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历史上有过两次著名的会师。第一次是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农民起义军的会师,奠定了红四军的基础,史称朱毛会师;第二次是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从湘鄂赣前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的会师,奠定了中央红军的基本骨架,史称彭毛会师。处在会师喜悦之中的两位湘潭老乡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蜜月竟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第一次合作的结果竟然是同走麦城,尴尬万分……
暴戾的寒风像一条飞舞的长鞭,把漫天雪花抽得四散飘舞,迷蒙混沌。1929年1月14日清晨,红四军4000余人顶风冒雪撤离井冈山,去执行“围魏救赵”计划。部队像一条游龙静悄悄地滑下山岭,消逝在千沟万壑之中。在队伍的最后面,一个高大的身影回首凝望井冈山,依依不舍,久久不忍离去。
毛泽东担心乌云压城的敌情,担心白雪素裹的山寨,担心小井医院的伤员,担心势单力薄的彭德怀。井冈山是他和红四军战士心目中的圣地和母亲,他们把圣地母亲的安危托付给了彭德怀和他率领的红五军。
送别红四军,彭德怀从小行洲、下庄返回茨坪红五军总指挥部,沿途仔细观察地形山势。
毛泽东的选择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如今两年过去了,经过红四军战友的筚路蓝缕,井冈山已成为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现在艰巨的保卫之责落到了红五军身上,彭德怀骤感沉重。
返回总指挥部,彭德怀吩咐参谋整理中共湘赣边特委及红四军军委留下的各种文件。除重要的文献外,一律烧毁,以防落入敌人手中。
“军长,这份报告烧吗?”参谋递给彭德怀一份《中共湘赣边特委、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手稿,上面虬龙游动的笔迹显示是毛泽东的大作。彭德怀浏览几页后,很快被报告的内容吸引住,聚精会神地读了下去。
从这份报告的字里行间,彭德怀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井冈山的钟爱之情,他默默地把报告折好,装进自己的皮挎包。
参谋将其余的文件一一投入火盆,指挥所弥漫着一股呛鼻的烟雾。彭德怀信步走出屋外,远外山坳传来一个战士嘹亮的歌声和一阵喝彩声。
红四军主力下山,虽然吸引部分敌军尾随追击,但围攻井冈山的敌军依然强大,兵力上占绝对优势。1月16日,何键探知红四军主力破围下山的消息后,当即调整会剿部署,并将变动情况上报蒋介石。
1月27日,蒋介石电复何键,“据各方确证,朱、毛、彭、黄诸匪首业已南窜,匪巢空虚,迅即督令所部,锐进拄剿,以绝后患。”1月21日,何键将“剿匪”指挥部移至莲花前线,亲自坐镇山下,仰攻山寨。
蒋介石、何键都忽略了一点,井冈山虽然守备力量薄弱,但是并非无大将镇守。井冈山还有彭德怀。有彭德怀亲守山寨,国民党会剿部队面前就增添了一座险隘难关。
针对湘赣敌军的进攻态势,彭德怀以五大哨口为轴心,进行了周密部署:
此外,彭德怀还令茶陵、永新、宁冈三县赤卫队守卫九陇山,随时增援各大哨口。
1月25日,茨坪总指挥部前打谷场上人头攒动,正规红军、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身着不同服装,整队入场,井冈山守山部队誓师大会正式召开。参加誓师大会的有红五军全体官兵、红四军三十二团指战员和宁冈、遂川、县赤卫大队2000余人。
在漫漫风雪之中,彭德怀屹立在岩石上大声地说:
“将士们,乡亲们!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十余个团的兵力进攻我们。形势危急!可怕吗?蠢牯佬才怕呢!别看我们力量小,但我们有的是豪气和胆量。牛牯大不大?它被小小的绳子一拴住鼻子,就无法反抗了。只要我们守山军民团结一心,搓成一条坚绳,我们也能牵住来犯之敌的鼻子!”
