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陆幼青
陆幼青,1963年10月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职于某局职工大学。1992年下海,在上海宝久广告公司任总经理助理。1993年与朋友开办上海青苹广告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94-1997任北京三鸣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任上海龙翔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后又任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1994年身体不适而入院,被确诊为胃癌。1998年癌细胞扩散复发。2000年7月,陆幼青病情恶化,决定放弃治疗,同时决定在知名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以日记的方式来刻画“自己生命最后的经历和生理、心理的变化”。8月3日开始刊载第一篇“死亡印象”,10月22日刊载最后一篇“谢幕”。12月11日陆幼青谢世。在此之前,他刊载于网络上的日记被北京华艺出版社购买版权,正准备结集出版,题为《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此外,他还著有长篇小说《欢城》,短篇小说集《维维咖啡屋》。
在面对死神的最后的日子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在鬼门关上徘徊。陆幼青说到,在癌细胞快速生长的作用下,他常常在一早上醒来就觉得很饿;但伴随饥饿的确是肿胀得嘴都合不拢的感受,无法进食,要在挣扎六七个小时后才能稍微吃点食物。还有些时候,他连呼吸都无法正常进行,自己的意识模糊地感受到要崩溃。他在日记里也清楚地写下过“我走到了头……”一两个月的时光,对于常人而言并不漫长,但对于病痛中的陆幼青来说,是和死神在进行赛跑的生死之旅。他拼尽全力与死神斗争,只想为自己的生命多争取一分一秒,他内心被信念所填充着,那就是把“死亡日记”继续写下去。
陆幼青的家在上海西郊,那里宁谧而安静,伴随着拂面的清风很舒适。他与妻子时牧言常常会在女儿去上学后,沉浸在二人世界中,轻谈浅笑着,默默地回忆着温馨的过去岁月,也会互相憧憬着未来的家庭、未来世界的面貌。与妻子交谈的时光,陆幼青好像不再是命悬一线与死神赛跑的癌症晚期患者。他也曾云淡风轻地幽默一把: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正在度过青春期。对于生命的这最后光阴,他的态度恬淡怡然,有妻子的爱和呵护,还有那么多读了他作品的网友们为他加油打气:陆幼青,坚持下去,我们都期待再看到你的书!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陆幼青借《死亡日记》这一平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平静却不乏真实的思考。这本书是由他自己命名再集结成册,陆幼青37岁的年华,诠释了爱情、亲情、生活,以及避无可避的死亡,他也希望可以由作品来帮助那些同样在“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
他的叙述很诚恳,也很平淡,但是却不乏理性又独特的思维,一下就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陆幼青在自己的日记里坦言,癌症使人变得脆弱了,“它坚定不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地对着你侵削剥蚀,从肉体到精神”。他在想着人生中的爱情、亲情和小细节,抱着慢慢回顾欣赏的心态,他觉得这就像是生命与死亡的一次完美对话,优雅得就像品着一杯茶。这些文字,这些思考,平常却又不同寻常,公众开始广泛关注,媒体也开始争先恐后地报道。在上海和北京,还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有关“生存和死亡”的广泛讨论。
著名作家陈村曾写文《悼念陆幼青》,他写道:“即便我们失去了所有的共同语言,还可能在死亡的话题前做一次最后的沟通。”朱威廉也曾经表示,陆幼青以《死亡日记》教会了自己怎样去面对巨变和痛苦,他以从容不迫的姿态面对死亡,就像是合上一本书似的过完过好自己的最后生命,戏剧也就此完美落幕了。【22】
这本书大概15万字,他亲自参与了设计封面的工作,那朱红色的封面,是生命的象征,如同用鲜血染红一般。同时他又亲自设计了一朵朝气而美丽的向日葵,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许多人指责“死亡日记”是媒体的有意炒作,陆幼青放弃治疗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是“自残自虐”。今天,当一切都已散去,繁花落尽之时,再回过头看,我觉得它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是人性理智、高贵的最后表现。陆幼青当时说,这本书是自己送给女儿的一件礼物。很多指责的人可能轻看了这一礼物。它其实不是一般的礼物,它是她爸爸生命的凝结,是她爸爸对她最后的人生示范。所以,没有什么礼物比它更贵重。
