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决战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中原和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人民解放军拥有更为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分路南下。迅抵长江北岸,直接威胁国民党盘踞的自武汉起顺江而下的南京、镇江、上海等重镇,国民党南京政府岌岌可危,大厦将倾,困兽犹斗,国民党镇江政权进行着溃亡前的挣扎。中共坚持斗争的镇江地下组织积极开展策应解放军渡江的各种斗争,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镇江这座古城喜获解放。
(第一节加强江南工作
一、江南工委成立
1947年9月,华东局决定撤销苏北、苏中的建制,成立中共华中工委,十地委改属华中工委领导。1947年下半年,陈(毅)粟(裕)大军推进到淮北地区。到1948年2月,同丹北地区仅一江之隔的苏北江都、靖江、泰兴、如皋等沿江地带都已解放。华中工委所辖的华中二地委为了加强江南工作及开展长江沿线的工作,于1948年5月24日发出《加强江南工作及开展长江工作给各县委的指示信》,指出:“目前全国战争形势已逐渐向南转移,现正在长江以北展开猛烈的争夺战,将来革命必将进一步推向江南,歼灭蒋军,夺取京沪。在这一总形势下,江南工作必须加强,打下将来南渡基础,……要转变保守倾向,同敌开展各种形式(合法的、隐蔽的、武装的)的斗争,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加快向茅山地区发展。为完成这一任务,……地委根据华中指示,也成立江南工作委员会,代号为长山中队,韦永义为书记,陈云阁为副书记。”
在此之前华中一地委也成立了江南工作委员会,代号为黄山中队,钟民为书记,张志强为副书记。至此,后十地委已完成历史使命。原中共华中第十地委所属镇丹扬、茅山两个工委归华中二地委领导。
1948年11月,陈云阁亦奉调去江北。镇丹扬、茅山两个工委的工作由康迪负总责,康仍兼茅山工委书记,赵文豹负责镇丹扬工委工作。直到江南解放,领导机构未再有变化。
二、江南工委的指示信
陈云阁去苏北后,于11月29日代表江南工委连续给康迪、赵文豹两次来信,信中指出:“由于战局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时间,大军南下已为期不远,要求坚决避免那种过分暴露刺激敌人的行动,以利坚持和发展。按原计划发展武装,伪军工作要巩固老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听命起义。”指示要求在渡江前夕,江南各区要筹集300至500担粮食,以备解决解放大军过江后的吃饭问题。12月22日,陈云阁又给坚持江南的镇丹扬工委、茅山工委来信,指出:“大军约在明年三四月份方能渡江,在江南未起根本变化前,那里的方针仍然是隐蔽坚持。要求乘敌混乱时期,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大力进行争取顽军工作,大量发展不脱产的武工队员,立即设法购买镇江、丹阳、武进等地城乡地图等。”1949年1月11日(淮海战役刚于1月10日胜利结束)陈云阁即写信给江南党组织,对渡江前的工作进一步作了部署。江南工委的这些指示,及时而有力地指导了镇江各地坚持斗争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积极恢复开展城市工作
1947年初中共华中第十地委武装南下后,镇江城区就有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地下党员由十地委城工部单线领导。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镇江城区的地下党员被迫暂停活动。
随着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镇江城区党的工作急需开辟、恢复。各地地下党组织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首先在学生、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秘密活动,努力扎根社会,积蓄革命力量。
于是便形成了南京、镇江等多条战线领导的地下党组织。
一、南京地下党建立中共镇江工委
1947年12月,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刘峰指示地下党员胡果来镇江城内开展秘密工作。胡果之妻王宜随同来镇掩护。1948年春,南京地下党又派谢枫来镇江协助胡果开展工作。在江苏医学院就读的学生党员马凤楼、鲁秀春以及在银行工作的李英,其组织关系陆续转交镇江的胡果领导。胡果通过镇江的各种关系广交朋友,站住脚跟,逐步在新闻界、教育界、文化界和国民党省、县党政机关及工厂、医院、铁路、公路、码头等地开展工作。
