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6200000023

第23章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婆婆心理误区(4)

从今往后,想着就要和一个被人歌功颂德、在乡亲面前充满了优越感的婆婆相处一辈子,晓晓的心里真的忐忑不安。做菜时晓晓尽量按着她的口味来做,看电视她爱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的,反正事事顺着她。后来这种气氛还是被打破了,晓晓因为丈夫做事虎头蛇尾而生气地责怪丈夫的时候,婆婆听见了,以为晓晓在骂自己,很生气地指责晓晓不孝顺,说儿子娶了老婆不要妈。刚开始就这样对她,等她老了以后还不知要怎样虐待她。还说要不是她的女儿,他们能有这么好,还骂了一些难以启齿不堪入耳的粗话。晓晓很难过,看来婆婆有两个有钱的女儿,就不把自己看在眼里了!但是晓晓镇静了自己,说自己的老公不孝顺,晓晓不承认,得让老太太懂得感恩才行。

于是,晓晓开始分析自己的道理了:公公生病住院多久,老公就请假多久,办理后事全是老公一个人。那两个孝顺女儿又没事做,天天在家打麻将,更可恨的是在为公公(她们老爸)守灵的夜晚,竟然在灵堂里打扑克赌钱,气得老公把扑克撕了,两个大姑子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公脾气大。晓晓把这些说出来后,婆婆无言以对。也觉得儿子和儿媳妇对自己还不错,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但是这件事后,晓晓就开始懂得用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婆婆了,比如婆婆对自己的好,她都经常念叨着。当然每当这个时候婆婆也会回应晓晓,念叨的自然是自己的好。晓晓也是比较爽快的人,在婆婆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有理讲清楚,没理的事自然不做,和婆婆之间如果有个拌嘴什么的,都不带记仇的。事实上,晓晓是非常感激婆婆的,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从婆婆来后,晓晓的确省心了不少。她老人家除了肚量小、爱听奉承话之外。其他也没什么,要知道她老人家在乡下可是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热闹惯了的,在深圳,晓晓和老公上班,儿子上幼儿园,剩她一个人在家,无人聊天,也怪可怜的。

所谓感恩,说到底就是将心比心。和婆婆之间的交往就是如此,当你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包括婆婆的时候,婆婆自然可以体会得到。即使婆婆体会不到,你也可以告诉婆婆你的心情。至于你对婆婆所做的那些事情,婆婆自然会感激你。相反,如果你不顾一切地和婆婆争吵,你们之间的伤害也是互相的,这样只能让你增加痛苦的滋味。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自私心理的高级动物,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这种争斗大到集团利益,小到个人利益,包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在不停地“搏杀”。这种搏杀既有真刀真枪的以命厮杀,也有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斗智斗勇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自己不是同一个利益集团的人,对你不好,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只要和婆婆之间没有严重的本质矛盾,就应懂得以感恩之心去面对,这种“报之以李”的做法,婆婆还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生活中,你或许经常听到一些抱怨之声,再或者是亲人之间的互相挑衅,这些会破坏你的感恩之心。比如你明明对婆婆很好,婆婆和你也没有什么争执。但是你的小叔子突然对你说,婆婆背后说你舍不得给她买衣服,你会不会觉得很委屈?你会想:这个老太太,有什么事不能跟我说,怎么在背后嘀咕人家?

面对这件事,你千万不可怒火冲天地找婆婆对峙,一笑了之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可给婆婆买件衣服,然后以开玩笑的方式把小叔子的话说出来。如果婆婆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她会感觉不好意思,同时为你的大度而感恩。

孔老夫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德,就是要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品质,而且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心怀感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愤懑,也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婆婆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孙子

小芬每天听着大家说和婆婆之间的矛盾,心里觉得很欣慰,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婆婆。事实上,婆婆住在乡下,平时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和老公一起回家,而每次回家婆婆都为自己做很多好吃的,看着婆婆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小芬心里可高兴了: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好婆婆呢?

但是后来,小芬有了孩子。婆婆自然要从乡下来帮忙带孩子了。可是,婆婆却想把孩子带到乡下,小芬自然不同意了。她和老公商量说:“如果婆婆来帮我们看孩子,那最好;如果婆婆把孩子带到乡下去,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不能让孩子到乡下去,孩子这么小,正是吃奶的时候,不能离开妈妈。如果婆婆不同意,非要把孩子带到乡下,那么我就自己来看孩子好了。大不了,请个保姆也一样!”

