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仗是抗美援朝。在多数政治局委员犹豫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保家卫国,用一场胜利来保证共和国的安全;在林彪拒绝挂帅的情况下,彭德怀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与不可一世的美军和十几个西方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作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和彭德怀联手创造新的战争奇迹。
政治局多数人反对出兵,林彪拒挂帅印,斯大林背弃承诺,遭受巨大压力的毛泽东喃喃自语:“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别人要亡国了,我们站在旁边看,心里难过哟!”应命而来的彭德怀语惊四座:“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一位老将军对披挂上阵的志愿军总司令说:“看来,你还是不服老。”
1950年10月4日,西安沉浸在建国一周年纪念日的节日气氛中。中午,一架银灰色的苏制伊尔——14型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场。
这时,彭德怀正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会议室召集厅局长以上干部会议,研究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问题。
西北五省解放后,指挥西北解放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由原西北野战军改编)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又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职务。
已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会议仍在热烈地进行。秘书杨凤安匆匆走进烟雾腾腾的会议室,绕到彭德怀的面前。
“中央派来专机,毛主席请您火速赴京。”杨凤安向彭德怀报告。
彭德怀眉毛一扬:“啊!什么时候走?”
“半个小时后飞机起飞。”杨凤安转达说。
彭德怀和随行人员走下飞机,中央办公厅的一位负责同志已经等候在停机坪。
“彭总,我们来接您去中南海参加会议,随员先到下榻的北京饭店。”
“啊?”彭德怀有些惊讶。他原以为会先到宾馆住下,第二天再开会,没想到这样紧急。
“中央正在开会,毛主席要您一下飞机就去……”来接彭德怀的同志解释道。
彭德怀没再言语,从秘书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有关开发建设西北的材料,走向停在附近的一辆吉斯牌黑色小轿车。
小轿车向中南海颐年堂驶去。
中南海颐年堂内,毛泽东正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并不是讨论经济问题,而是关于是否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问题。
彭德怀走进颐年堂会议室时,坐在正面大沙发上的毛泽东主席朝他点点头,笑着说:“彭德怀同志,你来得及时呵。我们正在讨论朝鲜局势,你来得正好!恐怕催你催得急了点。可是这有什么办法?这是美帝国主义‘请’你来的呀!”
彭德怀说:“让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立即进京,你的命令一下,我家里就是着了火,也得赶来哟!”
“你家里着不着火我管不了喽,现在是我们的朝鲜邻居家着火了。现在开会就是讨论这件事——出兵朝鲜,你老彭也要准备发言哟!”
彭德怀找位子坐下,将装有西北经济建设材料的文件包放在桌上,心想:这东西看来用不着了!
这时,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发言说:“主席让我们摆摆我国出兵不利的情况,我很赞成。目前我军装备太差,一个野战军仅有几十门大炮,还抵不上美军一个团的火力,部队又无制空权,以我军现有装备和美军作战,风险太大,估计至少要集中五倍甚至六倍于敌的兵力才能取胜。”
彭德怀落座后,坐在他身边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向他凑过脸来,悄声地介绍几天会议的简单情况。毛泽东望着高岗,说:“我说高岗哟,你们不要开小会,有意见就在大会上讲嘛。”
高岗被毛泽东将了一军,只好开口说:“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刚刚建国不久,元气还没有恢复,再打,怕是经济上负担不起。打仗不是光用拳头,要花钱呢。还有林彪那个意见我认为也应该认真考虑,我军装备落后,如果没有优势兵力,是顶不住的。一旦顶不住,美军打过鸭绿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许多领导同志也认为我国直接出兵弊多利少,后果很难设想,倾向于慎重,不能引火烧身。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这次会议中大家发言总的倾向时概括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彭德怀因为是新来乍到,情况不熟,没有发言。
就毛泽东本人来说,他是主张直接派兵入朝的。在接到金日成求援电报的第二天,即10月2日,毛泽东即致电斯大林:“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他认为,我们现在出兵确实有许多困难,但我们毕竟是个大国,应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私援助朝鲜。同时,帮助朝鲜也有利于我们,不能让敌人将战火烧到鸭绿江威胁我们东北的安全。
鉴于会议上各种意见相持不下,时间又不早了,毛泽东站起来说:“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别人要亡国了,我们站在旁边看,心里难过哟!”停了一会,又说:“美帝国主义要打,饭也要吃。散会散会,明天接着讨论。”
晚上,彭德怀在下榻的北京饭店来回踱着步子。
朝鲜半岛的严峻形势,我国是否出兵的争论,久久地萦绕在他的脑海。一直到很晚,他才上床休息。可是躺在软软的沙发床上,怎么也难以入睡。动一下,沙发床弹一下,他感到很不习惯,索性爬起来,把被褥搬到地毯上睡。但仍然无法入睡,满脑子装的是朝鲜战局及白天会议上讨论的情况……
翌日清晨,彭德怀起床后,隐隐感到有些头疼。他简单地吃了几口,便又回到房间沉思。他想,今天会上要决策了。主席的态度很明确,尽管多数同志倾向于暂不出兵,但他不会久拖不决。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应该出兵。
突然,电话铃响了,秘书告诉彭德怀:“中南海电话!”彭德怀接过电话,传来毛泽东那熟悉的声音:“德怀同志,我要跟你这个湖南老乡谈一谈哩!”