1948年7月,刘峰和顾公泰自南京来镇江,听取胡果汇报,指示胡果在联系的对象中选择思想进步、拥护党的领导和愿为解放事业奋斗的积极分子,先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青年秘密工作小组(简称“新青小组”)的成员。尔后,同年9月,刘峰又指示胡果将“新青小组”成员中经过工作考验、符合党员标准的人分别陆续吸收入党。至1949年1月,镇江重要的工厂、企业、交通、邮电、学校等部门和国民党省、县机关中都有了中共地下党员或“工作关系”,有的单位还建立了中共支部。与此同时,对地方知名人士也开展了统战工作,并同镇丹扬工委负责人赵文豹取得了联系和配合。
1949年1月下旬,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决定成立中共镇江地下工委。胡果任工委书记,谢枫、王文知为委员,同时布置了迎接大军渡江的各项具体任务。2月以后,又增加严克群、周聪章为镇江工委委员。
镇江地下工委在其成立至镇江解放这段时间内,在发展建立党团组织,搜集敌人军政情报,向解放区输送干部,领导群众开展反迁校和护厂、护校、护院,保护人民财产不受损失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
二、镇丹扬工委建立中共镇江城市工作支部
1948年春,中共镇丹扬工委决定由工委副书记赵文豹单线领导恢复镇江城内的工作。6月,单线党员田丰(田德清)发展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人事处股员吴一鸣入党。8月中下旬,田丰离镇另有任务,将吴一鸣组织关系交给赵文豹。10月,辽沈战役即将取得全胜,为迎接解放,镇江城市工作的开展更显急迫。赵文豹在丹阳林家桥村附近约见圃山区小港小学校长(中共党员)陆九皋,决定陆九皋和中共圃山区教育支部书记陈庆荣进入镇江城区开展工作。11月初,陈庆荣人城与吴一鸣接上关系,不久,成立了中共镇江城市工作支部,陈庆荣为书记。以后又将原教师支部的党员陈志群(女)、何阶平调进城区工作。这时,城工支部有党员5人,他们在大市口毛家笔店和山巷豆腐店等处建立了联络站,并设专人担任联络员。
城工支部明确4条纪律:单线联系,暗语对号,联络站亮标记,路上不打招呼。
城工支部党员根据各自的工作条件有选择地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重点是:国民党党、政、军、特机关的地址;敌部队兵种、番号、编制、装备、布防、活动规律和长官姓名;大型工厂的厂名、厂址、组织、财产、生产情况、领导人姓名和工人队伍的政治面貌:著名的医院、学校、社会人士等。调查所得资料及时秘密告知联系人,由支部综合整理,摘要向工委书面或口头汇报。
每个党员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中,选择一二十名以青年为主的思想好、有活动能力的人作为团结对象,向他们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政治。
通过以上两条线的工作,中共在镇江城市的地下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逐步活跃起来,注意发展新党员,不断壮大革命力量。至镇江解放前夕,镇江(地下)工委已有党员83人,先后建立了江苏学院、江苏医学院、电信局、铁路工人、汽车司机、小学教师等8个党支部。中学师生、水电厂码头工人、公务员、文化卫生界人士和社会青年中,也有了党小组、党员和党的工作关系。城工支部先后批准了8人入党,其中7人有社会职业掩护。至镇江解放前夕,共有党员15人。其中知识分子8人,占53%;职员3人,占20%;国民党机关工作人员2人,占13%;学生2人,占13%。但因社会职业与联系的局限,未能到工人群众中发展党员。
三、南京地下党和茅山工委在句容建立党支部
自1947年南京爆发“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五·二〇”运动以后,国民党已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之中。8月19日,蒋介石叫嚷“检举匪谍,除乱源以保障安全”。当天由首都特种刑事法庭发出传票,传讯进步学生,同时由宪兵警察和特务包围各大专学校,以绑架方式强行搜捕列入名单的学生。当时,中共南京市委除将被列入传讯名单的党员和新青社员随后撤退转移,其中有的撤退转移到句容乡下来,并建立了中共句容支部。
这年7月,正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的新青社员张正暑假回到句容家乡时,得悉在茅山根据地尚有中共武装进行游击活动,遂将此情况向其所在组织作了汇报。“8·19”大规模传讯逮捕进步学生后,经中央大学中共组织请示中共南京市委学委后,将一批党员、新青社社员撤退转移到句容张正的家里。张正是张雍冲之子,家住黄梅乡张巷,由于张家在句容有一定社会地位,对掩护这批党员和新青社员较为有利,所以先后有20余人到张正家隐蔽。后张正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在句容建立了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为陈家珏(化名彭扬),党员有张正、张克明、文伏波、彭映煌、沈佩文、赵逢境等。这个支部先后由南京市委学委程郁璞、鲁平负责联系。支部在句容的任务主要是:广泛收集敌人情报资料,对群众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建立隐蔽立足备用地点,争取建立小型武装;设法与茅山地区党组织取得联系;策反句容县保安队等。为此,该支部先后在天王寺、东昌、县中等进行工作,准备分别建立立足点,并购买油印机和收集情报资料等,开始进行各项活动。
