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0年代后,国际风云骤变,联大驱蒋、尼克松访问北京、台日交恶与台美“断交”,一连串的“外交”溃决冲击,使刚刚登上“阁揆”宝座的蒋经国谋划在夹缝中求生存。
访美遇刺
尽管蒋经国不太喜欢美国,但在他一生的“外交”履历上,美国是他出访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人也不太偏爱蒋经国,但蒋出访美国大多出自美国的邀请。是什么原因促使蒋经国五度访美呢?
蒋经国第一次访美是在1953年9月。蒋氏父子兵败大陆退台之初,出于偏安台岛考虑,不计美国弃蒋前嫌,在“外交”上实施“一边倒”政策,再度投入美国的怀抱。美国出于亚洲利益考虑,由弃蒋、弃台政策转变为再度扶蒋政策。美国对台政策180度大转弯的根本原因在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杜鲁门错误地认为:此次朝鲜战争爆发,不仅是南北朝鲜之间的冲突,而且也是苏联用突然袭击方式公然向美国势力范围挑战的行动,是苏联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杜鲁门从其错误判断出发,进而认为苏联下一个攻击目标是欧洲或中东,因此必须进入战备状态,立即在朝鲜迎击挑战并加强全球防务。同时他还认为:苏联已从朝鲜向美国开刀,如果中国大陆乘机攻占台湾,日本就很难保。其结果,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御圈就有崩溃的危险。故美国决定尽快控制台湾,稳住亚洲阵脚。美国出兵台湾使蒋介石从杜鲁门手中获得了一张人寿保险单。
朝鲜战争使美国改变弃蒋政策,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取代杜鲁门后,美蒋关系再度进入蜜月时期。蒋介石不失时机地向艾森豪威尔提出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美国也想进一步摸清蒋介石的真实意图,遂向蒋经国发出邀请,以商讨加强台美军事合作问题。经蒋介石批准,蒋经国以“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名义赴美考察。
此次赴美访问,蒋经国参观了军事、交通、工业、农业、教育和文化等6个部门,同时访问过各阶层美国人民的家庭生活。所到过的重要地方,有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底特律、布佛洛、得克萨斯城、盐湖城、萨克拉门托、拉斯维加斯,以及7个军事训练基地。蒋经国曾拜会了一向亲台的战时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相互之间就美苏问题、中国与世界关系问题进行磋商。 蒋还拜会了魏德迈。 魏德迈虽已退休,但他仍充任阿英阁制造公司董事长,并关心世局发展。当他与蒋经国谈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时,提出8点看法:
(1)没有必胜(指“反攻大陆”)把握时,不要轻举妄动;
(2)所谓必胜把握,即是登陆后就能扩展阵地,被驱下海或只能守住滩头阵地都不行;
(3)应着重游击战及宣传战,尽量把大陆搞乱,等减少其抵抗力后再登陆;
(4)如台湾当局派“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和“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来美,我可以助台湾当局“反攻大陆”,我相信孙立人能办此事;
(5)我曾于昨夜同副总统尼克松谈两小时,认为蒋公(指蒋介石)应倡导组织亚洲联盟,其性质可师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必须包括日本在内;
(6)经国先生前日说明台湾善用美援,极好,因为可以使美国人知道台湾并不是永久的负担;
(7)日本情势不佳,9000万人的国家,没有原料,没有市场,所以急欲与中国大陆通商,但一经通商,中共即可藉以稳定内部;
(8)英、法、澳、纽、加等国,都在逼美国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使美国甚难应付,结论是蒋公虽有内外各种压力,但仍应避免采取任何冲动的步骤,因为如果再失败,即不能保持他的领袖地位。
蒋经国答称:他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深觉士兵渐老,而中共控制大陆日渐稳定,所以还是希望能早日“反攻大陆”。
蒋经国在美国国务院为他举行的宴会上,以《为自由民主奋斗到底》为题致答词。蒋称:
“我们自己承认在大陆上失败了,但是我们被共党打败的,只是过去的军队,而不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信心,我们目前丧失的,不过是土地;至于为‘国家’民族生存而奋斗到底的,不但没有丧失,反而愈挫愈强。”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对蒋经国的演讲甚为欣赏,在致词时称蒋是中国“伟大民族之代表”。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虽然也接见了蒋经国,但给蒋没有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倒是蒋经国拜会国务卿杜勒斯时,颇令蒋尴尬。杜勒斯告诉蒋经国,他听了一些美国驻台代表位说,蒋将军的手段“有点厉害”。陪同蒋经国拜会杜勒斯并充当翻译的沈铸可能是怕蒋经国听了不高兴,没有把这句话翻给蒋经国。据陪见的美国台湾处处长马康卫记载,当时的气氛曾有“短暂的沉寂”。杜勒斯虽不懂中文,但刹那的沉默,显然使他意识到沈镝没有把这句话译给蒋经国听,于是他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而且明言所谓“有点厉害”是指蒋经国在处理安全事务上的手段。杜勒斯还称,他希望蒋先生在美国实地考察后,可以看到不需用厉害的办法,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杜氏还说:美国也须对付颠覆和忠不忠贞的问题,但总以不侵犯到嫌疑者的基本人权及合法权利为原则。
