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孟尝君、宋公明都因为吃亏而获得别人认同而在生死关头能够获得别人的帮助。“吃亏是福”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也有老人经常讲。圣经名言:“施比受更有福”讲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大家熟悉的做广告实际上就是一种“吃亏”行为,只是回报在后面,现在大家广为接受了,已经把广告作为做好生意的必备措施。
从人际关系上来看,吃亏虽然自己的利益受损害了,但不计较,却可以省却为计较而产生的烦恼和副作用。斤斤计较之人在社会里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好,平时的心境也不可能好。好的人际关系和好的心境用小小的利益怎么能够买到?大家衡量一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看起来是吃亏的,可最终都是获利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某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那年,我5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听了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那年,我10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大家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感觉。
那年,我15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他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
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所,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长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而高票当选。
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绩竟出奇地好。
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
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这么多赞许和荣誉。
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得了更加牢靠的友谊!
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幸福和快乐!
‘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呢?
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他人的回报
有个小伙子看到自己阳台上的迎春花长长的枝条日渐向楼下伸展,本来决定把它们拉上来固定好,但就在动手前,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样做太小气了。迎春花很快将一帘秀色送进了楼下的阳台。翌年春天,小伙子惊奇地发现一株葡萄蔓攀上了他的阳台,俯身去看,却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仰起头冲他微笑。原来,楼下的姑娘感激小伙子的馈赠,作为回报,就种了棵葡萄让它攀上来。就在葡萄第二次成熟的时候,小伙子与楼下的姑娘也收获了成熟的爱情。
小伙子只是放手之间给别人送去了一帘绿色,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爱情。
有没有吃亏的精神,既是人生面临的一道考题,也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精神境界,对于吃亏,有无精神准备,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兄弟合作创业,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生意做得非常好,可是后来二人却反目成仇了,原因就在于财产分配上出现了一些分歧。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平心静气谈判,但后来谁也不肯让步,再后来连坐在一起谈判的机会也没有了,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由于这一变故,他俩合作创办的企业差点倒闭,最后虽然是保下来了,却还是元气大伤。事后两兄弟其中的一个说:“其实我们之间没什么大矛盾,主要是有一口气咽不下去,要是他能够主动吃亏,我反而不会争了。”
谁都想对方能主动吃亏,所以最后谁都不想吃亏,受伤害的只能是双方面的。而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受点委屈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也许那俩兄弟联手创办的企业现在早已身价不菲了。
兄弟创业多年都能够和平相处,为什么功成名就之时却弄得水火不容?如果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类似情况,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太少,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一个大弱点,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而只着眼于蝇头小利又怎么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出人头地呢?成大事者要大气,这里的大事不只指的是国家大事,还包含了职业成功等等。为了前程很多人都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难道连这点吃亏的精神都不能培养起来吗?
深圳有一个农村来的妇女,起初给人当保姆,后来在街头摆小摊儿,卖一个胶卷赚一角钱。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角钱。她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还是一个胶卷赚一角钱:市场上一个柯达胶卷卖23元,她卖16元1角,批发量大得惊人,深圳搞摄影的没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才找到失主;有时候算错账多收了人家的钱,她心急火燎找到人家还钱。