呼啸的北风把彭德怀的声音吹送到山巅深谷,他坚定的语调在山谷间回荡。战士们振臂高呼“誓死保卫根据地!”“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
国民党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在五大哨口下猥集蠕动。五大哨口,便是彭德怀用来牵住牛牯的“绳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铜墙铁壁,毁于一颗肮脏的心。何键数万大军攻不破红五军的五道防线,而200块光洋却诱使一位山民带路偷袭黄洋界。井冈山失守成为彭德怀后来罹难的第一条罪状。
总攻在1月26日黎明发起。
敌人的主攻方向是黄洋界、八面山和白银湖。密集的炮火,贯珠般落到山隘上,红军精心筑建的工事大多被摧毁、夷平,不少战士还被掀起的泥土、气浪震昏、活埋。国民党士兵在长官的驱使下,仗着人多势众,以连营为建制,沿着山间小径发起集团轮番冲锋。他们没等爬上山顶,便在山腰腹地吃尽了重重苦头。
战前,红军战士们沿袭前几次反“会剿”的经验,在要道、小径、深谷、山坡等防御阵地预设了5道防线,使用了山寨军民发明的全部“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中,竹钉阵的效力最为显著。红军战士将成年老竹削成尖锐的竹针,放到桐油里熬炸,使之坚硬锋利。国民党士兵踏上竹针,竹针穿鞋而过,生生地将脚掌刺穿,钉在地上,动弹不得。即使侥幸绕过竹钉阵,在冲锋过程中也难逃被滚石、圆木砸死碾毙的厄运。
井冈山军民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筑起了铜墙铁壁,令冒死盲冲的敌军伤亡惨重。
战斗最激烈的要数黄洋界、八面山。国民党吴尚部两个旅轮番冲锋12次,均被击退。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堆积裸露,相互枕藉。战斗中,彭德怀从茨坪总指挥部亲赴黄洋界指挥作战,和战士们一起修复工事。
桐木岭哨口的白银湖是又一处敌我死争的要点。
敌人进攻白银湖的战斗也是异常紧张的。我们在黎坪的山上,能听到白银湖那边的机关枪“扑噜扑噜”地响,像煮稀饭一样,一直不停。敌人白天猛打,晚上偷袭。
开战三天,彭德怀枪不离身,衣不解带,日夜巡视在各大哨口之间,他对红军战士的勇猛坚强充满信心,对要隘险道的阻敌能量深信不疑,他唯一担心的是敌人绕道偷袭。井冈山如同围桶,5大哨口可以阻敌前进,但倘若有一处被袭破,其余各处尽皆失效,而且还可能由阻敌雄关变成障碍红军突围的天险。29日天色阴晦,夜幕降临。彭德怀打电话叮嘱李灿注意黄洋界周围敌人雪夜偷袭,要派双哨加强警戒。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
历史将记住一个肮脏的灵魂,他的名字叫陈开恩。
吴尚眼见两天猛攻,损兵折将,毫无进展,便舍弃正面,组织“敢死队”,准备实行夜间侧击。吴尚下令在山下村庄捉人带路。
彭德怀与滕代远就部队行动方针进行紧急商议,一致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存有生力量,避免无谓的牺牲,马上收拾部队,通过突围,引敌下山,与其打游击战,待条件允许再加兵井冈山,收复根据地。彭、滕的决定是符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联席会议精神的。由毛泽东主持的特委军委联席会议决定:“在军事上,五井如被敌人攻破,五军冲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取联络,各县地方武装则尽可能的埋藏于各县。”
1月31日,彭德怀、滕代远集合3个大队、特务排及后方勤杂人员约500余人,越过井冈山腹部悬崖峭壁,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荆竹山方向突围。突围前,彭德怀向部队作了简短的指示,他号召大家:忍受艰苦,听从指挥,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突破敌人的重围。
2月2日,突围战斗打响。在彭德怀的率领下,红五军战士以拼死一战、与敌偕亡的英勇气势,冲过敌人伏击阵地,向赣南方向追寻红四军行踪。狡猾的敌人不敢与红五军主力硬碰硬,他们让开红军主力,采取拦腰斩断、关门回击的战术,把中间的机关干部、工作人员、伤病员以及担负殿后任务的小分队围住,进行残酷的搜杀。这些革命战士除少数寻隙潜回井冈山坚持斗争外,大部分惨遭杀害。
