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握手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如果握得不好,就会产生反效果。通常握手有两种方式不合乎规范:一是过于敷衍,二是过于热情。而国内多数的情况下,是敷衍为多。这种敷衍并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对握手礼节的误会,因为许多人觉得握手好像是一种比较“优雅”的礼节,而对于女人来说,优雅就是有点娇柔无力的,轻轻的,似有若无的。其实这种领会是不太正确的。握手应该用力气的,这有一瞬间是热情而用力地一握,然后松开,这是你的真诚和教养的体现,动作是颇男人味的。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女性采用的那种把手伸出来做纤纤十指状地被握在别人手里,是比较失礼,至少是没有品位的方式。
美国人即认为,握手时力道薄弱的人不可信赖。即便是演员明星们,凡受指导者或经纪人严格训练者,必定懂得用力握手。双眼看着对方,在彼此视线交合瞬间用力注入力量。与其索取签名,不如和对方握一次手,更能留下与对方见过面的印象。当然也许最初会感到害羞不自在,但只要将握手当成一种习惯,形成自己行事待人的风格时,一切都会成为自然。
学会握手吧,记住:一次握手胜过百语千言!
幽默让人生充满希望
据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初几版收纳“爱情”条目,用了5页的篇幅,内容非常具体。但第14版之后这一条目却被删掉了,新增的“原子弹”条目也占了与之相当的篇幅。有些读者为此感到愤慨,责备编辑部藐视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热衷于杀人的武器。对此,该书的总编辑约斯特非常幽默地给予了回答:对于爱情,读百科全书不如亲身体验;而对于原子弹,亲身尝试不如读这本书好。
这位总编辑的回答,无疑是很幽默的,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很深的哲理。将爱情和原子弹进行比较,既回答了读者的质问,又表达了他和读者一样,渴望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愿原子弹真正成为“杀人凶手”的思想,简单明了而富有穿透力。于是,一场即将爆发的不愉快就此烟消云散。
幽默虽隐含着引人发笑的成分,但它绝不是油腔滑调的故弄玄虚或矫揉造作的插科打诨。情调高雅的幽默总是于诙谐的谈吐中隐含着真理,体现着一种真善美的感人力量,所以幽默必须是乐观健康、情调高雅的。大凡有幽默感的人,都不乏文化教养和品德修养,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不可能会有幽默感的。他们只会说一些浅薄、低级的笑话,博取人们无聊的笑声。真正的幽默,必定是以健康高雅的基调、轻松愉快的形式和情绪去揭示深刻、严肃、抽象的道理,使情趣与哲理达到完美的统一。
幽默多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它既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结构和曲折的情节,也不像喜剧那样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它应具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有“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力度和“片言明百句,坐役驰万里”的广度。比如上文提到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总编辑的回答,短短的两句话,便幽默地表达了很深、很广的含义。
当然,幽默也不是万金油,它的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幽默呢?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库尔曼认为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幽默常常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来:其一是在毫无获胜希望的环境下,时间、金钱、策略和智慧都已无能为力,但你却希望有所作为;其二是出现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通常出于常规却不可预知,它对工作量和日程安排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之,悲伤的时候,幽默让我们忘记悲伤看到希望;快乐的时候,幽默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信任是肝胆相照的情分
宋代诗人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一对好朋友。一次苏东坡正准备吃鱼,从窗外看见佛印来了,便将鱼藏到书架顶上,想和他开个玩笑。佛印看在眼里,却佯装不知,而向苏东坡请教“苏”字的写法。苏东坡疑惑不解,但又不知机关何在,就回答说:“上边一个草头,底下左边一个‘鱼’,右边一个‘禾’。”“‘鱼’能否放在右边呢?”“也有这个写法。”“那么如果把‘鱼’搁在上边呢?”“那可不行。”苏东坡脱口而出。佛印这时得意地指着书架上说:“既然鱼搁在上边不行,那就拿下来待客吧。”
虽然这是一个幽默故事,它显示了文人的学识、聪慧和雅趣,但更为重要的是,你难道不为东坡和佛印之间的随和与无所顾忌感动吗?
朋友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轻松自然、令人快慰的,无需客套,无所顾忌,没有官场上的斗气,没有生意场上的铜臭味,也没有外交谈判中的虚与委蛇、小心谨慎。朋友之间多的是温暖和坦诚、谐趣和欢笑。所以与朋友沟通的第一个技巧就是要创造宽松自由的气氛。朋友之间不需要虚假的客套,随和的沟通反而更有利于友情的加深。
这种自由的随和、轻松,也许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然而,却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种朋友间的随心所欲建立在一种诚挚的彼此信任上。信任好比一块石子、一片树叶,在别人眼里是那样的普通,而其中的美妙含义只有自己知晓。当朋友彼此信任对方时,你会觉得自己好幸福,好快乐,像天使一样,整天无忧无虑的;和朋友在一起游玩时,你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尽情地笑,尽情地疯;和朋友在一起学习工作时,你又会认认真真,尽情地学,尽情地练;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你会无所不言,尽情地说,尽情地谈。要知道,信任这种感觉真的好坦诚,真的好真挚!
