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点
①因为管理上很费工夫,因此很多产品不适用。
②现有库存量的确认作业手续烦琐。
③因为每次在订购时才决定订购量,故在判断和管理上都很困难。
④需要变动大的商品,很难作库存调整。
2.定期订货的适用范围
定期订货的适用范围为:
需要量变动大的商品;
价格昂贵的商品;
主力商品、季节性商品;
能够正确预测需要量的商品。
因此,要运用这个订购方式,就要正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并做好生产计划。因为订购量变动,还要增加管理的精密度,这些都是必要的考虑。
3.定期订货方式的计算方法
定期订购方式,如前所述,是将订货时期固定,维持这个固定期间的适中存货量和订货量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事先要决定订货周期是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接下来是要设定截至目前的销售实绩(出货、使用、消费),计算此预测量与实际存货量之间的差额,或是订货过多或过少后,再决定该订购的数量。使用定期订货方式决定订货量的公式为:
订货量=订货周期和预备期间中的预计销售量+订货周期和预备期间中的安全存量-(现有的存货量+已订购的数量)+接受订货的差额
实例
A商品订购量的计算方法:
1.A商品的订货周期:一个月。
2.A商品的预备期间:两个月。
3.A商品的预计销售量:800个。
4.A商品的安全存量:940个。
5.A商品的存货量:1150个。
6.A商品的订购量:1400个。
7.接受A商品订货后的差额:30个。
A商品的订货量:
=[(1+2)×800个]+940-(1150+1400)+30
=2400+940-2550+30
=820(个)
按照上面的公式,可以求出A商品的订货量,一个月大约预计订购800~820个。
如果订货周期是一个月,订货量就平均为一个月的使用量。订货周期假定是一个星期的话,订货量也大致为一个星期的使用量,其间的变动幅度应该很小。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定期订货方式和前一项的订货点(定量订货)的方式,也了解了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只是在是否考虑加入存货、订货余额以及接受订货的差额三项而已。
因此,很显然地,只要能确实记录下存货管理的资料,这种定期订购方式会更正确。
4.定期订货方式的注意事项
第一,由于电脑的运用,事务量不会增加,但是事先要制造出一套能轻易组合的系统接受程序。
第二,在商品销售方面,若有发生急剧变动的商品,就无法应付,所以要有一套应变的系统。
第三,使用电脑记载存货,而电脑记忆体上有的存货,实际上并没有;实际上有的,而电脑记忆体却没有。发生这种存货不精确时,会重复订购。
第四,逐次修正预测值,或者重新认定变动要素时,不要怕麻烦,否则定期订货的优点就不能被发挥。
四、定量订货方式
定量订货方式只是按照一定的量进行订货,订货的时期不定。这种方式是在当库存量减少到事先所确定的数量时,只按一定的量进行订货,保持库存量在计划内的最大量和最少量。这个事先确定的量叫做订货点,从订货到到货的期间中,还要确保所需要的量。如果确定了订货点和订货量,就能够进行自动的订货管理。但是,对于库存需要变动时,发生库存不足就需要增加库存。
1.定量订货方式的应用
要求出订货量和订货点时,只要把握订货点公式的要领,就可以求出。
求订货点的公式为:
订货点=平均销售速度(一个月内的平均销售量)×预备期间+安全存量
但经济性订购量及订货点,一定要大于或者等于预备期间乘以一个月的平均销售量的数值。
实例
求出B商品的订购量和订货点:
1.B商品一年的总销售量:1000个。
2.B商品的购入单价:1000元。
3.B商品平均一次的订购费用:50元。
4.B商品的存货维持费比率:20%。
截至此,按照(1)~(4)的条件,可以求出经济性订购量大约是70.7个,最经济的订货次数大约是一年14~12次。
5.B商品平均一个月的销售量:83.3个。
6.B商品的预备期间:半个月。
7.B商品的安全存货:15个。
