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1800000003

第3章 绪论:历史轨迹与学术史的回顾(2)

胡先骕(1895—1968),字步曾,江西新建人。1913年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习森林植物学,1916年获植物学硕士后回国。时任南京高师生物系主任。胡先辅擅长旧体诗的写作,其诗作曾受到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的肯定。他对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学运动对传统文学的批判极为反感,屡屡撰文抨击。同时他也受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

邵祖平,江西南昌人,时为南京高师附属中学教员。亦擅作旧体诗。

吴宓的回忆中虽未提到汤用彤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毫无疑问,此时正在南京的汤用彤也是《学衡》社员之一。他不仅积极为《学衡》撰稿,并且长期地担任着《学衡》的编辑工作。

以上几位都是《学衡》杂志重要的作者,是学衡派的核心成员,都为《学衡》杂志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其他《学衡》杂志社的社员还有:马承堃(字宗霍)、萧纯锦(字叔纲)、徐则陵(字养秋)。以上数人皆为南京高师教师,他们虽列名《学衡》杂志社,但除了在杂志创办的初期在《学衡》上发表了为数不多的文章外,此后与《学衡》几无任何联系,因此只能算做学衡派的一般成员。

除了以上参加这次会议的社员外,当时南京高师的一部分学生也加入了《学衡》作者的队伍。主要有缪风林、景昌极、赵思伯、浦江清、孙雨延、陆维钊等人。其中对《学衡》贡献最大的是缪凤林和景昌极,二人可谓是《学衡》最重要的作者。缪凤林(1898—1959),字赞虞,浙江富阳人。景昌极(1903~1982),字幼南,江苏泰州人。二人均为南京高师学生。此二人经柳诒徵多年精心培植,文史哲俱为精通,1922年毕业后,又入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佛学。1923年二人经吴宓推荐,同往东北大学任教。自《学衡》创刊起,缪、景二人就抱以极大的热情,撰述不辍,《学衡》的作者中,缪、景二人撰稿最多。

《学衡》社社员第一次会议议定了以下事项:公举吴宓为“集稿员”。杂志栏目分为通论、述学、文苑、杂俎等门,各门之主任编辑为:通论梅光迪,述学马承垄,文苑胡先骕,杂俎邵祖平。以后又由吴宓起草《学衡》杂志简章,经大家讨论通过,从第二期起,刊登于各期卷首。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宗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二)体裁及办法:(甲)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工夫,为精确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条析之,明其源流,著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而后来学者,得其研究之津梁,探索之正轨,不至望洋兴叹,劳而无功,或盲肆攻击,专图毁弃,而自以为得也。(乙)本杂志于西学则主博极群书,深窥底奥,然后明白辨析,审慎取择,庶使吾国学子,潜心研究,兼收并览,不至道听途说,呼号标榜,陷于一偏而昧于大体也。(丙)本杂志行文则力求明畅雅洁,既不敢堆积侄订,古字连篇,甘为学究,尤不敢故尚奇诡,妄矜创造,总期以吾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既达且雅,以见文字之效用,实系于作者之才力。苟能运用得宜,则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这一简章阐明了学衡派始终孜孜以求的理想所在:首先,这一简章表明他们努力使《学衡》杂志成为一个学术杂志,从《学衡》的文章数量看,学术著述是主要的内容,而且其中不乏佳作。然而使学衡派引人注目之处却不在此,而在对新文化运动派的批判,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事。其二,他们对于传统表现出了更多的珍视,并且试图通过他们的努力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其三,他们希望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会通中西文化而建成新文化。其四,学衡派之面世主要受了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刺激,故此学衡派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文学,批判新文化运动派的文学主张,这也是《学衡》杂志贯彻始终的基调。由于学衡派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批判的姿态,他们远没有做到“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他们的激烈与偏执给时人与后人的印象都很深刻。

这个简章的最后,还写明吴宓为《学衡》杂志的总编辑兼干事,表明吴宓是《学衡》杂志的中心人物。在此后的十一年中,吴宓在内外环境对他都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苦苦支撑,为《学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某种程度上说,《学衡》几乎成为他个人的事业。

1921年11月30日,吴宓将《学衡》杂志第一期全稿寄往上海中华书局。1922年1月,《学衡》正式印出发行,自此,学衡派出现于中国思想文化界。然而时代注定学衡派命途多舛。就其外部环境而言,当时新文化运动派已占据了文化思想界的主流地位,以批判他们为职志的学衡派的命运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学衡派的文化理想在特定的群体中产生了共鸣,但难以取得思想文化界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学衡》十一年历程的是更多的批判和冷落。同时,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学衡派的生存也充满了艰难。

