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应该显得比下属显得更为成熟和老练,显得更加有礼貌。如果一个领导不善于言辞表达,那么就一定会影响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一个会说话的领导,却总是能够得到下属的拥戴,也总能够获得上级的赏识。
通过倾听和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为一个领导,倾听部下的谈话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不会倾听部下谈话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到许多下情。闭目塞听,只能使你成为孤家寡人,同时也会使你的工作脱离实际。
工作的积极性来源于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满足已基本不是问题。员工期待解决的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精神满足。领导的赞扬是员工精神满足的重要方面,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非常的强大。问题是作为领导的你,知道该称赞哪个员工,这个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称赞吗?倾听下属的谈话,可以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
1.攻心为上
做领导容易,做好领导并不容易,特别是做一个受下属尊敬爱戴并信任的领导就更不容易了。领导和部下之间。因为职位的不同,而导致了地位的不同,但地位不同并不代表着他们的人格有差别。摆正自己与部下的位置,把部下视为良朋知己,而不是奴仆。放下架子,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善于接受人家正确的批评,做一个平民领导,就能消除部下隐藏心底的防线,获取对方的尊敬和信任。
所以,当领导的你如果以为自己职位高一些,就只会对部下发号施令,指手画脚,这只能割离了你和部下的关系,使部下离心。相反,与部下打成一片,则更显你作为领导的风度。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性格,满足他们的需要,赞扬他们的优点,只会使你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2.恩威并用
领导都有自己的威严,威严是因为职位而形成的。同时,平日的批评、命令也表现了你威严的一面。但是只有威严的领导是不全面的,对于开展工作也不利。因为对这样的领导,员工一般都是敬而远之。如果一个领导想赢得员工尊敬的同时,还想令对方信任的话,“恩”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赞美就是一种“恩”。了解下属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也是“恩”的表现。
和蔼地、诚恳地倾听部下的谈话,聆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你的领导。倾听中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喜好;明白他们的特长或特点,你就能做到知人善任,胸有成竹。
用威严暗示他们你的职责所在,而用你的关心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尊重与重视。
不要让你的指责像一个家长
领导批评指责下属,不可采用“家庭式”的指责方法。什么叫“家庭式指责法”呢?下面略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王佳把一份誊写完的报告交给科长,科长一看,便皱着眉头说道:“你的字怎么写成这个样子?蹩脚不说,还这么潦草。去,给我重抄一遍,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写。”王佳满脸通红,拿着文件讪讪走了。从此以后,小王远远看见科长就赶紧掉头走开,唯恐躲之不及,更不要说什么去积极配合他的工作了。
案例二,陈经理一走进办公室,便唠叨开了:“你看你,怎么把废纸篓放在这里?难看不难看?”“小刘,我昨天不是让你把头发剪短的吗?怎么还是这副披头散发的样子?”“哎哟哟,瞧你这办公桌,简直像垃圾堆!”陈经理一边说着,一边走出办公室。众人刚刚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陈经理又伸出头来嚷道:“喂,你们都听好,今天可不准再提早吃饭!”