老公和婆婆商量的结果是:婆婆来城里帮着带孩子。

小芬以为这件事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不到10天,婆婆就对小芬说:

“我想,我还是把孩子带回乡下吧。不然你爸爸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如果你不舍得让我带孩子回家,那你就自己看孩子好了。”

小芬听着心里可难受了,这是什么婆婆?孩子难道是别人的?为什么婆婆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孙子呢?

对于小芬的这种心理心理学家表示理解,但同时也想对小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或许你为了孩子会牺牲自己的工作,而别人未必会这样,但是你并不能因此而判断别人不爱你的孩子。婆婆也是如此,婆婆也有自己的生活,小芬不想把孩子带到乡下喂养,是因为自己不方便,同时也是担心乡下的环境不好。但是婆婆也有自己的想法,孙子的爸爸不就是在乡下长大的吗?也没有什么不好。再说了,乡下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这种尊重自我需要的婆婆其实是值得尊重的。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儿媳妇不愿意由婆婆来带孙子了。一方面是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另一个方面是儿媳妇希望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一些。她们或者请保姆,或者做全职妈妈。这样做也并不是看不起婆婆,而是有自己的认识。对于婆婆也是如此,所谓“隔代亲”,没有哪个婆婆不爱自己的孙子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可儿结婚前就经常听到已婚女性在一起总会有意无意地谈起自家不讲理的婆婆,婆婆如何如何霸道;婆婆如何如何给她们找别扭;婆婆如何如何挑拨儿子和她们闹事儿等等,那一刻,婆婆几乎成了“瘟神”的代名词,可儿还没有结婚就得了婆婆“恐慌症”。

结婚前,妈妈一再叮嘱可儿,到了婆婆家不要像在自己家,眼活点儿、手勤点儿、说话注意点儿……。妈妈越是嘱咐,可儿的心里越是七上八下,跟婆婆在一起难道就那么难处吗?可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进了婆婆的家门。

可儿百倍谨慎,每天早早爬起来接水扫院子做饭,做好饭又小心翼翼地端到公婆面前。吃完饭后,又是洗又是涮的,整个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后来发现婆婆也不过是只温柔的纸老虎,渐渐地可儿的伪装就暴露了出来。

早晨再也不愿意从热乎乎的被窝儿里爬起来,然后做那些可儿在家都不曾做的活儿了。一看天色不早,可儿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劲儿地蹬老公,催他起来做那一套家务活儿。夫君自然也不愿意起,但他苦于可儿的“淫威”,只好极不情愿地爬了起来。一连几天都见儿子忙里忙外地做家务,婆婆自然心疼,夫君又很顺利地将这一套活儿交给了婆婆。

可儿虽然懒,但是却有自己的一套小聪明,她常常放弃外面的宴席陪公婆共进晚餐;她常常放弃和夫君卿卿我我来陪婆婆聊天;她常常从工资袋中拿出一部分钱为婆婆买些衣物补品……可儿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婆婆的好评,逢人便说可儿如何如何懂事儿、如何如何孝顺,倒把可儿弄得不好意思了。就这样可儿和婆婆相处的和和睦睦,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该撒娇时就撒娇,该偷懒时就偷懒,好像永远是婆婆跟前长不大的孩子。

对于婆婆一再询问可儿什么时候要孩子,可儿笑着说:“现在把事业基础打一打,过两年就要孩子,到时候可要请保姆照看孩子呢!”同时可儿虎着脸对婆婆说:“您老太溺爱孩子了,您看我老公被您宠得都难以管教了,早晨还爱睡懒觉,吃饭一遍一遍地都喊不起来。我可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这样。”

