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云水随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绝望之中,总有一些期盼,水穷之处即云起之时,生命的源泉就因为那无限的丰盈让我们于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观照了明月。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以一切随缘的心态细心品味生活,便可享受惬意的美好。
云卷云舒,豁达坦然
禅宗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起,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缘起缘灭。
人在缘中,如大海中的朵朵浪花。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整个世界就是大江湖,人就是这江湖风波里的一片落叶、一朵雨里的浮萍。
一个人如果想要像禅者一样,放旷于天地之间,就得先有颗自由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顺着因缘而行,豁达坦然,就能凡事得心安。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那里参禅的时候,始终不能契悟入道,很是苦恼。于是,他就辞别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
一天,路遇大雨,他在途中的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去啊?”
法眼禅师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了。”
知客师问:“你对这种四方来去的云游方式,有什么感受呢?”
法眼禅师回答:“云水随缘。”
知客师赞叹说:“云水随缘!这话最逍遥自在了啊!”
法眼禅师听后,如被雷击,对“逍遥自在”四字当下大悟!
云卷云舒,水流潺潺,适性随缘,自由自在。法眼禅师一心求道,却不曾留意,原来自己走的恰恰是道,所以他才能脱口而出“云水随缘”。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赵朴初曾有诗句云:“因缘不思议,新昌喜再来。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开。”其中道尽了因缘的巧妙。因缘是复杂的,我们很难去看清或者去把握。因缘之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议。世人皆是不知不觉随着因缘走,弘一大师的出家也是因缘作用的结果。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这样写道: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后来,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当时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原因了。
后来,我便经常跑到寺庙去小住一段时间,与寺中的法师聊天,还一起探讨佛经。那时候,我就已经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尊居士来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上面的例子旨在说明一个人的缘起关系——个人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中的。个人常常为外界人、事、物所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外界的人、事、物,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形成了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这是对待因缘的大自在的态度。
一切不如心真实
有一位禅师,因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布袋而被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佛为度济世人转世而来。有一天,一位居士在路上碰到了他,看到他手中的布袋便猜到了他的身份,于是便上前和他聊了起来。
居士:“敢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码。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居士:“和尚云游四方,布袋中都有什么行李呢?”
布袋和尚:“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布袋和尚手中的布袋又被称作乾坤袋,从他随口吟唱的佛偈中可知,他的布袋可大可小。这个布袋代表着布袋和尚的心境和胸怀,别人给他什么他都会收下,即使是不好的东西,只要装进他的布袋,也会变成好的东西,他还常常将里面的东西送人,好像永远也掏不完。他的心就如他的布袋,打开时可以遍及十方,甚至连虚空也能装进去。
“入时观自在”,因为心无障碍,所以不论看什么,都可以看得很透彻,自然就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心,将它修炼成一面墙,不论做什么用途,都能够保持不动;同时又能像仓库一样,不管储藏了多少东西,都既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也不会成为产生傲慢情绪的引子。
禅思禅悟
一个人如果想要像禅者一样,放旷于天地之间,就得先有颗自由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顺着因缘而行,豁达坦然,就能凡事得心安。
§§§第二节 命里无时莫强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佛如是说。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它不是消极地等待,放任自流,而是寻求自然的平衡。可以说,顺其自然是一种大智慧,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随意随缘随喜
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亦是佛法。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之所在,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因此,揠苗助长不可取,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愚蠢。
再美好的事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或好或坏、或高或低、或美或丑、或大或小,感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同的则是它们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惬意,那才是幸福快乐的,而这个过程便是境遇,一种无法抵抗的客观事实,你只能顺其自然而为。
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已经是一片枯黄。“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疾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即使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种子撒完,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儿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下了一场大雨,小和尚一大早就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全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师父说,“随缘!”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是的,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顺其自然是一种智慧
许多人探讨过烦恼的来源,从某个角度看,来源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愿顺其自然,不愿接受冥冥之中的安排。佛则认为人产生烦恼是由于我们对某物的执著和放不下,我们总是希望事情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而事实则正好相反,但我们却依然执著于当初的意愿,这便产生了所谓的“烦恼”。
白石老人有一把飘然若仙的美髯,睡觉时一向是顺其自然的:或安于被内,或露于被外,悉听尊便。但有一天,一个友人突然问他:“将长髯放在哪里睡觉更舒服?”白石老人开始琢磨长髯摆放的最佳位置,这一琢磨,竟觉得无论放哪儿都不再舒适。结果,一向睡眠挺好的白石老人,竟被那美髯的位置折腾得彻夜不眠。
顺其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刻意雕琢则会导致与我们的初衷完全相反的结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能有某种体验就足够了。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顺其自然。要知道不属于你的,大概永远也不会属于你,何必强求呢?
顺其自然吧,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会渐渐清朗,思想的负担也会随之减轻。的确,顺其自然可以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的大彻大悟。
任庭前花开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