学衡派作为一个文化学术团体,其成员的文化理念、学术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分歧往往又上升为内部人事关系中的矛盾。学衡派的内部矛盾可以说与生俱来,胡先骕、邵祖平与吴宓都精于旧体诗的创作,但宗主各异。吴宓后来回忆说,他与胡先骕“论诗恒不合,步曾主宋诗,身隶江西派,而予则尚唐诗,去取另有标准,异乎步曾”。邵祖平亦宗宋诗,与胡先辅关系极为密切。他们对唐宋诗师法去取的分歧又转为编辑方针的歧异。“胡先辅主持‘文苑’一门,专登江西省人所作之江西派(或名日同光体)之诗,实则限于(1)胡先骕(2)邵祖平(字潭秋)(3)汪国垣(字辟疆,胡之外家,表兄弟)(4)王易(字简庵)(5)王浩(字然父,两年后即殁。此兄弟二人,乃胡在北京大学之同学)五人而已。友生及来稿,皆不选人一首。”吴宓对此“甚愤,乃于第三期中,毅然改胡先辅主编之诗录为‘诗录一’,另辟‘诗录二”’,登人柳诒徵等人的诗作。对此“胡先骕甚责宓,谓此举显示出《学衡》社‘内部分裂’,将为敌所乘”,双方争执形于表面。1923年8月胡先辅再度赴美留学,“诗录一”由邵祖平主持编选,吴宓自编“诗录二”,“‘诗录一’与‘诗录二’久久对立、并峙”。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学衡》发起人的梅光迪对吴宓的办刊方针愈来愈不满。创刊之初,吴宓在简章中写明“本杂志总编辑兼干事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对此不以为然,“曾讽责宓”。后吴宓又将自己的诗作登入《学衡》,梅光迪“讽宓不应急速登出自己所作之诗,迹近自炫”。此后二人分歧日深。从1923起,梅光迪不再向《学衡》“投登一字之稿,反而对人漫说:‘《学衡》内容愈来愈坏,我与此杂志早无关系矣’。”1924年,梅光迪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教,自此与《学衡》杂志了无关系,实际上脱离了学衡派。

1923年下半年,学衡派再次受到重大打击。11月24日,学衡派的重要成员,时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兼文理科主任的刘伯明病逝,年仅36岁。刘伯明对西方近世文化的认同程度较吴宓、梅光迪等人要深,所以他立论尚能平易,这对学衡派其他成员对于新文化运动派的激烈态度多少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刘伯明在东南大学身居要津,在他的主持下,学衡派在东南大学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存在与发展的氛围。刘伯明故去,学衡派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而此时东南大学校务纷争不断,人心思去。吴宓因东南大学取消西洋文学系,决意离开。1924年夏,吴宓离开东南大学前往东北大学任教。以东南大学为中心的《学衡》社已不复存在,吴宓、景昌极、缪凤林三人赴东北大学,胡先辅、梅光迪赴美,刘伯明亡故,成立不足三年的《学衡》社几近解散。然而《学衡》杂志并没有就此终结。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中,吴宓可谓是苦撑危局,在坚定的文化信念的支撑下,虽遇到重重困难,仍痴心不改,坚持把《学衡》办了下来。《学衡》杂志仍由吴宓组稿和编辑,编完寄往中华书局印刷发行,柳诒徵、汤用彤、景昌极、缪凤林、邵祖平等人也一如既往的支持。这样,一批与吴宓抱有相同文化理念的学者围绕在《学衡》杂志周围,阐扬道德理想,探究学术,点评当时的文化现象,学衡派继续在中国文化界发挥着影响。

1925年,吴宓由东北大学抵清华大学,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学衡》的编务随之移至清华大学。从1928年开始,吴宓又主编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内容以文学为主,史学与哲学篇幅也不少,这是学衡派表述其文化思想的又一块园地。这期间,清华的一些师生也加入了《学衡》的作者群。时受聘于清华任国学研究院导师的王国维与吴宓有同事之谊,在《学衡》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国学研究院的另一位导师陈寅恪是吴宓的挚友,他仅在《学衡》上发表了4篇文章,但却精要地道出了他的文化理想和学术主张。而学生中最为突出的是张荫麟和贺麟。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1923年考入清华中等科三年级,是年,即在《学衡》上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一文,就梁启超提出的关于老子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时张荫麟年仅18岁。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1923年人清华学堂。吴宓到清华后,与张荫麟、贺麟过从甚密。据贺麟回忆:“吴宓先生是当时清华的一个精神力量,他开了一班‘翻译’的课程,选习的人并不多,有时课堂上,只有荫麟、陈铨和我三人。我们三人也常往吴先生住的西工字厅去谈论。”在吴宓的鼓励下,贺麟、张荫麟为《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的稿件。后二人先后赴美留学,贺麟于1926至1931年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张荫麟于1929至193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然二人亦未停止向《学衡》和《大公报》投递稿件。

