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应该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传播博大精神的知识体系,陶冶健康向上的民族灵魂,培养美善高雅的个性人格为己任。
○一个合格的现代编辑要有自己的追求、见解和判断能力,不能跟随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
○现代编辑应广泛涉猎,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拓展视野,力争成为“学者型”和“全面型”。
○书应当是有生命力的,这生命力是作者和编辑激情的体现。
一、跨世纪的编辑面临现代编辑产业的挑战
1.1 跨世纪的编辑人才应该具备的条件
第一,跨世纪的编辑应具有先进的出版思想。
有什么样的出版思想,对于一名编辑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这位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坚持的原则、追求的品味和倡导的追求等问题。出版思想是社会思想的一部分,一位编辑所具有的出版思想必然物化到他编辑的图书中,对他的选题立意、组稿甄别、编辑加工等具体工作起着隐性的指导作用。
先进的编辑思想的核心是正确的、合乎国情民意的编辑观。在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编辑应该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传播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陶冶健康向上的民族灵魂、培养完善高雅的个性人格为己任。要有和编辑观同步的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编辑思想表现在选题立意和对书(文)稿的社会及文化价值的判断上,体现在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对于一部(篇)具体的书(文)稿,无论对其肯定或否定,都体现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出版价值观。
先进的编辑思想就体现在处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上,时刻关注出版手段、出版技术、出版方式的现代化。具有先进的编辑思想的人首先是不保守的、不满足于已有成绩的、具有不断探索精神的人。
第二,跨世纪的编辑应具有全新的市场观,是新型的编辑产业人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出版产业的一种必然趋势。现代企业化的目标要求出版产业建设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一次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模式全面更新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要求跨世纪的编辑以改革者的姿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进而带动出版市场化的步伐。
全新的市场观,表现为对市场的充分认识和全面了解,并针对市场情况作出准确的、先见性的市场评价和市场判断,进而进行选题策划。很多人误以为市场观就是搞市场调查,看哪些书畅销,由此来组织自己的选题。这种市场观表现出一种低层次的、被动的、人云亦云的迎合市场的心理。对读者心理的准确判断,对未来图书热点的超前把握,对市场走向的健康引导,才是21世纪需要的、正确的出版市场观。
第三,跨世纪的编辑应有坚实的专业基本功。
编辑要掌握某一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状况有比较透彻精辟的了解,对其研究课题情况、专家队伍状况及主要专家的研究方向、兴趣、身体状况等都要了如指掌,并在本学科能与一流学者对话。而且对相邻的一两个学科有总体的把握,即能知晓其学科概况、研究热点及主要专家的一般情况等等。
第四,跨世纪的编辑应该具有扎实的编辑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特别是应该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
目前编辑工作方式不利于策划人才的成长,应该尽快实行策划编辑与文字加工编辑分开(习惯称策划编辑制)的管理模式。策划工作求“动”,无论是市场调查、组织作者,还是与人交谈时不经意间捕捉到的火花,都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动”起来,到社会中去,到人群中去;案头工作求“静”,我们常听到编辑抱怨工作环境不好而无法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看稿子,正是两类工作合而为一使编辑处于一种两难境地。策划和出版的精品,要求编辑既要形成对国际国内形势、图书市场、该专业图书出版都十分敏感、超前的思维,又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公关能力。
1.2 21世纪对现代编辑修养的要求
加强编辑修养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出版事业对编辑人员提出的基本职业要求。能不能加强编辑人员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文化修养,不仅关系着编辑人员个人的进步和成就,而且关系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政治修养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首先是思想宣传工作,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编辑要有一定的政治修养才能胜任工作,做出成绩。
政治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修养,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对各种思想、观点的辨别分析能力,以及政治观念、政治敏感性、政治热情等。把政治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应该完全摒弃。
编辑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图书选题的策划。我们知道,图书具有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功能,时代需要图书出版业能提供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出版物,这就给图书编辑提出了较高的政治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编辑必须具有敏锐、超前的政治眼光,懂得哪些作品是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哪些作品是与时代的主旋律不协调的。目前图书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出版物,它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编辑的政治素质密切相关的。编辑的政治素质在图书审读加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把关作用。要想保证一部书稿在政治上合格,除了要在选题上精心策划外,还要在审读加工中严格把关。在通常情况下,如果选题好,作者素质高,一般都会出上乘产品。然而实践表明,在有些情况下,由于作者的疏漏,书稿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面较宽,如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及政策法规问题等。可以说,编辑审稿起到过滤的作用,如果政治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杂质就会带到作品中来。
(2)道德修养
编辑人员要正确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编辑的职业道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它是处理编辑工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保证。
①与读者的关系:保证读物的内容健康有益,悉心汲取读者的阅读要求,以优质的图书为读者服务。
②与作者的关系:要做到尊重作者,平等待人,广泛团结。不要因为学术观点或人际关系不同等原因而存偏见,有亲疏;不能用编辑的审稿权力搞交易,谋取私利。
③与同行的关系:既讲竞争,又讲风格,不损人利己。
④与集体的关系:把编辑工作看作集体性的劳动,为各个环节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追求整体的最佳效果。除了道德的监督和自我约束外,还要有纪律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宣传纪律和出版法规。
