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进入天宝四年的六月,颜泉明研习兵法之余,见到了高适、岑参两人合力推荐的景城郡(沧州)人柴颢柴子安。
柴子安年方三十有五,原本也是士子,奈何时运太过不济,十多年屡次参加科举,要么折戟于县试,要么败于州试,后来也就绝了这份心思。
世人所求无非名利二字,在绝了科考的念头后,柴子安便想着经商。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柴子安经手过蜀锦、瓷器、丝绸、酒水各类生意,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摸爬滚打了三年,柴子安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收获便是人脉与行情,前者意味着可以打开销路,后者意味着可以顺势而为。
颜泉明与柴子安一番交谈后,相谈甚欢。毕竟颜泉明有着来自后世的超前的市场观念,原本抱着指教心思的柴子安聊着聊着反倒成了求教的一方。不过,交浅言深的道理颜泉明还是清楚的,虽然高适、岑参都信任对方,但要颜泉明相信,还需要一点点时间。
远在洛阳的颜杲卿终究还是知道了颜泉明要往安西戍边的事情,如果放在一年以前,颜杲卿少不得棍棒相加,教训颜泉明。但在过去的一年,颜泉明给颜杲卿的惊喜实在太大,这也让颜杲卿意识到,颜泉明已经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身为父亲,再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儿子身上。
所以,颜杲卿选择了理解。当六月中旬,颜泉明鼓捣出第一架用于分开棉絮棉籽的轧棉机,第一架用于纺纱的三锭脚纺车,然后实验成功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来到颜府。
书房里,颜泉明放下颜杲卿寄来的书信,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英气青年,轻声问道:“你就是马燧马洵美?”
马燧一脸骄傲,反问道:“你就是那个宣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颜泉明?”
颜泉明笑了,暗暗钦佩父亲颜杲卿的眼光。颜杲卿知道劝阻不了自己,便想着为自己寻一个帮手。深谙兵法,立志从军报国的马燧不知怎么地便入了颜杲卿的法眼,颜杲卿将其举荐给自己。
或许在颜杲卿看来,自己比马燧年长三岁,志趣又相投,可以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别看马燧现在声名不显,颜泉明可知道,对方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少有的名将,用兵极富谋略,与李晟齐名,是代宗、德宗两朝的用兵高手。
马燧祖先是从右扶风郡迁到临汝郡。祖父马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父亲马季龙,曾中举明兵法科,豪爽擅长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临汝郡隶属于都畿道,这恐怕也是颜杲卿可以与马燧相识的原因。颜泉明暗暗思忖。
“泉明兄何故做笑?”马燧打量了下颜泉明,发现对方没有想象中年少成名的傲气,心下稍安,疑惑的问道。
虽然父亲马季龙一世英名,却在幽州经略军使任上吃了败仗,导致马燧兄弟两人无以凭借父荫入仕。马燧虽然年轻,但也知道世道艰难,没有勋贵的赏识,很难在仕途上出人头地。当风头正盛的颜杲卿找到自己的时候,马燧很快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军是自己的志向,安西也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有颜杲卿帮衬,只要自己立功,不愁出人头地。
但马燧也有自己的骄傲,如果颜泉明是扶不起的阿斗,桀骜不逊,那自己还是另寻机遇,不必委屈了自己。
颜泉明哪里知道马燧有这样的想法,道了声得罪,解释道:“洵美兄的大名其实我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见马燧一副怀疑不信的样子,颜泉明不得不说道:“前些年,你是不是曾对几位兄长慨叹,国家将有危难,英雄应立功于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当儒生呢!可有此事?”
马燧一脸的难以置信,这件事确实发生过,但只在小范围内流传,不管颜泉明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的,自己的微名居然流传到八百里外的长安,并让对方记住,都足够马燧略有激动。
“想不到一番戏语居然传到泉明兄耳中,实乃惭愧!”马燧叹道。
颜泉明却是摆出一脸郑重的表情,开口道:“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功万里外,岂甘伈伈伣伣,老死牖下,以腐儒而终其身!洵美兄弃笔从戎,乃是班超壮举,立功西域,指日可待!你我皆有此志,当互相勉励,何来惭愧之说!”
马燧顿生惺惺相惜之意,道:“泉明兄也认为安西将有战事?”
“这是必然!而且,如果我没有预料错误的话,战事将在三年之内爆发!”颜泉明一脸笃定地说道。
马燧问起原因,颜泉明将和南霁云、雷万春聊起的一番说辞道了出来,马燧脸上激动之情更浓,道:“我也是这般想的,我煌煌大唐,岂容小勃律国蛮夷作祟,小勃律国必灭,方消我等之恨!”
“依我看,吐蕃一日不向我们大唐臣服,我等之恨,一日不能消解。”颜泉明可是很清楚,虽然历史上高仙芝率领唐军攻破小勃律国,让西域七十二国归附,但在恒罗斯之战唐军败于大食后,他们又纷纷倒戈。说到底,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唐朝一日不消灭吐蕃,击退大食,唐军在中亚的统治就不能稳固。
马燧眼睛一亮,明白了颜泉明的心意,自己说得还是太过保守了,小勃律不过是一枚棋子,棋子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想要边疆的和平稳定,还得对付背后的吐蕃。
或许在道貌岸然的大臣看来,攻灭小勃律后便可以放马南山,若是在可以和吐蕃和亲,两国重修旧好,必然是尧舜之举,那些动辄便要出征吐蕃,令他们臣服的人乃是好杀伐,不行仁政,不得民心。颜泉明在自己面前面露心意,实在是信任自己。
“敢问泉明兄知不知兵?”颜泉明的人格魅力已经赢得了马燧的认同,现在,马燧最想知道,对方有意从军报国,除了志向,有几分本事。
“在洵美兄面前不敢称知兵,不过,于我而言,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颜泉明正色回道。
“如何治军?”马燧又道。
颜泉明想了想,回道:“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马燧慨叹道:“泉明兄在兵法上已经初窥门径,不过,纸上谈兵终归浅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我愿为泉明兄驱驰,但请泉明兄莫负我!”
“何来辜负之说!今后,我们便以兄弟相称,如何?”颜泉明大喜,知道在维护边疆稳定的路上,又多了一个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