20.木子美
木子美,女,原名李丽,广东梅州人,出生于上世纪70末。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杂志编辑、网络写手。曾是著名小资读物《城市画报》的性专栏作家,以每两周换一个情人的体验式性爱写作闻名。因性爱日记《遗情书》公布于网络而一夜爆红,一度使其网页成为中国点击率最高的私人主页之一。现就职于北京某知名网站,其播客(木的工作室)近期在社会中也有一定影响。除《遗情书》外,尚著有《男女内参》(署名不加V)、《容器》《公然好性》等书。
出名前,木子美曾游走于广州的茶楼酒肆,以勾引男人为乐。大学毕业后的木子美在广州《城市画报》开设个人专栏,文章内容以不同的性爱体验为主,在全国各地均拥有不少读者,其“小范围内的名气”由此得到突破,开始在更大的空间里崭露头角。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开始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性爱日记《遗情书》,访问甚微。8月的一天,木子美公布了自己与当时某著名摇滚歌星的“一夜性”,描写极为细致,并对其******与能力进行了评价。这篇日记被迅速转贴到“西祠胡同”等当时热门论坛,引起轩然大波,木子美和该歌星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躲到成都的这位音乐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了他的愤怒,称没想到与自己一夜情的对象居然是个喜欢“自曝****”的女编辑。
木子美因此而“一炮而红”,大江南北都在传播其战斗伟业。《时尚》《嘉人》等时尚媒体及《新快报》《东方早报》、新浪网等都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木子美也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2003年中国网络界的头号明星;并被称为“木子美现象”。【23】
不安分是木子美的本性,到北京后,她注册了自己的新浪微博。微博用户以80、90后为主,对木子美的“光荣事迹”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木子美是谁,所以,她特意将微博取名“不加V”。为了吸引粉丝,她采取的方法是大量刷屏,以引起别人注意。2012年,木子美的《男女内参》出版,她没有走传统的宣传销售方式,也没有进行签名售书,而是在微博上刷屏卖书。有粉丝买了书,就拍照给她,她再转发,称之曰“网签”,开创了一种新的签售方式。在她的努力下,首印2万册很快卖完。
木子美喜好掺和网络热点事件。2012年8月,方舟子在微博上试图证实蒋方舟的文章抄袭,不加V(木子美)认为抄袭或者代笔的证据都不成立,力挺蒋方舟。随后其他支持方舟子的网友认为这种支持是因为不加V想在《新周刊》上开专栏,猜测和其他恶毒的谩骂由此开始。纷争不断升级,最终双方都开始人身攻击,各自投诉对方言论不当。方舟子称自己投诉不被受理,离开了新浪微博。近期,央视主持人柴静的新书《看见》受到读者追捧。随之,其情事被木子美爆料。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让木子美又火了一把。2012年10月,木子美亮相搜狐视频,自制网络剧《**丝男士》,亮出自己白生生的大腿,引发轰动。
木子美用身体和52个男人写作的《遗情书》日记,我行我素地试探道德的底线。这本书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另类的,非主流的,远离传统的,疏离道德的。她用逼真的、激情的文字告诉人们,她和她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文明、宽容、纷扰、多元的社会中存在着。
据《遗情书》记载,木子美性放纵的方式多样:不仅频频更换性伴侣,还曾经当着朋友的面与朋友的朋友****。此外,日记内容显示,木子美并不拒绝参加多男多女集体******。木子美在《遗情书》中记录了其与多名男子的“一夜情”故事。故事以白描的手法,将她与这些人的性爱事件的大量细节再现于看客眼前,内容火爆。
她站在女性的角度,消费了一把男色——在这种意义上,木子美完全可以算是个女切·格瓦拉,很有颠覆性。《遗情书》可以说是木子美自我炒作的枪炮,让她心满意足地红了。后来出版的书里有她的性专栏文章,但很“色情”与很“低级”的舍弃了大半,小说中部分与男人最真实的交流但涉及“色情”的内容,也作了删节。书里是比较“干净”的一部分内容。现在南都周刊和timeout上她的专栏文字则功力猛进,将她的才华展览无余。
《男女内参》差不多是一本约会、恋爱、结婚指南,内容挺有意思,全是短小故事,闲来无事读读挺好玩的。在这本书中,木子美聪明,逻辑严谨;她智慧,洞悉一切;她犀利,一针见血;她撒泼,耍赖,傲娇,卖萌,时常重口味却不招人烦。她是写字的男女中活得最真实的人。她看似个性,却有着正统的三观;她满嘴男盗女娼,却一肚子仁义道德;她偶尔小清新的文字是多么美好,偶尔的一句话,会突然地就那么击中你……
在这本书中,木子美不装不做作,不风花雪月不心灵鸡汤,完全凭借着其强悍的逻辑性和恃才傲物的才情真正征服了读者。让人对她之前的印象来了个180度大颠覆。这本书给读者呈现的木子美不仅让人讨厌不起来,反而觉得她极其搞笑可爱。