案例三,“小张啊,我这可是为你好。”办公室主任老王一面说一面把沾在小张衣领上的一小片枯叶拂掉,“这件事我已经和你谈过好多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小张眼睛看着窗外,对王主任的话置若罔闻。
不难看出,上述的领导都用了“家庭式”的指责法。那位科长如同严父。一点也不给下属面子,搞得王佳非常狼狈,失去了搞好工作的信心。陈经理是“婆婆嘴”,事无巨细,唠叨个没完。老王则像个教子无方的慈母,对不听话的孩子束手无策。
下属不是孩子,既不可以溺爱,也不可以过分严厉。像那位科长,面对那种情况,他可以对王佳说:“你的字写得太潦草了,打印起来有些困难,希望你重新誊抄一下。另外,你经常要搞这类工作,有空的时候可以练练字。”这样,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也不至于让下属下不来台。陈经理对于那些小事,则应该视若无睹。假如觉得有必要整顿,不如干脆把全体人员召集起来,说一下劳动纪律和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的问题。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不显得婆婆妈妈。王主任对小张则应该严肃一点,国有国法,厂有厂规。屡教不改要受相应的处分,哀求苦恼只会丧失领导的威信,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家庭和工作场所不同。家庭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组合而成的,由亲情紧紧维系着,这和以劳动契约为基础而结合的工作关系根本不一样。即使工作场所的气氛非常平稳,也不可能像一家人。在家庭中,再没有道理的指责,都会因为亲情而得到谅解、理解,好管闲事也不会引起反感。在工作中,不适当的指责给双方带来的损害,日后不管你怎么苦心挽回,要恢复都是困难的。领导者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多挑下属的优点
有些下属经常对领导溜须拍马,并以此为天经地义的事,而要让领导拍下属的“马屁”,就有点儿让人难以接受了。其实,出于把单位搞好的目的,领导对下属奉承也是在理的。例如,有一件任务是领导者和其他任何下属所做不来的,要做成此事,只有一位下属有可能。那么,做领导的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过去,对这位下属多做鼓励,阿谀奉承几句也要在所不惜。
切记,领导者“拍马”要“拍”有所值。“拍马”之后还不能让下属看出迹象,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程度。
领导这样做,同样会得到大多数下属的信任。他们甚至会以为领导者礼贤下士,没有“官架子”云云。总之,做了这类事情,同样有助于建立领导个人的威信。
作为领导应该破除“等级观念”,下属的“马屁”该拍还是得拍。可又不能频繁使用这一招。如果你经常拍下属的“马屁”,会让人认为你没有能力,一味地依赖下属。久而久之,下属们对你也就失去了信心。失去威信和信任感的领导,也做不长领导了,这是必然的规律。
常言道:“恭维不蚀本,舌头打个滚。”要笼络下属,奉承是一件轻巧实用的武器,又用不着你掏腰包,何乐而不为呢?
领导“拍马”要“拍得”有分寸,不离谱,要恰到好处,不能给下属肉麻的感觉。可以从日常细节人手,比如下属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第一次遇上他,可以摆出欣赏神色,兴高采烈地赞扬:
“这件汗衫很称你啊!”
“噢,打扮得叫人眼前一亮哩!”
“嗯,今天这样漂亮,有喜事呀?”
“你真有眼光,这衣服太帅了!”
有人穿了新鞋、烫了头发,甚至背了个新手袋,你也可以套用以上的赞词。不过记着,必须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说,否则就显得虚假和公式化。
除了打扮,也可以多注意下属的工作表现。某位下属刚好成功地完成了某项任务,或者顺利出差回来,别忘了恭贺人家,说:“你真棒,难怪老总器重你!”“你的干劲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旗开得胜,下一个任务又是你的囊中物了!”
这些说法并非叫你做人虚伪,而是多留意点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对你有一定的好处。
一般人总爱听赞美话,聪明的你就不妨大方一点,不妨多赞美一下别人。“这个意见不错,就这样做吧!”“真棒,你给我提供了一个好办法!”这样,下一次他会更努力地为你效劳。
鼓励是对下属最好的奖赏
古人指出,“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对于那些本性忠义的下属,一定要大胆施恩,以鼓励他的忠心。这样的话,有良心者能够忠心不二,为知遇者舍生忘死;有血性者,能够有一腔忠心的报国义气和情怀;有勇气者,面对强敌而毫无畏惧之心。而忠诚的下属,如果兼有智略者,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忠良人才当然人见人爱,人见人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下属为自己舍生忘死地工作呢?除了一定的给予之外,额外的奖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为谁都不想做一个平庸之辈,就像饲养的动物一样,都想得到主人的奖赏,从而比别的动物长得更肥更壮。所以作为“饲养者”要有两手准备,一个是鞭子,一个是食物(用现代话叫胡萝卜加大棒)。但切记,尽量少使或不使鞭子,多用食物,因为鞭子是辅助手段,是用来起警示作用的,如果鞭子使用多了,必然会像商纣王一样引起相反的效果。
