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有雄雌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
雄嗔雌言:“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
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
雄鸽不信,嗔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喙啄雌鸽杀。
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
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他。”即悲鸣唤雌鸽:“汝何处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颠倒在怀,妄取欲乐,不观无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后,竟何所及。后唯悲叹,如彼愚鸽。
译文: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共同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成熟它们取来果子装满鸟巢。在以后的时间坚果变干体积减只剩下半巢。
雄鸽生气地对雌鸽说:“采集果子是十分辛苦的,你独自把它吃了,只留下一半。”
雌鸽回答道:“我没有独自吃掉果子,是果子自己减少的。”
雄鸽不相信,生气地说道:“不是你自己吃了,果子怎么会减少呢?”于是就用嘴将雌鸽给啄死了。
没过几天,天降大雨,果子得到了湿润,还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雄鸽看见了,才心生悔恨:“雌鸽确实没有吃果子,我错杀了它。”于是就悲哀地鸣叫呼唤雌鸽:“你到哪里去了!”
世间凡夫也是一样。判断事物的标准全都颠倒,只是一味地追求享乐,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注意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触犯了严重的禁戒,到后来后悔了,却已经为时过晚。像譬喻中的那只愚蠢的鸽子一样。
智慧锦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凭一时头脑发热,要有冷静的判断,这样才会使事情得以正确解决。但是,通常情况下,一遇事情拢不住火气的人大有人在。不能控制情绪,遇事不能冷静,并且以某种极端手段处之的人,很难成就大事。
当然,控制自己的冲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是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如同所有的习惯―样,控制冲动也是一种经过训练才能得到的能力,这里有两个基本方法仅供你参考:
第―,你必须不断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
第二,你必须按照符合你最大利益的决定而行动,别为一时的利益得失而冲昏了头。
努力使自己保持宁静的心态,这样你才会遇事不惊、不急、不气、不恼、坦然处之,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人应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冲动,这样才能转危为安,甚至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另外,朋友之间要能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有合作,才会发展,才能进步。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那只雄鸽,不辨事非就将雌鸽啄死,待真相大自之时,却已然是大错铸成再难悔过。
以喻引事:
古代有个老翁,他开了个典当铺。
有一年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
他出门一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站柜台的伙计对老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
门外那个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
老翁见这情景,从容地对这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他命店员找出那个邻居典当的衣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
老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叉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可以留在这。”
那位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闹下去,于是立刻离开了。
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
原来,此人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老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结果老翁没吃他那一套,没傻乎乎地当了他发泄的对象,他于是转移到了另外一家。事后有人问老翁,为什么能够事先知情而容忍他。老翁回答说:“凡无理挑畔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立刻会来了。”
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朋友之信的:
清朝时,苏州吴县有个叫蔡某的商人,以重承诺,讲信义着称。有位朋友把千金寄存他家,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不久,这位朋友病故了,蔡某就把朋友的儿子叫来,交还这笔重全。朋友的儿子说:“没有这回事,这么多的全子能没有个字据吗?再说,家父生前从未对我提及这件事。”朋友的儿子不愿平白无故地接受这千金之资。蔡某听了,笑了笑说:亲了解我的原故,所以他没告诉你。”