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届四五十岁的人都知道当年中国海洋上所发生的“渤海二号”沉船事故,因为这个事故所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下有72名石油工人遇了难;说它影响“太大”,是因为“渤海二号”事件来得不是时候。这起事故发生在1979年11月25日,它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始,尤其是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最重要关头和最热闹的时刻,所以它产生的冲击波远远超出了事故本身。
但不管用什么理由掩饰,“渤海二号”的沉没,说到底,终归是一场极其严重的事故,一下子有72名石油工人一瞬间就丧失了生命,这本身也是中外工程事故中的大事故。其二,“渤海二号”是中国在经济情况非常不好的时候,用巨额外汇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它被一阵台风刮翻后沉没在大海之中,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都感到心疼。其三,“渤海二号”事件发生时正值中国海洋石油全面向国际招标并已准备较大规模进行国际开发的时候,因此它成为摆在中国石油人、甚至是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到底对外开放、引进先进设备好不好、还要不要。因为当时国务院对“渤海二号”事件定下的“结论”是:石油部某些领导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职工意见和历史教训造成的。事故发生后,在各界群众中议论较多的还有一句话是:世界上那么先进的设备,咱中国人会不会用?既然没有把握用好,就不要去浪费国家有限的外汇和人民的血汗钱嘛!
“渤海二号”给当时的石油部和中国石油人带来的冲击之大,几乎是毁灭性的。首当其冲的是才上任不到两年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被免去部长职务,其次是主管石油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石油工业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康世恩被记大过处分。这样的处分决定,在共和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对一向红旗飘飘、战功显赫的石油工业战线来说,这种打击是空前的,以往“一声吼,也能让地球抖三抖”的百万石油工人,此时一下在全国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受到的屈辱不言而喻。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石油工人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成就的象征,他们从来没有哪一天、哪个时代不扬眉吐气过,即使是十年“文革”中,石油工人仍旧走到哪儿,就会香到哪儿。石油战线上有铁人王进喜式的英雄,有余秋里、康世恩这样的高官,据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石油战线出去当省市和中央各部领导的就有几十个,这在其他部门是不可能有的纪录,因而石油人在中国各界的影响力,在许多年里是被人羡慕和妒忌的事。
现在,“渤海二号”事故出现后,红了几十年的石油人内部仿佛出现了一次大崩盘--而在这之前的中国石油人始终“团结如一人”了几十年。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连一向不用动一下声色就能指挥石油千军万马的余秋里此刻说话也没几个人听了,他本人时常也被人在报刊上不指名道姓地说三道四……
有关权力层面借“渤海二号”事件挤压石油人的情形无须多说,事实上这种斗争是非常残酷和无情的。更可怕的是,石油战线内部所出现的崩裂,既令人心痛,又十分无奈。余秋里和康世恩生前曾经皆为此对天长叹过。
“渤海二号”的“直接责任者”马骥祥。这位张文彬、秦文彩的老战友、原“石油师”一团政治处副主任,曾转战玉门、新疆克拉玛依、胜利、江汉、吉林和华北等油田,是一位曾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石油人,于1978年10月底出任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由于当时海洋石油勘探局是在天津塘沽,他的党委书记一职是由天津市委任命的,那时的石油部下属单位受双重领导,业务上由石油部直管,人事和党委接受地方党委领导。“渤海二号”事件沸沸扬扬了半年多时间,最后的具体“责任者”便落到了马骥祥身上,他被判了几年徒刑。这样一位曾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为中国石油建设立过卓越功勋的“老八路”、“老石油”的被判刑,对所有石油人来说,其感情的伤害是严重的,甚至是残酷的。当时的百万石油人不理解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老战友的最终命运竟然会是进了共产党自己设下的监狱……任劳任怨的马骥祥,刑满后又回到石油系统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便办了离休手续,于1996年1月25日去世,终年75岁。