(宋欠欠)
21.李臻
李臻,男,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化管理专业,在大四时成立“哈哈工作室”。主创人员除李臻外,还有刘嘉硕、马纶鹏等,他们共同完成多媒体小说《哈哈,大学》,它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小说。该作品由15万文字、8个DV视频、19个flash动画和若干图片、原创音乐及小游戏等组成。同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该作品,除传统的文字书本外,还附有一张光盘。是国内首次以此形式出版的小说。李臻当年考上了本校的文学理论研究生,由文化管理转向了文学。
2002年大三暑假,李臻玩闹式地开始《哈哈,大学》的文字创作,“觉得好玩,想把大学里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他写得很快,一天五六千字的速度,20多天便完成了文本创作。9月份开学不久,他把稿子寄到了漓江出版社,久未见回音。李臻也不太在意,自己终究是第一次写作,且主要还是自己想写些纪念性的东西。期末考结束时,李臻却接到了漓江出版社编辑的电话,说小说不错,希望能作些修改。趁寒假他把作品按编辑的意思进行了修改。
李臻所在的文化管理专业,具现代中国大学文科之通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30个人的班里,男生才七八个。人少,交往自然多,大家感情也特别好。一起扎堆吃饭抽烟喝酒时,有人提议说,应该为四年的光阴留个纪念。有人提议海南双飞,但钱在哪儿呢?李臻想到了他的小说。现在大家用以纪念的手段越来越多,DV、相机、flash……为什么不把文本小说和这些多媒体结合起来,来一个创新实验?他想起以前旁听过的一次期刊研讨会,大家为电子传媒冲击,纯文学市场狭窄而展开激辩。其实存在就有合理性,任何艺术手段表达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文字可以提供无限的想像空间,感官艺术则更为直接。为什么不尝试作一个结合,在保留文字想像力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进入更丰富的亦真亦幻的世界。李臻的提议得到了这些好哥儿们的赞同,也得到了出版社的认可。“哈哈工作组”迅速成立,并积极行动起来。
有丰富拍摄经验的刘嘉硕承担了《哈哈,大学》的DV拍摄工作。视频是多媒体中难度最大的。“因为器材资金各种原因,我们不可能在技术上做到像电视剧或MTV那么专业完美,但我们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我们的激情和创意,来引发大家的共鸣。”【24】
激情和创意,也是整个“哈哈工作组”的精神食粮。因为激情,刘嘉硕手下聚集了十几个演员,都是主动要求来帮忙的同学。学生拍DV受的限制多,比如天气原因影响色彩,非专业录音难度大等等。学生们就凭着一股热情,拍了一次又一次,录了一回又一回。刘嘉硕后来数了数他们拍过的所有带子,一共17盒,每盒都是一两个小时的。事实上,因为光盘容量,最后采用的视频作品一共是24分钟。有个男二号,拍了很长一段,后来光盘里只露了一面,郁闷死了。但他们希望能尽量做到最好。
创意,抓的是细节和幽默。他们拍的是日常大学生活,这些细节,你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会碰到,但那些似曾熟悉的画面,却加了调侃的元素,最后都叫你忍俊不禁。比如拍摄男生在图书馆自修,一漂亮MM娉娉婷婷走到对面入座,立刻来个男生痴呆呆暴流鼻血的特写;清风垂柳河堤,学生专心致志看书学习,突大喜,抬抬脚拉上条细绳,拉着拉着就从河里拉出条鲫鱼来……Flash和图片也尽量把创意作为主旨,希望大家能理解的,是他们的创意,而不是技术。
李臻自己是这样看《哈哈,大学》的:“我想写的,是一个平常的故事,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小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缠绵凄美的爱情,李臻认为大学生活其实就是平淡单调的,“学生嘛,还是觉得生活是苦闷的,你看我们几个,到现在还是光棍呢。但是四年后你回过头看,其实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动你,让你特别的依依不舍。”
李臻的同学们成为试读本的第一批读者。他们看小说,听组建过乐队的李臻的原创歌曲,欣赏那些让人哈哈大笑的MTV和flash。“原以为大学四年就是在学习和背单词中过去的,没想到最后留下深刻回忆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凡小事。”“看小说,看光盘,好像又把四年过了一遍,快乐的四年。”读了小说的同学们如是说。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多媒体性。DV短剧、FLASH、原创音乐、电脑小游戏等多种表现手段,以轻松的笔调刻画妙趣横生的大学生活。该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图书+光盘”形式,光盘中的内容与小说文本紧密结合,“文本”构建故事框架,推演情节发展,而传统文字无法生动表现的部分内容,如背景呈现、人物形象、细节刻画等则由DV短剧、FLASH动画着力承担,真正做到有“声”有“色”。该书也将刷新人们的阅读习惯,“小说”不但能“读”,而且能“听”、能“看”、能“玩”、能“乐”,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本人之所以将李臻入选100写手,也并不是因为这部作品有多出彩,也不是李臻的写作有多高的水平,因为从后面的表现看,李臻并没有多少作品出现,更没有好作品出现。他能入选100写手,恰是因为这部作品独特的形式。
