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美感意识,可以从认识颜色,开展色彩游戏入手,不同的色彩,搭配着不同形态的美。其实,生活的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在日常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所以,你随时随地可以启发孩子用自己的眼、心。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色彩的美。比如,那些五颜六色的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鲜艳,而且造型款式优美;那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它们的色彩之美是不一样的:还有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昆虫、鸟儿.各自都有协调的色彩,充分蕴藏着自身独特的美。
也可以在空闲时,带着孩子到野外的大自然中去郊游。比如,春天带孩子去春游,引导孩子去看百花争艳,蝴蝶飞舞,蜜蜂嗡嗡采花忙,蚂蚁搬家等:也可以让孩子仔细地眺望树林,发现树林有嫩绿、翠绿、墨绿之美,树形有像伞、像帽,挺拔弯曲等千姿百态之美。如此,让孩子对各种易激起童趣的事物.观察一番,就能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之艳。
美学家说,发现美、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开始,而创造美,才是审美过程的升华。孩子对美的创造力,需要精心保护,正确引导。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费了终身的时间去学习像儿童那样作画。这说明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美术家。对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爸老妈说,早期儿童能够敏感地在杂乱的石头堆里,察觉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而且,还会把局部的,不同的特性属性杂乱地融合在一块,从而组成新的、非视觉的、怪异的形象而感到毫不费力,并且还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色彩表现不同的感情,这些能力都是成人所不能达到的。而艺术正是必须把不同来源的众多因素综合在一个层次上,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统一体。这更说明了儿童的天才艺术能力。
然而,早期的儿童依靠直觉行动,瞬间的,朦胧的,对生命的追求构成了幼儿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却是极为短暂的,并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培养或在成人的干预下,就会剥夺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灵感。所以,培养孩子的美感意识,还需要爸爸妈妈去体察、发现,从而将孩子的艺术潜能发掘出来。
具体教育方亲
美的创造是心灵的表现,智慧的反映,具有美感意识的孩子,会更聪明,行为举止会更高雅大方,有心的爸爸妈妈要积极地鼓励孩子,大胆地投向创造美的活动中。从而让孩子从欣赏中感受到他所需要和应该获得的东西,通过微妙而丰富的审美能力,使思维情感活动得到提高。
老爸老妈说,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需要潜移默化的、有意识的、有机的、有效的长期渗透,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丰富的积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使这种潜在的影响表现为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水平,从而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让孩子说出心中的美
孩子眼中的美存在于心中,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美,就要让他大声说出来。其实,在孩子的眼里,都有自己想表达的美,有自己想要说的话。只是有的孩子往往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爸爸妈妈要用“你行的”、“我相信你能做好的”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出来。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展示,让孩子评价“你认为哪幅作品最美”,鼓励他用自己的审美观去比较,之后将自己认为最美的说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孩子不仅会看到最棒的作品,也会比较一下自己的作品和前几次的作品是不是进步了,让孩子将自己眼中的美大声地说出来,从而培养审美能力。
2.培养审美观应根据特点、利用资源
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常喜欢一些鲜艳、艳丽的色彩,聪明的爸爸妈妈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色彩感知能力,就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欣赏活动,发现美带来的魅力。比如,用一些面包包装袋、过期的报纸、牙膏、衣物的包装盒等,设计出不同的剪纸教案,使孩子亲自动手去做,从中体验到剪纸带来的美感。在动手操作时,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欣赏与操作能力,这会坚定他对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丰富感性经验
美学家说,不同形式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艺术特别强调形式的美感。比如,一些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统一的美感,像蝴蝶的翅膀,人的双眼、四肢等;而均衡的形式,则会给人以活泼多变的感觉,如自然形态构成的美;而垂直的树林,流水的波纹,给人以舒缓伸展的美。诸如此类,都可引起孩子对形象的联想和体验,从而启发美感意识。对这些形象的事物,孩子的想象会很丰富,爸爸妈妈可以让他从形式美的构成道理上讲出为什么这样的是这种形式美,而那样的又是那种形式美。以后,还可让孩子将这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感受,动手绘画出来,这样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4.欣赏名画,培养对美的判断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因而,有人把美术欣赏比作给孩子吃“营养面包”,因为它具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启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启迪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平时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名画家的作品。像那些贴近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作品.对提高孩子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让孩子欣赏迪斯尼动画片中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等;也可以欣赏一些名人画的虾、蟹、花草等,像徐悲鸿的馓马图》,能让人感受雄健之美,而凡·高的《向日葵》,则会让孩子感受色彩饱和艳丽之美。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从作品的形象、主题、色彩、造型等,简单向他介绍,即使孩子一时不理解,也能感受其中的美感。这对开阔视野,激发孩子对美术表现的向往和追求是大有好处的。
5.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一个房间的整体布置,一幅画的整体构图等,都离不开变化与统一的构成法则,因此,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规律。不过,变化与统一既是对立的,又是依存的。所以,一件真正美的艺术品,都符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一切物象只有符合整体性的美感,才能对人产生美的魅力,才能引人入胜。因此,当你在教孩子画画时,也应教他们注意画面的整体和谐,如果把天上、地上、海里的都归于一幅画面里,就是不妥的。因为这是不懂得变化和统一的关系;不懂得造型艺术,结果由于任意堆积,削弱了艺术的效果。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
美能唤起人善良的情感,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而爱美又是人的天性,因此,强烈的美感意识与独到的审美观,是一个人品德高尚、性格高雅的纯天然基因。
可以说,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纯,他们对美的认识是直观的而肤浅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浮于表面。因此,成人是孩子美感的发现者与启蒙者。如果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于美的氛围中,就会如春雨润物,使形式美融于孩子心灵。使孩子真正感受美、欣赏美、再现美,实现创造美的飞跃。