“好,主席,我立即来。”
中南海内秋色宜人,秋海棠装扮着庭庭院院。吉斯牌黑色小轿车驶到丰泽园门前。
彭德怀大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
“彭大将军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毛泽东笑着站起来,同彭德怀握手。
彭德怀说:“主席让我来,我也正要找主席呢。”
“你找我谈啥子问题?”
“西北问题,今天不谈。
“我找你来,别言不叙呀,专门谈朝鲜局势。”
彭德怀注视着毛主席,点着头,在沙发上坐下。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昨天你没发言,我想听听你的高见。”
彭德怀说:“高见不敢当。现在出兵有不同意见。我想,我们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我们对于兄弟党、兄弟国家的人民,能见死不救吗?我们不能做自私自利的小人。”
“我毛泽东早就晓得,你老彭是一位热血将军。可是,大家摆了许多困难,不知你是怎样考虑这些问题的?”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彭德怀说,“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未治愈,军队装备和训练尚不充分,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战乱,现在想过和平生活。但是,如果现在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三五年以后再打,好不好?我说不好。因为我们三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一点家业,还是要被打得稀烂。那时候美国把日本、西德武装起来了,更不容易对付。这样细算一下,目前打,也许更有利……”
毛泽东点着头:“我们两个算是想到一起来了。”
彭德怀接着说:“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东北,又控制了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可以找到借口。不同美帝见个高低,我们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朝鲜,怎么显得出强大呢?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
毛泽东激动地站起来,说:“好。还是你老彭有远见!在出兵问题上,我毛泽东算是个好战分子了。”实际上,毛泽东找彭德怀谈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点彭德怀的将,让彭德怀率兵入朝。
志愿军统帅,如果顺理成章地点将的话,应该是林彪。因为林彪原是东北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对东北地区熟悉。准备先期入朝作战的部队大都是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此外,林彪对打仗也确有一手。因此,毛泽东在最初考虑志愿军统帅时曾决定由林彪挂帅。但林彪不主张出兵,并说他的身体难以适应战争环境,神经衰弱,怕风、怕水,甚至听到水声也皮肤过敏。
毛泽东在组建东北边防军时,还曾想让粟裕担任司令员。粟裕在军队将帅中,称不上老字号,资历不太深,长期是陈毅的部下,但他却是我军少数几个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将领之一。著名的淮海战役,主要就是由他在前线实施的。毛泽东对他的军事才能很欣赏,1950年7月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确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但由于粟裕当时身患重病,尚在青岛治疗,不能到任,后来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没能建立起来。
这样,毛泽东把眼光放到了彭德怀身上。彭德怀是从旧社会摔打出来的硬汉子,骁勇善战,受到全军的爱戴,当时是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副总司令,在军队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周恩来曾称赞说,彭德怀不论在红军时期领导红三军团,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都是战绩卓著的。
毛泽东见时机成熟,就开始向彭德怀打招呼:“志愿军司令员一职,如果林彪不能去,我就考虑你彭大将军了。你的身体怎么样?”