22.尚爱兰
尚爱兰,女,1962年出生,湖北襄樊人,做过十八年中学语文教师,后辞职专职写作,第一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曾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现已重新回到学校,业余写作。其短篇小说《性感时代的小饭馆》获榕树下主办的首届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
尚爱兰很早就开始写作,20世纪80年代早期即与池莉在同一杂志发表过作品,但忙于讲台工作,放弃了写作。其女蒋方舟早慧,7岁即有作品《打开天窗》出版。尚爱兰受其鼓舞,自己也开始重新写作,时间在1998年。当时网络文学开始显山露水,她觉得好玩,开始将文章粘贴网上。当时她写作速度很快,几乎每天一篇。2000年,她的短篇小说《性感时代的小饭馆》在“榕树下”获得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从此她的作品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声誉也快速提高。同年,她的长篇小说《永不原谅》在网上连载后,又获出版。此后,尚爱兰虽还在网上写些东西,但已经不多了,写的作品也不多了。其原因不知,大概是回到学校后没时间写了。
尚爱兰的写作以散文随笔为主,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比较尖锐略带机锋的,如《头在枕头上,想起了我的理想》《四大才女唱情歌》《手指的力量》《急欲堕落》等;另一类是细腻委婉写对女性自身关怀的,如《一个阴沉的下午》《最后一天》《兰子的古代情人》等。除了散文随笔外,尚爱兰也写小说,如《有一种速度在体内飞翔》《第无数次升腾》等篇,在网上就曾激起了不少叫好声。
《性感时代的小饭馆》写网络时代青年男女们的情感故事。耗子与瑛是同事,耗子因为某事有功,公司奖了七千元,瑛带着她的闺蜜方要耗子请她们吃热干面。吃面后,耗子以上网为名去了方的家里,不久即通过网络聊天与方勾搭上了。实际上,耗子自己有女朋友,方是已婚妇女,丈夫经常不在家而已。有一天,他们三个又碰到了一起,瑛问耗子什么时候结婚,耗子说,过几天吧。三个都很平静。
这篇极短的小说获得一等奖,应该有其理由。题目是这篇小说的眼,这个时代,性感的时代,网上遍布裸体的时代。男女之性与小饭馆的热干面一样随便、廉价。耗子与方其实不是很熟络,见面也不是很多,就一碗热干面的交情。他们是通过网络聊天熟悉起来的,估计也这也是获奖的原因之一:点明了网络。这篇小作品语言简洁洗练,自然流畅,很好的体现了尚爱兰风格。
尚爱兰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作品是《焚尽天堂》。当年早些时候,河南焦作一录像厅失火,因为老板将门窗都封死了,导致74人被烧死。这篇小说是为纪念这次失火中死去的亡灵而作。小说以死后的“我”为主人公,讲述了当天的事情经过:当天本来我要去看准女朋友梅子,在去的路上碰到路边演,看了一会,碰到一个老乡米口,邀请他一起去做事。在工棚米口与另一个打工佬打架。他们只好去看录像,结果被烧死了。
这篇作品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色鬼”(确实是鬼),乱摸女人。然后还有一些赤裸裸的女性身体描写。我以为尚爱兰这么写是为了表现农民工的苦闷。他们在城市中辛勤劳作,却低人一等,没有人瞧得起他们;没有人管他们的生活,更没有性的宣泄渠道。而这对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压抑。所以,他们热衷看路边脱衣舞表演,喜欢看黄色录像,对女性身体有着无法遏止的渴望与向往。我们可以发现在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也曾有着类似描写。而尚爱兰以女性自身的领悟来写男性的那种渴望,确实有独到之处。这样的描写,我以为是对打工亡灵的最好告慰。
长篇小说《永不原谅》可以看作尚爱兰的代表作。它是一篇感伤的青春祭文,它描述了一位少女凄楚动荡的成长历史。作者以倒叙、穿插的方式,让女主人公在虚拟的未来和灾难深重的过去之间自由出入。国营农场是特殊年代的一个象征,主人公在其中亲历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见证过人性之恶,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畜、人与物之间通感交流的精彩描写,作品丰富而细腻地展示了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被扭曲了的亲情、友情、恋情,怀着一种刻骨的忏悔,从而呼唤人性力量的回归。
