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慈眉善目地说:非常不好意思,我们国家小,不能多帮您,要不,您再到别处去看看?
于是,一帮人又浩浩荡荡开到了郑国,好家伙,连人带铺盖卷儿,二十辆马车,像个恐怖分子别动队。
郑文公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怎么也没看出重耳的好来,脸拉得老长,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老臣们都是识趣的人,好嘞,走了,也不给人家添麻烦。就这样,一彪人马又浩浩荡荡开到了楚国。
豪迈是楚国的传统啊。刚一见面,楚成王就设宴款待重耳一行,开门见山地把利益关系挑明了:请问,如果公子返回晋国,将拿什么来报答我啊?
重耳说,托您的福,如果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我的军队退避九十里地。如果这样您还不解气,我就只好陪您活动活动筋骨了。
嚄,这小子,好大口气,难怪这帮老不死的跟着他。宴席散后,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重耳。楚成王说,这小子迟早会出头的,我不帮他就得了,何必撕破脸面!做个人情得了,把他送给他大姐夫吧,成或不成,看他自己的造化。于是就派人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秦穆公一看重耳这风度,这气派,心说,一百个夷吾也没法比,决心为晋国的老百姓谋点福利,于是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正巧,没过多久,重耳的弟弟晋惠公夷吾去世了,夷吾的儿子公子圉正在秦国作人质,一看机会来了,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急急地跑回晋国即了位,这可惹恼了秦穆公,回头就给重耳张罗姬妾。秦穆公自己的女儿怀嬴,本来已经嫁了公子圉,既然公子圉这小子这么不给面子,就改嫁重耳吧。这回小舅子又成了亲女婿,亲上加亲。
转天,秦穆公就派公孙枝率领三千秦军,大摇大摆地护送重耳渡过黄河,杀死公子圉。到此为止,重耳阔别祖国十九年后,衣锦还乡,兵不血刃,登上了国君宝座。
重耳四十三岁逃往翟国,五十五岁到齐国,六十一岁到秦国,等到回国为君时,年纪已六十二岁了。有磨难,有收获,这就是重耳的流亡传奇给咱们献上的心灵鸡汤。
阿龙辞典 秦晋之好
结婚之事常被称为“秦晋之好”,秦和晋,就是指这一时期的秦国和晋国。晋文公重耳的姐姐嫁给秦穆公,因为这层亲戚关系,秦穆公对小舅子重耳和夷吾兄弟俩很是关照,穆公的女儿怀嬴先嫁夷吾的儿子公子圉,再嫁重耳,肥水不流外人田。“秦晋之好”本指秦晋间的政治联姻,后来也用于两家间的男女婚姻。
【阿龙看热闹】
别让吃过的苦头白吃了
苦难会使人向两个方向转变,一种是让人消极、倾向于及时行乐,一种是催人奋发,化苦难为力量。大名鼎鼎的霸主晋文公重耳,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并不出色,反而人性的弱点毕露,好在他有一个忠实的创业智囊团,一发现消极的苗头就立即扑灭它。齐国的好吃好喝好招待,确实让已在苦难中打滚十来年的重耳感觉温暖,给点阳光就幸福得不得了,似乎日子就这样温暖下去也不错,从而淡薄了自己的使命。幸好他的老臣们没有忘,对小福小惠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终于设计逼他继续起程,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别让从前吃过的苦头白吃,正如一个作家说的:要让自己的生命对得起所经历过的苦难!
7、 晋文公守信得原城
晋文公重耳登基后,板凳还没有坐热,周天子那边就出事了,天子的弟弟太叔带悍然和王后混在一起,周天子一愤怒,太叔带就叛乱了。
承蒙岳父大人秦穆公抬举,重耳得以领衔,很快就摆平了周天子的家务事。天子一高兴,立马将京畿辖区内的阳樊、攒茅、温地、原城,赏给了重耳。
重耳的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转天,他让魏去接收阳樊,颠颉去接收攒茅,栾枝去接收温,自己则带着赵衰去接收原城。
为什么他要亲自出这一趟差呢?原来,这原城本是周大夫伯贯的封邑,就在这次天子兄弟的桃色事件中,伯贯带兵和太叔带对阵,三番五次不是太叔带的对手,周天子一气之下,决定让他下岗。这个原城就是周天子现蒸热卖,从伯贯手里夺过来,赏给重耳的。
不难想象,眼下,伯贯正在原城他的大宅子里悲哀着呐。怎么着,人家伯贯都是周天子的嫡派亲戚,他能束手就擒吗?
