骄颜色以相贺。嗟仙药之不来[37],俄腥风之已播[38]。西望夕阳,送目兰亭[39]。怀王谢之风流[40],感斯文而涕零[41]。徒观夫茂林修竹,锁烟霭而冥冥[42]。北望沧海,渺其无涯[43]。方吴门之画龙[44],视越国其如蛇[45]。轰雷鼓于一震[46],虚吴国而成洼[47]。访丽谯之故址[48],第见乎古木之号鸦[49]。前瞻鉴湖[50],满目云水。嘉马侯之伟绩[51],慕贺监之高轨[52]。祠荒兮遗迹半湮[53],宅冷兮黄冠无几[54]。徒有渔舟贾楫[55],风樵航苇[56],往来乎鸥鹭之乡。欸乃乎[57]!烟波之里,仰瞻高阁;翚飞崔嵬[58],俯瞰州宅。缅怀高才[59],面无时之屏障,家终日之楼台[60]。长湖山之价于几席之上[61],惜斯人之安在哉[62]?
言未毕,客有指斯阁而谓予曰:子亦知夫阁之所以得名者乎?盖始于元和才子也[63]。以玉皇案吏之尊[64],拥旌麾于千里也[65]。蓬莱隔弱水三万里[66],以笔力坐移于是也[67]。齐名有白,从事有巩[68]。胸中有万顷之湖,真一代之奇伟也[69]。诗章一出,遂能发秦望之精神,增鉴湖之风采。《兰亭》绝唱,亘古今而莫拟也[70]。子亦读夫才子之传否乎[71]?姑问讯其从何而来,集乎彼而至于此也[72]?才子之才,固足以起吾子数百年之耸[73]。慕才子之所以获侍玉皇者,亦吾子之所喜攻而深耻也[74],夫何昔之有?予于是引客之手,扬袂而起[75],言契予心[76],诺诺唯唯:“有是哉有是哉!斯人也而至于斯也[77],尚忍言之哉!”
俄而鼓角作于人间,明月出于林端。妙三弄之梅花[78],烂十分之银盘[79]。釂一觞而径醉[80],有不尽之馀欢。顷之[81],阴云忽兴,点缀青天,渐山川之蒙笼,若有妒乎婵娟[82]。倚危阑而感慨[83],觉兴尽而思旋矣[84]。于是相与啜茗于清白之堂,潄齿于清白之泉[85]。阅唐宋之题名[86],终夕为之慨然。呜呼噫嘻!死者可作,吾与谁归[87]?其无出乎文正范公之贤[88]。
(《梅溪后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越中:指古越国地区,在今浙江一带。自古号嘉山水:《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2]元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唐穆宗长庆三年至文宗大和三年(823—829),任浙东观察使时,曾居会稽,作《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州城回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无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声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3]世称绝唱:《旧唐书·元稹传》:“会稽山水奇秀,稹所辟幕职,皆当时文士,而镜湖、秦望之游,月三四焉。而讽咏诗什,动盈卷帙。副使窦巩,海内诗名,与稹酬唱最多,至今称’兰亭绝唱‘。”
[4]张伯玉:字公达,宋建安人。尝为苏州郡从事,官至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著有《蓬莱集》。三章:指张伯玉三篇吟咏蓬莱阁的诗作《答王越州蓬莱阁》《州宅诗》《蓬莱阁醉归》。
[5]筮(shì)仕:古人将出做官,卜问吉凶。故将初官称作筮仕。《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
[6]乃者:往日。中秋:指绍兴二十八年(1158)戊寅中秋。
[7]玩月:赏月。樽俎(zǔ):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指宴席。
[8]即席:当场。
[9]一诗:王十朋《蓬莱阁诗》:“万壑千岩气象雄,卧龙山与道山同。秦皇辛苦求仙药,不识蓬莱在此中。”又云:“祖龙车辙蒙尘寰,只道蓬莱在海间。空上皇秦山上望,不知此处是神仙。”尽意:充分表达心意。
[10]王子:作者自指。
[11]莲幕:《南史·庾杲之传》:“王俭为南齐相,幕府皆名士,谓’红莲映秋水‘。王俭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王]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萧]缅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12]卧龙山:又名钟山。卧龙山之称始见于吴越王钱倧时,后嘉祐年间刁景彦《望海亭记》云:“山周连数里,盘曲于江湖上,状卧龙也。”
[13]蹑(niè)登上。巨鳌之阁:《列子·汤问》记载,蓬莱等仙山,“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帝恐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故这里称蓬莱阁为“巨鳌之阁”。
[14]秀阅千岩,流观万壑:《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15]远目:远望。东州:指吴越一带。古代吴越以越州为行都,称东府。
[16]寥廓:空旷深远的天空。幽怀:幽独的情怀。
