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化学院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
你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小和山,离开生化学院,要飞向更广阔的大地去驰骋,要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去翱翔,我想讲几个故事来送别你们。
1.捡纸条——做人实在
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觉得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去面试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弯腰捡了起来,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董事长看在眼里说:“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很惊讶。
后来福特当上了董事长,成为了美国的“汽车大王”,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我们说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捡起一张废纸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
有个学者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2.烧开一壶水的智慧——做事实干
老师问一群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一壶水烧开?”同学们七嘴八舌,说赶快去找柴火,或去借,或去买。
老师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恍然大悟。
3.“沥青水滴”——做学问实用
为了证明沥青是液体,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专家托马斯·帕奈尔将一些沥青熔化到一个漏斗里,然后冷却。帕奈尔开始等待,等了8年,第一滴沥青水滴终于淌了下来。他又等了9年,终于等到了第二滴。在焦油刚掉落第二滴后帕奈尔就去世了,约翰·梅恩斯顿继续了这一实验,第8滴“沥青液体”在2000年滴了下来,终于得出研究成果——焦油滴落的平均速度为9年一滴。
2005年哈佛大学举办的搞笑诺贝尔奖即IgNobel把物理学奖颁给了“沥青水滴”实验。
80年了,梅恩斯顿还在望穿秋水地等待新一滴“沥青液体”掉下来。
4.“三立”与“三不朽”
公元前549年春天,鲁国副卿叔孙豹出使晋国,晋国的范宣子到京城近郊迎接,欢迎仪式结束后,范宣子以请教的口气问叔孙豹:“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就是影响深远、极为有名的“三不朽”。
5.“三立”与“三实”人才
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讲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学问。
以上几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以德为先,做事要创新务实,做学问要学以致用。
七年来,我们生化学院提出和努力实践了三实人才理念:“实学实效”工科教育,造就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创业人才。
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事是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一种能力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
“小胜凭智,大赢靠德。”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
6.实学思维和三个实学创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务实求实、学以致用、经帮济世、自强不息的实学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和精髓。
这个月召开的浙江省十三大提出了现代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第一条就是务实,守信、向善讲的是做人,务实讲的是做事,崇学讲的是学问。
生化学院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创新创业”院训,崇尚实学,讲求实效:
——在工业科技上的实学思维:追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在工科文化上的实学思维:追求科学和人文相结合;
——在工程教育上的实学思维:追求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结合。
7.祝愿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从生化学院离开的每一个同学,在今后的人生中都能立德、立功、立言;都会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
浙江科技学院将以你们为自豪,生化学院将以你们为骄傲。
祝你们工作顺利、事业美好、生活美满!
谢谢大家。
(2012年6月18日,在生化学院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