这样一来,沈铸只好硬着头皮照翻了。但蒋经国听了这段话后,只是喃喃自语,以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他知道了。
陪同蒋经国的台湾当局驻美“大使”顾维钧,到底是经验丰富的“外交家”,他已感到当时凝重的气氛,立即插话说: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地的华侨,可能也听说过蒋将军以“厉害”著称的故事,但这次蒋氏访美,出席华侨的欢宴,所表现的温文尔雅、彬彬君子的气质以及坦诚友好的态度,深使侨胞们感动、折服,因此在美华侨对蒋氏的印象,已与从前大不相同。顾维钧此语一出,杜氏立即示意等候在外的摄影记者进入室内拍照,至此,因翻译带来的一点小风波立即平息。
很显然,杜勒斯说这番话是有意的,这与美国邀蒋访问有直接关系。美国人一方面想了解蒋介石在台美关系上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企图通过蒋经国影响蒋介石,以美国的所谓“民主”来代替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美国人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蒋经国在10月20日离美返台后,曾接受“美国之音”记者的访问,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除了军事范围以外,在美国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蒋经国答称:
“除了军事范围以外,美国所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政治上的民主作风,社会上的守法精神,以及人民生活上的自由和快乐,我参观了这么多地方以后,最使我感到兴趣的,是许多设备完善的幼稚园,在这里,我不但可以看到美国富强的今天,更可看到美国人民幸福的将来。”
美国人听了蒋经国这番表白之后,总算有点放心了。
10年之后,也就是1963年9月6日,蒋经国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以“行政院政务委员”身份二度赴美访问。此际,台美关系的蜜月时代结束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后,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对于台美关系的前景,蒋介石忧心忡忡,由于他曾声称在“光复大陆”前决不出台,因此,协调台美关系的重任,便落在上阵还须父子兵的蒋经国头上。美国方面也深感老蒋风烛残年,陈诚体弱多病,为深入了解台湾未来掌舵人,国务院才向蒋经国再度发出邀请。
蒋经国二度访美期间,曾同肯尼迪总统作长达75分钟的长谈,此次长谈内容未见报端。蒋经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念念不忘蒋介石的“反攻”神话,多次宣称台湾当局有决心和信心“反攻大陆”。美国报刊称蒋为“高度精明强干而绝对诚实民主的领导人物”。
在美期间,蒋经国会晤了美国政府所有外交及军事方面负责最高决策的首脑: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副国务卿哈里曼、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斯曼、中央情报局长麦孔,以及国务院和国防部情报部门的主管。
蒋经国还特意专程到纽约去看望麦克阿瑟。翌年4月10日,麦克阿瑟病逝,蒋经国特发表《永不熄灭的明灯》一文来纪念他。
蒋经国第三次访美是在1965年9月。此次美国之行是应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之邀,以“国防部长”身份赴美考察军事。此间正值越南战争激战正酣之际。美国新闻界对蒋经国有浓厚兴趣,频繁造访。当时美国新闻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台湾当局在越南战争中采取什么态度?蒋经国对此宣称:
台湾“派遣军队前往越南,可能不是我们协助解决越南问题的最佳途径”;台湾“将继续给予越南技术和经济援助,并提供心战顾问”。
访美期间,蒋经国大淡“反攻复国”。他告诉美国人说:“我们‘反攻复国”’,不仅是台湾的需要,“也是美国以及全世界的需要”。他还应美国《时代》、《生活》与《幸福》杂志发行人亨利鲁斯之邀,至纽约会晤,并在席间发表《何以必须拿起武器?》的演说。蒋经国谈了三个问题:
第一,台湾“是否准备‘收复’大陆”?蒋经国的答复是肯定的。他认为台湾不仅“握有战斗武器,更拥有‘全国’同胞的归心”。
第二,台湾“是否有意发动一项大规模的战争,并将美国牵入战争中”?蒋回答是否定的。他提出“在‘反攻’行动中,我们需要美国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援”,并不需美国军队参战。
第三,台湾的政策“是否可与美国的政策相配合”?蒋要求美国与台湾“在政策上和行动上,密切配合,齐一步骤”。
蒋经国还认为台美双方对若干问题的看法,已较过去“更为接近”,“甚至有的是完全一致的”。美国对台态度“较以往任何时期更明朗”,对中共的态度,“亦较以往任何时期更坚定”。
