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有自尊心的,无论的胸怀多么广阔,也不能例外。谁都不希望有人戳到自己的痛处,不愿意人家触及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以及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
《韩非子·说难篇》中曾对龙做了如下描述:龙是虫(动物)类的一种。它的性情非常柔顺,人们可以和它亲近,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它的喉下,有径尺长逆鳞,如果有人触摸了它,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以致伤人致死。
其实何止是龙,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的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如果触及了这些“逆鳞”,准会惹起他们的满腔怒气,要不怎么会有“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的说法呢。所以,在办事时,要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这是说话时起码要注意的。否则,别说办事,恐怕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的。
清代的康熙皇帝,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但他人老心不服老,听到人说他“老”就不高兴,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湖上钓鱼取乐。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上垂钓,不一会儿,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光景这只鳖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官之后,康熙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深深感到后悔了,她叹息着说:“我的笑,却害了自己,这都是我自己不检点带来的恶果埃”
那个苦命的妃子不慎的一笑,却触动了康熙皇帝的“痛处”,换得的结果是在冷宫孤独终老一生。人们对于自己的痛处,犹如小偷对于自己的罪行一样讳莫如深,极为敏感。由于心虚,往往把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联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甚至不经意的一笑,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痛恨别人揭他的短处。他儿时最好的朋友方不圆当着众人的面述说他以前的丑事,还叫他的小名,从而被斩杀,这个故事我们一定都听过。方不圆之所以丧命,就是他不懂得“为尊者讳”的道理,他本以为细数朱元璋儿时的趣事,就可以得到朱元璋的共鸣,而给他个一官半职,殊不知这正好戳到了朱元璋的“痛处”,惹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早年生活很贫苦,尤其是曾经做过和尚,这些经历给朱元璋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多少有点心理变态。所以肆意屠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将,大兴文字狱,凡是有“光”“亮”“贼”等字的人,统统“咔嚓”了。有位大臣林伯瑾所写奏章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很是得意了一阵,不幸被朱元璋认为里面的“则”是“贼”,这句话竟然说自己是“垂子孙而做贼”,于是林伯瑾糊里糊涂地就掉了脑袋。还有一位徐一夔大人,所写奏章内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本来是拍朱元璋马屁的,却被朱元璋理解成“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做贼”,徐一夔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估计到阎王殿还觉得自己冤呢。
说出去的话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祸也常常由口出,因此,话到嘴细思量,切忌戳到对方的痛处,出口伤人。
也不只是“为尊者讳”,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可是最下贱不过的了,但他也是最讲究避讳,他是个癞子“光头”,所以对举凡“光”鞍亮”啊等等字眼特别敏感,要求别人尊重他,不在他面前提“光”“亮”等字眼。下贱如阿Q之流的人物都如此看重自己的短处,对普通人、大人物就更不可小觑了。
为了能更好地避及他人的“痛处”,应该了解以下几点:
(1)避免提及别人的弱点
被击中弱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令人不愉快的事。当着矮子,不说矮话,尤其是肉体上的缺陷。如果遇到一个体形又矮又胖的人,就不能说“矮子”“胖子”,否则会挫伤人家的自尊心。千万别用任何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身上的残缺。
(2)最好不要问到人的隐私
见到青年女子,一般不应问对方年龄、婚否。径直询问别人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易使人反感。
(3)切莫对心情惆怅的人说得意话、得意事
若对方曾犯过错误或有某种缺陷,言谈时要避免刺激性的话语。对别人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一旦触及,应立即表示歉意,巧妙地转移话题。
(4)言谈中,淫词秽语、不健康的口头禅更应禁忌
为使交谈顺畅、融洽,办事顺利,千万要注意对方的禁忌,否则就会给办事增添周折。
智慧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言上尊重别人,千万不要涉及别人所忌讳的问题,不能说到别人的痛处,否则人际关系会恶化,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都是有害而无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