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研究是近年兴起的课题。“草原文化研究工程”2004年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5年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术研究专长的研究课题,整个自治区都包含在其研究范围之内,阴山地域自然也不例外。阴山文化也可以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草原文化研究的成果大部与阴山文化相关。2007年,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第一期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近500万字,共11种12册著作,包括宝力格主编《草原文化概论》,晓克主编《草原文化史论》,扎戈尔主编《草原物质文化研究》,包斯钦、金海主编《草原精神文化研究》,呼日勒沙主编《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塔拉主编《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潘照东著《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上、下册),刘高、孙兆文、陶克套著《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陶玉坤著《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朋?乌恩著《蒙古族文化研究》,毅松、涂建军、白兰著《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研究》等。2008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被列入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中,“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工程已经展开,相信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批新的成果问世。
3、研究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著作
目前,全面系统论述阴山整个地域历史文化的著作尚为罕见,仅有笔者与四位学者合作撰著的《阴山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一种。但是研究阴山某一地区、某一方面历史文化的专著近二三十年却陆续编撰出版。
地方志之外,记述包头的历史著作有两部较为重要。一是张贵著《包头史稿》,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上卷,1997年出版下卷。上卷记述远古时期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包头地区的历史,下卷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包头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第一部较为系统记载包头历史的著作。二是李绍钦主编《包头史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以纪事本末的体例,从包头五千年的历史中选取63个题目作了较为客观的记叙,其中二分之一的篇幅用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当代史,尽管众手成书各个专题内容不平衡,但也是一部有特点的包头史著。张贵另编撰有《阴山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河水集》(远方出版社,2005年)、《黄土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三书,均分为政治军事篇、历史人物篇、社会经济篇、文化教育篇、宗教民俗篇五个方面,汇集了作者研究包头历史的专题文章,附录了关于包头的人口、垦务、街巷、寺院等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张贵还主编了《老包头影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刊印老照片301张,其中绝大部分拍摄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高毅、王志浩、杨泽蒙著《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2008年),以近年考古发现资料为依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鄂尔多斯地质年代史及人类出现后的历史文化情况。杨泽蒙著《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记述了青铜时代独树一帜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并且探讨了北方青铜文明背后,被历史尘封了两千余年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萨楚日勒图编著《鄂尔多斯革命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主要叙述了从19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牧人等编著《鄂尔多斯盐业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真实地总结记录了鄂尔多斯有史以来盐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是鄂尔多斯第一部盐务专业史。梁冰著《伊克昭盟的土地开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区开垦蒙旗荒地对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策?哈斯毕力格图等编《鄂尔多斯婚礼》(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对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民族婚礼习俗作了系统的记述。陈育宁著《鄂尔多斯史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以鄂尔多斯为对象,从历史、民族、经济、文化、民俗、生态、宗教等多方位、广角度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
关于呼和浩特的著作,主要有郝维民主编《呼和浩特革命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高延青主编《呼和浩特经济史》(华夏出版社,1995年),王永夫主编《呼和浩特工业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佟靖仁著《呼和浩特满族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政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员会编《呼和浩特回族史》(内蒙古人民出版,1994年),郝诚之主编《呼和浩特民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