井冈山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起来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同以后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同瑞金、延安等赤都一样,成为红军战士和劳苦人民心中的圣地,人们对它怀有深深的依恋和向往之情。对于它的失守,彭德怀和红五军战士深感痛惜和沉重。但是。战争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能不能始终如一地保卫每一块圣地不受敌人侵犯,不落入敌人之手,则只能根据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力量,而不能单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感情。可是,几十年过后,在十年动乱中,江青、康生等人利用人们对井冈山的特殊感情,把根据地一度失守作为彭德怀实行逃跑主义的“罪状”。对此,彭德怀忍不住拍案而起,大声叱责道:
3月底,毛泽东从汀州派人捎信给彭德怀,让红五军移师瑞金,等待与红四军会合。
彭德怀和红五军战士群情振奋,“又要见到老大哥”,“不知他们情况如何?”由于送信的人把信塞进门缝就走了,彭德怀不知晓3个月来红四军的情况,他迫切地等待再度会师。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朱毛的进军赣南也是困顿不堪,险象环生。朱德手持机枪亲自带领特务营冲锋,其妻子“双枪女杰”伍若兰率部断后,被敌杀害,头悬城门。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瑞金,毛泽东用宽容和理解阻止彭德怀作“检讨”,列举五条理由为他解脱。“二月来信”,中央下令解散红四军,调走朱德、毛泽东,朱毛抗命不从,彭德怀坚决支持毛泽东。毛泽东感激地说:“在目前情况下,太需要你们的支持了!”
建国后,一些史学家把先行下山的红四军进击赣南描述为“铁流滚滚下赣南”。其实当年,朱德、毛泽东进军赣南走的同样是一条艰难困顿、连战连败的尴尬之路。
下山伊始,红四军就遇到未曾料到的三重困难。一是敌人重兵追堵。尾追的敌军有李文彬、刘建绪两路共4个旅,兵力众多,采取轮班穷追的办法,咬住红军不放,使红军沿途无法驻足发动和组织群众。二是人生地疏。沿途各县,地方土豪反动武装十分凶恶,各种靖卫团、警备队积极参加对红军的协剿,一般群众不了解红军,不太愿意做向导。有时国民党还派特务伪装成当地百姓带路,将红军诱往敌人伏击圈。红四军不敢随便找人当向导。三是体力虚耗。红军转移途中,为摆脱追兵,力避与堵剿之敌正面接火,常常挑选山岭小道作为行军路线。山道崎岖,冰雪不化,战士日平均行程为90里以上、给养不足,买不到粮食,部队有时只得饿着肚子行军,红军体力受到极大的耗损。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条件下,红四军下山后与追兵大战5次,均遭失利,其中最危险的要数大余和项山之战。
1月28日,红四军与李文彬3团人马激战于大余。由于当地无党和群众组织,没有人替红军打探消息,红军事前未能查明敌军动向,兵力没有全数集中,部队在休息中遭敌袭击,伤亡较大,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
1月31日,红四军进入寻邬县境,军部和特务营夜宿项山圳下村。次日清晨,赣敌刘士毅部和地方靖卫团赖世黄部两个团偷袭圳下村,直逼军部。
毛泽东惯于夜间工作,尚未起床。敌人枪声大作,他连忙起床,紧急向村外转移。国民党士兵只知抓灰布军装、挎皮挎包和驳壳枪的“共匪头目”,忽略了他这个长发披肩、文质彬彬、教书先生模样的“匪首”。
政治部主任陈毅和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代表毛泽覃正在吃早饭,闻警起身时敌人已到门口。“投降吧,你们跑不了。”大喜过望的国民党士兵一把抓住陈毅的大衣。陈毅连挣几下,不能脱身,急中生智,将大衣往后一抛罩住敌兵脑袋。敌兵“扑嗵”一声像麻包一样倒在门口,堵住院内其他敌兵。陈毅搀扶起腿部中弹的毛泽覃跑出村外。
朱德和军部工作人员住在村中央一个大土围子里面,被敌兵围得水泄不通,警卫员为掩护军长中弹牺牲。朱德端起一挺机枪,率领特务营杀开血路,冲出村外。在转移中,朱德的妻子、军中人称“双枪女杰”的伍若兰冲散被俘。10天后,伍若兰在赣州被杀,头悬城楼,年仅23岁。