重耳的姿态很明确,原城我可以不要,但周天子的命令不能不遵守,所以这趟差必须出,哪怕大打一场,也在所不惜。
重耳一彪人马没出发呢,间谍就捎回来新的情报:伯贯这老家伙的态度果然非常强硬,就不给。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他还哄骗城里的百姓说,阳樊已经给晋军拿下来了,他们杀光了城中所有的人,你们看这事怎么办吧。
原城的百姓能怎么办啊,很害怕呗,一致愿意追随旧主人血战到底。
这显然太不符合晋文公和赵衰想象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了。赵衰于是对晋文公说:主公啊,我看这事不好硬来呀。您看看,原城里的百姓之所以不投降咱们,那是因为不了解您的为人。您要是第一时间让他们知道,您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城哪还用打呀,不攻自破了。
晋文公说,依你说,怎么才能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品德非常高尚呢?
赵衰说,这非常简单啊,您就下个命令,让士兵们带三天的口粮出征,如果三天攻不下原城,咱们就退军,原城还是他伯贯的封地,您看这个办法怎么样?
晋文公毫不犹豫答应了。于是,晋国士兵带了三天的粮食就出发了。
小半天工夫,部队就到了原城下,接着开始漫不经心地攻城。很快,三天就过去了,晋文公就张罗着撤退。
到了半夜,有几个原城的百姓顺着城墙溜下来,见到晋文公说,城中的百姓已经知道阳樊没有遭到屠城,咱们决定弃暗投明了,约好明天上午献城,请您不要抛弃我们。
文公笑眯眯地说,我已经说了,攻城以三日为期,现在三日没有攻下,我明天一早就退兵。你们好好守城吧,不必想其他的事。
许多部下坐不住了,一齐说,既然原城的百姓已经约好明天献城,主公何不多留一天,拿下原城再回去?粮食没了,阳樊离得也不太远,可以去取些来嘛。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浅见啦。信义是国家的宝贝,也是百姓的依靠,知道不?我的命令谁不知道?如果多留一天,就是失信啊!得了原城而失去信义,百姓将来怎么看我呢?
于是,天一亮,文公就下令撤军。原城的百姓可傻眼了,心里说,这家伙打仗跟搞学习似的,一板一眼的,真没见过,跟着他应该有奔头。于是,呼啦一下,大家纷纷溜下城去追他。伯贯一看,大事不好,止也止不住,只得开了城门,爱谁投降谁去。
晋军行了三十多里地,原城的百姓就追了上来,都哭着闹着要跟着主公过好日子。晋文公一一笑眯眯地安慰,说:不急不急,一个一个来。
这里,大家还没有将激动的泪水擦干,伯贯的降书也到了。文公大喜,接了降书,下令驻扎下人马,自己乘一辆单车进了原城,见了伯贯,文公还是待以卿士之礼。最后,又把伯贯的养老计划告诉他:别上火,河北那地方虽然荒凉,但空气好,去安度晚年吧。
随后,文公任命赵衰为原城大夫(行政长官),兼管着阳樊;溱为温地大夫,兼管着攒茅;各留下两千兵士把守着这些地方。在王城附近有了自己的地盘,晋文公的霸业也就拉开了序幕。
【阿龙看热闹】
狡猾是这样炼成的
晋文公收回原城,表面上看似乎是以德服人,其实底子里,是玩了一个小花招,这一招,叫欲擒故纵也行,叫釜底抽薪也行。欲擒故纵,就是先逗你玩儿;釜底抽薪,就是先把你的民众和民心吸走,只留你一个光杆司令,谁也领导不了。可以设想,晋军真的撤走了,而如果并没有老百姓的跟从,也没有伯贯的降书,晋文公真就不要这座城池了吗?毫无疑问,还是会要的,而且下次再来,也许就会换一种狠点的手段了。
周天子都不要原城了,这座城就无家可归、无人可依,堂堂一支晋军大部队,要拿下这么一个小小的钉子户,自然是很容易的,也是必然要拿下的。晋文公不过是做了一个脑力练习而已——狡猾就是这样炼成的。凡事,多动动脑子,好处无穷!