“渤海二号”第二位受重大处分的是石油部部长宋振明,他是因此次事故受到内心打击最严重的一位。宋振明在1978年被全国人大任命为石油部部长,时年52岁,到1980年8月因“渤海二号”事件引咎辞职,任部长不足两年。宋振明12岁时就是抗日的“小八路”,跟随部队辗转南北,身经百战,敌人打在他腿上的子弹一直留在他的身上。1952年,宋振明作为人民解放军第57师13团的代政委,与57师全体官兵一起脱下军装,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石油人。他高高的身材,气宇轩昂,又极富有鼓动才能,是大庆会战中的一名杰出指挥员,始终站在最艰苦的第一线。作为石油师中唯一一名从基层干部成为共和国石油部部长的宋振明,52岁的他出任石油部长,既是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改进干部制度,使一批有才干的年轻人走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一种象征,又是无数与他一起战斗和成长的新中国石油人的骄傲。49岁当了石油部第一副部长、52岁当了石油部部长的宋振明,在他之前的石油生涯中,运气一直不错,深得“余、康”的重用和看好。然而也许过去的历史太顺了,在他当上石油部长后仅仅不到两年时间,“渤海二号”事件出现了……身为石油部长的他,当时刚刚带着石油部31名部级领导和一批司局干部进行“西北万里行”回来,“渤海二号”就出事了,72条人命便搁在了这位年轻的石油部长身上。1980年8月29日,宋振明辞职,之后10年,一直心情不悦,积劳成疾,于1990年6月13日病逝,终年64岁。宋振明在临终前,坚决要求回到他梦牵魂绕的大庆。“生为大庆人,死为大庆魂。骨灰埋大庆,何须立碑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振明让他的战友们、工友们扶着将当年他与大家浴血奋斗的大庆会战场地一一重游,并在病榻上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万人广场作证》--
我又一次回到
朝思夜想的大庆。
大庆的水甜,
大庆的人亲。
对大庆的一草一木,
我都怀有深深的感情……
忘不了
在大庆这块土地上,
我度过了十八个春夏秋冬--
油井、泵站,
洒下了我的汗水;
荒原、小径,
留下我的足印……
我将美好的年华,
全部奉献给你啊,
亲爱的大庆!
……
宋振明去世后,大庆万人为他送行。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江泽民、李鹏、李先念、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而他的大部分骨灰则按宋振明本人生前的遗愿,放在了大庆的7个会战著名纪念地,“好让我的灵魂永远伴着大庆”……可是我知道,在大庆举行的遗体告别现场,有人将余秋里送来的花圈扔了出去--他们怨恨在中央高层的余秋里没为宋振明说话。这事传到北京的余秋里耳朵里,这位石油部老部长、独臂将军含着泪花,对天长叹一声:“他宋振明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我怎么能不为他说话呢?可是……”一个“可是”后面,有多少让这位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老石油人内心无法说出来的委屈。而这份多年压在独臂将军心头的委屈,多少年后也没有释放出来。1994年10月31日晚,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立下卓著贡献的余秋里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在301医院的病床上整整躺了近5年,成了完全的“植物人”。据他的秘书讲,在这5年中,只有当亲人在他耳边放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的那段录音时,老石油部长会脸庞渐渐泛红、泛红……似乎有了某种意识。1999年2月3日,余秋里的心脏彻底停止跳动,终年85岁。
这些都是后话。
但“渤海二号”事故,真正承受最大打击和压力的也许要算康世恩。因为康世恩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和主要组织领导者,从出任燃料工业部西北石油勘探地质局局长起,他康世恩一生就没有离开过石油工作,而且一直处在决策与组织指挥的最高层。“渤海二号”事故发生时,他康世恩虽然不是石油部部长了,但他是国务院分管石油部的副总理,石油部一切重大决定还都应该与他有关。国家正在百业待兴的时候,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处在最紧张和关键时刻,“渤海二号”如同当头一棒打在了石油人脑壳上,当然康世恩可以说是受冲击最重的。他受记大过处分,也开了国家副总理的先河。让石油人当时极其焦虑的是:正处石油工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步子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的关键时刻。康世恩这棵大树倒了,一百万中国石油大军不成了散兵游勇了?
石油人急啊!急得甚至乱骂人:妈的,海洋上打井,谁也没有干过嘛!能保证不出一点事吗?再说了,海上起大风,我们能顶得住吗?老子干了一辈子石油,流血流汗,现在倒好,一出事,就啥都不是了!奶奶的,探石油真不是人干的活!可不是,干死人的是我们,被人骂死的也是我们,这世道哪有公道!
石油系统内部也有人起哄,一些过去在具体事上受过委屈,或者像提拔、分房、工资待遇上自认为吃过亏的人,这时也向某些已经倒了霉的部领导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