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的一声轮胎擦地声响,“宾利慕尚”倏地停在公路中央,骤然的停车举动吓得后面的车辆跟着踩急刹,一时之间,刺耳的刹车声此起彼伏,难闻的焦臭味儿迅速在空气中蔓延······
“扑街仔,你妈的开的什么车?”
“**你老母,会不会开车啊?”
“开宾利了不起呀?老子开过来撞烂你。”
司机们纷纷探头怒骂,而沈春兰毫不理会,森冷的目光紧紧的盯着黄志的脸,一字一顿地道:“给我滚下车。”
“Sorry,我不说话了,快开车吧,我怕被人围攻!”黄志说罢,两眼一闭,倚靠着座椅养起神来。
沈春兰的目光在黄志凸起的喉结上一晃而过,一丝杀意一闪即逝······
掏出一百港元,沈春兰往黄志怀里一塞,喝斥道:“下去,打车跟着我。”
日,真的要撵我下车?下去就下去,以为老子怕你呀!黄志毫不犹豫的抓起一百块,拉开车门下了车。
***************************************************************************
英国《泰晤士报》一位资深报人曾说:香港没有一流的报纸,却有一流的记者。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事件发生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在激烈的竞争中,香港记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身体力行,把握的就是一个字——快!为了得到第一手新闻资料,风吹日晒、忍饥挨饿的等候那是家常便饭!
烈日炎炎之下,红磡警署外围了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看场面,不下百人。尽管一个个汗流浃背,可他们就像自身就带有自动调温系统似的,无论男女,均是一副翘首以盼的模样,丝毫不惧炎热的天气。
不管是谁从警署里出来,记者们都要蜂拥而上,管他对凶杀案知不知情,用相机先对他“咔嚓、咔嚓”一番,而后又拉又拽、无休无止的追问······
得知“古典美女”姜雨涵的经纪人被肢解分尸之后,天还没亮,记者们便守在红磡警署大门外等待,上午十点多钟,当姜雨涵的黑色“宾利慕尚”出现之际,记者们前呼后拥的围过去,拍车窗、拉车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辆豪车吸引。
不过接下来的情形却令记者们大跌眼镜,当车窗放下后,车内居然只有司机一人!大家大呼上当,左右观望,很快发现一辆日产丰田车已经驶进了警署大院,这才明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失去和姜雨涵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记者们便在警署外忠实的等候姜雨涵的出现。眼见过了中午,依旧没见到姜雨涵的踪影,久等无果之下,聪明一点的记者开始想办法混进警署,希望能近距离接触到几个月前炙手可热的影视界新星,哪怕能拍到她在警署里的一张照片也好。凭着香港记者的本事,有了照片便有了故事,随便弄个噱头也能博取大众眼球。
于是,有的扮成报案人、有的装成送外卖的、有的则是冒充警察的亲戚······只要能混进去,甭管用什么方法都行。
但警察也不是吃素的,大部分乔装的记者在底层大厅便被拦下,本事高一点的,到了五楼也被挡回,别说看到姜雨涵了,就连“重案组”在那个方向都不知道。
“糟了,下午四点之前,我要是再交不出关于姜雨涵的经纪人被杀案件的新闻稿,铁定被解雇。要是被解雇,哥哥必定会笑话我,又要人家回公司上班。”
碎花衬衣搭配牛仔裤、脚穿平底休闲鞋的何纤琴看了看长得肉嘟嘟、矮挫挫、肉脸一副苦瓜样、胸前挂着长焦距相机、不住打哈欠的杨波杨胖子,再环视一眼同自己一样、在烈日的烘烤下挥汗等候的同行们,心里甚是焦虑!
