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早期就发现格雷厄姆买下任何廉价股票的方式并不正确。他认为,二流的企业不会有可预期的收入,一家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企业更是如此,虽然或许会有一段有希望的时期,但是到最后商业的残酷竞争还是会排除任何会增加公司价值的长期利益。
巴菲特认为,即便是这类企业的市场价格逐渐接近预期的实质价值,投资者的获利也不理想,因为获利限制在实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同时,资本所得税也会吃掉获利,因为该企业的原本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继续持有只像是搭乘一艘无目的地的船。所以,他从不投资于二流企业。因为二流的企业容易随波逐流,股市出现暗淡的结局后,投资者绝不会对这种企业再有热忱,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企业股票变成一只垃圾股。
巴菲特将这种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投资策略定义为:以一个足够低的价格购买某个东西,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个能增加该企业财富、使投资人能以还不错的利润出脱持股的事。以为借低价提供的安全盈余,投资人能免于永久性的资本损失。他还发现,带动公司财富增加的事件通常绝不会发生,发生的恰恰是相反的情形。当某些事件致使公司财富减少时,投资者如果不能抢着倾仓,就只能坚持和它一起沉下去。
此外,如果事件真的发生,投资者也卖出持股,则利润又会受制于资本所得税的惩罚性效果,吃掉获利中一笔可观的数目。
由此,巴菲特得出结论:一个二流的企业最有可能仍旧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廉价购买所带给投资人的好处,会被二流企业的低收入所侵蚀。时间是杰出企业的好朋友,却是二流企业的诅咒。
与此不同的是,优秀企业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于二流企业,如果能买到优秀企业,相对于二流企业的静态价值,优秀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
因此,巴菲特从不染指二流企业,而是选择持有杰出企业,因为它们能持续成长,而无限期地持有股票比获利后就撤出来更有意思。这会使他延后资本所得税的缴交拖迟到将来某个遥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