新爸妈的误区和困惑:我们知道,美的创造本身是心灵的表现,智慧的反映。但是,对于我家孩子的审美教育,孩子却一点不“开窍”,是不是这孩子天生就没有美感意识呢?真不想再培养他啦。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美感智能教育,同孩子的其他智能一样,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美感能力与美感意识。不过,美的教育,是与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情绪,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爸爸妈妈要慎重的对待。还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美感智能“开”,对于孩子的美感意识,应当像保护刚出土的嫩芽那样,保护孩子的审美潜能与爱美之mI。
孩子应有的好习惯教育
老爸老妈说,小习惯可以成就大未来,好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不是听他如何的夸夸其谈,而是看他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又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但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有好的习惯。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便会提高.可好习惯却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需要从小训练与培养。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开发孩子智能的时候,不要忘了习惯教育。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助力器,使人在不自觉中走向成功。习惯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也最容易受引导。等一个人长大了,就已形成许多习惯,这时有旧习惯抗扰,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所在。让孩子拥有好习惯,要抓住小时候的培养机会。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爸老妈说,小习惯成就大未来。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上,从小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良好的小习惯是孕育未来大成就的摇篮。据说,某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却说:“不是在学校.是在我的家里。”“家里能学到什么呢?你父母是也学者吗?’’学者说:“我父母只是很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却从小就教育我养成一些小习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做一件事就要做好,用过的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从小家长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
可是,有好多的父母,面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随其发展,还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然直”。如勤劳的习惯,有的家长什么家务活都舍不得让孩子干,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劳动,久而久之,不但养成了懒惰的毛病,而且眼里还什么该干的事情都看不到,这时,当你叫他去做某些事时,总是怨声载道,认为那不是他该干的。爸爸妈妈也许不知,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做些事他会很高兴的,比如,让帮忙递个东西,或者安排他擦一下桌子等之类的小任务,孩子会觉得父母把自己当大人了,自己也能干大人干的事了,心里会特别高兴,如此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爱劳动的习惯。
据老爸老妈说,你如果不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一些调皮的孩子还会形成一些坏习惯。比如,孩子耍赖。可能有很多爸爸妈妈都碰上过这样的事,当自己带着孩子去逛商场时,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逼着你给他买,如果你不想给他买,那么,小家伙就会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撒泼起来,甚至还会大哭抹泪。坐在地上不起来。
关于孩子的这种耍赖要挟的经验,可能是在某一次不经意的满足中获得的,也可能是看见其他小孩子耍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自己也去模仿来的。而且,这种撒泼的行为,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那么,孩子就会把它当做对付大人的武器,从而形成一种坏习惯。因此,你只要妥协一次,就有可能让你一辈子都成为孩子的手下败将,从而永远受制于他。那么,面对孩子的耍赖,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你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孩子觉得无趣。当孩子正在耍赖时,你不要强行压制,也不要大声地训斥他,这样会增加孩子的敌对情绪。但更不要同情迁就,这样会使自己受制于他。这时,你可以不理他,自己走开,把他一个人丢在那儿。这样,小家伙没有可以撒泼的对象,撒泼的行为就会不了了之,并且由于在这次的事件中没有得到好处,那么,下次就不会再用这种手段了。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喜欢爱撒谎的孩子,但孩子却会为自己的谎言而沾沾自喜,一旦几次撒谎成功后,便会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正。对孩子的谎言,爸爸妈妈要会识别,分析一下后果的轻重,再做妥善的处理。如果孩子偶然的一次撒谎是无奈之举,那么,就要给予适当的理解,消除孩子心中的顾虑.告诉他有什么事可找大人解决,以后不要再撒谎了。不过,如果孩子撒谎的行为是恶意的,是故意欺骗人,那么,你就要从源头杜绝,揭穿他的小把戏,还要给予合理的惩罚,不能让他觉得大人是好欺骗的,以防以后养成恶习。
一些老爸老妈说,孩子撒谎的行为从小的时候就会开始。最初的原因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恶意,它也许是孩子的一种想象,一种推理,一种假设,等等。比如,有的孩子会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撒谎;有的孩子会对别人说自己爸爸是警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还有的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逃避责罚而撒谎,等等。可是,这些看似没什么的行为,等孩子长大形成习惯之后,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无论孩子的哪种谎言,爸爸妈妈都应该引起重视,要分清动机,读懂孩子谎言背后的真正含义,之后就不要姑息,要严厉杜绝,不能让它形成习惯。
此外,老爸老妈说,磨蹭也是一个不良习惯。你别看它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对孩子今后的影响却很大。别的不说,就拿以后的学习来说吧,别的孩子早就做完作业下课,而你的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半天没写好一道作业题,这样休息也休息不好,而且,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那么,对考学升级来说,就更没有多大希望;并且,长大后参加工作时磨磨叽叽的,还有被老板炒鱿鱼的可能。
因此,磨蹭实在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不要大小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没有机会去实践,去体验,去积累,动作慢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早上起床后磨蹭弄得要迟到,你就与老师沟通好,让孩子自己承担迟到的后果,不是什么都能随心所欲。不过,对于那些天生就是慢性子的孩子,爸爸妈妈则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慢慢改变自己磨蹭的毛病。具体教育方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趁早,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内心的求知和学习技能的欲望非常强烈,也就容易接受行为习惯的训练。因此。这时候训练孩子的好习惯是不可错过的机会。
孩子的很多习惯是习得的,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爸爸妈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培养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