使用下属单单靠物质奖励还不行,有些时候精神奖励更重要。因为人不单单需要物质,有时还需要精神,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以从古至今,凡是大政治家或事业上的成功者无不把精神奖励当作激励属下的重要手段,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奖牌、奖状之类的有别于物质的东西。
不要一味地注意属下的过失,事无巨细加以责备,这样很容易造成属下的不满。只有赏罚分明,同时尽量发现属下的优点,并给予奖励,方可渐成大气。
《菜根谭》中也说:“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心。”一位英明的领导者,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到这一点才行。
有一个金香蕉的故事颇能给人以启示。
在福克斯波罗公司的早期,急需一项性命攸关的技术改造。在一天深夜,有一位科学家拿了一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原型机,闯进了总裁的办公室。
总裁看到这个主意非常巧妙,简直难以置信,便思考该怎样给予奖励。他把办公桌的大多数抽屉都翻遍了,总算找到了一样东西,于是躬身对那位科学家说:“这个给你!”他手上拿的竟是一只香蕉。但别看香蕉小,却是他当时能拿得出的唯一奖励了。
其实,奖励不分多少,都能给人以激励。说得实在一点,因为它是一种荣誉,是固定收入以外的额外收入,是同等价值或者同等物品不能替代的五彩光环,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有人说,赞美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才干及其他积极因素的肯定,它能满足人们自尊需要。那么毋庸置疑,奖赏则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兴奋剂。所以,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手中“食物”会频频出手,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赠的“食物”比起被赠者的贡献要少得多。
理智地对待下属之间的矛盾
下属之间总会有出现矛盾的时候,处理这种矛盾是需要一定水平的。处理得好,化干戈为玉帛,共同进步;处理不当,矛盾终会导致“白热化”,到了这种程度,作为领导的你也就很棘手了。
当下属出现摩擦的时候,你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因此而风风火火,甚至火冒三丈,你这样的情绪对矛盾双方无疑是火上浇油。
当你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妨来个冷处理,不紧不慢之中会给人以此事不在话下垢感觉,人们会更相信你能公正处理,假如你自己先“一跳三尺”,那么,处理起来显然不太合适,效果也不会很好。
当矛盾双方因公事而发生龃龉时,“官司”打到你的跟前,这时你不能同时向两人问话,因为此时双方矛盾正处于顶峰,双方一定会在你跟前又大吵一顿,让你也卷入这场“战争”,双方也可能会因为谁最先说一句话而争论不休。
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在这个时候是争论不出个一二三的。这种细节的问题,也实在是难以证明谁是谁非。所以,你不妨倒上两杯茶,请他们坐下喝完茶再让他们先回去,然后分别接见。
单独接见的时候,请他们平心静气地把事情的始末讲述一遍,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插话,更不能妄加批评,而是要着重在淡化事情上下工夫。
事情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人所讲的内容当然会有所出入,并且都各有道理,你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不必去证明谁说得对。但是非还是要由你断定的,当你心中有数了,此时尽管是黑白已明,也不要公开说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影响两人的感情和形象。假如你公开站在其中一方这边,显然这一方就会觉得有了支持而气焰大涨,另一方则会觉得你有偏袒之心。
你不妨这么说:“事情我已经清楚了,你们完全没有必要吵得这么凶,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关键是你们要从大局出发,以后不计前嫌,精诚合作。”相信经过几天的冷静,双方都会有所收敛,你这么一说,双方有了台阶下,互相道个错,也就一了百了了。
如果纯属私事,你也应该慎重处理,千万不可以袖手旁观,因为两人私事上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这个时候,也要分别召见两人,但和处理公事不同。
对于他们之间的私事,你没有必要“明察秋毫”,评定谁是谁非,有许多私事是十分微妙的,看似简单,实则越处理事情越复杂,还可能会扯进来很多旁人,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就会影响公司的整体工作。
你不妨说:“我不想知道你们之间的那些事,但基于工作我要求你们通力合作,不允许工作受私事的影响,希望你们清楚这一点。”
俗话说:“钓鱼不在急水滩。”选择风平浪静的地方,选择风和日丽的时间,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的话,不但可能于事无补,说不定自己还会被卷入漩涡。这一切必须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