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风流皇帝,元朔年间,他便开始广选民间美女,掖庭名册上30岁以下的美女共计18000名。卫子夫一家的故事激励着养有美女的家庭。世人眼光短浅,只看见卫子夫一家烈火烹油、钟鸣鼎食的风光,没想见天子一个莫名其妙的噩梦,足以让一个家族崩塌。在美女丛中胜出,赢得薄幸皇帝一次两次眷顾不算什么真本事,能让皇帝永远记住自己则需要大智慧,刘彻后宫中只有李夫人有这个手段。
李夫人生在一个世代为歌舞艺人的家庭,她能进入宫廷,可以说是哥哥李延年一手策划的。
李延年是歌舞表演的天才,也是一个帅哥,因犯法被处以宫刑,入宫成为武帝的男宠。有一天,武帝又让李延年歌舞助兴,李延年唱了一首自己新做的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听了叹口气,无限向往地说:“世上真有这样倾城倾国的佳人吗?”
旁边收了李家大量贿赂的平阳公主接过话茬:“李延年歌中所唱的美女,就是他自己的妹妹。”
刘彻立即召见,一见果然美得不行,气质非凡,聪明无比,还能歌善舞。刘彻立即将她纳入后宫,一时间宠爱无比。很快,李夫人就为刘彻生下了一个儿子刘髆,刘髆尊被封为昌邑哀王。然而,生完孩子不久,李夫人便生了病,很快病情加重。李夫人自知很难痊愈,叫来娘家姐妹照顾。刘彻听说李夫人病情严重,便亲自前往看望。
换了其他女人,恨不得马上跟难得一见的皇帝老公要这要那。李夫人则不同,她听说皇帝驾临,立刻用被子将自己的脸蒙了起来,死活不让汉武帝看她的脸。汉武帝几次要拉她被子,她抽抽噎噎地说:“我病得太久了,容貌憔悴不成模样,不能再见皇帝。我死后,希望您能好好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们。”刘彻说:“你当面托付后事,不是更好?”李夫人回答:“不整理仪容,不得见君父。”刘彻急道:“只要你肯再让我见你一面,我就赐你千金,封你兄弟为高官。”李夫人断然拒绝:“封不封官全凭皇帝您的心意,并不在于见不见这一面。”不管刘彻怎么威逼利诱,李夫人就是不见。自从太皇太后过世后,还没有谁这样拒绝他,刘彻恼火至极,起身就走。
被皇帝气势吓做一团的李家姐妹们都责备李夫人:“你为什么不当面嘱托后事,难道这时候你还恼他这么晚才看望你呀?”(可见当时不是李夫人一人专宠,李夫人生病的时候,刘彻并没有闲着)李夫人冷静地说:“我因为生得美貌,才得到皇帝的喜爱。世上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爱驰则恩绝情断。重病之后,不再美丽,如果被皇帝看见我现在这个样子,从前留给他的好印象会一扫而光,哪里还会肯回想旧情、照顾我的孩子和兄弟呢!”
年纪轻轻的李夫人这番见识实在难得,首先她很了解刘彻的寡情薄幸,长门殿中的前皇后陈娇,中宫守活寡的现皇后卫子夫,哪个不曾是千娇百媚的美人儿?美人迟暮,加上丈夫无情,她都看得清清楚楚。其次她懂得逆向思维的作用。她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只有让皇帝记住自己最美丽的样子,让他永远留有遗感才不会忘记自己。
病中还这么冷静清醒,平时都不知道怎么聪明伶俐了!后来,刘彻果然对李夫人念念不忘。李夫人美丽的倩影和临终前的决绝常让他伤感万分,为了表示自己的情意,他下令为李夫人举行皇后级别的葬礼,“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不但如此,他还亲自为她作诗以寄哀思:
罗袂兮无声,重墀兮生尘。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宁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落叶哀蝉曲》
刘彻去世之前,绝大多数有名号的后妃都先后被他以罪谪死,作为托孤重臣的霍光金日碑便假昭帝之手,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将她的灵位与武帝并列享受后人的祭祀。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皇宫中所有的争斗只有一个目的,绝大多数后宫女子都希望怀上龙种,有朝一日,能够享受百官朝贺的殊荣。老年汉武帝经常梦见年幼时瞎眼奶奶窦氏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样子。童年的梦魇跟随一生,被奶奶、姑妈、母亲、表姐兼妻子欺压的日子,他永远不会忘记。他认为全天下的女子无不贪婪好权,女人之于他,玩物而已,如今他掌握了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决不能让新继位的儿子受妇人辖制。
巫蛊之祸后,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人们都以为太子生母赵夫人一家要飞黄腾达了。一日,刘彻忽然为一点小错对钩弋夫人发脾气。钩弋夫人入宫几年以来,见了卫皇后母子的惨变,还有其他宫人的不幸,对丈夫的绝情有所了解,她虽然不知道刘彻为什么整治自己,但马上意识到大祸临头,情急之下,想扮可怜自救。她拔下头簪,披头散发地磕头求饶。然而刘彻毫不动容!
