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拂去心灵的尘埃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贪恋过多,就会被世俗之物束缚,而不能够自由生活。因此,回归本真,简单生活,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
遁入宁静的音符中享受闲情人生,给重负的大脑随意畅思遐想的时空,让整日蜗居的心灵充分地舒展。宁静是一种闲情逸致,是一种人生姿态。给自己一种宁静生活,方能懂得宁静的弥足珍贵!
杂草不除,心难安静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无形中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
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幸福可言?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望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建造一所恬静的心房
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我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样的房子。殊不知,还有一种更佳的退避之法,那就是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是在你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之中,特别是沉静在平静无比的思维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像是海洋深处不受干扰的安静中心,可以无视海面兴起的惊涛骇浪。
内心的恬静房子,是用想象力建造而成的,它的功能就像消除心理压力的一间厢房一样。它能消除我们的忧虑与压力,使我们精神焕发,而能更充分地准备应付未来发生的事情。
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恬静的中心,从不受外界的影响,像轮轴的数学中心点一样,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
进入这个宁静中心的最好方法,是用想象力建造一间心理的小房间,用我们最恬静、最清新的一切材料来装潢它:或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喜欢绘画;或是一册我们喜爱的小诗,如果我们喜欢诗歌;墙上的颜色是我们所喜欢的、愉悦的颜色,但是应该选择宁静色彩的淡蓝色、浅绿、黄色、金色。这间房间的装潢要简洁而不纷乱,要干净且井然有序。简单、安静、美丽是三个主要的方针。这间房间要有安乐椅,从小窗望出去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滩,可以看到拍击海滩又退回去的海浪,但是我们听不到声音,因为我们的房间很静。
享受寂寞之音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或者是追求寂寞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害怕寂寞,时时借热闹来躲避寂寞,麻痹自己。滚滚红尘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固守一方清静,独享一份寂寞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过后的寂寞将更加寂寞。我们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与生存。但是,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的!
与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寂寞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寂寞的感受。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寂寞。
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寂寞时,你才能让自己成熟。不在寂寞中升华,就在寂寞中死去。
许多人把失意、伤感、无为、消极等与寂寞联系在一起,认为将自己封闭起来就是寂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倘使这样去超越生活,不仅限制生命的成长,还会与现实产生隔阂,这样的人只是逃避生活。
寂寞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舔舐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寂寞,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杯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真实。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
当寂寞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观交集中净化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回归。你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内容,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当你真实领悟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阔大,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你就读懂了寂寞,理解了寂寞。于是,寂寞不再是寂寞,寂寞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于是,寂寞成了享受,使我们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宁静。
寂寞来时,轻轻闭上双眼,去聆听远方的鸟鸣,去感受灵魂深处的快乐。
禅思禅悟
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恬静的中心,从不受外界的影响,像轮轴的数学中心点一样,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
§§§第二节 找寻心灵的归宿
欲望是罪恶的深渊,如果一个人过多地追随欲望恶魔的驱使,就会终日被烦恼扰身,难以平静地生活。何不抛掉所谓的名和利,抛掉所谓的荣华富贵,回归纯朴和简单,过一段宁静而惬意的生活呢?
快乐源自内心的简约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其实,幸福与快乐源自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哲学家听说了,也感到疑惑不解,他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自然是一种最睿智的生活方式。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漩涡,片刻之间就会丧失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山坡上进行抉择——妻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玄机和尚心想:“我整日打坐,是逃避吗?打坐,就是为了心无杂念,如果靠打坐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打坐和吸食鸦片有什么两样呢?”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惘,目光渐渐黯淡了。然后他起身去拜见雪峰禅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雪峰禅师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虽然有向佛之心,但本性中还是有许多缺点不自然地表露了出来。他点点头,问道:“你从哪里来?”“大日山。”
雪峰微笑,话里暗藏机锋:“太阳出来了没有?”意思是问他是否悟到了什么禅理。
玄机以为雪峰是在试探他,心想:“连这个我都答不上来的话,这几年学禅,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吗?”他便扬着眉毛说:“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岂不是要融化?”雪峰叹息着又问:“您的法号?”“玄机。”
雪峰心想:“这个和尚太傲了,心里装的东西也太多了,且提醒他一下吧!”于是问道:“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玄机心想:就这个也能考住我玄机和尚,真是太小瞧我了!
