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鸟儿也只能在沙地郡县才能看到,原因有时易于推测,有时却很难猜想。泥色雀鹀在那里,显然是因为倾心于北美短叶松,而短叶松迷恋着沙地。沙丘鹤在那里,显然是因为喜爱僻静之地,而在别处已经没有僻静之地了。但是,为什么丘鹬喜欢在沙地区域筑巢呢?它们的选择并非出于食物之类的世俗原因,毕竟更肥沃的土壤里才有更多的蚯蚓。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自认为找到了原因。雄丘鹬在奏响空中之舞的“嘭嚓”序曲时,就像是穿着高跟鞋的小个子女士;地面如果长满盘根错节的浓密植被,它就不易展露风采。但是,在沙郡最贫瘠的牧场或草地上,至少到四月,除了苔藓、葶苈、碎米芥、酢浆草和鲽须之外,在最贫瘠的沙地上没有其他遮蔽,而这些障碍对于短腿鸟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雄丘鹬可以在此得意地昂首阔步或忸怩作态,不仅没有任何阻碍,而且能让到场的或期盼已久的观众一览无余地欣赏它的表演。在这个小环境里,一天中只有一个小时,一年中只有一个月是重要的,两性中或许只对一方是重要的,这些与生活的经济水准当然毫不相关,却决定了丘鹬对栖居地的选择。
经济学家们目前尚未试图让丘鹬迁居。
漂泊之旅
自从古生代的海洋淹没这片陆地以来,X就开始停留在石灰岩脊中。对于一个被封存在岩石里的原子来说,时间是凝滞的。
一棵大果栎的根向下扎进一道裂缝,开始撬开岩石、吸取营养时,变化发生了。一个世纪转瞬即逝,岩石风化了,X被拉出来,进入生命世界。它助长了一朵花,花变成了一颗橡实,橡实养肥了一头鹿,鹿喂饱了一个印第安人,这些都发生在一年之内。
X停留在这个印第安人的骨骼里,再次经历了追逐和逃亡,盛宴和饥荒,希望和恐惧。这些事情给它的感觉,就如同每个原子在时刻发生的化学推拉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在印第安人告别大草原后,X在地下没躺多久就进入了大地的循环系统,开始了它的第二次旅行。
这次把它从泥土中吸收出来的是须芒草的支根,它被安置在一片叶子上,随着六月大草原的绿色波浪一同起伏,一起完成贮存阳光这一普通的任务。这片叶子还要完成一项不寻常的任务:为鸻蛋遮阴。兴奋的鹆鸟在高空盘旋,倾情赞美着某种完美的事物,或许是它的卵,或许是阴影,或许是草原上那一片朦朦胧胧的粉红色福禄考花。
鹆鸟启程飞往阿根廷时,所有的须芒草用长长的新穗向它们挥别。当第一批大雁从北方飞来,所有的须芒草闪烁着葡萄酒红的色彩时,一只谨慎节俭的北美鹿鼠把X所在的叶子咬下来埋在地下的巢里,似乎是要藏起一点小阳春,免得温暖全被寒霜偷走。但是,一只狐狸拘押了鹿鼠,霉菌和真菌毁掉了鹿鼠的巢穴。X又一次躺在了泥土中,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接下来它先进入一丛垂穗草,再进入一头野牛,再进入一堆牛粪,然后又回到了土壤。之后是一株紫露草、一只兔子、一只猫头鹰,最后是一丛鼠尾粟。
