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看完了结案报告,嘱咐开封府,是不是要再核实一下,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向来都是以和为贵,为了个乞丐就犯罪,值得吗?开封府回答,事实确凿,并且有凶器为证。
宋太宗见到凶器,又问:“确定了?”
回答:“确定!”
宋太宗说:“好!”
然后扭头对小太监说:“把我的刀鞘拿来。”
刀鞘拿来,惊人的一幕出现了!那把凶器顺顺当当地被宋太宗插进了自己的刀鞘,严丝合缝。
开封府的人大惊,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宋太宗阴沉着脸:“这个刀鞘就是这把刀的,你们说是谁杀的?”
开封府的人冷汗直流,宋太宗站起来,一甩袖子走了,走之前,留下了一句话:“这样办案,不是枉杀无辜吗?”
阿龙辞典 北宋第一衙门开封府
开封府因门朝北开而又称南衙。初建于907年,历经五代的梁、晋、汉、周,以及北宋,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特别是在北宋,亲王如果担任开封府尹(市长),那就是皇帝候选人。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都曾担任过开封市市长。还有一些名气极大的臣子,如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也曾在这里办公。
【阿龙看热闹】
高手是怎样反腐败的
古代法治喜欢用酷刑,所以只需要捉住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明君都不希望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采用各种手段来遏制酷刑。宋太宗杀人这事儿,可以看作是太宗设下的一个套,让法官们往里钻,而太宗自己,心里早有答案,所以很是气定神闲。这样的“反腐败”工作做起来真是太轻松了。就是可惜了那个乞丐,死得有点冤。
15、 杨业之死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三大将率领三路大军北伐辽国。三路大军分路进攻,大将潘美和他的副将杨业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轻松地就收复了四个州。
另外两路大军的情况很糟糕,曹彬的东路军因粮草不济进展缓慢,田重进的中路军被辽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宋军败局已定,宋太宗命令大军撤退,但给潘美交代了一个特别任务,就是把收复的四个州的百姓全迁到大宋国境内。那时候种地、建城都要靠人力,人口就是财富啊!
接到命令后,潘美与杨业就带着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了狼牙村。此时,辽军追得很紧,杨业建议派兵佯打,吸引住辽军主力,然后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给辽兵来个伏击战,顺道也掩护了百姓。
监军王侁立即不同意,他说:“我们现在有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们就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走,我看敌人能怎么样?”
王侁是个军事白痴,杨业却还跟他讲道理:“我们的几万兵马与辽军的几十万比起来相差太远,我们这样干一定会失败。”
王侁笑了,看着杨业:“我记得当年杨将军用几百骑兵就把辽军的十几万人马搞得狼奔豕突,辽国人恨你恨得想把你生吞了,还给你起了个绰号叫‘杨无敌’。你今天怎么成了‘杨无底’了?”
杨业有些生气,但还能压住火,他看向主帅潘美,潘美平静如水。在军队中,监军的权力比主帅大,这是大宋最奇怪的规定。杨业不说话,王侁来劲了:“‘杨无敌’是害怕了,还是另有打算?”
这句话就如同跟杀猪的说“你见过猪吗”一样伤人。杨业大怒,但还保持理智。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现在时机的确不利,如果真要让士兵白白去送死,我愿意打头阵!”
王侁居然鼓掌,潘美依旧平静如水。
杨业都这么说了,也没有理由不走。临走前,他老泪纵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是想找机会多杀些敌人的,可现在,我只好先死。”
潘美很惋惜地看着他。
杨业又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请求潘美:“希望您能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逃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或许还可以转败为胜。”
潘美平静如水。
杨业领兵出去没有多远,真就遇到了埋伏,辽军像被踢翻了窝的蚂蚁,从各个角落里蹿出来。有血肉的人不可能是无敌的,杨业带着他的人拼杀了一阵,就挂了彩。他一面抵抗一面把敌人引到了陈家峪。
可陈家峪和当时的黄昏一样,如井水般死寂。杨业知道,这下彻底完蛋了。
潘美的确曾按照杨业的请求在陈家峪埋伏过,可等了一天,没有杨业的任何消息。王侁最先想到的一点是,“杨无敌”把辽兵击退了,“杨无敌”肯定提前跑回去领功了。他催促潘美赶紧回家,于是,他们就回了家。
杨业见潘美放了自己鸽子,又气又恨,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回头带着士兵跟辽军玩命。杀到了天色已晚,鸟儿归巢,杨业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杨业看着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儿子,高声对他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儿子,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走一个是一个!”
