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权威大得没边,一呼百应,一喏百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日子过得多了,往往自信心恶性膨胀,会觉得自己文??全才,这行军打仗,大到命将出师,小到一门迫击炮放哪儿,都得自个儿操心安排,才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这其中有一些是自己真有本领的,像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他们,觉得这江山是自个儿的,兵将也是自个儿的,任谁都没自个儿对打仗更上心,不亲自盯着就觉得难受,因此,杨坚会每天从早到晚看战报,以至于兵部尚书杨尚希无所事事,平调当礼部尚书去了;唐太宗会得意洋洋地在朝堂上自夸,说自己是皇帝兼宰相兼大将军,一专多能;宋太祖兄弟就更了不起了,哪怕大将去五千里外打仗,他们也会画个阵图叫捎带着,哪儿扎营、哪儿挖井,骑兵在哪儿,步兵在哪儿,都给您画着呢,您只有照葫芦画葫芦的份儿,连照葫芦画瓢都难。
这类皇帝其实还算好伺候,他们如此折腾,一来觉得自个儿不含糊,二来也是担心兵权旁落,威胁皇权。您好好提几句意见,没准儿还能有点效果。像魏征就劝过唐太宗,您把岗位都一个人占了,底下大臣、将军们往哪儿摆啊?隋文帝灭陈国,手下几个大将编了本马屁报告文学:《御制平陈方略》,把战功都归于皇上指挥有方。皇帝看了也知道笑一笑:你们哥儿几个少来,我干多点儿活自个儿心里有数。你们啊,把自个儿的功劳都在家谱里摆一摆吧,别拍马屁了。
问题是有些皇帝明明是没本事的,也有样学样。比如宋代的皇帝,太宗以后几乎就没几个懂军事的,可好的不学,偏把祖宗那个画阵图遥控给学会了。宋神宗年幼多病,站都站不稳,却特喜欢披挂整齐,在皇宫里作大将军上阵状,阵图发得跟雪片一般,不肯用还急眼。明朝那个正德皇帝,那点儿本事估计杀鸡还凑合,偏偏自封“镇国大将军朱寿”,整天憋着劲儿要御驾亲征,甚至动过把造反被捉的宁王放掉,让自己再亲手捉一回的伟大念头。您说,这样的遥控指挥,您要是在他们手下当个将军,那还不得给憋屈死?难怪王安石曾经毫不客气地对神宗皇帝说,您这样遥控指挥,也就王超、傅潜这样的庸才才肯当您的将军,若换个大将之才,早给您气跑了。
其实呢,是皇帝就自负,就恋权,就害怕别人用兵权威胁自己宝座,所以或多或少都有些大将军情结。您若是个军事人才,碰上这样的主儿,该怎么办?
不管不顾,一走了之不是上策。一来军事才能这玩意儿,也只有皇家才消费得起,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二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您明明会打仗却不去打,让皇帝胡折腾,一旦国破家亡,您不也跟着遭殃?
皇帝公关学告诉您,您得先明白这皇帝怕什么,他怕的是武将拥兵自重,知道这点您就心中有数了。首先,该打仗时您只管自专自主,那阵图大可扔一边去,打胜就是硬道理,照着阵图打败仗,撤职查办还是查办您,断乎不可能查办到皇帝头上的;其次,打完了要赶紧转业,要么转文职,要么学韩世忠、张俊,来个内退疗养,让皇帝想猜忌都没处猜忌去。
还有个妙招,就是您先把自己包装成文官,一般这皇上对文官掌兵,警惕性比对武夫低得多。整天琢磨着削减众将兵权的宋太祖,却曾放心地给自己的秘书(掌书记)赵普战区军事全权;害死岳飞、逼退韩世忠的宋高宗,却对自作主张从慰问团团长自封大将、打退了金兵的书生虞允文赞赏有加;南宋末年几个皇帝对四川方面的将军们一直放心不下,接连撤换过几个名将,却把当时还是低级文官的余玠派去当了方面之任,并一度授予专断之权。其实这几位除了虞允文算是正经八百的文官外,其他那都有包装之嫌--余玠那点儿墨水原本就稀松平常,那位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要是搞文官岗位考核,估计是会给逼着打小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