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的时候有个大臣叫祖珽,这老兄人品实在是够呛,从小就喜欢小偷小摸,当了官还偷人家宴会上的金酒杯。靠着溜须拍马讨了北齐世祖的欢心,跟一干靠同样手段往上爬的家伙互相提携,不但自己爬到宰相的高位,还把北齐三代元勋、国家栋梁的大将军斛律光给害了个满门抄斩。
要说这个祖珽人品不咋地,本事其实是不小的。当年他给人当秘书,能把领导交代下来的36件杂七杂八的事记得一清二楚,一不用笔记二不用助手,这可不是花拳绣腿。不但如此,他还精通好几门外语,写得一手好文章,治国、打仗,都确实有不错的成绩。晚年时仇家害他,故意派他到四面受敌的前线当徐州市长(刺史)。那会儿他眼睛已经瞎了,手下没多少兵力,敌人一窝蜂攻过来,他愣是学诸葛孔明先生摆了个空城计,自己骑在马上耀武扬威作指挥状,居然把敌兵吓退,守住了徐州城。您说,这是一般溜须拍马的主儿能干的吗?
问题是这位文武双全、与众不同的高级马屁精,混得却似比一般马屁精惨得多:先后被三个皇帝重用,又一次次打回原形;几次被当众打屁股、揍板子,还让世祖皇帝扇了一顿嘴巴子;让人下地牢弄瞎了眼睛,堂堂宰相最后混得在徐州市长的小位子上窝囊而死;甚至他死了,皇上也从北齐高家换成隋朝杨家,他的儿子祖君彦还受他这个窝囊爹的连累,明明满腹经纶,混到最后也才是个县级干部。
这祖珽虽然干过不少缺德事,可要说一点好事没做过,那可不实事求是,尤其当了宰相之后,那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整天跟朋友说“现在我跟从前不一样了,是高级领导干部了,可得好好干”。又是澄清吏治,又是整顿官场,把国家行政搞得井井有条,甚至还一反马屁精的常态,经常给皇上提点不同意见,比如劝阻皇上多选美女什么的。您说他当马屁精时没事儿,怎么要当个好宰相,反倒越当越不是滋味了呢?
问题就在他这个“改”字上了。皇帝公关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换角色。您要是扮的忠良,那不妨一直忠良下去;您要是演的浑蛋,那恐怕也得一直浑蛋下去。
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皇帝而言,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人,所谓“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不论是干活的、帮闲的、溜须的、唱反调的,他都得有,而且还都有,大臣应该是派什么用处的,大臣自己不清楚,这皇帝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或者至少他自己认为跟明镜似的。这祖珽能被皇帝重用,不是因为他人品好、工作能力强,而是他善解人意,又能迎合主子的心思。如今他老人家自己来个个人转型,要发挥专业特长,要改邪归正,可皇上用您就用的您原来那个劲儿啊!得,在您自个儿心目中,您是变好了,可在皇上心目中,您那是变质了嘛!
更要命的是,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当大臣是要拉帮结派的。您突然从三花脸改唱须生,那些须生派大臣不知道您葫芦里卖什么药,不敢跟您亲近。可那些原先的三花脸同行、三花脸搭档就危险了--一来您突然变脸,他们担心您反咬一口;二来您这么一转戏,他们正好抢您从前的角儿。同行相轻啊,这些主儿在皇上面前咬您几口,您还有好吗?
照这说法,岂不是浑蛋就得一直浑蛋下去?那倒不是这么一说,您可以改,可要改的只能是心,为人处世的路数却半点不能改。比如陈平,应聘刘邦工作岗位前有作风和道德问题,应聘和提升后似乎仍然有,但大方向、大问题上把握得住,循序渐进、慢火煮青蛙一般,把自己的角色从无良说客成功转型为大政治家,而且既避免了皇帝的不适应,也避开了同行们的嫉妒、排斥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