1948年12月,张正通过同学罗我白与十地委直接领导的城工干部秦和鸣取得联系。秦和鸣原为陈云阁布置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后在该校任教)的中共秘密党员,在上海大夏、复旦、交通、同济等大学均发展了党员,并建立起支部和小组。自1947年8月至1948年11月,以其在上海发展的一批党员为骨干,在沪宁线各城市积极发展地下党员,建立党的秘密组织。1948年秋,康迪指示秦和鸣与张正联系上后,张正要求将南京撤退到句容的一个支部的组织关系转给茅山党组织。秦和鸣因转移关系费时较长。且当时急需张正在句容城内开展工作,所以即由秦和鸣介绍张正再入党。不久,秦和鸣将张正的组织关系转至茅山工委,由洪天诚直接领导。张正在句容城内的中、上层人士中进行活动。搞清了敌人党政军特的组织和活动情况,进行了一些统战和策反工作。对解放句容城和稳定句容的社会秩序起了一定作用。
四、茅山工委在丹阳建立党的外围组织--解放社
为迎接解放,加强对城市开展斗争的领导。经中共茅山工委书记康迪批准,1948年11月在丹阳县城组建了党的外围群众组织--解放社。该社以张绍祖、眭新亚、任凯原为核心,首先吸收进步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研究会”和“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的成员为基本社员。然后秘密开展组织发展工作。社员发展到六七十人,分布于丹阳正报社、民声日报社、丹阳纱厂、省丹中、正则学校、县中、简师、东门小学、公园小学、恒兴布店等10多个单位。解放社在团结教育进步知识青年、宣传革命胜利形势和党的城市政策,搜集县城政治、军事情报,动员和转送进步青年去苏北解放区学习,开展统战工作,以及组织护厂、护校、护店斗争。迎接解放军进城和配合县城接管等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积极准备,策应大军渡江
根据江南工委领导的指示,镇江地区各县积极做好坚持斗争和迎接大军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培训党员骨干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逐步向南推进,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为了提高党员干部对加强城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党的有关城市工作的政策,中共茅山工委于1948年春、夏,先后在镇丹区举办3期流动党训班,重点培训党员骨干,每期八九人。同年夏,陈云阁在新华区举办两期流动党训班,培训10多名党员干部。1949年初,镇丹扬工委赵文豹、张利群在山南武工队队长茅志清的配合下,在丹阳等地又举办3期城市工作训练班。时间一周左右,培训了数十名党员骨干和知识青年。与此同时,党组织在吕城附近举办两期流动党训班,培训20余名党员骨干。1949年2月,高俊杰、葛文英在万觉乡顾家村举办一期党训班。培训了10多名支部书记。新华区从1948年8月至1949年春,共举办了31期党训班,培训党员骨干180余人。在培训期间,普遍采用了由江南工委统一编写的《城市工作训练班讲课提纲》。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党员骨干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特别是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思想上防止骄傲自满和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有了清醒的认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坚持斗争的地下组织,大部分经过整顿,逐步恢复了组织生活。在经过考察了解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茅东县发展了60多名。新华区发展81名,丹金武地区发展了10余名。同时特别注意吸收先进工人入党。至解放前夕,丹阳地区建立党支部76个,党员人数达871名。在就地培训的同时,丹阳县将张浩、孙长生、刘仆、邱协耕等20多名地方干部和知识青年护送去苏北二地委党校学习。茅山工委先后介绍吴志瑛、张龙根、蒋琏、吴彤生等10多名知识青年秘密去了苏北解放区。镇江县新华区先后介绍宦国彬、陈争豹、夏森荣、查文标、陈亮、孙龙富、孙毓发、杨杏珍等17人去苏北学习。他们通过化装,经合法交通线到达苏北解放区学习,为接收江南准备干部。
三、筹集粮草
根据江南工委的筹粮指示,各地积极筹粮筹款,迎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