排山倒海的打击,并未使坚强的红军战士屈服,他们在等待机会。
2月中旬,毛泽东在东固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议认为,井冈山暂时失守,主要原因是红四军主力下山后没有充分地调动敌人,没有完全起到与守山部队直接配合的作用,在根据地已经失守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围魏救赵”计划已无意义。前委会议决定应形势的变化,向福建西部进军,创建更大规模的红色区域。
1929年春,蒋桂军阀矛盾激化,双方集结重兵,大打出手。蒋介石将湘、赣、粤三省军阀调往湖北参加军阀战争,给红四军创造了进军闽西的大好时机。2月25日,朱德、毛泽东率部离开东固,入闽作战,3月14日消灭闽西敌军主力郭凤鸣旅,歼敌2000余人,乘胜解放汀州。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辛耕别墅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部队下一步行动方针。毛泽东以深邃的政治目光,透过历史迷雾,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战略计划,即“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
这是毛泽东的独特思维。
这是赣南闽西红色区域即中央苏区的雏形。
这是建立中华苏维埃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蓝图。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前委扩大会议的一致赞同。会议决定回师赣南,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会合。
南国春早,山花烂漫。4月1日,红四军、红五军这两支英雄的部队又一次会聚在一起。
在瑞金县城一个大祠堂里,两军领导人劫后重逢。
“毛委员、朱军长,井冈山失守了,我彭德怀揪心的痛啊!这次失败,我有责任呀!小井100多个伤病员殉难了,没有带出来……”彭德怀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痛心地说不下去。
“井冈山失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怪你们。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毛泽东真诚地对彭德怀说。
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接到中央2月7日写给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指示信,史称二月来信。这封信被国民党阵营表面的统一和强大所迷惑,对革命形势作出了悲观的估计,对红军的行动策略提出了错误的主张。中央要求前委“应有计划地有关联地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以“避免敌人目标的集中和便于给养持久”,保存武装力量,“避免敌人的消灭”。“因为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既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乃决定朱毛两同志有离开部队来中央的需要”。
解散红四军,调走朱德、毛泽东,中央的决定犹如两记闷棍,打得会师的两军指战员晕头转向。朱毛是红四军的指挥中枢,红四军是湘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坚强柱石和武力保障,调离朱毛、分解四军,不是釜底抽薪吗?在前委会上,绝大多数干部都不同意二月来信的意见,大伙叫嚷着:“朱毛俩人,一个也不能走!”“中央是怎么啦?这信是谁写的?谁的馊主意?”甚至有的人干脆怀疑这封信的真实程度。