然而,《学衡》杂志仍是举步维艰,战乱使得《学衡》在1927年整整停刊一年。1932年日军侵犯上海,《学衡》又长时间的停刊,而更加严重的是经费问题。《学衡》杂志起初由上海中华书局承担出版费用,但不付给作者稿费。1926年11月16日,吴宓突然“接中华书局来函,言《学衡》60期以后不续办”,吴宓“不胜惊骇”。吴宓旋即去信询问,中华书局答复说:“《学衡》五年来销数平均只数百份,赔累不堪,故而停办。”吴宓与中华书局交涉,同时又另寻门径,与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泰东图书局联系承办《学衡》事宜。在友人的建议下,吴宓甚至还想向北洋要员潘复求助。在与其他出版机构接洽未果的情况下,吴宓只好又与中华书局商谈,最终中华书局同意继续出版《学衡》,但改为每年六期,并且每期须给中华书局交纳津贴100元,《学衡》这才得以在1928年重新出版。而交付中华书局的津贴,则完全出自捐助。此后,《学衡》的财政状况一直比较窘迫。出版也时断时续,1922至1926年五年间,《学衡》基本上按时按月出版,共出版60期,而1928至1932年这五年,《学衡》仅出版19期。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因素,但经费困扰当是最主要的原因。

《学衡》杂志终刊于1933年。按沈卫威先生的说法,终刊的直接原因是内部纷争。他对此述之甚详:“《学衡》的出版发行至1933年秋冬,《学衡》杂志社在南京的社员不满于吴宓把本属南京东南大学的这个刊物的编辑权独揽,他一人在清华大学编,到上海印行,南京的社员连个空名也没有,便提出与中华书局解约,使杂志由张其均创办的南京钟山书局印行。吴宓坚决反对,因为这些年他备尝艰辛,独立主持编务,当经费困难时,他拿出了教书的薪水,也曾请清华研究院的导师梁启超出面向中华书局说情(指1929年之前,梁与中华书局的交情保持到梁死之后,中华书局印行了《饮冰室合集》),以减免部分印刷费用。由于吴宓不同意与中华书局解约,便与南京的社员产生了意见分歧,相持之中,吴只好辞去总编辑事务。南京社员改举缪风林为总编辑,并与中华书局解约。其结果是《学衡》无法出版,第79期遂成终刊号。”

这是《学衡》终刊的重要原因。而前述经费困难也起了非常大的影响。此外,长期与文化界主流思想对立对学衡派成员尤其是吴宓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也是《学衡》终刊不容忽视的因素。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尚新、尚变、崇西,学衡派的议论少有人响应,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保守、反动之嫌。学衡派虽然努力以“曲高和寡”使自己释然,但难免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吴宓的日记中对此反映颇多,并多次流露出放弃的念头:“宓之本心,实欲植立中心,取得一贯之精神及信仰,而成为光明端正,内质诚而外活泼之人物。所模仿者,为安诺德,为白璧德,为葛德,为曾文正。今乃以种种之驱迫:(一)外界之阻难;(二)世人对宓等之冷落;(三)同志之萧条及离异。殆将宓走人旁路,困守一隅。只务成己,不敢立人。只求自喻,难期人谅。谢绝交际,避去世缘,遐心冥思,专务著作小说及诗,以自写其经验,鸣其悲思也乎?是所成者,殆为Gray,Shelley,Thackeray,Obermann.(Senancour)一流。此岂宓之初愿哉?旁皇歧路,预思来日,忧思谁知,弥觉孤凄也已。”与新文化运动派剑拔弩张的论战甚至使吴宓难以与新文化运动派诸人保持正常的私人关系。一次朋友的婚礼吴宓避而未去,原因是“以胡适等在座,多所不便”。另有一次,第10期《大公报·文学副刊》出版,所发表的《胡适评注词选》一条,竞排为四号大字,开前此所无之例。吴宓见之,疑为“馆中人欲藉名流以自重之意,以宓之辛苦劳瘁,而所经营之《副刊》乃献媚于胡适氏,宁为不识之齿冷”?吴宓“愧愤异常,即作长函,致张季鸾,责问之。谓若馆中以捧胡适为正事,宓即请辞职。旋恐此函及伤感情,乃抑置未发。但作短函,严嘱其以后非经宓诺,不得擅改字体大小”。然数日后得张季鸾复函,“始悉《胡适评注词选》一文之用四号字排印,乃宓以红笔批明者”。吴宓面对主流思潮失衡的心态和乖张的举措,由此可见一斑。学衡派成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逼迫下长期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又遭遇经费困难和内部不和,《学衡》的停刊便势在难免。

