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之光高山仰止──记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
■文/覃亚琦
这是求是园里一个特殊的党支部。26名支部成员平均年龄85岁,其中3位已过90高龄,7人常年住院;他们曾经活跃在校园的各个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耄耋之年,热情不减,他们依然积极学习,关心着家国天下事。他们当中,有红军战士,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更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各单位的老干部、老教师──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的老党员们,用自身修养和支部力量,诠释着新时代老党员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积极学习跟党走,永葆思想先进性
“最美不过夕阳红”,本该在家安享晚年的他们对于“学习”却丝毫不含糊。除了西溪校区党总支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之外,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的老党员们还根据自己的情况单独组织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文件。“不学习就要落后,只有随时学习,才能理解中央的部署,自觉执行中央的决策,才能与党中央步调一致。”支部副书记陈康说。
尽管支部成员们年纪都很大了,但每一次的集中学习大家都尽可能准时出席,并且积极性很高。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远的李震、刘士珍等老同志,遇到学习、开会,总是提前个把小时,挤公共汽车准时参加;三位90岁以上的老党员,不仅自己学习积极、勤于思考,还经常推荐优秀的书刊、文章给大家学习;就连住在医院的老同志,只要身体允许,都尽可能到学校与大家一同学习、交流讨论。陈康的记录本上详细地记载着每次开会、学习的到场人数,几乎每回都有超过2/3的老人到场。
考虑到大家的身体状况,支部委员与大家讨论后决定,集中学习应该做到“少而精”,每一次都要有收获、有效果。在支部主要成员的带领下,老党员们以平日在家自学为主,并积极联系实际;集中学习时先由几位同志做重点发言,再集体讨论补充,力求做到学有所得,形成统一认识。支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给每个成员发放这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到了学期末的时候还会有集体小结;对于不能到场又特别想要学习的同志,支部委员还会把材料给他们送到家里或者医院去,许多老党员都提出:“我们虽然离休了,但不能离开党组织,要跟上形势,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做一个永葆革命青春的共产党员。”
支部书记徐秀敏介绍说,原杭州大学副校长章若明可以说是刻苦学习的典型了。他自己订了许多报纸、刊物,常常把对同一文件的不同阐释对比着看。他的笔记本上满满当当全是记号和眉批。每次集体讨论之前,他都会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常常写到深夜。近几年,章老常常住院,但每次只要得知要集体学习,都会坚持参加;支部委员每次去医院看望他,他都会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最近在医院里自主学习的心得。这样的老同志还有许多,一次,徐老去医院看望胃不好的陈宗谷老同志,身体很不舒服的他还拿出最新的报纸跟徐老说,李克强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讲话他看了很受启发……
对于这样一批年迈体弱的离休老人而言,这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和坚定信仰,才会促使他们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治学的心态和作风用在理论学习上?施惠人老人一脸认真地说,西溪第二离休党支部的成员,都是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都经历过旧社会,深切地知道旧中国是怎样的屈辱落后、民不聊生。参加革命以后,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获得全国解放;党的关怀和教育对他们而言是无微不至、恩重如山的。关心党,关心党的最新决策,就像儿子关心母亲一样自然;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时刻跟党保持步调一致,就像儿子紧跟母亲的步伐一样理所应当。再加上支部成员自身修养高、党性强,对党的感情深,因此学习起来格外积极勤奋。几乎每位支部成员每天都会坚持看报、听广播,时刻关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任务。“只要一天不看就会觉得很空虚,觉得心里总是缺了什么似的”,施惠人老人这样形容,“我们虽然不在工作岗位上了,但每天看报听广播,知道党中央的最新动向,心里就跟党中央是联系着的。”
西溪离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老同志们经常主动来向他们要求学习材料,学校发的不够便从网上找,网上找的不全便自己用节余的党费去书店买。有次去书店购买理论书籍的时候库存不够,书店工作人员还特地从北京调了相当数量的理论学习材料,这才满足了老人们毫不懈怠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和谐团结同进步,同志战友似亲人
2004年11月,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被浙江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评为高校离休先进党支部。谈及此事,老党员们纷纷表示:这离不开支部委员们的功劳。