这个小说我想说,它真是一个珍品。在2000年某期《青青草》对当年网络作品的点评中,是放在第一,位列《悟空传》之上的。不知为何,这个小说后来默默无闻。这篇小说看似语言杂乱,实则是一部天籁之作。他带着魔幻主义的风格,悲天悯人的格调,恣意纵横的语言,大声呐喊着,呼唤着人性。全书行文潇洒,诗情洋溢。
对于此文,尚爱兰曾有一个长长的说明:“那么,这个小说就不再是写给我自己看的。而是写给灵魂看的,准确地说,是给亡灵看的。或者说,我要代一些亡灵说话,来讲述他们的平淡而悲苦的故事。我有的时候,是以一个大活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有的时候,就把自己看做是他们的一员,或者,即将成为他们的一员。我想避开大悲大喜,恨不能跳到云端上去看这些人和事。所以有一部分苦悲,变形成了轻松和调侃。似乎隔了迢迢的生死路,回头去看现世的人生。我恨不能自己也变成个亡灵,或者有通灵的本事,能说出参透的话。但是,即便我变成个亡灵,也依然想不清楚生存和死亡的问题。这个任务太恐怖和沉重了,我越深入,越感到这是个无底洞。越坠越远离光明,而且没有人抛下绳索来救我。这是我对自己文字绝望的第一个意思。
“写的时候,我有时想,我为什么‘结果’不了某个人物?就好像这个人拖着我的手,让我对他多写一点。那个人本没有安排他什么事,为什么进到我的小说里?到底是什么共同的地方驱使他们走到一起?慢慢地就明晰了——他们都是需要同情和拯救的灵魂,和我一样。我写下这些文字,就是为了使我自己安妥,同时也让他们安妥。他们已经面目模糊,全都失掉了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们的灵魂至今还在游荡着,没有上帝收留,没有上帝拯救。”【25】
尚爱兰曾说,写完这个小说之后,我就要自杀了(休息一段),果然,她后来就写得少了。我们只能为网络遗憾,她细腻如丝的文笔在网络上不见了。
对于网络写作,她说:多亏有了网络,我现在才有可能写点真情文字——尽管对自己的创作还不满意,但是网络至少给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空间:“只有在夜里四点,在最容易死亡的时间,我的可爱的文字,滚动着舒展开,舒展成一团美丽的卷云,穿过淡黑透明的夜幕,湿润地、无声地触摸我的恶梦,把我触摸成一个干净透明的美人。我的手就变得光滑柔软,我的柔若无骨的手就自动地走到我的键盘上,打下一排排美丽的文字。”【26】
23.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男,本名李勇,1971年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就职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和知名网络人。现为教育部所属语文出版社文化图书部主任。
年过而立后,李勇突然醒悟,自己无发财之能,无当官之才,也无做一个名记者替民呼吁之胆量和机缘,便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犹如少年时孤身进山持斧伐柯。十年砍柴的写作游走于古代历史文化和当下时事政治之间,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华商晨报》《新京报》《潇湘晨报》《钱江晚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开设时评专栏或文化专栏,目前已出版《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皇帝、文臣和太监——明朝政局的“三角恋”》《晚明七十年:1573—1644从中兴到覆亡》《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等著作,在文坛中引发巨大反响。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是十年砍柴的得意之作。中国文人评点和研读《水浒传》的历史可谓久远,但无论是金圣叹还是后起的张恨水、孟超、牧惠诸先生,大多没有逃脱对《水浒传》谋篇布局、文字精妙的研评范畴,偶有老吏断案的发明,但整体上都没有特别的创新。但十年砍柴这本《闲看水浒》打破了此前谈论水浒囿于玩味词藻的文章学的旧有框框,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用法律、经济诸方面的眼光来审视,从出色的文字后面看出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酬定律,这是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知识结构重组、文明变革、民主自由的普世思想影响十年砍柴的必然结果。从刘备、宋江、唐僧的“无能”之能里,砍柴看出他们占领道德至高点和无所不能的厚黑手段;从街头赌博做局,看出中国的政治其实多半就是“下三烂”的做局,还要美其名曰“政治智慧”;“从官军为什么不如民团”里看出宋代统治者修文偃武的尴尬,“只有在现在民主社会,文人统军、武人治军,既能避免军人干政,又能保证常备军的战斗力”;从“那些失败的生意人”里看出商人不能因纳税保护自己利益、主张自己的政治权利,饱受官方的压榨,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只有更加为富不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利益,从而种下了普通老百姓的仇富心理,成为夹在风箱中的老鼠;从施耐庵对女人的态度里看出“中国毕竟产生不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具有终极关怀的作家”,从而把目下疯炒的“女体盛”,看成是对人的尊严的挑战等等,都不难看出砍柴在评读《水浒传》时的独特视角。
