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400000015

第15章 心系天下,放眼世界(2)

杨时从小就非常聪慧,7岁就能写诗,8岁就能作赋,大家都称他为“小神童”。他一生著书立说,孜孜以求,在很多地方讲学,受到很多人的称赞。有一年,杨时要赶去浏阳县出任县令。为了要向程颐拜师,他不辞劳苦,专程绕道洛阳。一天,他与他的学友游酢在辩论一个问题,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决定去向程颐请教。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寒风凛冽。杨时来到程家的时候,先生正在打坐养神。他们不敢惊扰先生,于是就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程颐醒来,从窗户看到门口站着几乎变成雪人的两人,赶忙请他们进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尊敬师长,也从侧面反映出程颐的博学多识。

◎二程创天理论哲学

在哲学上,二程继承并改造了先秦哲学中“理”的范畴,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他们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阴阳二气和五行只是“理”创生万物的材料,即“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之后,“理”或者“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也被称为是世界的本体。二程还提出“理”在人类社会相对应的道德规范。

在人性论方面,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回答了为什么人性本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等问题。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理”在人性中的表现,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是善良无瑕的;后者是“气”化而生的,因“气”有清浊厚薄,阻碍了“理”的正常发挥,所以有贤愚、善恶的分别。恶就是人欲,和“天理”是对立的,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创天理论哲学,把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直接统一于天理,在理学各派中,最能体现理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也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日后的“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启了“朱学”一派。

圣人当以道心为主

◎格物致知

1167年,朱熹应书院张轼的邀请,不远千里从福建来到湖南岳麓书院,和他一起会讲,历时两个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各地的学子。据记载,人多时,书院的井水都被学生喝光了。此后,岳麓书院逐渐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被越来越多的学子奉为“高等学府”,形成了独特的“书院文化”。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等,别号紫阳,今江西婺源人。他19岁进士及第,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他为政期间,申明敕令,惩治奸吏,清正有为,但多次遭到排挤,仕途坎坷,很不顺利。朱熹不仅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还是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人尊称其为朱子,赞他是孔孟以来弘扬儒学最杰出的大师。

“格物致知”是《大学》一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个阶段中最初始的两个阶段(见《大学》一则),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到了南宋,朱熹将“格物致知”提高到了特别崇高的位置。

“格物”是到达事物的极致,穷尽事物的本然之理。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过程。穷理就是探究社会普遍永恒的道德法则。“致知”就是把自己已知的加以推广,以此物推及彼物,从有穷推及无穷。朱熹探讨了知行的关系,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

◎存天理,灭人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被高高地挂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门口,向世人昭示这里人才济济,是无数潇湘子弟的骄傲。岳麓书院被称为“四大书院”之一,它的兴盛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书院正堂还供奉着朱熹的半身塑像,墙壁上还有朱熹手书的“忠、孝、节、廉”四个大字。

在理学发展史上,朱熹是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先于万物,并决定万物的存在,它是超越天地万物,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客观自然的存在,无情意,无造作。在理与气、理与物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理气统一,他认为理通过气产生了万事万物,是万物的根据和本质。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继而提出了“道心”“人心”的理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表现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是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圣人以“道心”为主,不以“人心”为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

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险;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他又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从元朝开始,朱熹的《四书集注》和其他经学注释就被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他的言论几乎成了判断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朱熹诗选(两首)

观书有感

半亩[1]方塘[2]一鉴开[3],天光云影共徘徊[4]。

问渠[5]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6]来。

【注释】

[1]半亩:形容池塘之小。

[2]方塘:方形的水塘。

[3]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似的被打开,这里形容池塘中水非常清澈。

[4]共徘徊:指阳光和云影都在如镜的水中来回闪动荡漾,就像人在徘徊。

[5]渠:它,指方塘。

[6]活水:指流动不息的水,在这里比喻不断更新的知识。

春日

胜日[1]寻芳[2]泗水[3]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4],万紫千红[5]总是春。

【注释】

[1]胜日:晴天。

[2]寻芳:寻觅美好的景色。

[3]泗水:地名,在南宋时被金人占领,这里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讲学,教授弟子。因此这里的“寻芳”是指寻找、学习圣人之道。

[4]东风面:借指春天。

[5]万紫千红:这里形容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万物的春风。

宇宙是吾心,吾心是宇宙

◎教人做个人

在南宋,陆九渊是与朱熹齐名的思想家,史称“朱陆”。陆九渊是宋明两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开山之祖,字子静,号存斋,江西金溪县人,因曾在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