8、 城濮之战
泓水之战后,中原礼仪之邦宋国不得已归附了南蛮楚国。转天,晋文公学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大会诸侯,一副一家之主的派头,明摆着要和楚成王唱对台戏。
随后,晋文公频频向宋国抛媚眼,宋国按捺不住寂寞,一眨眼,又回到中原礼仪之邦的大家庭里来了。
这可把楚成王给气坏了,不由分说,将大部队开到宋国,就要教训这个朝三暮四的白眼狼。小弟宋襄公一看不妙,转头向大哥晋文公请求援助。
救还是不救?晋国大臣一致认为,眼下,是树立晋国威望的最佳时机,所以必须救。那怎么个救法?晋文公决定,拿楚国的小兄弟曹国和卫国开刀,迫使楚国放弃攻打宋国,去救它的两个小弟。
没想到,楚国的大将成得臣是个军事家,他识破了晋文公的鬼主意,对两个小兄弟的苦难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味地死咬住宋国不放。
不用说,晋军转眼就攻下曹国和卫国。慑于晋文公的声威,曹国和卫国也放弃了先前的信仰,回到中原礼仪之邦的大家庭里来了。
楚成王一看,完了,白忙了,晋文公这混球又添了两个帮手,咱们不一定打得过他,就派人给成得臣带话说,得了,回来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回头再说。
这回该成得臣不忿了,他就不听劝。这时候,参谋长宛春给成得臣出了个馊主意,建议晋国给曹、卫两国以信仰自由,楚军也让宋国有信仰自由。
晋文公心里说,尽说些没用的话,您爱怎么打宋国,咱都奉陪到底。成得臣一听,大怒,丢开宋国,径直将大军开到曹国都城陶丘附近,盯上了晋文公,想和他一见高低。
晋文公心说,要打可以,有本事跟我来,到我的地盘上来打。于是,他传令大军“退避三舍”,羞羞答答地将部队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一带。
成得臣岂肯善罢甘休,果然尾随而来。不久,两军在城濮一带摆开阵势,准备大干一场。
大战在即,成得臣踌躇满志,对将士们做了一次简短的战前动员,就六个字:“今日必无晋矣!”意思是说:今日一战,就让晋国在春秋史上消失,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有没有信心,不是一方面说了算,晋军也不是省油的灯。
晋军决定先发制人,下军副将胥臣命令部下将战马蒙上虎皮,向楚联军的软肋——陈、蔡两军发起攻击,准备给楚军一个下马威。两国的士兵和马匹哪里见过这阵势?当时就吓得尿了裤子,不用说,一触即溃。
成得臣见状大怒,下令嫡系部队——右军出击。转眼间,楚、晋两军相接,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晋国上军主将狐毛一看不好,下令部队后撤,与此同时,没忘记在战车上竖起两杆哨旗。
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远远望见哨旗,心里明白,急忙命战马拖曳着树枝,拽开大步,玩命地狂奔,顿时扬起漫天的尘土。
成得臣一看,大喜,老混球败了,于是不顾参谋长劝阻,下令全军出击。不用说,楚军左、右两翼完全暴露在晋军的眼皮底下了。
晋国将领一看,成得臣中计了,一声吆喝,先是晋军先轸、溱的中军迎头赶上,与楚军主力混战在一起。转眼间,狐毛、狐偃佯装败退的上军又杀一个回马枪,加入了战斗,将楚军团团包围。
楚军一见,大事不好,再也无心恋战,大败而逃。成得臣见左、右两军都已溃散,急令中军停止进击,这才保住了一点儿本钱。随后,楚军连夜撤出战斗,成得臣率残部回国去了。晋军占据楚军大营,欢庆三日而回。
楚成王听说成得臣惨败而归,顿时大怒,赐了条白绫给他,让他自行了断。晋文公闻讯大喜,知道自己的霸业有了眉目。
城濮一战,是晋国君臣通力协作的成果,表面上看,决战只进行了一天,但其实是四个月来晋国战略战术的一次集中检验。
