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痼。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老中青年龄的人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本病多为一侧性,在起病前数天,患侧耳内或耳后下疼痛,乳突区轻度压痛,以后才出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球结膜暴露,流泪,鼻唇沟变浅,口歪向健侧,咀嚼食物时常留在齿颊之间。检查患者不能闭目、皱眉、鼓腮、噘嘴,有时还可见瘫痪的面肌不自主抽动。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风(中经络)”、“面瘫”等范畴。系面部受寒,风邪侵袭经络,造成气血不能正常运行,筋脉失养所致。治宜祛风通络,调和气血。
面瘫方
“组成”马钱子8克。
“制法”上药用温热水浸泡12小时以上,切成薄片(12~18片),排列于2张伤湿止痛膏上备用。
“功效”强筋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用法”洗净面部,将上述药膏贴于患侧面部,贴后出现发痒和肌肉晌动,切不要扯掉。5~10天为1疗程。
番木鳖膏
“组成”番木鳖500克,醋适量。
“制法”上药加水500克,煮沸28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放纸中,置瓦上,小火焙烘酥(严防烘焦),研细末过筛,用醋调成稀糊状,小火煎炙25分钟即成,待微温备用。
“功效”温经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用法”用时将番木鳖膏涂面部患侧(口眼歪左涂右,歪右涂左),上涂至发际、眉部,中涂至承泣、迎香、人中,侧涂至太阳、耳门、翳风,下涂至颐间、颊车等处。24小时换药1次,春夏季连用7~9天,秋冬季连用12~14天为1疗程。一般涂药膏3~5天有奇痒感,8天患部出现粟粒丘疹,渐成大小不等疱疹,属正常反应。以涂药膏处疼痛为痊愈之兆。
木芙蓉蛋饼
“组成”木芙蓉叶适量,鸡蛋1个。
“制法”以上前1味捣烂,和入鸡蛋煎作饼,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
“用法”贴于脐部。
熄痉散
“组成”全蝎15克,僵蚕15克,防风15克,白芷15克,羌活15克,天麻15克,芥穗15克。
“制法”以上7味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功效”祛风解痉。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
“用法”取药末10~15克填塞脐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
桂防赤芍外洗方
“组成”桂枝30克,防风20克,赤芍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麻痹,风寒入络型,口眼歪斜,舌淡,脉浮缓。
“用法”煎液温度适宜时,趁热擦洗患部,每天擦2次,每次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皂角膏
“组成”大皂角6克,醋30克。
“制法”将皂角去皮,研末过筛,置铜锅或铜勺中(忌铁器),微火炒至焦黄色,再加醋搅匀成膏。
“功效”祛风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口眼歪斜。
“用法”用时将药膏平摊于敷料上,3毫米左右厚度,贴于口角处,左歪贴右,右歪贴左,贴药时稍向患侧牵拉固定。每天1次,2天后改为隔天1次。若用药后局部出现皮疹,可暂停敷药,待皮疹愈后再用药。
面痉散
“组成”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夷、细辛、全蝎、白附子各等量。
“制法”以上9味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功效”祛风止痉。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
“用法”取药末10~15克填塞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透骨草外用剂
“组成”透骨草45克,防风30克,荆芥穗30克,白酒250克。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60目筛,装瓶备用。第1次用45克,剩余分2次用。
“功效”祛风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麻痹,风寒人络型,口眼歪斜,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浮不数。
“用法”用时先将白酒倒入碗内,置于盛有水的锅内,小火煮至酒热,加入药末,搅匀。患侧离锅面约20厘米,对准药酒碗熏蒸。头面部及上胸部用被覆盖。熏蒸30~40分钟,以上半身出透汗为止。每天1次,3天为1疗程。治疗中注意透气,防止病人虚脱。
二麻散
“组成”天麻15克,升麻15克,当归28克,北细辛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3克,分7天服完,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口眼歪斜。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白芥子膏
“组成”白芥子50克,米酒50克。
“制法”将白芥子研末,与米酒调成膏状,摊在纱布上。
“功效”化痰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瘫,风痰入络型,偏侧面部麻痹不仁,口眼歪斜,舌胖而苔腻,脉浮滑。
“用法”贴敷于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穴上,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3天内防止患侧受风。若无效,7天后贴敷第2次。贴药部位可起水泡,乃药物刺激所致,可用注射器将泡内液体抽出,让其自行脱痂而愈。
正面散
“组成”胆南星3克,明雄黄3克,醋芫花50克,白胡椒挥发油0.05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
“制法”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喷入白胡叔挥发油,每次取药末150毫克,加入马钱子总生物碱,混匀后备用。
“功效”祛痰通络。
“用途”适用于面神经炎。
“用法”取适量药末填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2~5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