彭德怀拍拍胸脯:“没问题。”
毛泽东笑了。
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在颐年堂举行,仍然是讨论朝鲜局势和中国是否出兵问题。会上,仍然有不同意出兵的意见。当会议开到一定火候时,毛泽东点了彭德怀的将:“彭德怀同志,你的意见呢?”
彭德怀稍稍沉吟了一会,说:“我认为,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不能怕打烂坛坛罐罐。打完了,再建设。”
彭德怀斩钉截铁的话,使与会的许多领导感到意外。
彭德怀继续解释说:“朝鲜是我们的邻邦,如果我们不出兵,让美帝席卷朝鲜后蹲在鸭绿江边,蹲在台湾,它随时都可以找到进攻你的借口。你想太太平平搞建设,不可能。还有,我们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是社会主义阵营。我们不能让美帝国主义看社会主义阵营的笑话。”
毛泽东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显得十分高兴:“彭德怀同志呀,你讲得好!”
毛泽东环视了一下整个会场,对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说:“我和恩来、少奇、朱德等同志商量了一下,我们想让彭德怀同志率兵出征。老将出马喽!我也与德怀同志谈了,他慨然应诺。好吧,德怀同志,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哪!有你去我们就放心喽!”
散会后.一位高级将领走到彭德怀身边,开玩笑说:“彭总呀,看来你还是不服老哟!”
彭德怀苦笑一下。
此时,他52岁。
三天后,即1950年10月8日,中央政治局正式作出出兵决定。毛泽东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正式下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彭德怀慧眼识英雄,擢升邓华为自己的副手。邓华有胆有识,一连三次提出不同意见。一对新搭档,珠联璧合,三战打得欧战名将麦克阿瑟折兵五万,美国人惊呼:“遇到了第一流的军队和第一流的军事家。”
邓华是解放军中为数不多的“儒将”。他知识分子出身,家学渊源深厚,从小就有神童之誉。投身军旅后,更是勤思苦读,好学不厌,因此遇事有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四野时,他就多次违抗过林彪的军令,但只要能打胜仗,林彪也不予追究。跟随他多年的参谋人员都说:“司令员的脑子特别灵,好像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在转。”
10月19日晚,志愿军如期出动。
看到雄赳赳、气昂昂跨江而来26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指战员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他们激动的神情很快就暗淡下来。洪学智刚过江就遇到一件尴尬事:
朝方联络官跑过来问:“你们真的是中国军队?”
“是的。”
“你们有飞机?”
“没有。”
“你们有坦克?”
“没有。”
联络官不甘心地继续问:“你们有大炮?”
“不多。”
朝方联络官听了,沮丧着摇摇头说:“没有飞机坦克大炮,你们怎么打美国鬼子。”
彭德怀听说这件事后,不以为怪,嘿嘿一笑:“老子靠炒米步枪打美国鬼子。”
彭德怀急于与金日成见面,不顾邓华的反对,随先头部队渡过鸭绿江,直赴大洞。有道是越急越忙,越忙越乱。彭德怀一过江便在夜间行动中与先头部队失去联系,身边仅剩两个警卫员。他赶到大洞时,遇见了金日成,他身边也只有少量警卫人员,电台也丢了,根本无法与各自的部队联系上。
彭德怀烦躁难耐,破口大骂:“妈的×,老子带兵打仗几十年,还没有遇到过这样既不明敌情我情,又不明友情和地形的被动情况。”
金日成也是万般无奈,自我解嘲地说:“我俩成了光杆司令。”
最大的危险正在降临,南韩一个团由德川经熙川窜至大洞后面的桧木洞,不顾一切地向大洞方向迂回。在危急时刻,邓华率领的后续部队过江进击,与南韩部队发生遭遇,击溃该团,使彭德怀和金日成幸免被俘。
大榆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沟。山沟周围的山坡上,有一些开采过的金矿洞,便于隐蔽。志愿军入朝后,指挥机构就设在这里。
10月24日,志愿军出国后的第一次作战会议在大榆洞召开。十三兵团的负责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围着彭德怀,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四周坐下。
彭德怀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将军们,说:“我这个司令员兼政委,虽然上任了,但是不能当光杆司令呀?手下连个指挥机构都没有,怎么能够指挥作战呀!”
