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本分,人即成佛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所承担,所谓恪守本分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该做之事,无非是合于伦理,不悖法律,既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助长个人身心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不该做的事情则与之相反。然而,放眼望去,无论横看还是纵观,不少人都在做着不该做的事情,同时拒绝和拖延着该做之事。
圣严法师说:“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心存妄想,可称之为不本分,所得弊多利少。当一个人开始厌倦了每天重复的生活,心中的不安分因子就会蠢蠢欲动,生活与工作的激情开始消退,新的欲望也就开始萌生。这个时候,人就开始漫不经心地经营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中都有禅机,起卧坐行也都是修行,态度不认真的人又怎么能在生活这场大课堂中领悟到佛法?
一位行脚僧到达一座小镇时,恰巧赶上雨天,所以他便敲开了一户人家的房门,请求房主能够让他进屋避雨。
开门的是一位六旬老翁,听到僧人的请求之后,老人尴尬地笑了笑,将他让进了屋里。
僧人进门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屋外大雨瓢泼,屋内细雨绵绵。僧人忍不住问道:“这座房子看上去像是新盖不久,为何会漏雨呢?”
老翁说道:“既然师父问起来了,我也就不再隐瞒,也请师父能够指点一二。”
僧人沉默地点了点头,听老人道出了原委。
原来老人本是一名木匠,奋斗了一生,修了无数座房子。去年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想及早离开这一行,和妻子儿女尽享天伦之乐,于是向老板请辞,但是老板实在舍不得这么优秀的一位木匠,于是就要求他在离开之前竭尽自己所能,盖一座自己最满意的房子。碍于情面,老木匠答应了老板的要求,但是在设计房子的时候却并没有真正用心,甚至在盖房过程中也偷工减料。
当房子真正完成的那一天,他将钥匙交到老板手里准备离开,但是老板握着他的手,把钥匙放进了他的掌心,诚恳地对他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木匠!这座房子本意就是要用来奖励你的,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
于是,老木匠一生中修了无数座好房子,但是最后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却留给了自己。
听完老人的故事,僧人久久未语。
雨停之后,僧人起身告别,他对老人说:“对不起,我并不能指点你什么,我还要回寺院去诵经。”
想必这位木匠已经为自己的过错而深深后悔了,恪守自己的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貌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无数的诱惑或者出其不意冲击着我们一直秉持的信仰。
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扬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静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缓的,又是适度的、坚定的。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将它纳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个音符之中。
你一定听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但你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吗?
从前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群小和尚。
其中的一个小和尚在寺院中担任着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早上和黄昏各要撞一次钟,小和尚将撞钟的时间牢牢地记在了心中,无论阴天下雨,还是狂风冷雪,他都坚持着自己的工作,钟声从未间断。但年复一年,小和尚终于开始厌倦了,他觉得每天撞两次钟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实在太过无聊,心也就渐渐地麻木起来,每次撞钟时,或者天马行空地任思想游离在外,或者什么也不想,就如机器一般。
一天,小和尚撞钟时,寺院的住持从旁边经过,他看到小和尚漫不经心的表情,便将他叫到了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看来,你已经不能胜任撞钟这个工作了,你还是去后院砍柴挑水吧!”
小和尚既不解又委屈:“师父,撞钟还需要什么特别的能力吗?难道我撞得钟声不够响亮?还是曾经耽误过时间?”
住持说:“你很准时,撞得钟声也很响亮。但是你的钟声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需要什么特殊的东西呢?”
“你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信号,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宏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既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扪心自问,你的心中有钟吗?”
小和尚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惭愧之色。
“暮鼓晨钟”是寺院里的规矩,但是规矩的存在并非只是一种古板的刻意为之,其中总是蕴含着更多的深意。小和尚就只是将工作当成了工作,而没有用心去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以至于将撞钟当成了一件机械重复,不带任何感情的工作。故事中的小和尚,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该撞的钟撞了,不该有的私心杂念也终日在脑中盘旋不去。所以,归根结底,他这个“撞钟的和尚”还是不够合格。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禅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尽本分而侈言学佛,终是自欺欺人,所谓修行也将会成为竹篮打水,最后将一无所得。
莲心禅韵:
五件不能替你做的事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禅师。
路上,宗圆因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劳困顿,所以几次三番地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决心出来参学,而且也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
宗圆问:“哪五件事呢?”
道谦禅师泰然自若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宗圆顿有所悟,从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
认真活在当下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何谓“活在当下”?看似深奥的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没有过去拖着你的脚步,亦没有未来拉扯你的目光,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刻,集中在“现在”的人和物上面,生命因此生长出一种强烈的张力。就如圣严法师所言:“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才是禅修者的任务。”
然而,世俗之中又有多少人都无法专注于当下,无数个问号纠缠着他们:
我在过去存在,还是不存在?过去我曾是谁?我曾怎么样?后来我又曾如何?
我于未来将存在,还是将不存在?未来我会是谁?我会怎么样?然后我又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
背负着过去,忧虑着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便永远到不了心灵的净土。
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日本的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年少,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为了探究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年事已高,你也不能保证你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今生为何而生,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有个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际,每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都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他一整天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的。”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小和尚是勤奋而且虔诚的,但是人生经验的缺失使他执迷于及早地摆脱苦恼,甚至在今天就想化解掉明日的忧愁。许多人都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将它解决掉,但是这只是一个无法完成的梦想罢了。人每一天都要面对崭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用平常的心对待每一天,认真地活在当下,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才能理解生活和快乐的真正含义。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许多人都相信来生与前世,因为那让我们用前世作为今生不幸的借口,说那是前世欠下的。又因对今生的不满,而憧憬来生,说可以等待来生去实现。可问题是,前世、今生、来生本就在一周一周的轮转之中,你又怎么将它们彼此清清楚楚地割裂开来呢?舍不得过去,等不到永远,唯有认真活在当下。
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莲心禅韵:
亲鸾,(1173—1262)又称亲鸾上人,生活于日本的镰仓时代,始创净土真宗,对日本的佛教进行了改革,倡导带妻修行,主张佛教要和日常社会生活打成一片,出家人可以吃肉,可以喝酒,可以取妻生子,被称为日本的马丁.路德。
看脚下
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行走。一阵风吹过,灯灭了。
“怎么办?”徒弟问。
“看脚下!”师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