婆婆笑着说:“谁看也挡不住我爱孙子。”可儿和婆婆笑作一团。

TIPS:两个女人的心理解析

“安”字下面是一个女字,这就是说,屋子里有一个女人是安静的。那么,如果屋子里有两个女人呢?屋檐下若是有两个女人,就难以安宁,这两个女人就是婆婆和媳妇。

现实生活中,每家每户的屋檐下恐怕都有许多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故事吧?这些故事有的开心,有的磕绊,有的温馨平和,有的争吵不休……我国自古流传着“十对婆媳九不和”的谚语,婆媳矛盾一直是千百年来令走入婚姻围城的女性为之困扰,也令所有男性为之头疼的问题。当然,每个家庭都不希望有这种矛盾发生,但是这却是历史文化长期形成的一种固有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婆媳之间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截然不同,矛盾由此凸显。结果往往是婆婆不满意,媳妇有抱怨,儿子夹在中间万般无奈,而孙子开始恐慌……。这就是一种常见、而又很奇特的家庭关系,这种关系绝大多数人都处理不好。

对此,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婆媳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有些矛盾是因这个男人而生,而有些矛盾,这个男人完全有能力避免。究竟为何那么多的家庭过不去婆媳矛盾这个坎?为何婆媳关系依然成了影响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呢?

首先,婆媳双方都应摒弃一种心理,那就是“见外”心理。婆婆和媳妇之所以会有矛盾,是因为他们缺少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为什么社会上只有“女婿是丈母娘半个儿子”,而没有“媳妇是婆婆半个女儿”的说法?

俗语说:“隔层肚皮隔座山。”那些母女之间本不是事情的事情,到了婆媳那里常常变成了事情。这种现象做媳妇的都有体会,比如自己的妈妈骂自己,不管骂得有多重,当时自己怎么再委屈和闹矛盾,过后都不会记在心里。但是婆婆不同,如果被婆婆说了这么一顿,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儿媳妇恐怕都会想不开,不是觉得婆婆在故意刁难自己,就是想着如何去抵抗、去冲撞,有时甚至还会“一辈子都忘不了”。

婆婆也是如此,如果是和自己的女儿生气,或许几天就淡忘了。但是和儿媳妇生气不同,和儿媳妇生气心里的那个结就很难解开,甚至会渐渐变成死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婆媳之间缺少这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且双方同为女性,本身就存在着相斥性。对此,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婆婆把媳妇当做亲生女儿,媳妇把婆婆看做亲生母亲,就能处好婆媳关系。这种说法并不苛刻,而且还很善良,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但是并不现实。因为毕竟婆媳关系不是母女关系,毕竟大家还是愿意看到婆媳之间的客气,而不能像血亲之间那样亲密无间。要保持婆媳之间良好的关系,就要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

如何做到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呢?

首先,从媳妇方面讲,应该像孝顺母亲那样善待婆婆,还要比对母亲更细心,但又不能像对母亲那样对婆婆口无遮拦、肆意撒娇;从婆婆方面看,要像对待女儿一样心疼媳妇,还要比对女儿更当心,但又不能像对女儿那样对媳妇无所顾忌、加以训斥。这样,彼此就可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矛盾。

因为婆媳关系不是母女关系,因此,婆媳关系不会像母女关系那么坚如磐石,经得住践踏和敲打。如果将母女关系比做辽阔田野里的庄稼,婆媳关系不过是大棚温室里的花草,稍不留意,就会萎缩、凋零。因此,不管是婆婆也好,儿媳妇也好,应懂得每日三省吾身,以心换心,对照参考坐标,看看是否达标:婆婆就要看看,心疼媳妇是否真的达到了心疼自己女儿的程度,无微不至;媳妇要看看,孝顺婆婆是否真的像孝顺母亲那样,任劳任怨。即使婆媳关系一直很好,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为了家庭的江山永固,日常的维护和小修、小补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懂得投资。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考虑,此任务由媳妇来承担比较合适,投资少、见效快,因为婆婆“收买”媳妇常需破费“重金”,而媳妇“行贿”婆婆只用支付“小费”。

婆婆是非常好哄的,平日甜言蜜语的作用不可小视,定时“行贿”的效果常常出人意料,遇到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略表忠心也是一个不错的招数。估计绝大多数的婆婆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猛烈攻势下都要“中招”。