无论是决战前的伐谋,伐交,攻城,以及退避三舍,还是临战时的虎皮助威,小战佯败,树枝张尘,到两面夹击,无不显示出晋国君臣高超的战略战术。尤其是虎皮助威、小战佯败、树枝张尘、两面夹击的战术,简直成了后世兵家的活教材。
城濮之战,使晋国声威大震,也让楚国多年不敢再觊觎中原,更为晋文公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龙看热闹】
计划常常不如变化快
很多事情,预想得都很好,但临到头时,却突然变了。楚国志在必得,满心希望这次能搞定晋国,谁知道却惨败而归。俗话说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其实也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先把结果想得太圆满,而应该多冷静地想想困难的一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开公司,成本估计要往高看,利润收益要往低估,不要拿预期能赚到的钱当成实际已经到手的钱来花,不然只要回款一延迟,流动资金就转不起来了。再比如买房子,一定要先算最低可以月供多少,而不是按现有的收入加上预期的加薪去还月供。多想想意外,就是给自己留些余地,这些余地,往往能救命!
9、 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40年,晋国兵马已休整了一年多,晋文公闲得手痒痒,开始盘点旧账,忽然想起,郑文公这小子非常可气,前不久刚刚和晋国结盟,背地里又蔫不唧唧和楚国套近乎。嗯,得教训教训这小子。
大臣们听说之后,就劝晋文公说,这几年,国内国外的兄弟们南征北战,都挺累的,这刚消停下来,您大人有大量,就不要和他计较了,我们还是歇着吧。
晋文公撇撇嘴说,你们浅见啦!也不为寡人想想,在寡人有生之年,但凡想去西边捞点油水,郑国是必经之地,大伙儿说,这个门槛不迈过去行吗?
大臣们一听,有理,就不再反对了。晋文公就派人去联络大姐夫秦穆公,准备将郑国一举拿下。
大臣们又不乐意了,不想和秦国分吃一个馅儿饼。晋文公又撇撇嘴说,你们浅见啦!于是又摆事实,讲道理,第一第二第三,一席话,说得大伙儿那真叫是心悦诚服,于是屁颠屁颠地分头准备去了。
不久,秦晋两路联军会合了,转手拿下郑国的郊关,直逼郑国都城曲洧。联军在曲洧修筑了长长的围墙,巡逻的兵士一刻也不打盹,郑国老百姓想打柴、采野果子都不许通过,看样子,两位大哥准备把郑文公活活憋死。
不用说,这种状况让郑文公焦头烂额。
郑国的大臣佚之狐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就去对郑文公说:大王啊,您别太上火,我看这个事会有转机。您知道的,我一向不善言辞,属于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那种。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如果您能派他去见秦穆公,他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文公吓了一跳,心想,这种时候,咱们国家居然会有这种能人?寡人怎么没发现?他就有点将信将疑。最后又一想,得了,死马当着活马医吧,于是,亲切地接见了火线党员——烛之武同志。
烛之武同志睡眼蒙地说:大王,这个事大呀,我怎么能够胜任呢?甭说咱现在这把老骨头了,就是年轻的时候,咱也没这能耐呀。
郑文公一听,心想,这话里有话啊,有点儿讹诈的意思。于是,他非常慈祥地说:这事都怪寡人,没有及早发现您的才能。在这里,寡人替郑国所有善良的老百姓求求您了,您一定得帮帮大家伙这个忙。
烛之武非常严肃地想了想,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