[17]簮(zān)盍:同簪盍,《周易·豫》“勿疑,朋盍簪。”朱熹《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而合从之矣。”后以“簪盍”谓朋友相聚。
[18]俯仰:犹言流连、徘徊。
[19]周览:遍观。城堙: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魏书·崔光传》:“使近在城堙,面接宫庙。”
[20]鳞鳞万户:形容房屋众多,如鱼鳞聚集状。
[21]龙吐戒殊:指卧龙、戒殊二山相望。戒殊山,本名蕺山,在戒殊寺内,故俗借寺名呼之。卧龙山见注[12]。
[22]龟伏东武:龟山在古山阴县东,一名怪山,下有东武里,故称龟山为东武。见元稹《酬郑从事宴望海亭》诗。
[23]三峰鼎峙:指卧龙山、戒殊山、龟山三峰对峙。
[24]列嶂屏布:三峰如屏障般耸立,如屏风般排列。
[25]笼葱:草木郁葱繁茂。唐元稹《生春》:“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笼葱闲着水,晻淡欲随风。”
[26]烟霏(fēi):云烟弥漫。
[27]栋宇峥嵘:房屋高耸。栋宇: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峥嵘:高耸貌。
[28]旁午:即旁迕,交错纵横。《汉书·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
[29]百雉(zhì):三丈为雉,百雉为三百丈。古礼,都城不过百雉。巍垣(yuán):高大的城墙。
[30]镇六州:元稹《初除浙东诗》称“会稽旁镇六诸侯”,唐浙东观察使幕府设于越州,兼领衢州、婺州、温州、明州、处州和台州六州,故称“镇六州”。开府:古代高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称“开府”。唐初年在越州设浙东观察处置使。
[31]稽(jī)山:在会稽城门外东南十二里。
[32]思禹之功:传说大禹治水至会稽,藏宝书于此。
[33]乔松:高大的松树。郁:茂密。以下四句是说:传说禹治水至会稽,宿于衡岭,宛委之神奏玉匮书十二卷,以授禹。未及持之,四卷飞入泉,四卷飞上天,禹得四卷,开而观之,乃《遁甲开山图》。因以治水。后乃藏书于洞穴。又据贺知章《龙瑞宫图经·纂山记》,《遁甲开山图》“以漆和丹缯盛,以玉笥藏于玄台之中、坚石之下”。
[34]丹书:传说中赤雀所衔瑞书,这里指大禹所得治水宝书,以丹缯盛之,故称。丹青:指大禹祠宫中的画像。流遗画于无穷:《左传·襄公四年》“虞人箴曰:’芒芒禹迹,尽为九州。‘”遗:指遗留下的风范。
[35]秦望:山名,相传秦皇东巡时登此山以望南海,故名。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
[36]镵(chán)石:凿石雕刻。指秦皇东巡,上会稽,立石刻辞以颂秦德。
[37]嗟仙药之不来:秦皇派侯生、卢生、方士徐巿等人屡求神仙不死之药,终不可得。
[38]俄腥风之已播:俄,不久。腥风:臭气。秦皇巡幸中崩于沙丘,丞相李斯恐有变,秘不发丧,并盛鲍鱼以乱其尸臭。
[39]兰亭:在会稽西南二十五里处。
[40]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代称。
[41]斯文:指王羲之《兰亭集序》,文中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2]烟霭:云雾。冥冥:昏暗貌。
[43]渺其无涯:辽阔无际。
[44]吴门之画龙:《吴越春秋·阖闾传》曰:“吴在辰,其位龙也,故上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以象龙。”
[45]越国其如蛇:“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亦见《吴越春秋》。
[46]雷鼓: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因会稽城门悬有大鼓,震声如雷,声闻洛阳,故称会稽城门为雷门。见《汉书·王尊传》。
[47]虚吴国而成洼:据《左传》,伍员曰:“吴其为沼乎?”谓吴宫室废弃当为污池。洼:地陷而成的水池。
[48]丽谯:即丽樵,华美的高楼。《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49]第:副词,只。号鸦:啼叫的乌鸦。
[50]鉴湖:即镜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
[51]马侯:后汉马臻为会稽太守,筑堤塘,引三十六源之水,名曰“镜湖”,灌溉农田九千余顷。嘉:赞美。
[52]贺监:即唐贺知章,越州人,自号“秘书外监”。《新唐书·贺知章传》:“天宝初……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高轨:高尚的行为规范。
[53]祠:指太守马臻之庙。遗迹半湮:王十朋有《禹庙歌》云:“故国无人念遗烈,山间庙貌何凄然。焉守开湖利源迥,岁沃黄云九千顷。年来遗迹半湮芜,庙锁湖边箓烟冷。”湮(yān):即洇,毁没。
[54]宅冷:贺知章的旧宅千秋观已荒凉冷落。黄冠:道士之冠,借指道士。无几:没有多少。
[55]贾楫:商船。
[56]风樵:顺风而行的船只。航苇:小舟,《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57]欸(ǎi)乃:原指摇橹声,后指划船时歌唱之声,这里表感叹。