一切行程都有尽头。这场旅程在一场草原大火中结束,火把草原上的植物变成了烟、气体和灰。磷原子和钾原子留在灰烬中,氮原子却随风而逝。一个旁观者或许会由此预测到这出生物学戏剧的早早收场,因为大火耗尽了氮之后,土壤也会失去植被,被风吹走。
但是大草原有着两手的准备。草原因为火变得稀疏,种种豆科植物却在火后茂密丛生:草原苜蓿、胡枝子、野菜豆、野豌豆、灰毛紫穗槐、车轴草和赝靛,每一种豆科植物都把自己体内的细菌藏在支根的根瘤里,每一个根瘤都从空气中抽取氮,使其被植物吸收并最终进入土壤。因此,大草原的储蓄银行中通过豆科植物存入的氮,要比其在火中支出的氮多得多。大草原是富有的,这一点连最低等的鹿鼠都知道;然而大草原为什么这么富有,在岁月的流逝中却很少有人问起。
在每一次动植物之旅中,X躺在土壤里,被雨水冲刷,一寸一寸地向山下滑去。鲜活的植物通过贮存原子来延缓这种冲蚀,死去的植物则把原子封存在腐烂的组织里。动物吃掉植物后,把原子径直带往山上或山下,具体带往何处还得取决于动物死亡或排泄处比它们的进食处更高还是更低。没有哪个动物会意识到,它死亡时位置的高低要比死亡的形式更重要。一只狐狸在草原上抓了一只金花鼠,把X带上山,来到它安置于悬崖边的窝。随后,就在那里,一只鹰杀死了狐狸。垂死的狐狸能感觉到它在狐狸国度的生命篇章就要结束,却不知道一个原子的漂泊之旅即将揭开新的一页。
一个印第安人最终得到了鹰的羽毛,并将它献给了命运之神。他认为这些神会对印第安人恩宠有加,但他并未想到,诸神或许正忙于投掷骰子来对付地心引力,而鼠和人、土壤和歌声,可能都只是阻碍原子向大海进发的方式而已。
有一年,X正躺在河边的杨树上,一只河狸把它吃掉了。河狸觅食的地方总要比它死去的地方高得多。河狸所在的池塘在一场严霜中干涸了,河狸也饿死了。春天来临,X搭载着河狸的残骸,顺着融雪引发的洪水流向山下。每小时失去的高度都比先前个世纪更多。最后,它停留在一个回水形成的牛轭湖的淤泥里,先后被一只淡水鳌虾、一只垸熊和一个印第安人吞下肚去,并随印第安人长眠于河岸边的山丘下。某个春天,牛轭湖的水流冲塌了堤岸,短短一星期的洪水冲击后,X又一次回到了它曾被禁锢的古老监狱一大海。
一个逍遥快活于生物界的原子太自由了,根本不知道自由的价值所在。一个回到大海的原子则不记得什么是自由。每当一个原子迷失在大海中,大草原就会把另一个原子从风化的岩石中拉出来。唯一确定的事实就是,生物必须努力吸收养分,迅速生长,不断死去,以免原子所失多于所得。
根的本性就是钻入裂缝。当根系把V从母体岩脊中释放出来时,一种新的动物已经应运而生,并且开始清理草原,使之适应自己的法则和秩序观。一群牛翻起了大草原的草皮。1栖身于一种名叫“小麦”的新草种之中,开始了一连串一年一度、令人晕头转向的旅行。
过去,大草原依靠动植物的多样性而存在,所有的动植物都各尽其能,通过合作与竞争,使持续的发展得以实现。不过,种麦子的农场主只是某些类别的建设者,在他眼里只有小麦和牛群是有用的。他看到无用的鸽子成群地落在小麦上,于是很快就让鸽子从天空中消失了。看到麦长蝽接替了鸽子的偷窃工作时,他怒气冲冲,因为麦长蝽这种无用的东西小得让人无法消灭。但他没有看到,过度种植小麦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被春天的急雨冲刷得光秃秃的。在水土流失和麦长蝽为小麦种植业画上句号时,V和它的同伴已经顺着河流往下旅行了。