陆九渊出生于一个传统世家之中,其家族拥有深厚的学术、礼教传统。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拥有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天分。

三四岁时,陆九渊就问父亲:“天地何所穷际?”父亲没有告诉他答案,他就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第一次学习《论语》时,他就质疑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这种质疑学问的精神对他日后专研学问有很大的帮助。

陆九渊历任靖安县主簿、台州崇道观主管、荆门军知军等职。他为官清廉、不喜空谈、务求实干,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治国家疾病的“四君子汤”。

在学习方法上,陆九渊鲜明地提出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观点。意思是,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至于没有了解古人的意思,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自己明白客观的道理,借前人的理解阐发自己的思想,就是“六经注我”。

陆九渊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倡导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历史记载,在象山向他求学的学子和向他求教的学者多达数千人。在长期实践中,陆九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做个人”。

那么,怎么才能做一个“天理纯全,仁我、礼、智”的人呢?首先,要分清利和义,能够为了义,不为物欲所引诱;其次,还要立志。他针对当时学生只知背诵空洞文章的弊病,提出学以致用的治学观点,主张通过为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改变南宋小朝廷苟安的命运。

◎“心”“理”之争

在哲学上,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并以此为核心,创立“心学”,将自然的普遍规律与封建纲常伦理合二为一,即“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有理,心即理也”。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理”就是每个人心中的“理”,因此他有一句名言:“宇宙就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心”是陆九渊哲学的基本范畴,“理”的普遍必然性必须通过“心”来证明。

在伦理思想方面,陆九渊用心学论证封建纲常的合理性。在他看来,“本心”就是仁义礼智之心,是人心和宇宙的“理”。“立心”要求人们从利欲事物的缠绕中超脱出来,去认识、实践“本心”的善。

著名学者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两派之间在学术上的矛盾,邀请他们在江西鹅湖寺举行学术交流,史称“鹅湖之会”。这次大会进行了三天,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虽然学术上的分歧没能得到解决,但是这次讨论会影响很大,是中国哲学史上堪称典范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而且开启了书院会讲的先河。

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的陆九渊,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些书信、奏表、序文等。他的思想经后人充实、发挥,成为明清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潮,一直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三项全能的大儒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屈指可数,明代的大儒王守仁是其中之一。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不仅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而且能够率军作战,是罕见的全能大儒。他的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都有深远的影响。

王守仁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据记载,他的远祖父是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便聪慧过人的王守仁,学文习武都比较勤奋,读书也不限于四书五经,但是他的思想有点怪癖,行为也有些不循规蹈矩。

十一二岁在读私塾时,他问老师,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老师告诉他,读书考取功名。他补充说,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成年之后,王守仁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在考中进士后他走上了仕途。

此后,他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才干,还对之前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别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驾崩了。小皇帝刚刚即位,朝政被宦官刘瑾把持,王守仁因反对其专权,被廷杖四十,贬到贵州龙场。

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动荡,使王守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先知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次思想转变,被史上称为“龙场悟道”。

当地人敬重王守仁的学问,为他修建了龙冈书院,于是,王守仁便安心待了下来,开始收徒讲学,乐此不疲。在这安静且困难的环境里,王守仁的学说逐渐成为当时主流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后来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在王守仁的“心学”体系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三个比较重要的命题。“心即理”是王守仁哲学的逻辑起点,也可以说是他的宇宙观。他认为“心”便是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又是万事万物变化的归宿。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肯定人的能动作用,认为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践,如果不去实行,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知道。

在方法论方面,王守仁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是错误的,应该是“致良知”。人们应当用自我的“心之本体”,即“良知”,来主宰和支配一切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相信自我的力量和潜在的能力,否定用现成的规范和教条来束缚身心,主张人们将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以良知代替私欲,破除“心中贼”。只有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拯救个人,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当时正值明朝中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贪官污吏肆意横行,农民起义不断涌现,明代潜伏已久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明朗。“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王守仁为大明王朝想出的药方。

王守仁晚年的时候将自己的学说总结为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便是“王门四句教”。

王守仁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以弘扬“圣学”为己任,一生诲人不倦。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学习要循序渐进、身体力行,教学要因材施教等观点。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主的治学精神,为学生确立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项准则。