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有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共五位,并且另设两位小组长,大家分工明确,开展工作也十分积极负责。支部宣传委员主要分管学习,在每次集中开会时总会带头发言,支部活动每次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委员尽管自己腿脚不便,可仍旧非常主动地联系医院里的同志,通知活动时间地点……这一群严谨认真的老人,对待自己的组织生活也是态度严肃,对于组织内部的“**********”也是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
支部同志谈到“德高望重”的支部书记徐秀敏时总是赞不绝口。在徐老的带领下,支部委员的各种意见、观点总能很快达成一致,其他同志有好的建议,支委也能很快收集并统一起来。“我们自己已经不在工作岗位上了,所以更应该把心思放在支部工作上,争取有生之年能够多做一些对党有益的事情,这不仅对自己是一种心理安慰,同时对于思想进步也有很大帮助。”陈康很认真地说。
对于支部里身体不好的同志,支部委员们采取了“分头联系”的工作方式,一个委员负责定向联系几位同志,除了常常去医院看望,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之外,还常常送去最新的报纸、理论学习材料,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西溪离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曾经多次告诉过他们,上级给你们下达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可是他们依然毫不放松对自身党性和组织生活的要求,常常相互登门拜访,坚持要做到整个团队共同前进。”
“我们支部的同志素质都比较高,都非常通情达理的。”说到这里,支部书记徐秀敏老人很是自豪,“几位个人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从不给组织给学校添麻烦,都是能自己克服的尽量自己克服解决。”李吉芳老人的家住在食堂旁边,食堂的油烟、路人的嘈杂让老人家面向食堂的窗户三年没有开过,然而她从来不向组织抱怨半句;挂靠在党支部的孙培福老人待遇不高,但他也从来不跟组织申诉,反倒是支部其他成员得知他的困难以后,纷纷去慰问、帮助他。
“前不久我老伴儿去世,大家都很关心,支委几位同志都到我家里来看我,在医院的同志也都打电话来关心我。”讲到这里,徐秀敏老人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这件事让我很感动,真的很感谢大家……”老人情绪激动的脸上分明写着最真挚的感情,两行眼泪让在座的其他老人也都纷纷沉默起来。一周以后徐老便回到了支部继续参加学习,也许,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中老人能感觉到更多的关爱和归属。
关注社会怀使命,蜡炬成灰回报党
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参加革命,为全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投身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今,离休多年的他们仍然不肯闲着,一方面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另一方面竭尽所能,为宣传党的思想、教育年轻一代燃尽最后的烛光。
以前在法律系工作的曹孔六老同志除了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之外,多年来还参加浙南新四军宣讲团,积极参加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收取任何报酬。一次,曹老给一所重点高中的毕业班做讲座,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来信,说曹老先生的讲座让他们在迷茫的高三里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不论高考情况怎样,人生都可以为党为国有所作为。在社区、在小学、在大学,曹老生动质朴、有故事有阐释的爱国主义宣讲都大受欢迎,被宣讲团奉为“团魂”。被评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曹老的事迹是西溪离休第二党支部里的“突出”和“典型”,更多的老同志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或许并不能像曹老一样影响那么多的人,然而,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们总不忘坚守对党的信仰、维护党的形象,用自身的力量去教育身边的人。
徐秀敏老人有一位老乡考来浙大读书时曾专程来拜访徐老,聊天时谈到“入党好找工作”的问题,徐老举出了自己以前在物理系、化学系做学生工作的例子,纠正了这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端正了那位同学的入党动机。
爱党爱国不是随时挂在嘴边,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有没有站对立场,敢不敢挺身而出。这些年过八旬的老人用自己一辈子的身体力行,向年轻的一代人、几代人诠释着党员的操守和使命,他们的事迹是教育年轻党员们最好的“活教材”。
■快评
延续精神的隽永
历史总是会磨洗掉浮华,铭刻下隽永的,老人们身上那些朴实如玉的美好品质总在交流过程的言谈举止间散发出来,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赞叹。
西溪第二离休党支部的老人们,耄耋之年却依然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孜孜不倦,用这种严谨求是的学习精神,反观蔓延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的浮躁之风,我们是不是可以收获些什么?他们尽管年迈体弱,却积极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在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余热、为感染更多的人而奉献自我;反思现代社会不少人的冷漠麻木,大行其道的个人主义思潮,我们是不是该有所反省?爱国主义和党性修养不是口号,而是这些老人们奉行了一辈子的操守和品格,是我们年轻学子应该从他们身上发掘和继承的闪光点。
(本文编辑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