据说有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新客户给他。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所以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这些事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半文盲的妇女和没有文化的砂石老板在精明人成堆的地方,竟然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然而,稍假思索,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赢在诚实,赢在信誉。“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付出与得到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信奉“吃亏是福”,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胸变得宽阔,更加乐观、积极,而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
吃亏的哲学还能使你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时刻处于安全的境地。
史载:取得西川后,“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
与当时众多的将领不同,赵云时时处处都能表现出顾全大局的谦让精神。赵云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满腹牢骚了,但赵云没有。所以刘备相信,这个明智的人会接受这个结果。后来,赵云也确实没对此表示过什么不满。
这么看来,赵云的命运似乎有点“老实人吃亏”的意思,其实倒未必。换个不那么明智的人,当然会闹,但结果却不一定好。也许闹也没用;即使闹成了,也会引起上上下下的不满和纷争,弄不好还会成了祸患。一个总是惹麻烦的人,放在什么环境,都是不讨人喜欢的。而正好相反,赵云的平和谦让最后让他能够寿终正寝,后人的广泛同情更是让他成了人见人爱的完美英雄。善良的人有福了。
以别人的利益为先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一个热衷于名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大多都会不择手段,而且超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人在人群中是很明显的,所以就容易使别人防范,后患也就不会太大;反之一人如果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所做的坏事人们就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果就非常深远。
当年孙膑与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是鬼谷子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和智慧远在庞涓之上。庞涓下山做了魏国军师后,自知才学不如孙膑,觉得孙膑将会是自己前途的潜在威胁。为了消除这块心病,他便写信给孙膑,骗他到魏国来成就功名,其实真正的目的是让孙膑落入他的股掌之中,永无出头之日。孙膑来到魏国,魏王拜他为副军师,但庞涓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最后魏王只给孙膑一个客卿的位置。此后,庞涓不断在魏王面前讲孙膑的坏话,魏王将信将疑。
有一次,齐国使者慕名而来,想聘孙膑到齐国施展才华,孙膑效忠魏国而加以拒绝。庞涓利用这个事实,向魏王进谗:
“孙膑虽然身在魏国,但心仍在齐国,这次齐国使者来就是与他私通的。”
魏王大怒,不分青红皂白,加罪孙膑,就这样,孙膑莫名其妙地被处以削去膝盖骨的重刑。孙膑受刑后,庞涓便假惺惺地对孙膑表示关怀,劝他在狱中写兵书。兵书写成之后,庞涓露出了本来面目,想把兵书据为己有。孙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庞涓造成的。孙膑万分绝望,他决定忍辱逃生。
从此,孙膑便装成受刺激过度而发疯了,庞涓开始并不相信,对他施以种种非人的折磨来加以考验。把他拖入猪圈,孙膑在猪圈里又哭又笑,在猪尿里打滚,还吃猪食,啃泥巴,通过这些残酷而致命的表演,终于使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后来齐国的一位使者来到魏都大梁,孙膑派一个刑徒偷偷地去见齐使,陈述他被害的经过并请求营救。齐使用计策把孙膑用柴车运到齐国。孙膑到齐国后,重用于大将田忌,拜为齐威王的国师,指挥了军事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杜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屡败魏军,射杀了庞涓。
历史上占取别人的利益而埋下隐患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中庸处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你身边有试图已经抢你功劳的人,该怎么办?第一,要寻找恰当的机会向对方说明清楚功劳是你的。第二,你可以尝试着夸赞抢你功劳的人,然后再跟他说功劳是自己的。这种方法对下属和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第三,退出这场战斗。乍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暂时的利益,还是长久的人际关系利益?如果你看重的是与人长期相处的利益,不如把功劳让给对方,或“以德报怨”,让对方感到你是个大度的君子。
在为人处世上,切不可抢人功劳,占取他人的利益,往往一时之欢,片刻的满足,埋下的却是长久的祸患,要明白世上有种人是“记仇”的,你今天占取了他一份的利益,他明日可能要讨回十二份的利益。而在生意场上更是如此。
在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的传奇经历是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身家从一万变一百亿台币的资产。记者采访他让他谈成功的经验,他说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他问老板,我如何跟你一样成功,老板说假如你要成功的话,我给你看一个报导,这个报导就是报导李嘉诚的,上面就写着: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想想如果李嘉诚当初想的是如何占尽所有便宜,那还会有今天的华人首富吗?所以,以小损而换大益是最聪明的生意经。
解放前,烟台啤酒厂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某日,“新世界”按正常门票价格出售门票,持门票进入“新世界”后,由烟台啤酒厂赠给洗脸毛巾一条(上有“烟台啤酒厂赠”字样)。然后,游人可免费喝啤酒,喝酒多者,按前三名顺序分别予以厚奖。消息发出,上海市新世界门前万头攒动,人们争先恐后进入“新世界”,致使南京路上人山人海,交通堵塞。这一天,48瓶一箱的啤酒被喝掉了500箱。上海市的各家报纸绘声绘色地报道了这次啤酒比赛的盛况以及获奖者的得意之态,整个上海为之轰动。
烟台啤酒厂虽然在这次活动中花了不少钱,表面上看是吃了亏,但它因此而占据了上海啤酒市场,捞了个大便宜。这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做法,没有魄力的厂家是很难做到的。
《国史补》中记载,渑池道中有车载着瓦瓮,堵塞在狭窄的路上。正赶上天气寒冷,冰雪盖路又陡又滑,进退两难。天色将晚,公家的和私人的旅客成群结队走来,数千车马拥挤在后面,毫无办法。这时有一个叫刘颇的旅客,催马赶来,问道:“车上的瓮能值多少钱?”回答说:“七八千。”刘颇立即打开包裹取出银子拿给他,然后将瓮推到山崖下。不大一会儿,车载轻了能够前进,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前进了。
刘颇的以小损换大益的行为,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