十年砍柴的精细,不只在读书有敏锐的触角、独特的视野,还在于他联系现实生活时点到为止,既让读者有适度的联想空间,亦让自己不背上太多的“影射阅读”的“恶名”,每每读到此处,读者便别有会心。他在谈及梁山二把手生存之道时,说梁山这些强盗的“表态学”真学得好,需要站稳立场时绝不会站错,赶快表态支持上峰的安排以及被挟持的所谓“民意”,凡是经历四九年后历次整人运动的过来人,看到这些地方真有痛彻骨髓的悲凉。虽然我认为他把周朝伐商朝,喻为英美打伊拉克,同时自作多情地在序言中说“我们党”,做出对一党独裁期望甚殷的幻想,不管是言说策略还是偶尔的走火,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我还是要趁机来一个“表态学”,砍十年的柴,真没白砍,他揭示了中国离现代文明还多么遥远的残酷现实和丛林法则。只有把紧密团结在以****制度为核心周围的柴砍光,才能真正破译出残酷博弈的丛林法则。除了有胡适先生无一日不拱一卒的韧性精神外,或许这是他用甘冒破坏环境的网名,来行走于网络和真实世界的意图之所在。【27】
《晚明七十年》是十年砍柴的又一力作。晚明的这一段历史,如此书的附题一般,“是从中兴到覆亡”的一个曲线。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历经“多年的风雨”已到了烂熟的程度。所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痼疾都一起来缠着这个巨人,是向生还是向死,是补天还是凿船,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取向。晚明错综的矛盾演绎出了一幕幕大戏,令人瞠目也令人叹惋。
晚明的社会,也是中国皇权制度下所有弊端的典型集合体。把这一时期的问题梳理好了,分析透了,也就是抓住了研究皇权制度弊端的要窍。十年砍柴孜孜不倦地研习晚明史、书写晚明史,可以说是大有深意在。
在《晚明七十年》里,作者的笔触是从万历首辅张居正上台写起,从这个时候起,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十年砍柴抓住了四个典型人物来描述——即张居正的“救时”,万历皇帝的“怠政”,魏忠贤的“乱政”和崇祯皇帝的“无力回天”,这四个人在时序上的排列决定了明朝最后的命运。张居正是有所为,万历是无所作为,魏忠贤是恣意妄为,到了崇祯又想有所为。但是,轮回了这么一圈,再有所为挽救明朝命运已是为时已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论:晚明的内忧外患在崇祯年间一起迸发,溃烂莫可救。根本原因就是16、17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在世,也难力挽狂澜。
士人政治为何走到了尽头?是因万历后期和魏忠贤专权时期对正直士人的打压、对吏治的松弛放任,使得文官集团以自保为重、以私利为要,正气正风荡然无存,国家危殆无人关心。大明朝就如一部无人驾驭的马车,一步步滑向悬崖,终至灭亡。
制度之亡,是任何行政高手都不能化解的。这就是十年砍柴在书中为明亡所做的诊断。
这部通俗历史著作不仅立意深刻,且写作特色也令我颇感新鲜。
十年砍柴在讲述这一段历史时,最不易的是做到了举重若轻,将四个人的故事逐一讲完,一部纷繁错杂的晚明大观也就尽在其中了。在通俗断代史的写作上,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这部书的各个篇章,也同样有要言不烦的特色。它是由一个个简洁的短章组成,一节讲一个故事,前后呼应,连缀成串,从细微处见出大历史的壮阔波澜。【28】
十年砍柴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对中国文化体会之深,对其中的某些潜规则厌恶至极,很难有出其右者。他选取的对象都是大家熟悉的老生常谈,却在这些常谈中见微知著,重谈出自己的新意,力透纸背,阐述着自己的思想。他曾红透“天涯”等各论坛,但随着垃圾的沉渣泛起与网络言论的故步自封,十年砍柴这样的智者与思者已经很难存身于斯了。
(张梦航)
24.王小山
王小山,东北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据此推算应该是65后人。当代中国著名网络写手,媒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公共知识分子。曾供职于多家媒体,曾为《南方体育》《南方周末》等媒体撰写专栏。2003年末跟随程益中创建《新京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文化娱乐部主编,而后又曾担任搜狐总编辑助理,现就任于《体育画报》中文版,担任首席记者兼主笔。目前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
