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6267—6847),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因事被谪,从军西域。后入蜀,入姚川道大总管李义军幕,遂入朝为侍御史,被诬下狱。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光宅元年(684)徐敬业(即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被委为艺文令,《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写于此时。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所著诗文,后人多有辑录。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荤翟,陷吾君于聚庵。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成使知闻。
“鉴赏”
檄文,是用于征召、晓喻或声讨的一种文体。因此,文章不但要求简洁、晓畅、文字凝练,而且也要求语言有很大的感召力。所以,组成的句子有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的特点。默读时,能深思文章的寓意;朗读时,能使人情不自已。骈体文的某些特点,就能适应这些要求。
《传檄天下文》的作者把大胆的想像、比喻和历史典故,运用到对偶句和排比旬中,组成了一篇出色的骈体文。文章气势雄壮,词锋锐利,如号角鼓鼙,成为典范之作,为历代所传诵。作者骆宾王写这篇檄文时,正在李敬业属下掌文书职。有的选本又名此文为《讨武翌檄文》。
武则天(624—705)名曌,十四岁时以嫔妃入侍唐太宗,封为“才人”。太宗死后,一度削发为尼。高宗时,复被召入宫。三十二岁时立为皇后,从此以后参与朝政。中宗继位,她以太后身份听政。武则天很有才干。为了保护新兴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宗室贵族,她能破格提拔人才。但是,她为了在朝廷中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尽树武氏私党,任用酷吏,迫害了一批开国元老。因此,又得罪了一些特权贵族,李敬业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敬业原是开国功臣徐勋的长孙。徐勋有功于李唐,由太宗赐姓李。李敬业也就因此能世袭为官。公元六四八年,他被贬职,由刺史降为司马。这年九月,他打起匡复唐朝的旗号,聚兵十万,反对武则天。
《檄文》就武则天不得人心的一面,极力渲染。从她的出身、人品,直到她窥伺皇权,列举了大量的罪状,逐层剖剥。初唐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遗风恶习,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势力,若非出身于门阀仕族,就会被视为卑贱。文章的作者就抓住这个能蛊惑人心的问题,起笔出文抢势:非法的“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她原是排在嫔妃最后一级,借为皇帝更衣的机会侥幸得宠。不但出身卑贱,人品恶劣,而且素无节操,妒嫉淫荡。及至后半生,凭借她的狐媚和谗言,“践元后于晕翟,陷吾君于聚塵。”终于披上了皇后的服饰,而使皇帝背上了父子两代共一个夫人的恶名。这一层,据实指点,言语尖刻。无论就武则天的人格还是品格,这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都会引起普遍的反感。武则天本人也无可否认。据史载,武则天初读到此文时,“但嘻笑”,看来是十分尴尬的。她的为人如何?第二层,用三组对偶句排比而出:“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简直毒如蛇蝎!这一组短而整齐的句子,造成了咄咄逼人的语气,历数其罪:既无天道,又无人道,正是“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文至此处,又是一顿,全盘否定了她为人处世的品行。惟其如是,这样的人一旦主政,就一定会成为天道之大不幸,国家之大灾难。现在,却正是这种危险即在眼前了。于是,文章就势而出第三层:“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她却真的怀有谋政篡权的野心。她把皇帝的接班人软禁起来了,“幽于别宫”;她把自己的三亲六故都安插进重要的机关了,“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现在,像在动乱中能辅佐汉宣帝,保住汉家基业的霍光那样的人,已经不在了;像刘章那样,诛灭谋篡汉家政权的吕氏家族,拨乱反正的人没有了:“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这就像赵飞燕谋杀皇储,预示了汉朝的寿命已尽;又像那个由龙的唾液变化而来的褒姒,蛊惑周幽王,注定了周朝就此而速衰。这里,一连用了四个历史上极相似的典故,反复地证明自己的判断,充实了前三层的内容。第一大段,分成了这样四层。由小到大,由个人说到社稷,由现在说到历史,如描绘大厦之将倾,岌岌可危,这就造成了强大的舆论,但却不发号召,有待下一步的再蓄势。
第二段,文章以自己一方所占有的优势,对比之下压倒对方。第一,出身阀门,“公侯冢子”,天生的热爱李唐的事业,更何况世代受到皇家的恩泽,“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但是,我的忧愤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像纣王的兄弟微子和东汉的名臣桓谭,关心国家,担忧社稷,要阻遏政治风云,立志匡复大业,顺应天下之民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这一段,作者尽力展现了自己的文学功力。语调顿挫,四六句形成了此起彼伏,使感情充分奔涌:“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平仄起伏,语感强烈。进一步就人马粮秣,军中士气而尽其铺张。作者纵笔于千军万马之中,造成了强大的声威:“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有多年积蓄的粮草:“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班师出动如北风呼啸,兵刃寒气能令星斗无光;军士的怒气能使“山岳崩颓”,吼声可以使“风云变色”!作者的笔摇动于天地山河之间,酝酿了铺天盖地的气势。声威胆壮,又增强第一段的号召性。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一组排比句,在全文中承上启下,从而过渡到第三个段落。“公等家传汉爵”,诸公世袭李唐官禄,或与皇室为亲,或曾受命于朝廷。值此高宗坟土未干,中宗就被废弃的时候,你们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吗?“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一句,其音韵排律,平仄调比,浑如天成。顿挫发声,抑扬有节,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武则天读文至此处,也不禁为之击节叹赏:“宰相安能失此人!”而接下去的文章,句子又显得平稳了:论爵赏,言诛罚,晓以利害,可谓宽猛相济,有张有弛,文章十分注意掌握分寸。“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一句收尾却又十分强劲挺拔,充满了必胜信心。
文章就这样分成了三大段。第一段历数武氏罪行。第二段宣明起兵讨武为正义之师。第三段晓喻利害,号召各地速起响应。
骆宾王少有才名。他的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为杜甫誉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赞扬他们的才气纵横,如“龙文虎脊”一样的瑰丽文辞。尤其这篇檄文,脱胎于六朝骈文的藻饰,继承其文体的优美、内涵丰富的长处,适当运用长短句的铺排和对偶,雄文劲采,是骈体文中难得的作品。
(孟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