存货应维持在56~65个,也就是说,商品还剩56个或者57个时,就要再订购71个。
由上例可知,只要决定了订货量和订货的起点的话,往后只要观察其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即可。
2.定量订货方式的优缺点
(1)优点
①不需要复杂的计算。
②节省管理的时间、劳力。
③能够使用目测方式管理。
④订货数量一定,所以能够谋求包括搬运在内的各种处理、作业的标准化,以及谋求节省劳力与费用。
⑤任何人都能胜任,所以订货成本也低。
⑥不用赘述,关于存货的总费用一定是最低。
⑦能使用简易的个人电脑,或者用电脑来管理订货。
(2)缺点
定量订货并不只有优点,也有要格外当心的缺点:
①因为属于概略性的掌握,因此难以实行严密的库存管理。
②运用方式形式化,使得库存调整不易。
③不适用于供应期间较长的商品或交货期多的商品。
④各类商品的订购点确认作业十分困难。
3.定量订货方式的注意事项
单价低、销售少的商品,如果每一次平均的订货数量加大,会造成长期性存货。因此,若是周转成本对订货、交货双方都是最便宜的话,就可以同时决定经济均衡的订货最低单位,以及适当地控制订货的次数。
反之,单价高而且销售畅旺的商品,如果平均每次的订货量减少,订货的间隔会缩短。
所以,必须要在数量处理上下工夫。因为运用上易流于形式,所以要将检查期间与预备期间做同样处理。
4.定量订货方式适用商品和场合
定量订货方式适用的商品和场合为:
单价低的商品;
经常想要确保一定量的存货商品;
预备期间短,容易筹措的商品;
一次统筹购进,并且不会造成存货负担,不容易被呆置的商品;
易于采用目测管理的商品;
比较稳定的商品。
节省管理的时间、人力,并且还可以期望用以减低各项成本的商品。
五、经济性订购量
1.什么是经济性订购量
定量式订货方式的特征是,在必要时,也就是不定期间内,采取定量的订货方式。这里所谓的“定量”,最理想的就是能将维持库存及订购时所需的费用减少到最少。
如果将一次的订购量增加,订购次数虽然会减少,但是库存增加,库存管理费用也随之增加。如果为了减低库存管理费用而减少库存量,那么订购次数势必增加,反而会产生订购费用增多的问题。
经济性订购量
为了尽量降低库存管理费及订购费用,在此说明如何决定订购量,就是将库存管理及订购的费用总额降到最小的“经济性订购量”,也称为“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要求出这个经济性订购量,就必须先知道库存管理费用及订购费用。在库存金额里的库存费用比例就是库存管理费用率。订购费用指的就是从订购开始一直到支付费用为止,因订购商品而花费的人事费、电话费、传票费用等。
2.经济性订购量的公式
(1)计算公式
对采购方来说,其经济性订购量如何求取非常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备有若干计算经济性订购量的公式,按照这些公式就无须靠经验或感觉来决定经济的订货数量。
一般的经济性订购量的公式:
经济性订购量(EOQ)=2×年需要量×平均一次订购费用单价×库存管理费用率
例如,求出某公司的经济性订购量的情形如下:
A:年需要数量=720个
B:每次订货(下订单)费用=100元
C:单价=3元
i:库存维持费用率(年率%)=30%
Q:经济订货数量
r:缺货损失率(年率%)=10%
T:缺货损失额
此时,经济性订购量(Q)可由下列公式算出:
Q=2ABCi
Q=2×720×1003×0.3=1440000.9=160000=400(个)
又,最适订货次数(N)可由下列公式算出。
N=2Ci2B
(2)订货数量越大,订货费用越低
其次,年订货费用可按下式算出:
P=AQ×B
将数字代入上式:
P=720400×100=1.8×100=180(元)
然而,订货数量400个是否正确,要加以比较才能确定。将每次的订货数量予以改变,结果发现订货数量越小,订货费用越高;反之,将订货数量加大则订货费用越低。即,订货数量小则订货次数多,订货数量大则订货次数少。
(3)订货数量越大,维持费用越高
进一步,年库存维持费用(S),按以下公式计算如下:
S=Q2×C×i
将数字代入上式:
S=4002×3×0.3=200×0.9=180(元)
在此,为了查看订货数量400个是否正确,又将每次的订货数量加以变化。结果发现,订货数量变少,维持费用则低;反之,订货数量加大,则维持费用增加。