从2011年开始,他先后出演了多部电影,如《幸福59厘米之小马》中演放屁男;获得了49届金马奖最佳影片的《神探亨特张》,他在其中扮演盗贼;还有由张元导演的首部网络贺岁片《床上关系》,王小山在片中又是出演小偷,因此获得“小偷专业户”之称。现在他新浪微博的个人简介写为:演员、出版人、音乐策划、专栏作家。
王小山于1997年开始接触网络,曾用网名“黑心杀手”“打伞和尚”“白雪皑皑”“大家乐”等。为网络黑通社写作派的开山鼻祖,人送名号网络“四大杀手”之首,也是业界公认的全国十大网络写手之一。王小山是互联网上的狼,他冷静,他尖锐,他目光犀利。在网络世界里,王小山操起一挺挺机关枪,镇静地、疯狂地扫射。明星龙套谁秋雨,影视足球皆晓庆,传媒奥运****坨,大款美女牛粪花,无一不在王小山的密集扫射之列。【29】
王小山结集出版的作品有《大话明星》《比比谁无耻》《这个杀手不太冷》《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亲爱的死鬼》《又厚又黑红楼梦》等。
对自己的写作,王小山知道有人欢喜有人骂,他不是很在意。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管是骂人还是夸人,别人觉得好或者不好他也不欣喜也不恼火,孩子丑还有自己爱,如果自己的作品真能深刻影响他人的喜怒哀乐,那也算是功德一件,自己也没白忙活写一场。
王小山并不认可别人对于他天马行空的写作风格概括为戏说,他给自己的定义是“胡说”。他认为戏说基本还是建立在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故事的基础之上,而他的胡说确实架空于历史现实的。王小山曾坦言自己并不擅长诗歌文学,他自己的作品多是毫无顾忌、无拘无束的成品,如果说自己欣赏的小说,他喜爱的作家有贾平凹、王朔、莫言,其次还有余华和王小波。
2006年出版的《亲爱的死鬼》是王小山极具代表的一部作品,他一改往日不羁的写作风格,造词弄句颇具一番文人韵味,与以往简明轻快的创作完全不一样,这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大突破。笔者认为,要写作的话,写手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写文章,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写作主题,抑或可以颠覆自己固有的原则理念改变结构,但是像王小山这种排山倒海式的颠覆,确实是令人倍感意外。
虽然王小山多次带给了读者惊喜,但是《亲爱的死鬼》这样鬼斧神功地摇身一变,的的确确也反映了王小山深不见底的写作功力。他也许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就在这个时代他告诉了大众,作家要想在文学写作上彻底颠覆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也表明了文学写作这条轨道,延伸的方向远远可超出我们的想象。
不管是对《三国演义》狂热喜爱的读者,抑或是对四大名著涉猎不多的读者,都能得到一些惊喜。《亲爱的死鬼》以他独到的叙事手法,将张角、关羽、刘备、张飞等一些历史人物深刻地带回了读者的视野。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角色,王小山几乎没有偏袒地着墨不多,但是却细腻地刻画出了人物突出的个性,也难怪网友感叹,希望王小山能进军剧本界。读者在这本书里,一面要为蜀国鸣不平;感叹关羽的悲怆,一面也为诸葛孔明惋惜不已。沉醉在这本书中,不知不觉炎热时节都不再扰人心烦。
纵观现在的影视界,对于历史人物戏说塑造的现象比比皆是,《戏说乾隆》《大明宫词》《荆轲刺秦》《大话西游》等屡见不鲜,此类演绎也的确迎合了人们的口味。《亲爱的死鬼》是一种更新颖的理念,以现代人的视角描绘古色古味的历史题材,而且是“胡说”非戏说。
也许是发家于网络,王小山这部《亲爱的死鬼》在学术界并没能成功放射一颗卫星。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其中许多栩栩如生的描写,人物复杂的性格、多舛的命运刻画,都令人称道,堪称《三国演义》第二。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军事统治斗争,鲜明的护刘反曹的传统思想和儒家仁政说,赋予了其时代的新意;斥责了混战年间苛政带给黎民百姓的疾苦;渴求社会安定,君主仁明。现实意义被诠释而不显山露水。
在业界,《亲爱的死鬼》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这本书的出版社却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和支持,第一次就印制了20万册。这样的高数据,对比王朔的《看上去很美》第一次印制是10万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寄予了王小山高度的信任,也足可见此作品的魅力所在。
王小山有一种魔力,在中国现代的网络写手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一想起就可以让人嘴角上扬的一个人。无论是其名声卓著的《大话明星》或者是后来两本可能影响力稍显弱的作品,《亲爱的死鬼》为王小山又带来了足够的关注度。这本书被誉为“揭开名著人物的另外一面”的作品:白龙马的前身是500年前的吕布;林黛玉成了林冲的掌上千金;唐僧成了关羽的秘书;秦琼在麦城救下的竟然是关公;贾府的好邻居是饼店小二武大郎。
