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却自己对别人的不满,学会宽容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轻松,更坦然地去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禅思禅悟
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异常高贵的释怀。释怀是一种美,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更是一种财富。拥有释怀,就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第三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有如此广阔的胸怀。做人亦如此,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
包容万物,提升自我
一颗包容之心,既蕴涵着善良的心意,又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当包容之心渐起的时候,人的自我观念就会减少,会以一颗菩提心提升自我,关照他人。
唐代狄仁杰非常看不起娄师德,但实际上娄师德并不计较这些,还推荐狄仁杰当宰相。最终,武则天捅开了这层窗户纸。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贤能吗?”
狄仁杰回答说:“作为将领只要能够守住边疆,贤能不贤能我不知道。”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能够知人善任吗?”
狄仁杰回答:“我曾经与他共事,没有听到他能够了解人。”
武则天说:“我任用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
狄仁杰知道后非常惭愧,尽管自己经常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娄师德仍然能以宽厚、公平的心来对待自己。他深深地感叹道:“娄公德行高尚,我已经享受他德行的好处很久了。”
娄师德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向皇帝推荐狄仁杰,正所谓任人唯贤。包容别人,也会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心灵空间。
以包容的胸襟处事待人,既是禅修者修禅时必经的心路历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包容本身包含着谦逊。人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气魄,才能够束缚住自己内心不安分的念头,平心静气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充实自我、成就自我。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想做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一颗包容之心。一个人要想成功,只有处处多为别人着想,包容别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梦想才会更容易实现。
宽容才能制造向心效应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想做个领导者,你必须是个真正的人,你必须先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领导者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一个胸襟宽广的人,才能不被狭隘偏私限制,成为识人才的伯乐,眼光高远,千金买马骨。领导者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世界上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就像曹操在诗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人才难得,所以很多政治家对冒犯自己的人才往往能既往不咎,收为己用。这也是他们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齐桓公即位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治罪。因为管仲做公子纠的师傅时,想用箭射死齐桓公。结果,齐桓公假死逃过一劫。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我恨不得杀之而后快!”鲍叔牙说:“以前他是公子纠的师傅,所以他用箭射您,这不正好体现了他对公子纠的忠心吗?而且要是论起本领来,他比我强多了。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我看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既往不咎,原谅了管仲的冒犯,原因在哪儿呢?一是各为其主,二是管仲确有大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齐桓公确实是一个有胸襟的人。他能化敌为友,使其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干将。
凡人都会有小毛病,可能还会犯点小错误,这是很正常的。因此,宽容地对待他人,这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美德。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犯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甚至打击报复的人在一起。
尽可能原谅他人不经意间的冒犯,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智慧。能原谅他人的冒犯,就是对他人人性的把握。那些无关大局之事,没必要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他人宽容大度,是制造向心效应的一种手段。
攻心必先有包容之心
《孙子兵法》里最高妙的要数“攻心”。而要攻心,就非得有一颗有容乃大的心,能原谅他人偶尔的冒犯。很多有大才的人,都是不拘小节的,他们不遵循社会上的规则,我行我素,不买别人的账,偶尔还会毫不客气地顶撞人。如果你不能容忍这样的冒犯,那很可惜,因为你可能会错过难得的朋友。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一阵狂风吹来,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冲在前面,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要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楚庄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人性有心存感激的一面,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对别人的好,以后都会回馈回来的。楚庄王了解人性,因此他的部下都归顺于他,一时间震烁一方。
化干戈为玉帛
一个人若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的心境面对人与事,那么,这个人就能够除去很多烦恼,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布施心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心让人更加柔韧。坚忍是一种特质,像水一样,刀剑斩不断,绳索缚不住,牢笼困不得,而水滴却能穿石。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那人愤怒地冲进精舍来。原来是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了,因此他大发怒火。
佛陀默默地听了他的无理辱骂后,等他稍微安静时,对他说:“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那个人回答:“当然有了,你为什么问这些呢?”
佛陀不答,继续问道:“那个时候,你偶尔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个人说:“那是当然了。”
佛陀继续问:“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谁呢?”
那个人回答:“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归我了。”
佛陀以慈祥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今天在我面前说了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谩骂,那是归于你自己的啊!婆罗门啊,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说:“对愤怒的人还以愤怒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
面对他人的无理谩骂,佛陀并未生气,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甚至以一颗宽容之心为其剖析其中缘由。实际上这是佛陀对他的点悟和开示,是否能够参透,则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