作为我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创立的“阳明学派”是明代中后期一个思想活跃、影响深远的学派,成为我国理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国与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名言,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顾炎武,名绛,字忠清,明朝灭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人,号亭林,后人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当时,明朝已经灭亡,清朝刚刚建立,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这叫“亡国”,但是清朝的统治是要更换原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这叫“亡天下”。他号召人们不必为某个皇室的兴亡而战斗,要为民族的存亡而战斗。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这句话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同类推荐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论理想人生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作家、思想家。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各种不同的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本书收录了卢梭数十篇关于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论述手札,是一部难得的传世佳作。
热门推荐
  • 不死夜

    不死夜

    将军出阁,女战神三嫁,三个男人先后陨落变成三个娃,你说她到底是老婆还是妈?三界六道共存的乱世,前世树敌太多的女战神,这一世的她将如何带着三个娃生存?
  • 名侦探里的生存法则

    名侦探里的生存法则

    (我只是一个初中生,第一次写小说,很水不要吐槽,在心里吐槽就可以了)我是一位作家,一天喝了一杯奶茶,很奇葩吧(这个理由显然很水)我居然穿越了……这又是怎样一段故事呢……
  • 你是我心中的一抹光

    你是我心中的一抹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每个人天生都不完美,但每个人都是这浮华城市中的一抹光。人不是完美无缺,但可以变的更加完美。五位性格迥异的女生,经历了悲欢离合,尝尽了酸甜苦辣。才明白彼此都是生命中不可抹灭的一抹光。共同找到了了真爱,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 天明既末日

    天明既末日

    末日之中,有人奋力抗争,有人暗自祈祷,有人苟且偷生,有人仗势欺凌……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不同于他们的人。他叫唐啸,代号9999,传说一般的末世游侠。行走在各种末世中,熟悉,生存,打破,然后再到下一个末世……这一切,都是为了,抗击那最终的世界……结束这终极的……末世。“太阳又升起来了……这是在说……新的黎明要来了吗?”“不……那是……另一种黑暗……”
  • 舞蹈少年之青春

    舞蹈少年之青春

    一群逗比少年,因为梦想,而坚持,因为舞蹈梦,他们踏上了一条没有终点的旅途。创造了不一样的青春。青春无限!我们不老...
  • 无爱婚途

    无爱婚途

    她,不是一个好女人,抢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和自己男友圈子里人在一起。他,不是一个好男人,为她抛弃了相恋八年的女朋友,为她和好友反目成仇。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没有。有的只是一个阴差阳错而来的孩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 活人寄生虫

    活人寄生虫

    步步惊魂系列之活人寄生虫!偏僻小山村里莫名惨遭瘟疫传播,感染的人皆是七窍流血,体内五脏六腑融化为液体从身体漏洞倾泻而出,狰狞惨死。几名镇上医护人员深入死亡地域展开调查,各种离奇事情便接踵而来……他们能让真相水落石出么?到底谋后主使又是谁?村落里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 魔霸天下

    魔霸天下

    少年林炎家园被天魔毁灭,侥幸在爷爷林天雄的保护下逃出生天,只可惜林家的兄弟姐妹以及林炎的父母,都死在了那场灾难中。逃荒途中,林炎和爷爷被天灵宗弟子宋清捉住,带到宗门成为试药者,爷爷因吞服新品丹药身亡,林炎吞下毒药,步爷爷后尘。偶的上古魔族祖石,成就百毒不侵之体,从此,逆袭天地,灭仇人,魔霸天下,踏上成为绝世强者之路!
  • 回忆回不到从前

    回忆回不到从前

    这个作品的题目是用了我很喜欢的一个男生的网名,他从来不更换自己的网名,我们的感情就好像他的网名一样,提前就预知了我们我们故事的结尾,从2016年我第一次见到他,就可能是我这辈子所有的幸运了!虽然我们分开了俩年了,但是我的脑海里始终都有这么一个男生,他曾踩过满天星海,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身边,陪我走过我最美好的青春!作品和我自己有很大的联系,发生的种种大多都还原了亲身经历,我想把那些日子都记录下来!那些日子,真的让一个人去学会长大,那些逼着你长大的日子,可能真的有太多的无奈,心酸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这样的一个人去填染青春的颜色,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放下的过程,也可能是我废了半条命换来的新生,文章中所有的名字都采用了化名,若有同名,纯属巧合
  • 拽妃斗夫记

    拽妃斗夫记

    一次谋害让黎梦和素梅躲过灭门之灾,也让她们进入了无尽的复仇中。半年后弑君殿叱咤风云,她们带仇而来,一场复仇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