我们很容易迷惑在这个光怪陆离、闻所未闻的世界里,感到困惑却又觉得有意思,百晓生曾经总结过:“在这本书里,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关公战秦琼宝玉爱貂蝉,打破的就是写作的‘法度’及普通人对传统文化、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敬畏之心——儒以文乱法,恰恰是写作的本质。这种写作所造成的效果,就是让读者捧书大笑之外能够愉快地生活下去。”王小山自己曾在本书火了以后悄悄地回到广州,他觉得南方这片土地是自己的福地,无论这个或虚构或有现实影子的“亲爱的死鬼”是谁、身在何方,还是给广大的读者网友带来了欢乐。他总是自嘲一般地表明自己是无意义地写作,但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他笑容背后的用心良苦。黄集伟曾经评价王小山,他所具备的刻薄实则珍贵,他以自己慈悲的心怀,用简单质朴的思想,裹着寒光凛凛的防护外衣,只不过是不忍心看着那些魔鬼身材婴儿脑袋或婴儿身材婴儿脑袋的家伙一个接一个往下流坑里跳罢了——更有甚者,他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文字从下流底线之下一个个地往上捞人。
客观来说,王小山属于这样的一类人,如果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安逸享乐着,这个平时潜伏在社会中的透明人会忽然闪现,给人以当头棒喝一下;他想告诉那些在物质文化中迷失自我,渐渐找不到文化本质真谛的时候,去分清事情的黑白,而且就是以他自己的方式。
(曾思敏)
25.西门大官人
西门大官人,男,原名不详,60后,曾用笔名希梦、西门等,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祖籍河北,现居北京。诗人、剧作家,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曾是天涯社区著名写手。1985年开始文艺创作,创作题材广泛,先后从事新闻记者、电视编导等职业,他创作或参与的40多部电视剧、文学作品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还在早些时候,西门就喜欢上了网络,虽然他的写作在线下已经小有成就,但初次“探网”的西门却小受打击。当他第一次在天涯网上贴出自己的网络处女作《情侠三部曲》,一连多日,竟无人点击,很快就被挤得无影无踪。西门开始重新认识网络,认真地分析了网络的形式和特点。在其后的差不多一年时间,他的《大刀向爱情们的头上砍去》《送你一只新乳罩》《睡在花瓣上的夜》《对岸》等一系列网络短篇纷纷在天涯问世,西门人气直升。
2000年11月8日至2001年4月4日,西门于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在天涯舞文弄墨连载了自传体小说《你说你哪儿都敏感》,引起重大轰动,一批批《敏感》迷如影随形,欣喜若狂,被这部书的文风和真实震撼。西门从此蜚声中国网络文学界。
其后不久,西门发现他的小说竟在全国几十家网站上有,并且有的将作者的名字都改了。为此,他非常生气,声明没有授权的网站必须在一个月内撤下作品,否则将诉诸法律。也因为此,他觉得网络没有版权保护,以后在网络上连载的作品也就少了。《谁的莲衣》只在网上连载了部分就中断了。后来干脆以写电视剧为主,很少进行网上创作了。他的电视剧作《红粉世家》等在央视多个频道长播不衰,很受欢迎。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你说你哪儿都敏感》(出版时改为《说好一言为定》)、《谁的莲衣》《骚戏》《红粉世家》、诗集《曾经一样的流浪》等,电视连续剧《红粉世家》《香粉世家》《情史》《雪琉璃》《我的三个母亲》等。
《你说你哪儿都敏感》无疑是西门的网络代表作。故事由风景秀丽的云涯山开始,主人公西门虹美院毕业后到南方一家电视台工作,正式上班前他去云崖山寻雨,在这里他和美丽的叶雨邂逅。在一场突发的山洪中,西门虹救下了遇险的叶雨,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一夜的短暂激情后,叶雨留下一个“两年之内如果你能找到我,我会给你一生的幸福”的承诺不辞而别。
工作中西门与同是电视台新人的王林结成生死之交,四个月后王林丧身车祸,西门痛不欲生,消沉之际迷上网络,并结识了一位网名叫ZHIJIA的女孩。
璇璇是王林生前介绍给西门的女友,不料她却是西门与警局联合抓嫖时拍过的一位嫖客的女儿,但当时因拍摄不好,事情并没有捅出来。西门的领导白忠为报私仇,以西门的名义向市里举报身为领导干部的璇璇父亲,从此西门陷入重重圈套和危机。
西门在网上与ZHIJIA坦诚交往,生活中却屡遭磨难。王林的恋人苏楠暗恋西门,两人结为姐弟,为帮西门她假意爱上白忠,西门不明真相与她恩断义绝,璇璇和西门同居后也因误解愤然离去,西门被单位除名回家乡之际和ZHIJIA相约见面一诉苦衷,不料在路上被人打昏,两人失之交臂。
西门不敢回家,为了复仇和治疗躲到山里一家工厂谋生。他还能站起来吗?在云崖认识的那个女孩还会出现吗?璇璇会不会回到西门身边?ZHIJIA死活都要见他一面,他们的相见又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