侍卫们立即执行命令,将钩弋夫人连拖带拉地拽下去。钩弋夫人仍然想做最后的乞求,回头望着武帝,哭得惨兮兮,幻想他能够在最后一刻念及旧情放自己一条生路。武帝的回答却是:“快走,你不能再活着。”就这样钩弋夫人不明原因地暴死。
武帝心里也明白这事做得太过狠毒,有一天便向左右询问:“人们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议论?”左右不敢直说:“人们只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册立儿子之前,却杀掉了他的母亲?”武帝冷冷地说:“你们凡夫俗子怎么明白我的苦心,自古以来国家大乱,总是由于君少母壮。你们难道都没听说过吕后的事情吗?”
一不做二不休,刘彻为杜绝后宫干政后患,处死钩弋夫人的同时,还残忍地杀掉自己其他儿女的生母。为了不留下任何一个能够充当刘弗陵养母的女人,连公主们的母亲,他也没有放过。
回想当日赵家人挖空心思把女儿送入宫廷,万没想到会落这么个结果。据说赵夫人被选入宫,还有一些诡异的神秘色彩,有点像西方睡美人的童话。武帝巡行至河问,当地一个术士(大约是被赵家人收买的)声称此地有祥云瑞霭,显示必有奇女生长于斯。刘彻听后立即下令寻访,果然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少女。更匪夷所思的故事是这位少女生来双手紧握成拳,谁也没法让她伸展。武帝出于好奇,亲自去尝试为她掰拳。这双“天生”握拳的手很轻易地恢复成了健康的模样,更神奇的是在右手手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小的玉钩。
赵家人辛苦编排的戏码加上赵小姐的美貌,打动了刘彻。刘彻更相信自己是天纵英主,具有特异功能,高兴之余,立即将她称做“拳夫人”,纳入后宫。拳夫人很快就怀上了身孕,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她为刘彻生下了最小的孩子刘弗陵,并因此晋封为婕妤,号钩弋夫人,小皇子也被称为“钩弋子”。
然而,赵家人还没来得及享受女儿带来的荣华富贵,就接到钩弋夫人暴死的消息。
次年(公元前87年)二月,72岁的刘彻在五祚宫卧病不起。乙丑日,他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两天后离开了人世,入葬茂陵。
随后,7岁的刘弗陵即皇帝位,是为汉昭帝。
敏感的诗人感慨君恩易逝,写下一首首诗为这些薄命的女人抱屈,孤老死于长门的陈娇并不是最惨的,后人回想钩弋夫人一步一回头,不停哭泣的脸,对刘彻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不由不寒而栗。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刘媛《长门怨》(其一)
裂之有佘丝,吐之元还期
——远嫁公主的离歌
[人物小传]刘细君,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30年,她的父亲江都王刘建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人,封国在现在扬州一带,故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公元前121年,父亲刘建被迫自缢,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流落民间。四年后,叔叔广陵王刘胥才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公元前110年左右,乌孙遣使来到长安,正式要求与汉朝和亲。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头领猎骄靡。匈奴也送公主到乌孙,猎骄靡不敢得罪匈奴,立匈奴公主为左夫人,细君为右夫人。其后,又嫁给猎骄靡的孙子岑陬,并生下一个女儿,不久病逝。细君是汉朝最早和亲的宗室女,她多愁善感,擅长音乐,《悲愁歌》更是千古传唱,
和亲和亲,和平相处的时候勉强算作亲戚;两家反目,刀兵相见,被派去作为“和平使者”的鲜血就成了好战者最好的祭品!如果,仅仅是如果,每一位和亲者都能被按照外交家和政治家的要求来培养,强悍到足以应对诡谲的政治风波,温柔到能够完全控制对方,能干到可能左右夫国政局,运气好的或许能获得善终。然而,历代的和亲者都是最上层匆匆选来应付原来的敌人,所谓训练也是临时抱佛脚,就是适应远方的生活习惯也要很长一段时间呀。古代女子所受正统教育,绝对没有杀伐决断、阴谋诡计、柔媚惑人这一套特工秘笈,尤其是养尊处优的宗室女子,一下子由端庄高贵的娇娇女变成八面玲珑的川岛芳子,谈何容易!
