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不散要宽大
被子的里子、面子都应该用绸子,不应该用锦和缎,因为它们没有绸子柔软。家居生活,装丝绵的被子,厚的、薄的应各备一套,根据气候的变化,选用厚的或薄的,以用一条盖在身上,另外准备几条装絮的,酌寒暖然后加在装绵的被子上面。这是取絮用匀薄,可以酌量添加,所以必须多准备一些。
《身章撮要》说:“大被子叫衾,单被子叫裯。”老年人独自睡眠,盖在身上的被子应该大些,这样才可以折叠如封套的样子,使暖气不散。此外,可以酌寒暖不同,逐渐加盖被子,其尺寸必须比下面的狭一尺多,两边不要折叠,这样才宽平,身体翻转时才舒服。有的用单被子衬在里面,牵缠起来会不舒适,只在夏初时才会需要。夏初也可用窄点的或用夹被,效果都一样。
老年人惧怕寒冷,有人用皮制作被子。皮衣应该让皮毛露在外面,皮被子则适宜让毛挨着身体。面子用绸做,薄薄地加一些棉絮,以宽大可以折叠为妥。然而其轻软程度,却比不上用丝绵装的被子。
被子因取其暖气不漏,所以必须宽大,使两边可以折叠,但折叠后睡卧的地方不容易平整,人在被子内也显得出气不畅,可以将两边缉合在一起如筒状,不要太窄,必须斟酌就寝的方便,而且翻身时感觉宽舒,脚后也缉合在一起,这种被子可以赐其名为“茧子被”,意思是说,它如蚕茧一样周密。
鹅毛被暖而不热
《岭南志异》说:“邕州的人选鹅腹部的细毛装被子,质柔性冷,适宜给婴儿盖,还可以辟除惊痫病。”我认为,如果其性属冷,老年人有时也适宜使用,只是婴儿体属纯阳,宜于常用。又《不自弃文》说:“吃鹅肉后,它的毛可以留下,住在山洞的人把它缝上,可以抵御腊月的严寒。”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说:“鹅毛御腊缝山罽”。然而其性属冷,又能抵御腊月的寒冷,这就是所谓“暖不伤热”,填充在囊被里,也尽善尽美的了。
霜天雪夜用纸被
《江右建昌志》载:“这个地方出产的纸大而厚,把它揉软后制作成被子,细腻如茧,面子、里子都可以使用。装上薄薄的一层绵,就非常温暖了。”唐代徐寅诗说:“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明代龚诩诗说:“纸衾方幅六七尺,厚软轻温腻而白。霜天雪夜最相宜,不使寒侵独眠客。”这些诗作,可以说道尽了纸被的妙处。龚诗说独眠,纸被子正以独眠最为适宜。
玫瑰花被养血、疏肺气
有人摘玫瑰花装在被子里,其做法是:将玫瑰花去蒂晒干,先把有筋的老丝瓜剪开捶软,制成片,大约需要数十个;用线联在一起,把花铺在上面,装在用纱制成的被子里,用密针缝成如麂眼的方块形状,天气突然变凉时用它盖在身上最佳。玫瑰花能养血疏肺气,微暖后,香气更浓;丝瓜性清寒,可解热毒。这两种东西本来就不是很贵,一般人也能做得到。
后半夜凉重添被
冬天子夜后,在降霜之时,常常觉得被中寒冷加重。苏东坡诗中所谓“重衾脚冷知霜重”,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可用薄棉被兜住脚后,向斜拉过被角,放置在枕头旁。感觉冷时,只需伸手牵拉一下被角,被子就展开了,就可以将身子盖住而暖和了。凡是春秋天气,夜半后都会觉得稍稍有些凉意,这时将夹被放置在床内,趁时盖在身体上,这也是顺应天时的行为。《诗经·唐风·杕杜》的注疏说:从早晨就开始积累温暖,所以午后必然热起来;从黄昏就开始积累凉气,所以半夜之后必然凉起来。
童女暖被补元气
《礼记·王制》说:“人到八十岁,无人同寝,是无法暖和的。”《本草纲目》说:“老年人与十四岁以下的少女同寝,借她的热力熏蒸,最为有益。”杜甫诗云“暖老须燕玉”,也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老年人以独自睡眠为好,或者先令女童睡一会儿,被子暖和了就离开,老年人马上进入被子睡眠。这样,既借了女童的热力熏蒸所带来的益处,也遵从了老人易独睡的常规,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倘若气血衰微,整夜都必须依赖别人的热力取暖,那就非像《礼记·王制》所说的那样不可。
《法藏碎金》说:“还原的功夫,全在被子中进行。选择肥白无病的少女,晚间吃淡粥,漱口、擦干净牙齿,然后与之同被而眠。到子时后,令她呼气,老人吸而咽之;再令她将舌头抵住上腭,等到舌下生津,老人接住,然后咽下。这真是获得元气的秘诀呀。”我认为,这种说法已接近采阴补阳的诡异之术了。《易经·大过》的爻辞说:“枯杨生稊”。意思是说老根长出新芽。这是《易·大过》卦的“九二”爻辞。“九二”是盛大过度的阳,与“初六”结合,就像已经枯了的杨柳,因应下方的阴性,得到生气,重新长出新芽;这就如同老人讨得年轻的妻子,可以生子,所以没有不利。大概古代有这一理论,姑且在此存留这种说法。《周易参同契》中有“铅汞丹鼎”之说,更为迷惑世人。铅、汞已经被证明是有毒物质。有人以飞升术去向程子求教,程子答道:“纵然有这法术,只怕天上也没有落脚之处。”
常防火气入脑
熏笼只可熏香,如果用它来暖被,火气太过,应当在想睡眠时,先叫人拿着熏笼,在被子里四处移动将被子熨热,只要散了冷气,入睡时就会感到温暖如春。《西京杂记》说:“长安有个很巧的工匠制作了熏炉,名叫被中香,外面呈圆形,中间有机关环套,使炉体常平,用它来熏被最佳。”近来也有人仿效这种熏炉做炉,名叫香球。《卫生经》说:“热炉不要置放在头卧处,火气入脑,容易使人眩晕。”
有人制作了一种大锡罐,将热水注满,把口子扭紧,整夜放在被子中,可以代炉,俗呼“汤婆子”。但终归还是有湿气透漏,散发在被褥中,则必定侵及到人体,暂时使用,胜于炉子。黄庭坚将它称为“脚婆”。明代吴宽诗说:“穷冬相伴胜房空”。《博古图》说“汉有温壶”,是一种注入热水用以温暖手脚的器物,与汤婆子同类。
葛布被爽精神
夏天最热时,裸体而卧,本来不需要被子,夜半后人体的汗收了,凉气顿生,因而必须备葛布被子盖在身上。葛布宽粗,即使不完全挨着身体,仍然可以有遮护的作用,人也不会受一点凉。这样,早晨起来,会倍感精神爽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