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184

第184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16)

曹洞颇:《“画不可不熟”与“画不可熟”》,《美与时代》,2005年第12期。

王颖:《试论中国画的写实观》,《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6期。

黄丽:《从“形神分领”到“形神兼备”——浅析中国画论中形神论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03期。

陈良运:《中国绘画“传神”论及其衍变》,《美苑》,2005年第05期。

杨沂京:《“以神写形”之我见》,《美术大观》,2005年第10期。

骆如林:《山水的品格》,《艺苑》,2005年第04期。

贺万里:《中国儒家“道统观”与古代绘画中的“正脉说”》,《齐鲁艺苑》,2005年第01期。

段汉武:《论民国时期中国绘画史着述中的画论研究》,《美术观察》,2005年第07期。

胡志明:《释读“书画同源”——对汉字与绘画在起源上的关系的一点看法》,《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张顺琦:《中国古代文人画“逸”之图式》,《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03期。

黄丽红、杨友娟:《浅谈风水理论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0期。

谭述乐:《中国传统绘画思想浅谈》,《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薛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绘画美学》,《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03期。

张耕云:《沉潜体味,象以达旨——论中国古典画论艺术批评的基本方式》,《美术观察》,2005年第08期。

陈见东:《比喻、想象和描述——古代画论中的形象思维》,《艺术探索》,2005年第01期。

季峰:《“写意”的滥觞》,《民族艺术》,2005年第02期。

王玉玺:《论中国古代画家的精神修养》,《文艺研究》,2005年第03期。

王思焜:《试析王夫之诗论与古代画论之关系》,《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01期。

熊炜:《中国画笔力的审美特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

翁少伟:《中国画与中国诗歌中的意境》,《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第06期。

曹彦明:《人格的再现——解读中国画意境的创造》,《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S1期。

吴颖媛:《中国画意境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美与时代》,2005年第12期。

常永久:《试论中国画意境之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张丹丹:《美学·意境·中国画》,《求索》,2005年第06期。

李康:《谈中国画的意境表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刘文洁:《再谈“师古人”与“师造化”》,《新美术》,2005年第04期。

赵运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性浅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06期。

秦全增:《论中国花鸟画构图与生活的关系》,《美与时代》,2005年第09期。

何家英:《我们维护的是艺术的本质》,《美术》,2005年第09期。

青元:《论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03期。

李波:《浅谈造化、心源与章法的关系》,《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潘望森:《由“外师造化”之误读论当代山水画创作》,《装饰》,2005年第07期。

焦晓军:《中国画写生漫谈》,《东方艺术》,2005年第12期。

王国能:《中国画的笔墨之“情”》,《美术研究》,2005年第02期。

张志伟:《中国画的笔墨境界》,《文艺研究》,2005年第09期。

张正勋:《略论中国画“笔墨”的现代意义》,《美术大观》,2005年第06期。

李颖:《中国现当代画史上第一部笔墨专着——林木栀笔墨论枛评析》,《艺术探索》,2005年第04期。

王晓黎:《论中国画的笔墨造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程明震:《论笔墨与意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04期。

朱多全:《论中国画笔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徐卫:《呼应造化的内在精神——论“没骨”笔墨的创新》,《文艺评论》,2005年第04期。

龙红:《中国书画艺术笔墨论》,《艺术百家》,2005年第02期。

陈郢:《论笔墨神韵之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1期。

2006年

李娟:《邓以蛰的绘画美学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高居翰,杨振国:《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美苑》,2006年第05期。

闫萍:《论老子“大象无形”的绘画美学思想》,《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01期。

朱亮亮:《中国山水画是老庄的“私生子”——浅析老庄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电影评介》,2006年第09期。

唐潇:《自然而然——论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然”表现》,《书画艺术》,2006年第03期。

李新华:《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论南朝宗炳栀画山水序枛的写作背景及其理论贡献》,《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09期。

杨志:《栀画山水序枛中的佛教思想——兼与陈传席教授商榷》,《齐鲁艺苑》,2006年第04期。

王瑞:《精神的逍遥——对宗炳栀画山水序枛的解读》,《贵州大学学报》(艺术),2006年第01期。

胡宗勇:《荆浩栀笔法记枛对绘画美学思想的承续与拓展》,《艺术探索》,2006年第04期。

何剑波:《荆浩栀笔法记枛对山水画“形神论”的发展》,《国画家》,2006年第02期。

邵宏:《谢赫“六法”及“气韵”西传考释》,《文艺研究》,2006年第06期。

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2期。

周洪:《重读谢赫栀古画品录枛兼论其“六法”与“六品”》,《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秦宏:《初探顾恺之的“传神论”》,《美术大观》,2006年第10期。

