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给人家当大臣,都希望自己的主子言听计从,有什么高明的主意自然要兜售一番。小谋小划倒也罢了,倘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计策、大谋略,如果主子言不听计不从,您该怎么办?
战国时候晋国大族智伯家,有个谋臣郗虑,他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劝智伯提防韩、魏两家同盟倒戈,智伯却置若罔闻。这郗虑几次劝完,收拾包袱就走。晚唐军阀高骈在自己的小王国胡搞一气,野心家毕世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把高骈给软禁了。一个地方中层干部给毕世绎上访,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拥护高骈的旗号先搞定地方上的实力派,然后再谋求取而代之。可这老毕是个大老粗,不但不听还作颜作色。等他的副手郑汉章咂吧出滋味,想找那上访干部畅谈一下,结果那人早跑得影子都没了。
帝王是绝对的危险人物,如果您的建议合他胃口,那自然好办;倘若不合,这当家的脑袋再拧巴点儿,弄不好不但不认为您是好心,反倒觉得您整个就一别有用心的坏分子,那个给毕世绎上访的中层干部跑得如果慢点儿,脑袋保得住保不住就很难说。即使这老大觉得您还有些头脑,但意见不合适,您也很危险。著名的商鞅在魏国宰相公叔痤家里当参谋时经常提意见。这公叔痤临死给魏王交代后事时说得好,您要用就赶紧用,否则就赶快宰了他,免得给阶级敌人用了去。虽然魏王脑筋糊涂,没听老头儿的,但自古至今,照这标准行事的帝王可是不在少数。
有朋友也许说了,像郗虑那样的,智伯虽然没听,但也没怪罪啊,怎么也跑呢?
这得看意见、计策的分量了。前面提到,如果您提的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国家大计,一旦老大不听,弄不好就是亡国灭种,您不跑,您不跑还等什么?这位老大不用您也不杀您,等别的人杀了老大取而代之,找来档案材料一看,得,敢情有人出过这么一主意啊,好险好险,这人不杀那还得了!您瞅瞅。
别当我是在开玩笑,这血淋淋的例子有得是。晋代有个著名大臣叫做张华,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给算计了,张华知道不合适,写了一堆意见信据理力争,可惜没什么效果。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军事政变,把皇后也宰了,张华也抓了,连同一家老小押往刑场杀头。张华很不服气:我当初可是提了意见的啊,这不还有书面材料吗?人家没听不能怨我吧?人家监斩官怎么说来着?您提意见不听,不听是人家的不是,那您不能辞官走人吗?不走还接茬当官,不宰您全家,还宰我全家不成?
跟张华同时还有个贾南风的亲戚叫裴
,也是觉得废太子这招儿损人不利己,整天愁眉苦脸不晓得怎么办才好。有个朋友说得透彻:您觉得您能说服老大,就竭尽全力去说服;倘若不能,就赶紧打包走人,走得越远越好。又提不进意见去,又舍不得公务员的位子,结果不是惨,是很惨啊!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话是没错,但依着皇帝公关学,后面还得加一句:倘若买卖不成,赶紧跑路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