同类推荐
  •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如果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长诗的话,那么,《快乐的科学》则像一本哲学短诗集成。西方古典哲学素以理性为尊,而尼采大胆挑战理性,在其著作中大量注入了诗性的成分,从而开辟了西方诗性哲学的新天地。本书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后,是他心灵狂欢的产物。本书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碎片交相辉映,绚烂者如吉光片羽,深邃者则惊世骇俗。生命、本能、个体、群体、宗教、爱、道德、哲学、文学、法律、科学等众多话题,在书中得到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本书浓缩了尼采的精华,是尼采哲学的入门书。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观念(1)

    观念(1)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热门推荐
  • 我与卡明斯基

    我与卡明斯基

    卡明斯基是名震画坛的传奇画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老去的他选择隐姓埋名离群索居,渐渐地,人们忘却了他的姓名。塞巴斯蒂安是一位极度渴望成名的艺术评论家,他决定通过撰写卡明斯基的传记来替自己挣一个好前程,内心里的算盘早已经打好。塞巴斯蒂安驱车来到了卡明斯基的家,哪知道等待着他的是一连串的失败和挫折。在卡明斯基的要求下,塞巴斯蒂安带着他踏上旅途寻找初恋情人,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和麻烦,塞巴斯蒂安才知道,原来卡明斯基早就接收了另一位记者的采访,自己则是从头至尾都被这个老头子耍的团团转。本书影片由《再见列宁》导演沃尔夫冈·贝克与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再度携手,于2016年在欧美上映。
  • 月下奈何

    月下奈何

    孟家大小姐与月家大少爷成婚了。四黎镇出了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直到,那天……
  • 嗨逗逼

    嗨逗逼

    这是一个关于逗比们的故事生活应该过的像首诗,时而激昂,时而悠扬。但大多数时候生活却像一首自己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校园的故事,也是一个类似笑话的故事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过着最逗的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你,有我(本故事仅代表作者本人所扮演的作者的观点,与作者本人无关)(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不要举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许我一生伴你一世

    王俊凯许我一生伴你一世

    一场大雨冲刷了她原本的善良天真,从此她为复活而生。
  • 开局奖励十亿酒店

    开局奖励十亿酒店

    “五十万,买你一年青春,怎么样?”某漂亮富婆垂涎苏玄的颜值,开出了价码。“不行。”苏玄拒绝。“八十万!”“不行。”“那一百万,一辆车,一套房,再加上风韵犹存的我,还不行?”“大姐,你不要这样子嘛!”苏玄欲哭无泪。他因为长得太帅,女人总想占有他。这让他的心情变得很是抑郁。可让他更抑郁的还在后面。“叮,检测到宿主过于抑郁,超级神豪系统觉醒!”“叮,奖励宿主一座五星级酒店!”“叮,奖励宿主一辆亿元超跑!”“叮,奖励宿主联排别墅十套……”苏玄拔腿就跑,只因他看到女人们成群结队冲他涌过来了……
  • 网游之天下之战

    网游之天下之战

    曾经天下内测的第一玩家战神,五年前放弃了兄弟,放弃了公会,突然消失,五年后,面对天下公测的诱惑,是继续沉沦于没有梦想的现实还是强势回归,五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回归后有该怎样面对以前的兄弟和公会,敬请关注天下之战
  • 生死九世

    生死九世

    时代的洪荒大地,众生浮沉、神魔之伤、唯主可逆……九世逆天,无人可阻……万古之局,只为一世。
  • 君笙拂兮

    君笙拂兮

    她生来就听别人说她是奸臣的女儿,但她一直不相信。他被人陷害私自贩卖宫内宝物,被判死刑,临死前,他把她卖到了一个大户人家,为期三年,三年后,她代莫府三小姐嫁给了个废材王爷。“段无笙,孩子还在这呢”。怀里的女子轻轻说到。“怕什么,他又不是第一次见了。”小包子急忙捂住眼,“爹爹和娘亲要做羞羞的事了,快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