雪峰看他这样固执,不由地感叹道:“我用机锋来提醒他,他反倒和我争辩口舌,自以为是,却不知心中已经藏了多少名利的蛛丝!”
玄机看雪峰无话可说,便起身准备离去,脸上还是那副得意的神情。
他刚转过身去,雪峰禅师就在身后叫道:“你的袈裟拖地了。”玄机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见袈裟好好地披在身上,只见雪峰哈哈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所谓寸丝不挂,就是指心里不要装事,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人不如少思寡欲,活得简单一些好。
人一生中,许多时候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作抉择,简单在于不要去考虑抉择问题,只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即可。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简单则是生活的真谛。
难得糊涂去机心
《华严经》中有偈云:“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也就是说世间一切现象没有固定不变永恒的本质,也没有一定不变永恒的真理。
人们正是因为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使认识了也很难从心底接受,以至于总是执著于自己的一腔信念,却不知这个想法已经错了。这种自以为是的聪明,反而会成为算不清的糊涂账,莫不如去除杂质,于单纯中得正道。
苏东坡在其《洗儿》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对于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真是刻骨铭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来躲避各种灾难。聪明本是天生禀赋,但机关算尽却是人的痛苦之源。
才智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正所谓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能,除去矫饰的善行方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机关算尽太聪明,结果未必是好的。
孔子的徒弟子贡从南方的楚国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在菜园中劳动。这位老人凿通一条地道到井边,抱着瓮装水过来灌溉,费了很大的劲,效果却很差。
子贡说:“现在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一百块菜园,用力很小而效果很好,老人家不想要吗?”
种菜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怎么做呢?”
子贡说:“削凿木头做成机器,后面重前面轻,提水就像抽引一样,快得像沸水流溢。这种机械叫做槔。”
种菜老人面带怒容,讥笑子贡说:“我听我的老师说‘使用机械的人,一定会进行机巧之事;进行机巧之事的人,一定会生出机巧之心;机巧之心存于心中,就无法保持纯净状态;无法保持纯净状态,心神就会不安宁;心神不安宁,是无法体验大道的’。所以,我不是不懂得使用机械,而是因为觉得羞愧才不用的。”
子贡满脸羞愧,低着头不说话。
一个人若在机巧之路上迷途不返,结果只会越走越远,就像一个追赶自己影子的人那样,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远没有追到的一天。因此,一个人若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去除机巧之心,用“难得糊涂”的心态和真正的大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点滴。
众所周知,在音乐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过多的花哨技巧只会减弱情感的表达。人生也是如此,若人人都玩弄聪明才智,只会让世界繁杂凌乱,只有绝圣弃智,才能朴实安然地生活。
还原心灵本色
有一天,皇帝想要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于是便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工匠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皇帝不知道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就决定让他们比一比,看看到底哪组更胜一筹。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庙,而且这两个组要面对面整修。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漆料,又要了很多工具;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整修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美轮美奂。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和尚们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使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而和尚那一组也最终胜出。
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庙,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最终会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才能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禅思禅悟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最终会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才能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第三节 简单世界在本真
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镜,心是什么颜色,眼中看到的东西就是什么颜色。心若无杂念,自然你的世界也就简单。
尘世净,由心生
一位居士说:心与佛土,非为二事,因山河大地,尽是心中一点微尘。更应知此心非指身中之心脏,乃指无形之心性。此心性自多劫以来,为一切烦恼,密密染污,所以不净,故有种种之污秽现相。如水腐孑孓生,木腐菌霉生,水木不腐,方是好水好木,自无出孑孓菌霉,心断烦恼,便是净心,自无污秽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