当小麦帝国崩溃时,拓荒者开始向古老的草原学习。他们在家畜身上贮存肥力,通过种植吸收氮的苜蓿来增强肥力,并种植扎根很深的玉米来挖掘下层土壤的潜力。
不过,由于他采用了苜蓿以及其他新式武器来防御土地流失,结果不仅要维护原有的耕地,还要开发新的耕地,而新的耕地转而又需要维护。
因此,尽管有了苜蓿,黑色的沃土层还是越来越稀薄。为了减少土地流失,水土保持工程师建了水坝和梯田,陆军工程师则修建了堤防和侧坝,从而拦住土壤,不让其被水冲走。河流不再奔涌,河床却升高了,因而影响了航运。所以,工程师们建造了像河狸池塘一样巨大的水塘。V就在这些水塘中的某一个里落户了,它从岩石到河流的旅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就已结束了。
刚到水塘时,1多次穿梭于水草、鱼儿和水禽之间。但是工程师在修建水坝之外还修了下水道,所有从远山和大海那里俘获的战利品,都流进了这些下水道。原子们当年曾在白头翁花中欢迎鸻鸟归来,现在却被囚禁在油乎乎的污泥里,不知所措’毫无生机。
根系仍然钻入岩石之间,雨水仍然冲刷着田野,鹿鼠仍然藏起小阳春的纪念品。参与过消灭鸽子的老人,仍然叙述着群鸟扑腾的盛景。黑白相间的水牛仍然在红色的牛栏间进进出出,为巡游的原子提供着免费的通道。
旅鸽纪念碑
为了纪念一种鸟的消亡,我们竖起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诉说着我们的哀伤。而我们之所以哀伤,是因为人们再也不能看到那些成群结队飞过天空的鸟阵了。它们曾经飞过三月的天空,为春天扫清道路,它们曾经占领威斯康星州的森林和草原,将残留的冬天驱赶。
曾经有幸在年轻时见过旅鸽的人,现在依然活着;那些曾经被这阵疾风洗礼过的树,现在也依然活着。然而十年后,还能记得这些鸟的,只有最老的橡树。也许到了最后,只有最古老的山丘还记得它们。
在书本和博物馆中还能看到旅鸽,但那只是雕像和图片,它们已经无法感到艰难,也无法感到欢乐。书中的旅鸽无法从云间俯冲,惊得小鹿疾奔寻找躲藏的地方;也无法在密荫树林中有力地拍动翅膀,赢得雷鸣般的掌声;它们无法在明尼苏达州新收割过的麦田里吃早餐,随后享受加拿大的越橘。它们感受不到季节的变迁,感受不到阳光的触碰,也感受不到风雨的拍打。它们永远存在,但永不鲜活。
较之现在的我们,我们的袓先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也不好。
他们必须为了生活努力,而这是旅鸽不幸的根源。我们现在感到悲伤,也许是因为我们并不能确定这种交换是否值得。不可否认,各种工业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可是工业产品能像旅鸽那样,谱写春天的荣耀之歌吗?