信任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在坦诚的交往过程中,会使朋友之间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对方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彼此信任,随心所欲,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成熟的友谊。
谁都不能保证一辈子不求人
人生在世,真是不容易,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求人。看病、生孩子得求医生,上幼儿园、入学得求园长、校长,其他像找工作、办个体执照、婚丧嫁娶、打官司告状……没有不求人的事儿。等躺到太平间了,你解脱了,亲人还得为你去求人。
“求人”往往夹带着不正之风,在那个过程中,看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若是要求的人与自己素无来往,不过是点头之交,或是素不相识,需由他人介绍引荐,方得一晤,就要饱尝求人的滋味。于是,叹一声:到底还是求人不如求己呀。
然而,这只是求人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朋友之间,或者仅仅是两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之间,恰当的求人却可以传递出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它表明了你对他的信任与尊重。甚至在有的时候,求人还可以弥补两人关系的裂痕,让一切再回到从前。
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石志清教授和一位朋友大吵一场,两人从此不相往来,甚至在有些演讲场合不指名地互相攻击,彼此恩怨越结越深。后来,石教授南下广西大学任教。觉得那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就想请他的那位朋友也南下任教。但他们两人吵过架,写信道歉也不是办法,因为那样会引起对方的怀疑,同时觉得自己的面子也有些过不去。于是他写信给他的那位朋友,请他在北京代购一本书,原因是在广西此书难以购到。朋友接信后果然迅速代购,并邮寄过去。从此,两人的友谊迅速恢复了。
一个小小的帮助竟使反目的朋友和好如初,其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一方解决了对方的困难,更主要的是朋友的请求,表达了对他的信赖和尊重以及对彼此间友情的珍视。
据心理学家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是,对于给别人一种小惠,却人人都很乐意;而对于那些自称不愿求人的朋友,却是人人都不喜爱的。所以,有的时候,求人也是一种增进彼此友谊的好方法。
欣赏你的对手,向对手致敬
我的一位朋友去一家业内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让另外九人打分并写出相关的评语。
朋友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言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位中只有一位入选!这是为什么?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幡然醒悟。总裁说,入围的十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人才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其实恰恰比专业水平更为重要。
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则刚好相反,他是经商的,每次和我谈起商场上的对手时,总是咬牙切齿,简直把对手当成了阶级敌人似的,恨不得给他来个专政。
其实,人的一生中,每时每刻无论做任何事,都有对手的存在,很多人都把对手当做自己的敌人,这样很容易产生嫉妒,更有甚者,诽谤、攻击……而事后发现最终受伤的只是自己。
美国有一个黄石公园,里面的野鹿经常被狼吃掉,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野鹿,管理人员捕杀了森林里的狼。几年后,野鹿因生病等原因而死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后来经动物学家的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野鹿的天敌——狼的消失,它们再也不用整日没命地奔跑,活动量剧减,它们身体的免疫力大幅下降,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了野鹿大量死亡。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你的朋友,因为对手的存在,你才能时刻保持警醒,轻易不敢放弃努力;因为对手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你,这样你才会保持高昂的斗志,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
正像可口可乐的一位销售经理所说的那样。我们能取得这样的业绩,我们得感谢我们的对手百事可乐一直以来对我们发起的挑战。
一个人的成熟,也许就是从懂得欣赏对手的那一刻开始的。欣赏你的对手,向对手致敬!
以德报怨,冰释前嫌
面对前嫌,无非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耿耿于怀,势不两立;二是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前者冤冤相报,无时无了;后者以德报怨,常常冰释前嫌。
有一位武警战士乘车出差,在一个汽车站遇到一起歹徒袭击抢劫旅客的事件,被袭击对象正是他父亲的仇人。原来这个人因不讲信用,与其父发生经济纠纷,导致其父含恨辞世。做儿子的自然对此耿耿于怀,仇恨难消,后来他当兵就是想学武艺为父报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他对两家的仇恨有了新的看法,懂得了“冤仇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过去的事情在头脑中也就淡化了。所以,当他看到歹徒行凶的时候,他没有见死不救,正义感很快战胜了复仇心理,他跳下车去与歹徒搏斗,在胳膊上挨了一刀的情况下,依然忍着疼痛追上歹徒,把巨款夺了回来,交给昔日的仇人。对方感动得跪倒在地,说:“我过去做了对不住你家的事,你不但不记仇,还舍命救我,真叫我无地自容。”这个战士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你知道怎么为人就好。”战士不计前嫌、勇救仇人的行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事例也许并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不计前嫌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处理彼此积怨的好方法。不论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家人亲友之间,采取捐弃前嫌的言行,不仅有利于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赢得舆论好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最终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人们一旦结仇,彼此之间伤了感情,心灵上必然留下伤疤,要做到以德报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较高的道德修养,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奏效。最怕的就是表面上故作姿态原谅了别人,心里却仍然耿耿于怀,最后不仅没有化解彼此旧怨,反而又增新仇。
真正的以德报怨是一种顿悟,它是看透了人生和事情本质后的一种坦然,明白短暂人生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安适。于是,一切恩怨都不再刻骨铭心,如过眼烟云。
以怨报怨,你得到的只是新的仇恨;以德报怨,你收获的却是真正的人生。
少树敌多朋友,以免四面楚歌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树敌宜少不宜多”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