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需立即处理,绝不可拖延。如果一再拖延,造成的损失就会日益增大。
决心要做就认真去做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司马一生都很喜欢好剑,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80多岁了,但打出的剑依然锋利无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说:“我20岁时就喜欢造剑,造了一辈子剑。除了剑,我对其他东西没有兴趣,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专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才能达到这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不出又锋利又光亮的剑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精湛的技艺,丰硕的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生追求而取得的。
佛说:“要做的事,一定要认真专心地做,不要一面做这事,一面又去做别的事;不要做这事未完,又去做别的事;亦不要今天做,明天不做。决定要做就认真去做,一直做到成功。”
最厉害的鸡
皇帝想斗鸡,就请来一位大师为他养鸡。大师刚刚养了十天,皇帝就不耐烦地来问:
“养好了没有?”
大师回答:“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十天,皇帝又来问,大师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过了十天,皇帝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大师说:“不行,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十天后,皇帝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想到大师这次却说:“可以了。鸡虽然有时会鸣叫,但是它不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内心充满了勇气。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鸡。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它根本不必出手,敌人就会望风而逃。
水的形状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得道大师。
他找到大师。大师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
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大师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大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大师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失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大师的话沉思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不同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大师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大师的肯定。
“是这样。”大师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
说毕,大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大师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大师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大师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可以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一样,直到破坏容器。”
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有一些柔韧的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有一个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着的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着的球,很快地他就气喘吁吁了。
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着的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小锤不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的背后就是千万次的重复和枯燥,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成功就永远遥不可及。无论最初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心血,可一旦放弃,所有的成果都将付之东流;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让眼前的事物发生质的改变,哪怕你现在的力量还很卑微。求佛如此,人生中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积聚财富
要想积聚财富,就要学会积累,养成节约的习惯。如果你花掉了你所有的收入,那你永远也不会富起来。
许多人向富翁询问致富的方法,富翁问他们:“假如你拿出一个篮子,每天早晨在篮子里放进10个鸡蛋,当天吃掉9个鸡蛋,最后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总有一天,篮子会满起来,”有人回答,“因为我每天放进篮子里的鸡蛋比吃掉的多一个。”
富翁笑着说:“致富的首要原则就是在你放进钱包里的10个硬币中,顶多只能用掉9个。”
佛家讲究“积善”,其实财富又何尝不是“积”出来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我们从年轻的时候就能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但能够创造一定的财富,还能够磨炼自己的品格,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
有所不为
拉斐尔11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鱼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河水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的涟漪。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极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已看不到任何鱼艇或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妈妈的命令无可更改。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着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为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他确实没再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的成功。一个人暗中的举动往往更容易体现出他的品质和性格。“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周围是有人还是无人,我们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必然能够掌控好自己的命运,不会患得患失、越轨翻车。
痛并行动着
我认识一位妇人,她几乎经历了一个普通女人所经历的所有不幸:幼年时候父母先后病逝。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又因为不同意做厂里某领导人的儿媳而被挤出厂门。嫁了个当兵的丈夫,婆婆却十分苛刻。婆婆过世后丈夫又因外遇而弃她而去。现在,她领着女儿独自度日,日子却过得十分平静。
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我去她家闲坐,女儿在一边玩耍。我们边聊天边和小姑娘逗笑,不经意间聊起往事。我赞叹她遭遇这么多挫折却活得如此坚强平和。她笑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两个老裁缝去非洲打猎,路上碰到了一头狮子,其中一个裁缝被狮子咬伤了,没被咬的那位问他:“疼吗?”受伤的裁缝说:“当我笑的时候才感到疼。”
“妈妈,我的手破了!”小姑娘猛然喊道。她举起手指让我们看。原来她的手指被铁片划了一道细口,流了点血。
“疼吗?”我问。
“疼。”
“骗人,”妇人笑道,“你不动它时就不觉得疼,是吗?”
“那我就一直不动吗?”
“当然要动。只有动时血液才会流动,才会让旧的伤痕快点逝去,才会早点恢复健康。”
小姑娘笑了,又去乖乖地玩耍。
“我也是这样的,”妇人对我笑道,“我被狮子咬了许多口,但我的一贯原则是:忍着痛,坚持动,笑也好,哭也好,只要有灵魂,只要有生命,就有生存的意义、希望和幸福。”
当我们受到生活的伤害时,该怎么办?强者会忍着痛,坚持动,只要生命还在,就有生存的意义、希望和幸福。一颗不屈的心是顽强生命的支撑。
用美名度人
琴德太太刚雇了一个女佣,告诉她下星期一开始来工作。然后,琴德太太打电话给那女佣以前的女主人,询问女佣以前的工作状况,那太太称这个女佣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