访美期间,蒋经国在多次谈话中谈及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对台湾所造成的威胁。他在9月22日谈话中称:中共的核子能力,不仅威胁“台湾堡垒”,“亦且威胁美国”。扫除这些核子设施,不仅是台湾的一个主要责任,而且也是美国与“自由世界”的责任。
蒋经国在美还参观了休斯顿的太空中心、战略空军司令部、洲际飞弹基地及美国最大的飞弹天帝6号。他说只有美国拥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维持今天的世界和平”。9月22日,蒋经国与麦克纳马拉就第三次访美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两人就亚洲局势与越南局势举行会商,麦克纳马拉对台湾支援与支持表示欢迎,并称将对台湾继续提供军事援助。1969年3月30日,蒋经国以“总统”特使身份赴美参加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葬礼。此行仅仅用了60个小时。
蒋经国五度访美是在1970年4月16日至28日。蒋此次赴美的中心任务就是阻止中美之间的往来和复交。如前所述,进入60年代之后,台美蜜月已经结束,继肯尼迪之后,约翰逊对华政策又有新的改变,即一方面宣称美国忠于对“中华民国政府”的义务,但同时“期待着有一天”能同大陆中国恢复关系。同年5月28日,美国宣布从1965年6月30日停止对台经援,改为贷款。种种迹象表明:约翰逊政府已欲着手改善同中国大陆的关系。
对于江河日下的台美关系,蒋介石心急如焚,他在1964年4月5日接见美联社记者时,向约翰逊提出警告:美国如果退出东南亚,世界局势将不可想像。
使台美关系发生重大转折则是在尼克松入主白宫之后。从其全球战略和扼制苏联考虑,尼克松于1970年2月提出的第一个外交政策报告说: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易设想的。”
尼克松还对记者宣称要到中国大陆。对于尼克松的构想,蒋氏父子感到疑惑与忧虑,很想进一步了解美国人的意图,故蒋经国奉父命五度访美。此行受到华盛顿的隆重接待,诚如后来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所说,这可能是尼克松同蒋氏父子一种道别方式。蒋经国为了不虚此行,一下飞机就发表演说称:
“相信在晤尼克松总统,并拜访贵国朝野人士之后,不论是对中美双方有关问题之商榷,与对国际局势的一般讨论,都将使本人此次深受其益。”
尽管蒋经国一再暗示,但在同国务卿务罗杰斯、副国务卿詹姆森、助理国务卿格林等3个小时会谈和同尼克松的75分钟会谈中,蒋经国一直未感到“深受其益”。蒋经国仍不甘心,除了攻击大陆、重弹反共老调之外,在华盛顿的4天里,始终强调台美关系的重要性。他宣称:
“始终对贵国朝野,抱持其钦佩、尊重与合作之热忱,愿贵我‘两国’在长远的友谊基础上,在鲜明的正义立场上,愈益紧密合作。”强调“多年的传统友谊,和忠诚的盟邦关系”。台美之间,“不仅理想一致,而且利害一致。双方作为长期的友邦和盟邦,也就是长期的保卫和平的伙伴,必能为维护人类正义自由的信念,而分担责任”。台美“有着共同条约的联系,‘自由中国’的武器系统来自美国,贵国的军事顾问协助我们训练尤其使‘中国’武装部队趋向现代化。美国的经济援助对‘贵国’报纸有时所称‘台湾经济奇迹’大有贡献”。“在道义上讲”,台美关系显示,“尽管世局错综复杂,‘两国’始终互相信守诺言;在物质上说,‘中华民国’有60万军队”,可随时支援台美“在远东的‘自由’目标。让我坦白地说,共党不可能继续,除非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给予它新的生机”。
上述蒋经国带有煽动性的讲话,的确打动了美国一些官员和院外集团成员,但美国官方并未认可。尼克松总统在蒋经国阐述自己的主张时,“只是很有礼貌地倾听,未作任何承诺”。
与此相适应,尼克松也同蒋经国长谈台美间的传统友谊,不讲其下一步作何打算,更明确表示拒绝与蒋经国一起发表联合声明。当新闻界追问蒋经国与尼克松总统会谈情况时,蒋经国只得回答:“与美国首长的会谈,都是就国际局势作一般性普遍而广泛的交换意见,谈不到有何具体协议。”又说:“苦难中也是欢乐的,在黑暗中也有光明,我们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获得成功。”对于这种自我解嘲的语言,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们当然了然在胸。
五度访美中间,给蒋经国留下深刻记忆的莫过于他一生中惟一的遇刺事件。此事件发生在4月24日蒋经国前往美国纽约布拉萨饭店出席工商协进会的午餐演讲会途中。刺杀凶手是“台独联盟”的两名成员郑自才与黄文雄。郑、黄两人何以要刺杀身为“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呢?据郑自才后来回忆:
“当时‘台独联盟’的声音很难传达出去,而蒋经国当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并且负责台湾的情治系统,‘台独联盟’认为如果行刺蒋经国,对台湾独立运动的宣传将会有帮助。”
经过两个礼拜的策划,郑自才委托当时“台独联盟”负责海外事务的陈荣成购枪,并与其前妻黄晴美之兄黄文雄负责实际行动。
4月24日12时10分,当蒋经国离开下榻的庇尔旅社,前往布拉萨饭店时,正值交通十分拥挤,又遇“台独联盟”在饭店前组成示威团进行抗议活动,行进非常缓慢。蒋经国所乘轿车一抵布拉萨饭店门口,即由美国国务院派遣随同的两名安全官左右护驾,另外纽约市警察局的两名便衣警察亦紧跟其后。据当时目击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