有关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的著作较少。王天顺著《河套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将人和大自然这一对不能相离的矛盾范畴作为历史研究的主题,从地理、民族历史、经济等方面勾勒了河套这一特定历史地域的文明和文化发展史。另有詹耀中编著《巴彦淖尔辞典》(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年);1997年乌兰察布盟政协内部印刷的《乌兰察布史略》等。须提及的是,陈永志主编《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文物出版社,2004年),按窑系将2002——2003年度集宁路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精品进行了分类介绍。这批瓷器种类丰富,精品众多,涉及釉里红、青花、卵白釉、梅子青釉、结晶釉、白釉褐花、红绿彩等诸多品类。其中景德镇窑系49件,龙泉窑系36件,钧窑系22件,定窑系11件,建窑系14件,磁州窑系19件,耀州窑系5件。这批瓷器具有明确的载体、清楚的地层关系,胎釉装饰时代特征鲜明,为金元时期的陶瓷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牛敬忠著《近代绥远地区的社会变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运用社会史方法,从政治沿革、农垦、人口、社会阶级结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对近代绥远地区的社会政治变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盖山林著《阴山汪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金元时代及其之前活动于阴山东段地区的汪古部历史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综合性概述。其中包括汪古的族源、族属、部落世袭制度的形成以及汪古封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于研究阴山民族史具有重要价值。有关阴山地域重要历史人物,应特别提及珠荣噶译注的《阿勒坦汗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此书是现存关于明代蒙古最早的一部蒙文史著,作者不详,成书于17世纪初。全书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阿勒坦汗先世和阿勒坦汗的生平事迹,以及黄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全书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较之其它蒙文史籍准确,可与汉文史籍相印证,是研究阿勒坦汗时期的蒙古族历史、蒙汉关系和蒙藏关系的重要文献。
三、学术论文
内容涉及阴山地域的学术论文数量很大,就是专题论述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论文也不在少数,但对内容相对集中、与阴山文化密切相关的论文集和刊物专栏则应更加注重。
1、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论文
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论文很多,许多刊物都在刊登,其中突出的刊物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刊《蒙古史研究》。该刊创刊于1985年,著名蒙古史学家、蒙古史学会会长翁独健教授撰写创刊词,并题写刊名。该刊为不定期出版物,其特点是以多文种编辑发表学术文章和重视发表长篇论文,至今已编辑出版九辑。第一辑、第二辑分别于1985、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三辑至第九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89、1993、1997、2000、2003、2005和2007年出版,用汉、蒙、吉里尔蒙古文、英文、德文以及日文发表了学术论文共214篇。《蒙古史研究》作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的学术园地,在国内外蒙古史学界获得盛誉,成为国内外蒙古史学者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刊物。
二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创办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学术季刊《蒙古学集刊》。该刊于2003年12月创刊,亦不受语言限制,发表各种语言(如汉文、蒙古文、新蒙古文、英文、俄文、日文、德文、韩文等)的有关蒙古学研究领域的论文,设有蒙古学信息、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经济等六个栏目,是蒙古学学者发表精品力作的重要园地。从创刊至2009年第1期,共22期发表204篇论文,蒙古学研究领域的许多新成果都藉该刊得以发表和确认,它体现了蒙古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代表了蒙古学研究的较高水平,在国内外蒙古学学界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2、研究草原文化的论文
近年随着“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开展,研究草原文化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编辑了《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出版了三辑,收入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草原文化研究各个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190余篇,220余万字。自2004年开始,为了推动草原文化研究的进步,每年都召开较大规模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至2009年已召开六届,每届会后均编辑《论草原文化》论文集,并且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与《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体联合开办了“草原文化论坛”、“文化论坛”和“草原文化研究”等栏目,累计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撰写的《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13篇论文,先后在《光明日报》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研究阴山历史文化的论文
发表研究阴山历史文化论文的学术园地,当首推包头师范学院主办的《阴山学刊》。该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十分注重突出地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阴山学刊》曾以“包头文物研究”专栏形式陆续发表过一些阴山文化研究的文章,1990年正式推出了“阴山文化研究”专栏,是众多刊物中唯一设立专门研究阴山文化栏目的期刊。该专栏由最初向区内资深学者约稿到目前海内外诸多学者慕名投稿,作者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形成一支比较稳定、有一定研究水平的作者群。论文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艺术等多门学科,具有较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截至2009年,“阴山文化研究”专栏已发表论文100余篇。2006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阴山学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阴山文化研究”专栏获得“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此外,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西口文化》,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办的《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主办的《鄂尔多斯文化》,河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河套文化》等刊物,也都发表了许多关于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文章。
四、小结
总之,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如何充分利用文献推进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看似老生常谈,但在不同的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里只是以阴山地域历史文化为例,略加探讨,不妥之处还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原载《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2届年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