[58]翚(huī)飞:《诗经·小雅·斯干》:“如翚斯飞”,形容宫室高峻壮美。崔嵬(wéi):高耸貌。
[59]缅怀:追念。高才:才智过人者,指唐才子元稹。
[60]面无时之屏障:出自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见注[2]。
[61]几席:案桌座席。
[62]斯人:指元稹。
[63]元和才子:元稹与白居易相善,他们创作的新诗,被世人称为“元和体”。又穆宗居东宫,妃嫔皆诵习元稹诗歌以入乐曲,宫中呼为“元才子”。故称元稹为“元和才子”。元和,唐宪宗年号。
[64]玉皇案吏:出自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见前注[2]。玉皇:指皇帝。案吏:元稹曾兼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
[65]旌麾(huī):帅旗。元稹曾任浙江观察使,故云“拥旌麾于千里”。
[66]弱水:古水名,即黑河,在今甘肃境内,入内蒙古称额尔济纳河。苏轼《金山妙高台》:“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67]笔力:文章在笔法上表现出的气势和力量。
[68]齐名有白:元稹与白居易同时,相友善,皆工诗,世人称为“元白”。从事有巩:指元稹任浙东观察使时,有副使窦巩,亦工诗,二人相酬唱,被世人称为“兰亭绝唱”。又见前注[3]。
[69]一代之奇伟:此处称元稹为一代之奇才。
[70]亘(gèn)古今:从古到今。莫拟:无法比拟。
[71]子:指王十朋。否乎:语末助词,表疑问。
[72]集乎彼而至于此也:据《旧唐书·武儒衡传》“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集乎彼”,指元稹知制诰时;“至于此”,指任浙东观察使时。这两句是化用史书。
[73]吾子:指作者。耸:耳聋。
[74]喜攻而深耻:元稹因依附权宦得宰相,故云“喜攻深耻”。
[75]扬袂(mèi):举袖。
[76]契:投合。
[77]斯人:指元稹。
[78]三弄之梅花:即“梅花三弄”,古曲名,本笛中所吹之曲,后多以角声吹之。
[79]银盘:月之别称。十分:中秋之月最圆,故称十分。
[80]釂(jiào):饮尽杯中酒。觞(shāng):酒杯。径:即、就。
[81]顷之:不一会儿。
[82]妒:嫉妒。婵娟:原指美人,这里形容月色明媚。
[83]危阑:高栏。
[84]旋:返回。
[85]清白之堂、清白之泉:据《会稽三赋》史铸注:“阁西有清白堂、清白泉,其名乃范文正公命以为官吏之规焉。”啜(chuò)茗:饮茶。
[86]唐宋之题名:指会稽唐宋郡守题名之刻石。
[87]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国语·晋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可作:复生。
[88]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为官常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倡导了北宋士大夫矫厉尚气节的政治风气,出将入相,颇有政绩,以天下为己任,为宋一代名臣,卒谥文正。王十朋一生尤为推崇范仲淹,在《观郡守题名诗》中,称“滥与江湖岳牧群,于中最慕范希文。人才相远心相似,均是庆时与爱君。”故赋末云“无出乎文正范公之贤”。
评序文以记述的笔触,交代了写作此赋的缘由、时间,为理解本赋提供了背景。
赋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登阁之所见。以楼阁作为立足点,由近及远,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详细描摹了越中的山水风物、名胜古迹。东有会稽山,乔松葱郁,山上有禹之陈迹;南有秦望山,山石峥嵘,上有颂秦德之勒石;西望夕阳,烟雾迷茫,胸中激荡着王羲之的《兰亭》绝唱;北望沧海,临越国旧址,令人感叹不已。紧接着,笔锋一转,又由远及近,着笔于满目云水的鉴湖、遗迹半湮的荒祠、渔舟唱晚的鸥鹭之乡。感叹岁月流逝,睹物思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第二部分写登楼阁之所感。由赏物到品评古人,从王羲之的《兰亭》联想到此阁创建者元和才子元稹。作者虽欣赏元稹之才气,但对他的为人行世,却颇有看法,“斯人也而至于斯也,尚忍言之哉”,没有直接品评人物,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于含蓄微讽之中,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第三部分承接第二部分,写兴尽而返。表达了作者清白做人的处世原则,这可以说是登阁之所得,也是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之处。
全篇详略得体,结构紧密,脉络明晰,抒情写景浑然一体,品评人物巧妙中肯,正如后人所说:“(此赋)文皆醇正,语亦高妙,其有见于奉君命、纪胜概者备也”。(《会稽三赋》原跋)可以视作会稽图经。王十朋作《会稽三赋》,“以抑扬品藻寓于答问。其事实,其词赡,旨趣明畅,字字渊源,诚为杰作”。正因如此,他被誉为“平章风物之宗主,其有光于吾邦者大矣”。
(李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