毛泽东感到忧虑、愤懑,完全不能同意中央的观点。他综合前委会议讨论意见,在给中央的复信中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央此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国民党军队)三次进攻井冈山,表示了反革命的高潮。然至此为止,往后便是反革命高潮逐渐低落,革命高潮逐渐生长。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1927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位高级干部,在组织上必须执行中央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当然不会违背重要的组织原则,他希望派出更高的领导干部来接替自己的工作,以保革命事业不受损失。他在信中委婉地说:“中央若因别项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我们的意见,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来,那是胜过我们的。”
4月5日,毛泽东将复信封好,派秘密交通员紧急送往上海。交通员走后,毛泽东依然满怀心事,他既为中央能否收回成命而忐忑不安,又为彭德怀在这个问题上的沉默态度而疑惑不解,在昨晚的前委会议上,彭德怀未作发言。
正疑思虑时。彭德怀来到毛泽东寓所,将一封信递上。
“这是我写给中央的一封信,汇报了五军创建发展的简要情形,以及我对中央二月来信的想法,请你过目。”彭德怀坦诚地说。
“哦。”毛泽东接过信飞快地浏览,神情有些焦急。彭德怀的想法代表红五军的政治态度,其分量之重是可以想见的。
彭德怀的信,如同其人,襟怀坦白,心愫直露。他结合井冈山失守的体会,指出:
(井冈山)所得到的教训如下:在反革命高潮时不宜分兵。分则气虚胆小,以致卖枪脱逃。因红军不是本地人;又不全是好党员,即平日是好党员,到危急时也有许多不坚决的;领导人能力亦大有关系,有些同志是忠实的,但到了紧急时想不出办法,以致被消灭,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严重时期,只有领导者下决心与群众同辛苦,同生死,集中力量作盘旋式的游击,才能渡过难关。万万不能取藏匿躲避政策,否则就立刻上了消灭之途。另一方面西南各省团防,洪匪的组织是普遍的,如果分散,他们也要来打。
这种作盘旋式游击战争的理由:
①中国道途交通不便,尤其是西南各省多山,我们的部队轻便、行动敏捷,敌则反之。②为什么白郎失败,因他不知发动群众,且无党去领导,他又在河南一带平地,当然是要失败。我们知道夺取群众,有党报说敌人兵较少,我就打他;较多,我就避免。以此敌人虽多,他也是没有办法的。若分很小,一定会被消灭,这是我们多次得来的经验。
“嘴笨手也笨,词不达意,让毛委员见笑了。”彭德怀虚心地说。
“写得太好了!”毛泽东紧紧地攥住彭德怀的双手,激动地连声说,“感谢你对四军的支持!感谢你对我毛泽东的支持。在目前情况下,太需要你们的支持了!”
两双大手紧握在一起,他们的感情与距离,霎时间拉近了,贴近了……
毛泽东再一次感受到彭德怀的率直、忠诚和忍辱负重,是在6天之后的前委扩大会议上。
4月11日,红四军前委在于都召开扩大会议。
“两军会合已有10天,通过相互练兵和演习,大家都从兄弟部队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那么下一步怎么办?部队向何处去?”毛泽东宣布会议议题后,介绍了汀州前委会议关于开辟赣南闽西苏区并与湘赣边界老割据区域相联结的计划。
“看来四五军需要分兵行动,分头担任开辟新区和恢复老区的任务。”朱德把问题捅穿。
林彪接过话头。这位23岁的团长在红四军中以打仗灵巧、性格内向著称。林彪平素沉默寡言,但他一开口便有一股锐气逼人的感觉。“我想,四军刚从闽西出来,已在于都、兴国、宁都一带分兵,创造了一些基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应留在这一带。”
“五军如何行动呢?”会上有人问。
井冈山是朱毛创造的根据地,按理悦,应该由红四军去恢复。但是为了让红四军获得更为广阔的驰骋空间,彭德怀决定红五军发挥肯牺牲顾大局的精神,再次担当艰苦的任务。他站起来,主动地提出:“让我们五军杀回井冈山去吧!我们回去了。争取早日收复失地,尽快与赣南闽西割据区域连成一片。”
“好!”毛泽东、朱德同时站起身来,热烈鼓掌。他们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吃苦负重、肝胆相照的朋友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