自从达尔文让我们瞥见物种起源的一角以来’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知道了以前各代旅人都不知道的事,即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和其他的生物是平等的同路者。这就是说,我们应当对其他的生物抱有亲缘之情,彼此之间和谐共处。我们应该为生物界的宏大和持久而惊叹。
自达尔文之后的这一个世纪里,我们首先应该明白,虽然在生命这艘探索发现的大船上,人类成了船长,但不是这艘船前行的唯一目的;我们的袓先之所以会假定自己是唯一的中心,是为了在黑暗中为自己鸣笛。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但我担心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一个物种哀悼另一个物种的消亡,是太阳底下的一件新鲜事儿。杀死了最后一头猛犸象的克罗马努人,脑海中想到的是烤肉;射下最后一只旅鸽的猎人,心中赞叹的是自己的枪法;用棍子打死最后一只海雀的水手,则什么都没想。但我们,我们这些失去了旅鸽的人,为我们的损失哀悼。如果换作是我们消亡,想必旅鸽是不会为此哀悼的。这是证明我们比其他动物优秀的证据,而杜邦先生发明的尼龙袜和万尼瓦尔-布什先生发明的炸弹不是。
这一块犹如栖落在峭壁的游隼的纪念碑,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高临下地环视着宽阔的山谷。每逢三月,它会注目飞过的雁群,听它们对河流讲述苔原那边更清澈、更古老、更幽闭的水域。到了四月,它迎来紫荆花开又目送紫荆花落。在五月,它将看到花朵绽放在漫山遍野的橡树枝头。林鸳鸯在椴树中寻觅中空的树干;金色的蓝翅黄森莺摇落河柳的金黄色花粉;白鹭在八月的沼泽上亮相;鸻鸟在九月的天空中吟唱啼鸣;山核桃“啪嗒”一声掉进了十月的落叶;冰雹将十一月的树林打得“嘎吱嘎吱”直响。但再没有旅鸽经过,旅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这一个在岩石上无法飞翔的青铜雕像。游客可以读到碑文,但他们无法想象旅鸽飞过天空的样子。
经济伦理学家告诉我们,悼念旅鸽只是一种怀旧情结。因为即使捕鸽者没有消灭旅鸽,农场主也会为了自己的庄稼而除掉它们。
这种说法和那些特殊真理一样,可以让人认同,但并不是所谓的理由。
旅鸽是生物界的一场风暴。旅鸽是两个强大而无法相容的对立电极一土壤中养分和天空中的氧气一之间孕育出的一道闪电。每一年,羽毛风暴会席卷整个北美大陆,旅鸽从森林和草原的累累果实中汲取养分,又在旅途中将养分热烈地燃烧。和其他的连锁反应一样,随着旅鸽风暴的强度降低,鸽子愈发难以存活。捕鸽者减少了旅鸽的数量,拓荒者切断了旅鸽的燃料,旅鸽的生命之火也就逐渐熄灭,直到再也无法吐出一丝轻烟。
时至今日,橡树依然对着天空炫耀自己的累累果实,然而那场羽毛闪电早已消失不见。蠕虫和象鼻虫依然在缓慢地移动着,无声地执行将闪电从天空引来的生物学任务。
令人扼腕的并不是旅鸽的消亡,而是它们居然在巴比特时代来临之前活过漫长的岁月。
旅鸽深深爱着它的土地。它们生存的信念来自对成串的葡萄和饱满的山毛榉坚果的强烈欲望,丝毫不把漫长的里程和频繁的季节更迭放在眼里。如果今天它们在威斯康星州没有获得免费的食物,明天它们会在密歇根州、拉布拉多半岛或田纳西州搜寻。它们喜欢当前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总是会在某些地方出现;寻找这些东西很简单,只需要广阔的天空,以及用力挥动翅膀的意愿。
喜爱已经不复存在的事物,又是太阳底下的一件新鲜事儿。这一点,大多数人类和所有的旅鸽都不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美国,把命运看作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在寂静流逝的岁月中闻一闻此间成长的山核桃树―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可能的;要实现这些其实很容易,只需要广阔的天空和用力挥动翅膀的意愿。正是通过这些事情,而不是通过布什先生的炸弹和杜邦先生的尼龙袜,我们可以客观地证明:自己比动物更优越。
弗兰波河
有些人从未在野外的河流中划过独木舟,或者划独木舟的时候总有向导在船尾陪伴,他们会觉得旅行的价值就是欣赏新奇的事物,做些健康的运动。我过去也这样认为,但在弗兰波河遇见两个大学男生之后,我改变了想法。
洗好晚餐的盘子后,我坐在岸边,看着一只公鹿在河里寻找水草。
突然,这只鹿抬头朝着上游竖起耳朵,之后便蹦跳着跑到了很隐蔽的地方。
在河流的转弯处,出现了让公鹿惊慌的原因:两个划着独木舟的男孩。看到我们,男孩们朝我们靠近,想和我们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