蔡英余:《论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2006年第04期。

李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栀顾恺之研究枛序》,《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吴玉亮:《浅说顾恺之画论的创见》,《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李朝霞:《魏晋玄学与顾恺之的画论》,《美与时代》,2006年第01期。

易琳:《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神”美追求》,《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

韩刚:《神逸两品之源及其位置考》,《荣宝斋》,2006年第01期。

胡春涛,廖方容:《张怀瓘“神、妙、能”品评体系溯源》,《美术观察》,2006年第11期。

谷泉:《从叙述角度看吴道子、李思训绘大同殿壁与“山水之变”》,《美术观察》,2006年第06期。

施建中:《论“徐黄体异”与五代画家地籍、身份分异之间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1期。

邵军:《栀历代名画记枛的“编述”性质与援书入画》,《美术研究》,2006年第03期。

曾光:《张彦远与栀历代名画记枛》,《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04期。

王清原:《馆藏宋代陈道人刻本栀画继枛》,《图书馆学刊》,2006年04期。

王连起:《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02期。

薛晔:《郭熙绘画美学思想浅谈》,《文艺评论》,2006年第02期。

刘勇:《也谈“三远”》,《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05期。

王峰秀:《传统中的承传性与民族艺术的发展——评析栀林泉高致枛与儒释道根源审美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03期。

郑芳:《栀林泉高致枛中的“三远”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李玉田:《浅谈中国诗与中国画的造境性》,《国画家》,2006年第03期。

胡健:《大象大意可游可居——郭熙栀林泉高致枛美学思想新探》,《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第02期。

石松:《“林泉高致”——文人淑世情怀的终结》,《博览群书》,2006年第02期。

张泽鸿:《沈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四个美学命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樊波:《宋代文人画思潮和李公麟人物画的审美取向》,《荣宝斋》,2006年第04期。

雷涛:《宋明理学与画学》,《兰州学刊》,2006年第03期。

杨春晓:《从对董源的评价看米芾对宋元明清鉴藏的影响》,《书画世界》,2006年第02期。

郭智芳:《从栀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枛诗管窥苏轼文人画论思想》,《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01期。

周云:《论栀宣和画谱枛的文人画思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4期。

韦宾:《栀宣和画谱枛名出金元说——兼论栀宣和画谱枛与徽宗绘画思想无关》,《美术观察》,2006年第10期。

谢继胜:《涉及吐蕃美术的唐宋画论》,《文艺研究》,2006年第06期。

韩贵庆:《论元明时期中国文人画的笔墨观》,《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徐浩:《说“逸品”》,《艺术探索》,2006年第03期。

孔耘:《逸品说》,《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

欧俊明:《试论倪瓒作品中的“逸气”》,《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陈见东:《逸与逸——它的偶然性、特殊性与必然性、普遍性》,《艺术探索》,2006年第01期。

施建中:《隐逸与逸品》,《艺术百家》,2006年第01期。

于志强:《从“逸品”画探源“神韵”说》,《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

邓益民:《略论元代文人画的形似与笔墨表现》,《美术观察》,2006年第08期。

杨娜:《钱选的书画艺术和他的士夫画论》,《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王兰兰:《浅析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01期。

刘玉梅:《董其昌绘画思想中的“自然”》,《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06期。

高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国画家》,2006年第06期。

付琼:《徐渭画论》,《艺术百家》,2006年第01期。

陈孝荣:《汤垕“写意”说内涵及徐渭水墨精神》,《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6年第05期。

吴雪杉:《从栀味水轩日记枛、栀六研斋笔记枛看李日华绘画史观之转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02期。

邬建:《龚贤笔墨初论》,《美术研究》,2006年第02期。

徐鼎一:《王时敏绘画及“画家正脉”说之理论根源与借镜意义》,《荣宝斋》,2006年第05期。

吕少卿:《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艺术百家》,2006年第03期。

李普文:《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驱——王原祁的艺术思想及其画风创新》,《美苑》,2006年第06期。

方良:《再见太平全盛世——“清六家”画品试论》,《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3期。

张绍华:《灵智的竞争才是美丽的生命——试论石涛的“一画”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05期。

金长安:《以一摄万,万象归一——试论石涛“一画说”的成因》,《美术观察》,2006年第01期。

周飞战:《浅淡“一画”论》,《美与时代》,2006年第08期。

王葱葱:《美的畅想——栀苦瓜和尚画语录枛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比较》,《美与时代》,2006年第07期。