邓华等人不知彭德怀要说什么,严肃地注视着司令员。
彭德怀说:“在渡江入朝途中,我就感到自己很孤单。那时我就想,临时抽调人员组织志愿军领导机构,一是没地方去抽,二是也来不及去抽。所以,我就向毛主席请示,把13兵团的领导,改为志愿军的领导机构,以便于指挥。现在,毛主席已经同意了这一请示。下面,我宣读中央军委的任命。”
根据中央军委的任命,邓华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彭德怀还补充悦:“为了便于工作,我与金日成同志商量,确定朴一禹同志参加志愿军的领导,职务是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这样,志愿军最初的领导班子诞生了。
10月25日凌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气氛十分紧张。木板屋里光线很暗,彭德怀面对着壁上挂着的一幅巨幅作战地图,紧蹙眉头。邓华等人或抽烟,或看电文,神情也很焦虑。
几天来,彭德怀多少次望着作战地图出神。他在精心筹划拴住麦克阿瑟这头牛魔王的计策。
与麦克阿瑟的较量,是一场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而我军既缺少先进武器,又没有现代化战争的经验,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统帅,身感责任重大。
他意识到,对手麦克阿瑟并不是一头容易制服的牛魔王。
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一个著名军事将领,荣膺美国最高军阶——陆军五星上将。早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就屡建功勋,受到美国军界的赞赏。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作为占领日本的美军司令官,掌管了战后日本的事务,当了事实上日本的总管。
朝鲜内战爆发后,给了麦克阿瑟再次大显身手的机会,就当仁不让地当上了所谓联合国军的总司令。
麦克阿瑟当上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立即调兵遣将,飞赴朝鲜布阵,指挥了他一生中又一令他感到洋洋自得的仁川港两栖登陆作战,使南朝鲜方面转败为胜。
的确,麦克阿瑟也算是一员战将。但是,他同许多美国职业军人一样,有一个先天的弱点,即在巨大的胜利面前,踌躇满志,不可一世,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甚至对总统杜鲁门也缺少一种下级对上级所应有的恭敬。这样,他思维上的种种误区便不可避免了。他一直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自顾不暇,而且国力、军力很弱,根本不能与美国相匹敌,所以中国不敢出兵,最多只能象征性地出几万志愿军。故他狂妄地宣称,要在11月23日的感恩节前结束战争,以便让他的“孩子们”轻松地回家过节。
不知看了多少遍地图,也不知思考了多久,彭德怀盯着地图上的某个标志,象有重大发现似的,轻轻地哼了一声“好”。
彭德怀终于捕捉到了麦克阿瑟军事上的一个缺口。
这个缺口是两条山脉。
原来,麦范阿瑟麾下的两支主力军美第十军团和第八集团军,是分兵两路向鸭绿江冒进的。两者之间,即东西战场之间,横亘着狼林山脉和赵战岭山脉,从而造成了一条宽约90公里的天然缺口,东西之间无法互相呼应。
彭德怀决定抓住麦克阿瑟这一军事上的大忌,好好作一篇文章。
在木板工栅搭成的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里,司令员的思想很快转化为具体的战役部署:以部分兵力钳制东线之敌,集中主力于西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打沿线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三个师。
彭德怀将作战部署立即电告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很快,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提请彭德怀考虑: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2到3个甚至4个南朝鲜师。此役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重新部署兵力,会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否则,形势将改为于敌有利。
10月25日拂晓,南朝鲜军第六师第2团第3营加强一千炮兵中队,进入志愿军40军118师伏击圈内,118师经过一小时的战斗,全歼了这股敌人,打响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炮。消息传来,彭德怀紧蹙的眉头才露出了些许喜色。
战斗打响后,彭德怀发现了新的情况,即敌人在战斗中,不是像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那样,几个师集中在一起行动,而是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冒进。为了适时捕捉战机,彭德怀果断地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命令全军:抓住战机,分头歼敌!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向毛泽东报告新的作战决心:
“敌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到处乱窜。我企图一仗聚歼两三个师甚困难,亦再难保守秘密。故决定以军和师分途歼灭敌之一个团或两个团,求得第一战役中数个战斗歼灭敌一两个师,停止敌乱窜,稳定人心,是十分必要的。”
毛泽东复电,肯定了彭德怀的战役指导方针。
根据彭德怀的部署,志愿军各部在预定区域对分兵冒进之敌展开进攻,中美两军开始了现代史上第一次直接交锋。经过13昼夜的血战,志愿军共歼敌1.5万多人,取得了入朝作战的第一个战役的胜利。其中云山战斗,39军歼灭美王牌军骑兵第一师八团的大部计1800多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时,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在志愿军指挥员之间,对志愿军是继续南进还是暂时停止追击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彭德怀主张停止追击,利用志愿军实力尚未暴露的良机,诱敌休整后再次北犯,集中主力全力反攻。
彭德怀的设想,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毛泽东在回电中,肯定第一次战役虽然歼敌不多,但初战获胜,初步稳住了朝鲜战局,振奋人心,振奋军心。并告诉彭德怀,已命令宋时轮第9兵团3个军立即入朝。毛泽东还风趣地说,我对9兵团不遥控,完全交给你彭德怀指挥。
对于大获全胜的第一次战役,彭德怀并不满意,特别是对梁兴初十分恼火。由于梁兴初率领的三十八军未能如期截断清川江南北联系,致使著名的云山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战果。
11月13日上午8时半,志愿军总部召开第一次党委会议,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六十六军政委王紫峰都准时到会。首先由邓华总结第一次战役的情况,讲到三十八军的行动时,彭德怀黑着脸,盯着梁兴初,厉声叫道:“梁兴初,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下去?你是怎么搞的?”
“彭总,你听我解释。”
“你解释什么!你算什么主力!这是第一仗,大家都应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应该消灭更多的敌人!三十九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很好,四十军在温井包围伪六师也打得不错。”本来大家以为彭德怀略过去了,谁知他余怒未消,又绕回来了:“梁兴初,你三十八军为什么不给我插下去?你为什么不插下去?啊?一群熊包!”
梁兴初实在受不了,他梗着脖子说:“彭总,你骂我可以,你不能这样说我们三十八军。林总从来不像这样批评我们。”
“老子有什么不能说!”彭德怀被激怒了,扯起沙哑的嗓门吼道:“我身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有权惩罚违反军令的人!我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会后,彭德怀问邓华:“梁兴初到底行不行?”
邓华说梁兴初是位英勇善战的猛将,并详细地介绍了他从东北一直打到红河的战功。
彭德怀听了,没做声,显然有所保留。
对于中国军队会不会入朝参战,狂妄自大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开始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告诉杜鲁门:“总统先生,我认为中共无意参加这场战争。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共孱弱的时代,倘若中共部队渡过鸭绿江,我就要让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当成千上万的美军和南韩士兵神秘地消失在朝鲜北方时,麦克阿瑟仍然固执地认为这只是小股中国军队象征性的军事行动,他们稍加抵抗就能全身而退。麦克阿瑟仍然下令部队重新向北方攻击前进。
联合国军前线指挥官在吃了苦头后,开始产生怀疑。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问情报部门:“不是说是中共小股部队吗?小部队怎么这么厉害?”他下令放缓行军速度。
这下彭德怀着急了:“照这样的速度,敌人得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我们的攻击线呀!邓华,你们得想想办法。”
邓华与洪学智商量后,献上一计:“可能是前沿一一二师在飞虎山顶得太厉害了,把沃克吓住了,对我们产生怀疑。要使敌人放弃疑虑,我军最好连小规模的阻击、反击战都放弃,大步后撤,诱敌深入。”
彭德怀下令部队主动后撤十几公里,沿途还遗弃不少汽车、弹药和破旧辎重物资。此举果然令美军上当,他们消除顾虑后,驱动机械化装备锐进,终于被诱入志愿军预设的宽约140公里的弧形口袋阵。11月25日,志愿军发动全线总攻,联合国军见势不妙,仓皇后退。这时,三十八军迅速插进美军后撤的咽喉要道——三所里和龙源里,抢占先机,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此役共消灭联合国36000余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志愿军一直攻至三八线附近。
邓华是个重荣誉、爱面子的军人,他一直对彭德怀挖苦十三兵团主力三十八军的事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