想自己也是堂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半年前回港,便被招进“星岛日报”当了一名稿件审核编辑,谁知三个月不到,便由编辑降为副编辑,一个月前,更是降为一名餐风露宿的采访记者,而且,大家还偷偷的给自己取了个外号——滑翔机。
究竟什么原因令自己降职降得如此之快?何纤琴为了得到答案,也多次虚心的向上司请教,跟同事取经,但他们要么是笑而不答,要么是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你做了采访记者,慢慢你就会明白的。”
的确,做了一个周的采访记者之后,何纤琴慢慢明白自己为什么像“滑翔机”那样,滑的快,降得也快。
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凡是愿意花钱买报纸看的市民,除了看股票和跑马新闻外,就是看八卦、猎新奇。所以港媒的采编手法,以追求夸张、耸动效果居多。一桩车祸命案,记者们拼的是谁能拍到血肉模糊的案发现场,越恐怖越好,越夸张越棒,这样才能夺人眼球。打开电视看社会新闻,尽是些强奸、凶杀、暴力、援交,即使是时政新闻,也以抨击政府为多,就连现任特首,也没少被媒体恶搞。
而自认为受过专业新闻教育的何纤琴来说,她始终认为真实不浮夸的报道才是一个记者应有的职责!因此,在她当编辑那段时间,凡是夸大的报道全部被她挡在门外。当然,这样做结果便是:报纸的销量直线下降,从而惹来上司的不满,最后沦落到当跑腿记者的地步。
当跑腿记者就当吧,虽然很苦,但喜欢新闻工作的何纤琴没有丝毫怨言,同那些当跑腿记者的师兄师姐们一样,为了第一手新闻资料,蹲山头、睡马路、吃便当,盯他个三天三夜,守他个天荒地老,过着天为被、地为床的日子。
尽管知道了自己被降职的原因,但何纤琴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交给编辑审核的新闻稿件没有丝毫的浮夸,没有额外的衍生话题。
每次看到何纤琴的新闻稿件,审核编辑便感到无比头痛,因为他必须要把何纤琴的新闻稿件经过艺术加工后才能上版面,一两次倒还能忍受,多干几次,审核编辑就不耐烦了,把这事儿跟高层一说,高层立马暂停何纤琴的职,叫她在家反思一个周。
昨天恰好是她反思一周后上班的第一天,但没人安排她的采访事宜,在报社坐了一天的冷板凳。
直到今天临晨三点多钟,何纤琴接到新闻部的紧急电话,叫她和杨胖子一起去红磡警署,跟踪采访“古典美女”姜雨涵的经纪人被肢解案件,还下了死命令,如果在下午四点之前不能传回稿件,她和杨波就不用回报社了。
为了不被解雇,为了不让哥哥有借口逼自己回公司,何纤琴挂掉电话后立刻起床,简单收拾一番,给杨波打了个电话后就急匆匆的出门,她下了决心,这次哪怕只拍到一张照片,也要连猜带想、夸大其词的报道一番。
来到红磡警署才四点钟模样,但警署外已经有十几个记者在等候,十几分钟后,杨胖子也赶到,俩人便一直等到现在。
何纤琴蹙着黛眉看看时间,快下午三点了,自己乔装闯了两次警署,均未能得逞,如果再无所作为,自己和杨波只能各自回家。
见杨波就像毒瘾犯了似的直打哈欠,何纤琴靠过去拍拍他的肩旁,低声道:“胖子,别打瞌睡呀,盯着点!”
杨波揉揉眼睛,哭丧着脸委屈地道:“琴姐,我看是没办法了,这次我俩必定被炒鱿鱼。看来,记者这行真不适合我们,吃不好、睡不好,又苦又累。你看我吧,二百二十多斤,叫我来当跑腿记者,我跑得过人家吗?每次开会都指着鼻子骂我,说我当了一年的跑腿记者,总是弄些二手资料。我也没办法呀,谁叫我又胖又矮腿又短,跟那些又瘦又高腿又长的人根本就没法比嘛。”
何纤琴一阵黯然,自己何尝不是觉得委屈,就因为报道太过真实,搞的高层不满、同事白眼,和杨波可谓同病相怜。
“别想太多了,我相信我们这次必定能拿到第一手新闻资料!还有,报社不一定会因为我们到了四点钟交不出新闻稿便解雇我们,你看,这些同行不也跟我们一样在守候吗?大家都没有新闻稿件上交,也怪不到我们头上。”
听了何纤琴这么一说,杨波的心里瞬间又充满了斗志,正待慷慨激昂的表达一番之际,只听何纤琴一声低呼:“姜雨涵的车又回来了。”
眼尖的记者也发现了缓缓驶来的“宾利慕尚”,顿时,记者群又聒噪起来,纷纷向汽车奔去······
何纤琴正待迈步加入疯狂追逐的行列时,一辆计程车引起了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