也即,由于订货数量少,库存数量就少;订货数量多,库存数量也多。
在此,将年总费用(V)按下列公式加以算出时,订货数量为400个的情况:
V=P+S=AQ×B+Q2×C×i
由上式求得V=360元。
得知,此时的总费用为最低。
订货费用与库存维持费用及总费用的关系
①订货费用与库存维持费用相等时,总费用为最小。
②过小的订货比过大的订货,其费用的增加较大。
③离开经济订货数量±20%时,总费用将激增。
(4)未被公式所考虑到的因素
前面的所有公式均未考虑到以下因素:
①价格的变化。
将来的价格会上涨或下跌之类的预测均未包括在内。如果会大幅上涨,有必要增大订货数量。
②数量折扣率。
如电子零件类,视订货数量的多寡而会有较大折扣,只要价格低于库存维持费,增大订货数量较合算。
③材料特性。
如钢板类,库存期间长就会劣化(表面氧化),应减少库存。
④季节因素。
如羊毛类,某一季节才有,若不及时订购,价格必涨,也不易进货,所以,一定要增大订货数量才行。
⑤先行安排。
预见大客户会有订单来,故需要预先筹划材料。
以上所述均未包括在公式中。因此,有了这些因素时,应考虑增减经济性订购量。
预见大客户的订单会来时,一定要预先筹措材料,但却需调查清楚其确实性,如果没有太大把握,则需妥为控制订货量。
六、寻找最合适的订货方式
1.决定最合适的订货方法
订货品目一决定,首先要考虑采取定期订货方式或定量订货方式的哪一种最为适当。
如果价格高,库存负担大,具有设计变更的危险,且调度时间长者,宜采取定期订购的方式。另外,要以能预测需求的货品为主。
价格低,库存负担少,经常有需要,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库存的品目,宜采用定量订货的方式。另外,应以不容易预测需求,也很少会成为来料的货品为主。
2.再度查核订货数量
以何种订货方式决定了订货数量,有必要再度对以下各项予以查核。
第一,预测将来的价格是否上涨。会上涨则增加订货数量。
第二,预测将来的价格是否下跌。会下跌则减少订货数量。
第三,数量折扣率如何。增加数量,价格会更加减低,则增加订货数量。
第四,存于仓库是否会劣化。会劣化时则减少订货数量。
第五,有无季节因素。离开季节,价格就会上涨时,应增加订货数量。
第六,是否小于一般的交易单位。为符合一般的商业习惯,增加订货量到一般的交易单位。
第七,有无保管场所(重叠或笨重的)。缺乏场所时应减少订货数量。
另外,还要顾及资金的宽紧而予以订货。
3.巧用库存管理卡
目前有些企业已运用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rogram,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计算所需的材料、零配件、外包加工品的数量外,还将订货到入库的流程予以综合管理。
量产装配型的制造业,由于材料、零配件、外包加工品的种类与数量很多,要计算其需要量很费周折,但使用该系统每日、每周、每月的需要量,就能在极短时间内计算出来。
但有些企业规模不大,并没有MRP系统,则灵活运用下列所示的“库存管理卡”就能迅速掌握库存数量,所以仍能配合需求动向或销售状况,充分调整生产计划。
实例
“库存管理卡”记载以下动向。
1.前一张的“库存管理卡”已经填满,2008年2月1日新卡设置,承前卡转载库存数量600。
2.2008年2月5日,以制造号码16121,要求准备200,则剩下有效数量为400。
3.400已在订货点493之下,则在2008年2月5日以打货号码26121,订购经济性订购量662,则有效数量成为1062。
4.2008年2月6日以16121的制造号码,将2008年2月5日所要求的200交给现场,则库存剩下400,而准备余额成为0。
5.2008年2月7日以订货号码26121所订购的662已进,未纳余额为0,库存余额成为1062。
6.2008年2月8日以制造号码16122,要求准备600,则有效数量成为462。
有效数=未纳余额+库存余额-准备余额
7.462已在订货点493之下,则在2008年2月8日以26122之订货号码订购662,则有效数量成为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