张曼华:《石涛绘画思想中的去俗论》,《艺术百家》,2006年第04期。

郑墨:《论笔墨元素与唯美精神的关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

孙振玉:《石涛画论的解释学解读》,《晋阳学刊》,2006年第02期。

徐浩:《“心”“物”化生与共——“一画”说》,《贵州大学学报》(艺术),2006年第02期。

童中焘:《画论感言三则》,《新美术》,2006年第02期。

孙振玉:《石涛画论的解释学解读》,《晋阳学刊》,2006年第02期。

邹小宇:《万物为师,生机为运——浅析栀小山画谱枛中的绘画思想》,《艺术探索》,2006年第01期。

张国珍:《关于栀山静居论画枛“法”“意”“笔墨”的诠释》,《艺术教育》,2006年第12期。

张曼华:《李鱓审美“气味”论》,《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沈玲:《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01期。

同类推荐
  • 金属陶器(上)

    金属陶器(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6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草书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草书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岩石是由含有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集合体,它是地球的外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直接构成地球外壳最主要的成分。人类所需的各种矿物资源,几乎都产在地壳的岩石中,而且许多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观赏石资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热门推荐
  • 战神联盟之水镜传奇

    战神联盟之水镜传奇

    宇宙公主的好友梦莎勿动禁地中的水镜,被困在水镜之中,而水镜不小心丢失,战神联盟五人与伊诺希亚齐心找到水镜,并到水镜的世界拯救梦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生今世遇见你真好

    今生今世遇见你真好

    宠爱版:初见,摄政王觉得有趣,把时夕月拎回王府。“王爷,夕月小姐把您最喜欢的宠物打死了,”“什么”摄政王拍案而起,大家都以为时夕月死定了,结果,“还喜欢什么我让人去给你抓”这还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摄政王吗,可能看见了假的摄政王。当这种情况多了以后,“嗯~这才是正常的摄政王。”正经版:她本是实力强悍的特工,机缘巧合下穿越古代,他本是运筹帷幄的摄政王,偶然间遇到了有趣的她,偏执型人格的他与自由洒脱的她之间又会发生怎样让世人传颂的传奇呢,让我们敬请期待(?˙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墟(卫斯理珍藏版)

    废墟(卫斯理珍藏版)

    陈长青的古老大宅是温宝裕的游乐园,让他玩得不亦乐乎。稀奇古怪的东西之多,数之不尽。这次,温宝裕发现了这古老大宅的建筑蓝图,竟与现有的大宅大相迳庭。一层屋子,整个不见了。卫斯理与温宝裕,一大一小,夜探古老大宅,惊险万分,却遍寻不果。另一边厢,在考古学家胡明的来信中,附上了菲律宾南部山顶上的一座建筑物平面图,无独有偶,正正是陈长青屋子中不见了的那一层!一张一模一样的平面图,把两件看来毫不相关的事联结起来……废墟,是一个使人相当伤感的名词。
  • 听朝

    听朝

    世间分天地,时间分日月,山海中,总会有一个人是注定在你的生命中出现。他是一只半人半鸟的凤凰,而她只是一株朽木。初见之时,她一眼就已经认定了他,因为他就是那一个注定要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那个人。她的心不大,想要的不是很多。只是想时时刻刻都留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念着他、守着他,即使只是片刻的分离,也竟是叫她心心念念。生死之间,她不敢闭眼,她生怕自己一闭眼,就错过了他的身影,就怕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这世间奇珍异宝众多,可她却要为了他,历经万难寻来这一世珍宝。这世间的万千繁华,是很美。却也抵不过他身处的那白雪皑皑的奚山和那一个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可以和自己永远在一起。却,终难成愿。她用自己初生不足一年的时间,陪伴了他,可是不够。自他第一次身亡之后,她用了五百年的时间找寻着他的踪迹。她只是一株朽木,以前是,现在也是。他还是那个让她心心念念的他,以前是,现在也是。他有一愿:只愿你此生如梦。她有一愿:愿君归。
  • 锦绣凰途:盛世嫡女谋

    锦绣凰途:盛世嫡女谋

    前世,她是惊才绝艳,谋无遗策,却痴心错付的镇国公府嫡女殷凰!重生之后,她成了柔弱可欺,整日梨花带雨的相府千金盛玖!宿命轮回,满路凤华!重生归来!
  • 嗜人之夜

    嗜人之夜

    这是一场黑暗深处深渊的狂欢,是一步步压迫的扭曲中的癫狂......
  • 销售中的心理学

    销售中的心理学

    多拿订单,提高业绩可以说是每个销售人员的心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销售人员付出了辛苦,却收效甚微。其实,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攻心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不要畏惧客户,也不要担心自己搞不定,只要能把握客户的心理,与其结成心理同盟,那订单就是唾手可得的了。本书通过对概念的阐述和翔实案例的分析,旨在指导销售人员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看透客户的内心,更好地促进销售工作,实现成功销售。
  • 法庭争锋之中国式散伙

    法庭争锋之中国式散伙

    男人太年轻,容易让女人失望。经历丰富的女人,更懂得关心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