陇头万里夕卜,天涯四面绝
何苦生在帝王家,在权力的塔尖上,被用作安抚四夷的棋子的公主们,用一生的眼泪和沧桑,谱成一曲幽怨的离歌,唱了又唱……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嫁往乌孙国的公主的送亲队从扬州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送亲大队缓缓行在官道上。到底是皇家威仪,前面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羽林军,旗帜招展,马蹄声脆,开路的先锋耀武扬威,遇山开道,遇水搭桥杀人越货的山贼看了这个阵势躲得远远的,就连神出鬼没的匈奴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其后是保护公主安全的侍卫队,他们个个神情肃穆,腰佩长剑,簇拥着公主的车马,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清况。车队的后面是公主的嫁妆,为了显示汉家威风,武帝为细君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丝绸、金银、珠宝、珍贵药材、书简、乐器、农作物,凡是能让乌孙国感到强汉国力的物品,汉武帝都命人带了些。延绵半里之长,每辆车上都堆得满满当当,还有各地进贡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人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车队,只有天子的女儿出嫁才有这般气派!
细君公主的车驾在队伍中间,车子装扮得华丽尊贵,满是灰尘的大红帷帐透着喜气,陪嫁的侍女默默的,新嫁娘穿着宫中特赐的华服,高贵端庄。可是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新嫁娘的喜悦,她在车中独自饮泣。
乌孙,居住在伊列河(今名伊犁河)流域到玛纳斯河一带。西汉时,它是西域最强大的部落,大约有63万人口,秸兵18万。乌孙的南面与天山以南的城郭诸国相邻,西边是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西北是康居(今苏联中亚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东接车师。
乌孙与匈奴渊源极深,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王难兜靡被另一个部落大月氏攻杀,匈奴冒顿单于收养其子猎骄靡,并抚养成人,后来更助他复兴故国。匈奴帮助乌孙,绝非出于道义。冒顿单于是一个充满政治野心、深沉坚韧的头领,他扶植乌孙的目的是在西域立威,做给其他小国看,什么是顺我者昌,什么叫逆我者亡。如果匈奴真心真意帮助乌孙,就不会每年都向乌孙勒索大批牛羊和财宝。
乌孙国力衰弱的时候,对匈奴只能忍了又忍,有求必应,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便要想方设法脱离匈奴的控制。此时,善战的冒顿单于已死,匈奴开始走下坡路,匈奴几次进攻乌孙,竟然都被乌孙打败。但匈奴毕竟是纵横西北地区几个世纪的大部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了胜仗的乌孙王整天提心吊胆,深怕匈奴大兵压境。西域其他小国即使有心帮忙,奈何国力对比悬殊太大,都作壁上观。乌孙国王急需找到一个足以制衡匈奴的强大外援。
当时汉廷也密切关注西域的情况,对西域情况了如指掌的张骞,建议朝廷帮助乌孙收回敦煌旧地,同时采用和亲政策,加强与乌孙的联系,如此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身为中郎将的张骞率副使、将士300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康居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