事实证明,上司越是这样说,下属越是不听从。士兵们先是感动地流了几滴泪,然后再跟辽军玩命。最后,这一百多人全都战死,杨业也挂了重彩,他的马又被辽人射倒,当辽人把他从地上拖起来的时候,他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
辽国人劝他投降。杨业不可能投降,他留下了自白书:“我杨业本来想彻底消灭敌人,报效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于是,他绝食,三日后离开了人间。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汴梁,朝廷哗然,都死盯着潘美和王侁这两个王八蛋,恨不得上去咬他们一口。宋太宗也觉得杨业死得很可惜,也很能给大宋百姓提气,于是,把潘美降三级,把王侁除名流放金州,大肆表彰杨家的忠烈之风。民间也开始慢慢地流传起了杨家将的故事。
阿龙辞典 满门忠烈杨家将
杨家将的很多故事都耳熟能详,孟良、焦赞、杨六郎,烧火的丫头杨排凤……不过其中有些故事是后人附和上去的,历史记载,杨业的儿子只有老大杨延玉和老二杨延昭,后来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曾在狄青手下屡立战功。辽国萧太后南征时,杨家的众寡妇在杨业夫人佘太君的带领下冲上前线,真不愧是满门忠烈。
【阿龙看热闹】
要么做领导,要么就做领导的铁哥们儿
杨家将的故事从小就深入我心,但读到这里,还是感叹英雄死得不值,奸臣太多,总是品德坏的人和能力差的人占着好位置,管着你、气死你!杨业无疑很有能力,但首先,他不是这支部队的所有人,再能干也是个打工的;其次,他还不是第一经理人,没有足够的话事权;第三,也许更致命的是,领导不是他的铁哥们儿,甚至还对他心存猜忌,干活时让你去拼命,有事时却不肯罩着你。所以,杨业不得不死。
16、 茶贩子造反
北宋建立的第33个年头(993年),有两个茶贩子相继造反,历史称之为“王小波、李顺起义”。
两人造反,全拜政府所赐。
宋太祖灭后蜀后,对后蜀的物质财富垂涎三尺。于是用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再用蚂蚁搬家的精神,把后蜀的好东西源源不断地运往汴梁城。十几年后,后蜀财富被搬运一空。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宋太祖灭人家就是想得到四川的财富。四川成了宋太祖的银行,但宋太祖只取不存。而在财富向北转移的过程中,又有些混账官员趁机搜刮百姓。在三年时间里,中央来四川的调查组就查出了一百多个贪官。这些人先是搜刮百姓家现成的财富,接着就搞政府专卖,把可以获利的商品全都包揽过来自己卖,茶叶就是其中一项。
王小波是个茶贩子,属于中产阶级。当政府禁止私贩茶叶后,王小波的生活质量就一落千丈。原本,生活质量是相对的,倘若大家都吃树皮,谁也不会叫嚷着不公平。可王小波发现自己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某些人的生活质量却大幅度提高。这些人自然是一些狗官,还有跟在狗官尾巴后面的奸商。
他怒气冲冲,撂挑子不干了,集合了很多和他一样对生活不满的人,对他们提出了革命宣言:“贫富差距太大了,我来平均一下!”大家都是这个心思,于是,一支拿着锄头与木棒的军队成立了。在几天时间内,这支军队仿佛具备了蟑螂的繁殖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先是攻占了他所在的县城,然后顺应民意,攻陷了彭山。彭山县令程元振是个以清官面目出现的“圆满”贪官,他常常把搜刮来的和受贿得来的钱财藏在地窖里,然后自己喝粥吃糠。整个世界上,只有他自己相信自己是清官。王小波把他活捉后,剖开他的肚子,从地窖里拿出了万万分之一的钱塞进他的肚子,警告他,下辈子别做狗官。
在警告了程元振后,王小波又进攻战略要地江原,西川武装部部长张圮亲自出马,决定会会这个茶贩子。双方在江原郊区展开激战,杂牌军当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在战斗中,王小波额头被射中一箭,逃跑的时候,又选错了路,很快被守株待兔的张圮抓住,杀掉了。
王小波一死,他的小舅子,同样是茶贩子的李顺被推到前台。李顺的运气要比王小波好很多,至少开始时是这样。王小波死后的第五个月,李顺以微弱的兵力不可思议地攻进了大宋的南方重镇成都,好运气逼着他自称大蜀王。而后,大蜀王又攻击剑南各州。直到此时,汴梁方面才知道有个卖茶叶的在成都称王,并且攻击国家政府部门。宋太宗震怒,命河州军区总司令王继恩为招安使,前去讨伐。
王继恩势如破竹来到成都城下,李顺的运气彻底用完,他的十几万人被王司令杀掉了三万,活捉了十万,他自己则下落不明。后来四川的“小造反”不断,有人认为这是李顺的幽灵在作怪。王小波和李顺的造反虽然没有撼动大宋政权,但他们提出的“均贫富”的思想让很多想要造反的人眼前一亮,让做皇帝的和奸商眼前一黑。
【阿龙看热闹】
人的斗争都是利益之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间的冲突也好、斗争也好,说到底都是利益之争。朝廷破了茶贩的饭碗,所以茶贩会心怀不满;官员多贪多占,所以老百姓会心怀不满。同样的,经理扣了你的奖金,你会心怀不满;你抢了同事的业务,同事会心怀不满……所以说,“利”字背后一把刀,在利益面前,一定要三思而行,“不该得的我不要”,提防背后的那把刀。
从960年宋太祖黄袍加身,到997年宋太宗去世,38年间,太祖、太宗两兄弟以各自的雄才大略,为北宋一百多年的稳定、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开国初定下的重文轻武的政治基调,既让大宋朝权免受军人干政的厄运,也促进了大宋的文化繁荣,有影响的文人学士辈出。
更重要的是,在997年,宋太宗的儿子赵恒即位,是为赵真宗。政权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大宋进入和平繁荣的真宗、仁宗时代,谋士有、武将有、外交家有,忠臣更有。当然,这也是一个暗藏危机的时代,辽国才被安抚,西夏又起,大宋的对外绥靖政策,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燃的炸弹。
阿龙记事贴
吕端大事不糊涂
宋太宗提拔吕端为宰相时,有人提醒皇上:吕端这人是糨糊脑袋。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997年,宋太宗去世,李太后欲分享权力,于是让皇帝赵恒坐在帘里接见群臣,吕端站在皇上宝座之前,也不跪拜,呼请皇上卷帘,登上金銮殿,接见群臣。然后吕端才走下殿阶,率群臣拜见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