虽然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讲,低下头拉下脸去哄人如同登天一样难,但是该做的也一定要做到。同时懂得用“丈夫”、“儿子”的决策,能否公平的做出判决也是家庭是否能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向大众读者轻松漫谈种种日常心理。本书汇集了很多根本性的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恐惧心理、禁欲问题、纵欲问题、情绪混乱、失眠问题、神经过敏、偏见问题、犯罪心理、自卑心理、怪癖问题、自大心理、依赖心理、歇斯底里病症、好奇心理、神经衰弱、游戏心理和迷信心理等,本书自出版后就在美国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是林语堂首荐给所有中国人的励志经典。
  •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成功例证为依据,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了性和性心理,以及如何处理性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可以为那些正在受性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指点迷津。
  •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使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随心所欲地主导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每天用10分钟随意读上一小段书中的内容,你就能不知不觉掌握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定会让你的人生有所改变,早目过上你希望的好日子。
  •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是一本探讨我们内心隐秘情绪的心理类图书。我们内心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坏东西”?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它们?本书系统阐明了这些隐藏心理的成因、类型,并邀请读者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情绪和心理来更好地感受自己。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热门推荐
  • 十年化蝶影如梦

    十年化蝶影如梦

    她为追寻梦想,踏入纷繁复杂的演艺圈,十年由茧化蝶,蜕变的不只是外形。他求孤影一身,却悄然走进爱的沼泽中,十年兜转沉浮,成全的不只是灵魂。两个陌生人的相遇,缘定分未明,一份可遇不可求的情感历经沧海桑田,又将走向何方?
  • 特色花生

    特色花生

    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介绍了特色花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相信该书的发行,对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
  • 收妖(九九因缘之心上秋之三)

    收妖(九九因缘之心上秋之三)

    每一生、每一世,生生世世的记忆,生生世世的忘记,生生世世只有她刻骨铭记。木隐秋傻了。他这辈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女人。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她神秘,恬静,淡然,倔强,睿智,还有……寂寞。她的寂寞与别人的寂寞不同,她的寂寞似乎被岁月焚烧了一世又一世。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人,就好似已然完全将她看穿,就好像这个女人看着自己的眼神所表达的言语——我了解你。
  • 笑得和谐

    笑得和谐

    本书搜罗中外笑话,汇集成书,包括名人笑话、生活笑话等,让读者在欣赏笑话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
  • 炮灰庶女伤不起

    炮灰庶女伤不起

    穿越成为庶女不可怕,手中一把有烂牌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成了书中的女配!活活被女主玩死!简直就是炮灰中的炮灰!这……这……实在是太惨了!常言道命苦不能怨社会!为了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喂喂喂,你抓我做什么?我是无辜的!!”某只穿越来的二货有点无语!
  • 驴事

    驴事

    进了腊月,外出的人陆续赶了回来,在家的人则套上车一趟趟地往镇上奔。小孩子们聚在村口,看见谁家赶着车回来了,就跟在后面跑。人们随手扔几块糖果或者半挂鞭炮,他们立刻抢作一团,乱糟糟地欢喜着,显现出要过年的气氛。
  •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 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死后与歌德合葬。席勒与歌德的合作创造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十年,他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为《第九交响曲》四海传唱,他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的完善、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改良。席勒的著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蔡元培到郭沫若,从鲁迅到田汉,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宗白华,无不推崇他的思想成就、受到他的直接影响。
  • 穷小子入城记

    穷小子入城记

    张凡在家里实在受不了每天为了一包烟到处为难的日子,然后决定去大城市里
  • 快穿系统选我我超甜

    快穿系统选我我超甜

    (1v1小甜文)乖软甜美娇弱无助的小姑娘穿梭各个位面完成任务。高冷影帝喑哑的说道,“乖糯糯,先放开我好不好。”
  • 宁夜凤凰归

    宁夜凤凰归

    天资聪颖?纵横武林?修成无上心法?巾帼不让须眉?当这些词可以同时用来形容一个人时,这个人该是怎样的“妖孽”?“妖孽”夜归宁闭关而出,还没来得及大笑三声,就被……炸死了。没事儿,炸死也不慌,“穿魂”术一用,嘚嘚嘚,又活啦!醒来之后,夜归宁发现自己沾上了一朵烂桃花,不,是烂梨花!正当她准备泪如雨下鬼哭狼嚎控诉老天爷没眼力强拉姻缘的时候,她发现,名花原来有主。哦,是我自作多情了。不过,老天待夜归宁终究不薄。其实她也没有自作多情,主要是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