(3)作风修养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文化传播积累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设计、组织、优化和调控作用。所以,搞好编辑工作首先要热爱编辑工作,把编辑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做。做好这项工作,编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①创新意识。编辑工作首先应是创造性的工作。认为编辑工作没有创造性和学术性,不过是“剪刀加浆糊”而已的观点是不对的。编辑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依靠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去开发新的选题,寻找新的表现手法和角度,创造图书全新的特色。选题是编辑工作的生命线。对一个编辑来说,提不出好选题不是个好编辑。目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不同领域、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对新知识、新学科、新思想的渴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编辑,不能坐井观天,无视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必须投身到广大人民的改革实践中去,注意搜集有关的政策导向、科技动态、出版信息和读者需求及市场行情;另一方面,编辑要运用归纳、比较、演绎等方法,在高瞻远瞩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和预见性的分析,根据读者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新选题。
编辑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选题计划后,首先要根据材料写出详细的选题报告,阐述该选题解决的问题及对宏观文化传导系统的积极影响;具体指出该选题的写作规模、读者对象和市场预测情况,对同类书出版情况进行必要的介绍等。其次,选择合适的作者,与作者共同拟定和修改提纲,参与作者的创作。在具体实施选题计划时,编辑的选题报告对作者的具体写作要起到宏观性的指导作用;编辑在尊重作者劳动的前提下,要与作者一道反复修改写作提纲,把工作做到前头。这样,才有可能将好的选题落到实处。
有比较才有鉴别。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是在与劳动对象特征的联系比较中表现出来的;书稿质量的高低也只能将其置人更高层次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显示出来。编辑的审稿活动就是在专业知识与书稿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筛选和鉴定。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劳动同样具有创造性。很难想象一个专业知识很低、对宏观文化发展缺乏整体把握的人能正确分辨出一部书稿的优劣。不论质量多么高的书稿,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可以这么说,作者完成的书稿还是初级产品,离正式出版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在结构、文字等方面经编辑的再加工才能符合要求,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②自主意识和自信意识。一个合格的编辑要有自己的追求、见解和判断能力,不能盲目地赶浪头,随风摇摆,不能跟随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看什么书畅销,人家出什么书,自己也出什么书,结果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重复出书。这方面,前几年武侠小说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编辑要有自己的编辑优势(即信息的新颖程度,知识的广博程度,判断的客观程度),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在众家面前不能产生自卑心理。
③专注与职业敏感。作为一名编辑,做每项工作都要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不放过每个细节。与此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各种社会文化信息,包括来自学术界、著作界、出版发行界和广大读者群的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及时注意客观的审视与把握,如:选题的整体设计,出书的总体结构,书稿的基本评价和判断,都要着眼于整体,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又如能够从历史的学科门类和作者特点等方面考虑,有系统地出版配套图书;要重视拾遗补缺的工作,特别是要出一些反映有关发展情况和成果的图书。就是说,在把握系统性的同时要重视拾遗补缺工作。这就要求编辑除有政治头脑、学术眼光和良好修养外,还需要有实干的作风,能说能做,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④知识能力。从知识能力来说,编辑一般属于通才型,也有一些人属于学者型,学者型编辑兼著作家和编辑家两种身份。通才型则以编为主,有广泛的适应能力,能处理多种书稿、文稿。这两种人才都应受到重视。
⑤价值观念和经营意识。编辑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编辑对选题和稿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编辑的价值观不同,对选题、稿件的要求和取舍标准迥异,不同类型的编辑,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等原因,有的可能重视文化气息,有的则重视经济价值或某种轰动效应。这样,对同一个选题或稿件便会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和取舍结果。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出高质量的、有生命力的图书和作品,编辑的价值观念唯有在这些优秀的出版物中才能获得永恒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已介入到书刊的经营管理领域。这样,编辑观念也就包括了更多的内容:要有读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效益观念。编辑参加经营管理的程度,虽然因出版单位的性质、体制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下面几点都是应该注意的。
一是关心读者的需要、兴趣和要求,努力做到适销对路。大部分读者共同的兴趣、趣味决定一个时期内的文化现象,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共同兴趣就是一个时代的“热点”。
二是研究同类读物的出版情况,提高出版的竞争力。如果对一本出版物的销路出版前调查研究不够,就容易造成被动。所以,一定要搞好市场调查,反馈回最新的信息,从而决定出书节奏,调整好合适有效的选题,保证取得好的收效。
三是通过调查研究预测出版物的发行数量,估算成本,对出版物的盈亏做到情况明了,心中有数。
四是多做宣传推荐工作,从而扩大出版物的印数。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宣传包括很多内容、很多方法。一本好书出版了,如果因宣传力度不够而造成推向市场后无声无息,自生自灭,既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读者。责任编辑的责任就是不但要编好书,而且要宣传好书,推荐好书。
二、编辑部的最佳组建与编辑的素质
如前所述,编辑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含动词性质,指新闻、文艺或其他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二是含名词性质,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也指职务或职称。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编辑是近代以来随着出版事业的兴起而逐渐出现的。进入现当代,随着书籍、报刊、影视等传播工具及出版印刷事业的高度发达,编辑的分工愈来愈细,编辑队伍也随之愈加庞大。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编辑的责任和作用,也愈发显得重要了。
在各类编辑工作中,相对而言文字编辑工作对读者尤有更大的普遍性和吸引力。由于书刊的特殊性质,使得文字编辑队伍在整个编辑队伍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通常,一部书稿或一篇作品总得经过作者写、编辑编、印刷工印、销售部门出售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对书稿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当是作者和编辑。一般来说,大凡作者,几乎没有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不好的,而作为编辑,却决不能对读者说,每一位作者所写的每一部书稿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即便是比较著名的作家。编辑的首要职责就在于从大量作者、作品中筛选和发现好的作者和作品,并经过自己的文字润饰和编辑加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然后献给读者;而一个编辑发现、加工能力的高下,则主要取决于他的理论素养、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文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